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陸軍反間諜隊的高級官員伯尼·費德曼,在一次戰(zhàn)地值勤中不幸被德軍俘虜。鑒于費德曼的特殊身份,為了從他嘴里掏出所需要的情報,德國審訊員施出了種種手段:嚴刑拷打,心理壓力,耍弄詭計,許以厚遇……然而這些招數均未奏效,以至于德國審訊員無奈地說:“費德曼大概愿意讓我們折騰他,這樣就能給他機會使他成為英雄。”但這位鐵打硬漢,最終卻還是被出賣了——出賣他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的弱點。
原來,德國人之后把他送到了德國一所培養(yǎng)間諜的干部學校,并讓他每天陪同一位教官上課。這位教官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每次教給學員的東西都錯誤百出。起初,費德曼極力忍耐,冷笑置之。有一天,他實在忍無可忍,便情不自禁地批駁了德國人一通,并談起了美英兩國間諜機關的一些工作內幕,還憤然向德國同行提了一些應該怎樣摸清敵方通信網的建議。自然,這些正是德國人希望知道的。
費德曼的悲劇,在于他不容褻瀆的職業(yè)神圣感和強烈的敬業(yè)精神。德國人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將欲取之,乃先誘之,刺激得他“一時技癢”,讓他在捍衛(wèi)職業(yè)尊嚴中落入圈套。
素材延伸與運用:
1.有的時候,在特定的條件下,人最大的優(yōu)點往往會變成致命的弱點。費德曼的職業(yè)神圣感和敬業(yè)精神本是優(yōu)點,但正因其不容侵犯,反倒成了敵人下手的弱點。
2.大多數時候,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