摘 要:當代中國城市人口處于“住房剛性需求困境”,基于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的解讀與啟示在于從改變社會的物質經(jīng)濟現(xiàn)實轉向改變人們的精神文化觀念,對在資本邏輯和消費主義意識形態(tài)影響下的住房剛性需求實施“軟化”對策,從文化上促進意識革命和觀念轉變進而使人擺脫房奴的異化狀況,重建和諧理性的住房方式和生活方式。
關鍵詞:住房;剛性需求;城市人口;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軟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F29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8-0175-03
住房問題是當代中國城市人口的重大生存挑戰(zhàn)之一,住房與教育、醫(yī)療被喻為當代中國人民新的“三座大山”。住房問題的要害在于人們購房的經(jīng)濟成本和生活代價太高,難以改變鐵一般的經(jīng)濟現(xiàn)實:房價高買不起,買得起活不好,尤其在剛性需求的推動下更為嚴重。這構成了城市人口的“住房剛性需求困境”。對此,從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出發(fā),從改變經(jīng)濟現(xiàn)實轉向改變精神文化來克服這一困境,探索住房剛性需求的“軟化”對策,無疑是一種新穎而有益的嘗試。
一、當代中國房價及其住房剛性需求
住房是人們生存發(fā)展的基本需求之一。在當代中國,自1994年國務院實施城鎮(zhèn)化住房制度改革以來,在住房商品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巨大變遷中,人們對城市住房的需求迅猛增長,城市住房的主要矛盾即人們日益增長的城市住房需求與相對緊缺的城市住房供應之間的矛盾十分凸出。這一矛盾反映在住房的價格問題上,就是房價過快上漲、居高不下。盡管2004年國家開始對房市進行宏觀調控,但十年來房價總體上仍然呈高位上升態(tài)勢。從近年來的房價狀況來看,“2013年1—9月,全國住房銷售價格為6 023元/平方米,較2012年同期的5 549元/平方米上升了8.5%,這是自2010年房地產(chǎn)宏觀調控政策實施以來,住宅價格增速最快的一年(2010年前三季度至2013年前三季度住房價格增長率為5.2%,8.1%,8.0%和8.5%)。由此可見,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商品住房市場在強勁的購房者需求拉動下,出現(xiàn)了量價齊升的現(xiàn)象”[1]。在北上廣深等主要城市的房價更是令人咋舌,其2013年前三季度的銷售價格分別為每平方米20 417元、18 717元、13 459元、21 693元,人們用數(shù)萬元買1平米的情況已司空見慣。由此可見,房價過高過快上漲仍是鐵一般的經(jīng)濟現(xiàn)實。
對于這一現(xiàn)實,除了地產(chǎn)商、炒房者和地方政府等因素外,人們的住房需求尤其是剛性需求成為房價過高的重要“推手”。“中國的住房剛性需求是指不論價格上漲到什么程度,也一定要買的需求,一般來說指動遷購房需求、結婚需求和新落戶需求等。”[2]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種剛性需求,地產(chǎn)商炒房者等也難以找到市場。當然,世上不存在絕對的剛性需求即不隨價格變化而變化的剛性需求,目前人們的住房剛性需求也是具有一定彈性的剛性需求,只不過這種彈性較小的剛性需求在價格高漲的情況下仍能引起人們的巨額支付,并且房價上漲的預期越強烈就越成為推高房價的重要因素?!暗?013年,由于剛性需求恐慌性集中入市,住房市場成交量進入爆發(fā)性增長期,一線城市一房難求,日光盤頻現(xiàn)。不僅購房重新需要排號搖號,甚至有不少普通住宅樓盤要求購房者事先提供50萬元存款證明,開盤當天才予以接待。”[1]
對此,在這種高房價和剛性需求作用下的直接后果,從物的層面上看,即從社會的經(jīng)濟現(xiàn)實來看,就是住房的有效需求超過了大量城市人口的可支付能力,這一問題歸結起來就是“買不起房”。譬如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不時會收到那些房地產(chǎn)廣告短信,通告某套房子‘僅售多少萬元,你僅用小學算術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價格‘僅是你三十至六十年的工資總和。然后你明白,不僅年輕的時候你負擔不起,就是人到中年甚至老年,你也非常可能買不起。若是拿這樣的事實來反問權威人士,他大約會告訴你,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有自己特殊的國情”[3]。這就是人們所面對的無法改變且不得不備受壓抑的鐵一般的經(jīng)濟現(xiàn)實。從人的層面上看,即從人們的生存狀況來看,就是人們日漸淪為“房奴”,成為因買得起房而備受壓抑和失卻自由的現(xiàn)代奴隸?!啊袊厣姆颗侵改切┮驗橘I房、供房而影響了生活質量和生活心情的人,不管是購房者的自嘲,還是別人的調侃,都體現(xiàn)一種對購房行為的態(tài)度:一邊是天價房子的誘惑,一邊是捉襟見肘的錢包?!盵4]這一問題歸結起來就是“活不自在”。實質上,住房問題更深刻地體現(xiàn)在對人的生存狀況和生活方式的影響之中,城市“住房剛性需求困境”在于要么買不起,要么做房奴,其實質是高漲的房價對多數(shù)人而言是無法改變的鐵一般的經(jīng)濟現(xiàn)實。這不僅是一種客觀的經(jīng)濟現(xiàn)實,也是一種深刻的文化困境。于是本應為人服務的住房卻日益成為令人受苦的商品,這正是西方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所深切關注和激烈批判的在商品經(jīng)濟條件下的物化現(xiàn)象和異化狀況。
二、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
“西方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是當代馬克思主義多樣化格局中影響重大、代表人物眾多的一股新馬克思主義思潮?!盵5]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源于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社會的巨大變遷。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在工業(yè)社會條件下未能實現(xiàn)無產(chǎn)階級革命,無法改變資本主義社會的物質經(jīng)濟現(xiàn)實,因而把革命的重點從經(jīng)濟的物質層面轉向文化的精神層面,從客觀形勢轉向主體意識;同樣,法蘭克福學派在發(fā)達工業(yè)社會條件下面對普遍異化的現(xiàn)實世界,也無法改變資本主義社會的物質經(jīng)濟現(xiàn)實,因而把批判的重點從經(jīng)濟的物質層面深入到文化的精神層面,他們都希望通過精神文化的批判和革命來最終實現(xiàn)對物質經(jīng)濟的改變和超越,把文化批判當作改變主體和社會的重要武器。“文化批判是人所具有的對既成文化秩序和社會結構的否定和超越,是人構建自由生活空間所具有的本質精神?!盵6]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既堅持人本主義思潮的理論訴求,又發(fā)揮了馬克思的人道主義精神和文化批判精神,立足于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生存狀況和生活實際,并著重于從人的精神、意識、觀念等社會文化維度來分析社會發(fā)展進程,力求通過精神層面上的意識革命、文化革命來恢復和高揚人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使人從工業(yè)社會和商品經(jīng)濟的異化狀況和物化統(tǒng)治中解放出來,達到對現(xiàn)存社會的超越和實現(xiàn)人的自由。endprint
在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的視域中,商品是人的勞動產(chǎn)物,是對人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積極確證,然而,商品卻日益凌駕于人,人受到了商品的物化的影響,“這種由人創(chuàng)造的而又反對人的異己力量,不是完全孤立的、超脫于人的外在力量,它對人產(chǎn)生著實際的影響和作用,主要是它對人的統(tǒng)治和扭曲,形成了支配人的統(tǒng)治力量,扭曲了人的形態(tài)和本質,使人‘非人化。”[7]盡管中西方社會形態(tài)迥異,但在商品經(jīng)濟條件下的物化現(xiàn)實不失為西方社會問題(在全球化時代)在中國的衍生,而且,在人類處于商品經(jīng)濟大時代中不可避免會遇到源于這個時代的問題。不妨說,當代中國的城市住房狀況越來越深刻地表現(xiàn)為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所關注和批判的商品拜物教和物化現(xiàn)象。
住房剛性需求固然反映了人的基本需求,但是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在資本邏輯和消費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強勁推動下,人們的住房需求被人為地擴大化和剛性化,人們的住房需求正在被制造和放大,諸如“坐擁”、“舒適”、“豪宅”、“尊貴”等精美詞匯以及各種別出心裁地描繪購房享樂的圖景散布于城市大眾生活的視野之中,不斷地激化和美化人們的剛性需求,這種需求實質上是超越正常滿足或可支付能力的欲望,被剛性化的住房需求和購房欲望也遠遠超出了住房本身的使用價值而更為推崇房產(chǎn)的具象、符合、話語的表達和享受,成為一種更有效征服人的精神和行為的軟暴力,這就被地產(chǎn)商、廣告商等資本運營者不斷地塑造出一種現(xiàn)代的“生活方式”?!肮ど虡I(yè)不再只是通過廣告來尋找、招攬消費者,而是通過重新塑造現(xiàn)代生活中的行為來培育消費者,也就是對所謂的‘生活方式的‘創(chuàng)造,使資本產(chǎn)生了人類學的力量,告訴人們生活應該是什么樣子?!盵8]然而,對于眾多房奴而言,這種現(xiàn)代的“生活方式”不是一種真實的、自由的生活方式,因為其使人陷入了異化的生存狀況,人的價值淪為了為購買剛需房而犧牲的經(jīng)濟成本和生活代價。而且,“剛性需求”一詞仍有待商榷,其本身也內嵌了一種社會的消費邏輯,強烈地形塑一種必須購房的話語,強勢地打造一種房產(chǎn)等同于幸福的文化,猶如西方發(fā)達工業(yè)社會的單向度的人的生活狀況,“小轎車、高清晰度的傳真裝置、錯層式家庭住宅以及廚房設備成了人們生活的靈魂?!盵9]“剛性需求”作為一種必須買房的話語和概念,如此一來既能推高房價,又能激發(fā)更多需求,這正體現(xiàn)了資本邏輯和消費主義的本質。然而其后果卻導致大量城市人口的“住房剛性需求困境”。對人們來說,這種無法從物質經(jīng)濟上改變的困境,不妨從精神文化上尋求“軟化”對策。
三、住房剛性需求的“軟化”對策
住房剛性需求的“軟化”對策,就是以文化來化人,就是從深陷于“住房剛性需求困境”的人的生存狀況出發(fā),讓人們從無法改變的既存物質經(jīng)濟現(xiàn)實轉向改變既存的精神文化觀念,以軟克剛,通過意識革命和觀變轉變來弱化城市人口被剛性化、被擴大化的住房需求,重塑和諧理性的住房觀念和生活方式,抵抗制造欲望的資本邏輯和消費主義,從文化上改變和超越購買剛需房的物化現(xiàn)象和異化狀況,這正是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武器和理論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所在。
住房剛性需求的“軟化”對策,其實質在于從精神文化上進行批判和建構。具體來說,一方面,政府部門和社會部門可以推出相關的影視、文學、演繹等文化產(chǎn)品和文化活動,敘述和揭露社會的資本邏輯和消費主義現(xiàn)象,致力于促進人們的意識革命。例如,2007年推出的小說《蝸居》及其后來的電視劇就堪稱為一部批判住房剛性需求的經(jīng)典之作,為應對住房困境的人們傳播正能量,這正是人們反思和反抗當下的住房現(xiàn)實和生活方式的強烈折射。事實上,住房剛性需求之苦不失為某些特殊利益群體所制造的文化控制。“在開發(fā)商每年數(shù)以億計的‘銀彈攻勢中,越來越多官員‘屁股坐在了開發(fā)商的一邊,成為開發(fā)商的‘代表和‘守護神;越來越多的‘學者成了開發(fā)商的‘奴婢,整天‘搖著鵝毛扇‘上下吹風點火,想方設法為開發(fā)商的暴力提供‘理論武器;同樣,也有越來越多的媒體在利益的驅使下成了開發(fā)商的喉舌,為這個強勢集團的‘特殊利益造勢和搖旗吶喊?!盵10] 可見,對住房剛性需求的文化批判,實質上是對資本邏輯和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的不滿和抗議,極具啟發(fā)性、批判性和教育性。對此,很有必要借助這種文化產(chǎn)品把批判性的文化精神漸進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發(fā)揮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功效,為高房價之下的人們給予“破”剛性需求的文化武器。
另一方面,“軟化”對策既是“破”,同時又是“立”,在批判中建構,在建構中批判。既然住房剛性需求困境的癥結在于“買”,也就是剛需房必須買,房價高買不起,買得起活不好,而這又是人們無法改變的經(jīng)濟現(xiàn)實,大多數(shù)人根本無以支付巨額的房款和房貸。因此,可以選擇另一種替代性的住房方式,就是“租”。對此,政府部門和社會部門同樣可以借助文化產(chǎn)品和文化活動,例如推出以租房與幸福密切相關的影視,專門描述租房族的自在生活,凸顯購房族的房奴境況,敘述租房能帶來的知足常樂,揭露購房會造成的沉重代價,并以此形成鮮明對比,提倡轉變住房觀念即住有所居但絕非必有房產(chǎn),樹立生活高于房產(chǎn)的觀念。事實上越來越多地人認同:“‘我們不是買不起房子,而是不愿意被套住,‘那些所謂有車有房的按揭族們,天天勒緊褲帶,節(jié)衣縮食,面如菜色,不懂生活!在這種觀念影響下,信奉‘買不如租的人變得越來越多,‘出租主義在都市日漸成為一種時尚。”[11]實質上這種“出租主義”意味著合理地選擇住房方式,不盲目地受制于剛性需求。而且,不僅在文化上使“出租主義”成為一種時尚,也要使之成為一種體面,為租房族創(chuàng)造更多的優(yōu)勢話語權。因為在很多人看來不買房去租房會丟人現(xiàn)眼甚至尷尬可恥,尤其是新婚夫婦男方買不起剛需房往往引發(fā)了無盡的家庭紛爭和生活矛盾,如南方電視臺的《真實故事》中的《租房結婚》就是反映這種現(xiàn)實的典型范例。購房讓整個家庭付出沉重的經(jīng)濟代價,據(jù)最新調查研究顯示在京青年七成買房者靠啃老,此外事實上很多家庭的子女不孝的問題也起自新婚夫婦用父母存款購置結婚新房過二人世界卻由此疏遠淡漠了父母,所謂住房剛性需求可謂是當代中國家庭子女不孝的重要成因。對此,“軟化”對策應普及一種生活意識:租房不失為時尚和體面的住房方式,是讓人擺脫房奴命運和重建自在生活的現(xiàn)實選擇,住有所居的意義在于居住而非房產(chǎn),購房應量力而為,并非每個人都必須購置房產(chǎn),住房方式是人們的自主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被剛性化的利潤來源,住房是服務人而非奴役人,購房租房都是適應不同需求的居住方式,能給自己日常生活增加最大的自在和幸福以及承受最小的代價和痛苦的居住方式才是人們真正的“剛性需求”。
四、結語
“我們處在‘消費控制著整個生活的境地?!盵12]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當代中國城市人口的住房也正處于被剛性需求的消費所控制,對此通過文化上改變人們的住房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軟化”對策,從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出發(fā),對住房剛性需求予以文化批判和文化建構,在物質經(jīng)濟意義上改變不了房價卻可以在精神文化上改變自己,擺脫住房異化的文化困境,解放人們的精神世界并促進改變人們的生活世界,重塑和諧理性的住房方式和生活方式,讓人們活得自在,住得幸福,住得有尊嚴!
參考文獻:
[1] 倪鵬飛.2014住房綠皮書:中國住房發(fā)展報告(2013—2014)[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108-157.
[2] 陳則明.住房剛性需求是一片藍海[J].中國地產(chǎn)市場,2012,(7).
[3] 劉擎.中國有多特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8.
[4] 涂名.房奴:中國房改真相[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3.
[5] 衣俊卿.20世紀的文化批判——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深層解讀[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31.
[6] 盧文忠.論文化批判的后現(xiàn)代轉向——西方資本主義文化批判的演變邏輯[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
[7] 盧文忠.對人的異化問題的重新解讀[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09,(1).
[8] [德]沃爾夫岡·弗里茨·豪格.商品美學批判——關注高科技資本主義社會的商品美學[M].董璐,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8.
[9] [美]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發(fā)達工業(yè)社會意識形態(tài)研究[M].劉繼,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9.
[10] 蘇言,潘衛(wèi)民.傲慢的地產(chǎn)[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104.
[11] 戴丫.時尚租房[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4.
[12] [法]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M].劉成富,全志鋼,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5.
[責任編輯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