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柯莉萍,蔣基勇,卞巧玲
(1. 貴州省威寧縣氣象局,貴州 威寧 553100;2. 貴州省畢節(jié)市氣象局,貴州 畢節(jié) 551700;3. 貴州省黔西縣氣象局,貴州 黔西 551500)
氣候是一種資源[1]。旅游季節(jié)的長短是旅游資源評價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另一方面,氣候適宜度能對人體健康產(chǎn)生明顯影響,適宜的氣候條件能消除人的疲勞,使人的體力和精力能較快恢復[2]。評價氣候舒適度有助于特色旅游經(jīng)營和發(fā)展,幫助游客選擇適宜的旅游時間和地點,為旅游發(fā)展提供科學的依據(jù),以取得更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3]。威寧具有得天獨厚的旅游氣候資源,其中草海作為國家高原生態(tài)濕地保護區(qū)而聞名。旅游業(yè)作為新興產(chǎn)業(yè),逐漸成為威寧縣的支柱產(chǎn)業(yè)。圍繞威寧旅游氣候條件進行分析和區(qū)劃,可為開發(fā)威寧旅游做參考。
該文采用威寧近30 a(1983—2012年)5—8月的平均溫度、濕度、風速、日照等資料作為夏季旅游開發(fā)舒適度的分析依據(jù)(表1)。
表1 威寧縣1981—2012年5—8月平均溫度、濕度、風速、日照
1966年特吉旺提出氣候舒適度指數(shù)的概念[4],1987年奧利弗在暴露實驗基礎(chǔ)上建立了風寒指數(shù)量表[5],加拿大氣象局建立了舒適度的指標的標準模型[6],用經(jīng)驗公式描述人體舒適度的指數(shù)又有多種,如有效溫度或體感溫度、不舒適指數(shù)、炎熱指數(shù)、寒冷指數(shù)(風寒指數(shù))[7]。
2.2.1 人體舒適度指數(shù)計算公式 (ssd)=(1.818t+18.18)(0.88 +0.002f)+(t-32)/(45-t)-3.2v+18.2
其中t 為平均氣溫,f 為相對濕度,v 為風速[8]。
2.2.2 人體舒適度指數(shù)分級[8]按照人體舒適度指標劃分,根據(jù)計算威寧夏天舒適度等級在-1級,人體感覺略偏涼,較為舒適。人體舒適度指數(shù)是為了從氣象角度來評價在不同氣候條件下人的舒適感,根據(jù)人類機體與大氣環(huán)境之間的熱交換而制定的生物氣象指標。一般而言,氣溫、相對濕度、風速、日照4個氣象要素對人體感覺影響最大[8]。
表2 人體舒適度指標
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顯示,人體對溫度特別敏感,對濕度的敏感范圍寬,人是恒溫動物,人體內(nèi)部基本溫度保持在37℃,體內(nèi)只能忍受±4℃的溫度變化,41℃的高溫就會引起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崩潰,43℃就會死亡[9]。體溫低于32℃就會失去知覺,低于28℃就會死亡[9]。體表與空氣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以22℃為準)在20 min 內(nèi)能忍受±6℃的變化,正常人的環(huán)境最適宜溫度是22~23℃,低于16℃就要加衣服,高于30℃就會體感不適[9]。
根據(jù)理論調(diào)查研究,由于威寧地處低緯度高海拔、早晚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等特點。筆者提出正常人人體舒適指數(shù)公式如下:
式中:T 為空氣溫度,R 為相對濕度。由于威寧夏季和風,故風速因子忽略。
據(jù)實驗,指數(shù)在1.6~2.6 之間為最舒爽,低于1.6 和高于2.6 就會出現(xiàn)體感不適。運用此式和人體在運動時發(fā)出的熱量相抵消推算,人體在休閑、靜養(yǎng)、辦公和輕微運動時,最適宜的平均氣溫是21~24℃,相對濕度40%~80%,辦公時氣溫高于29℃就會周身淌汗,體感不適。在進行強烈的體育鍛煉和強勞動時的適宜氣溫是14~17℃;進行一般體育鍛煉和中等強度勞動時的適宜氣溫是16~20℃。
威寧的盛夏(7—8月)平均氣溫17.5℃(2 000~2 500 m 平均氣溫16~19℃)三晴兩雨,多雷雨,雨后空氣格外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威寧夏季平均氣溫比重慶低16.4℃,比涼都六盤水低2.2℃;連晴的白天,09—19 時的氣溫也只在19~26℃之間(20℃~24℃之間占70%),比重慶低14~15℃,比六盤水低2~3℃[9];連晴白天的相對濕度50%~70%,陽光溫柔、和風拂面,令人心情舒暢。夜間到早晨氣溫緩慢下降,由20℃降到15℃左右;早晨06—08 時一般15~17℃,相對濕度80%左右,微風繚繞。重慶的夏季酷熱難熬而威寧卻是涼爽舒適。這是因為威寧地勢高,空氣稀薄,保溫系數(shù)小,導致晝夜溫差大。白天有太陽或太陽被云遮時溫差也大,常出現(xiàn)一晴如夏,一陰如秋,連陰雨如冬的天氣。在春季,一天中有四季也屢見不鮮。所以就算是夏季來威寧旅游渡假也應(yīng)帶長衣、長褲。
氧氣是人體呼吸作用的基礎(chǔ),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一個方面[1]。氧氣占空氣的21%,隨高度的升高,空氣越來越稀薄,氧氣也成比例減少,據(jù)測量海平面氧分壓為212 hPa,在3 km 高度只有146 hPa的壓力,到10 km 只有55 hPa。正常人體能適應(yīng)212~150 hPa 的氧分壓。海拔高于3 km,氧分壓低于146 hPa,體質(zhì)差的人就會出現(xiàn)高山反映。威寧海拔2 000~2 600 m 之間的氧分壓為154~166 hPa,為正常人適應(yīng)范圍,做強運動也無大礙。
[1]氣象和氣候旅游資源.
[2]范業(yè)正,郭來喜. 中國海濱旅游地氣候適宜性評價[J].自然資源學報1988,13(14);304-311.
[3]李秋,仲桂清. 環(huán)渤海地區(qū)旅游氣候資源評價[J].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05.19(2):149-153.
[4]Terjung W H . physiologic climates of contentious United States:a bioclimatic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man[J]. Annal A. A. G,1966.5(1):141-179.
[5]Oliver J E,climate and man’s Environment ;An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climatology[m]. New York:John Wiley &sons Inc,1973
[6]David D H. Handbook of Applied meteorology[M]].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Inc,1985.
[7]Thom E C . A new concept for cooling degree days[J]. Air condition;Heat &Ventilation 1957,54:73-80.
[8]人體舒適度指數(shù)分級[EB/OL].[2007205219]. http://www. jlweather. com/ife. asp.
[9]http://www. baidu. com/s?tn = site888_pg&ie _sug3 =3&rsv_sug4 =338&inputT=9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