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蘭花
摘 要: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情感因素,以情感因素為動力,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充分挖掘和刺激學生心理精感源泉,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健康愉快的情緒體驗,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感受文章情感,深入理解課文,受到情感陶冶。兒童學習語文必須伴隨情感。
關鍵詞:以情動人 挖掘感情 體驗創(chuàng)設情感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b)-0161-01
語文是中小學最主要的課程之一,也是學習好母語的關鍵。本人認為情感教育是教好語文課程的關鍵,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學,使學生將課本中的思想情感與自己的情感結合。陶冶發(fā)展兒童的情感意識勢在必行,在小學階段,應該以情感因素為動力,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而語文教學正是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學對于培養(yǎng)兒童情感,提升學生領悟接受能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只要教師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引導好學生潛力的開發(fā)。充分挖掘和引導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獨特的情緒體驗去影響和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健康愉快的情緒體驗,就能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感受文章情感,體會作者情懷,深入理解課文,產生情感,受到情感陶冶。語文新課程的改革標準中提出:“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語文教學中要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要求滲透于教學過程中,應加強語文教學情感功能。深入挖掘教材內涵,調動情感功能,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情感功能,努力實現(xiàn)情知交融,升華情感功能。整個教學活動趨于“和諧”、“情感與知識交融”,實現(xiàn)新課程目標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協(xié)調發(fā)展,使學生語文素養(yǎng)可得到全面的提高。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呢?
1 以情動人,以情點燃學生心靈上的情感火花
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始終要以“情”教學。把“情”灌滿整個教學過程,離開“情“會使語文課堂變的索然無味,在這種情況下(1)教師是自唱自拉的獨角戲,使學生昏昏欲睡,精神不振。(2)脾氣暴躁者,易對學生發(fā)火,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嚴重者會對你所授課程抵觸甚至逃課。(3)教師情緒不穩(wěn)定的,時晴時陰,會使學生不知道如何應對,你要求的活動或問題不敢參與。
心理學家貝額和科溫的研究證明:“愉快的情緒比痛苦的情緒對學習有明顯的優(yōu)越性,他能引起和保持學生的興趣,給大腦帶來明晰的狀態(tài),適合認知加工。而在不愉快的情緒狀態(tài)下,情緒的作用表現(xiàn)為干擾,破壞認知活動的進行”。這些道理教師都懂,但是當自己站在講臺后,給學生的感覺就是面無表情念課文,話語不停,絮叨,重復點多。猶如留聲機,這怎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更是無從談起。所以語文教學活動中加強情感教育是很關鍵的。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應把語文課本文章里的情感渲染出來,將學生和自己融入到作者的情感里。使整個課堂像一幅美麗的風景畫,能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領悟課文的真諦,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而不是忙著布置課后作業(yè)。
以語文版七年級上冊魯迅的《風箏》為例,文中有這么一段:“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我即刻伸手折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里。‘我可是毫不怪你呵?!羞^這樣的事么?他驚異地笑著說,就像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么也不記得了。全然忘卻,毫無怨恨。”這些句子是學生情感的契合點,教師要引領學生從文中和自己相似的經歷中悟出道理。因為,當學生在讀這些句子時,會想到自己在生活中曾經歷過類似這樣的事情,感同身受,因而生發(fā)出對小兄弟的同情之情和對“我”的憎惡之情。但是后來,想補過,偶然的機會提起兒時的這段舊事,他已經全然忘卻。這就讓學生在同情與憎惡的基礎上,更好的體驗領會在誤解與沖突中表現(xiàn)出來的親情。
2 剖析課文,理清脈落,挖掘情感
語文教材中很多散文,大多數(shù)是寄情于物,以物寓人的散文。作者的情感有的外露與表面,有的深藏于物中。有的時時在變化, 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剖析文章,理清脈絡,寄情如文。引導學生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演變和起伏。如《可愛的草塘》一文中,當作者第一次看到草塘,驚喜之情就溢于言表,發(fā)出“情不自禁”的贊美,當作者聽到小麗介紹春冬草塘特有景物時,作者雙發(fā)出“好的哪兒也比不上”的贊嘆,當作者在水泡里捕魚時,從“不禁驚叫”的喜愛發(fā)展到“戀戀不舍”的眷戀,當作者看到河水美麗的倒影時,又“啊”的一聲發(fā)出贊嘆,以至于產生“生怕弄壞這幅畫卷”的珍惜感,這時的作者已經完全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教學中就要按作者的節(jié)奏“贊嘆——感嘆——眷戀——陶醉”這一情感變化去體會,同時讓學生說出自己心里最美的景色體會列子,并產生共鳴,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熱愛。
3 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體驗情感
葉老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親,‘從心理的角度來講,情感總是在以事實上的情境中產生的,情景因素往往對人的情感其感染作用。小學生因生活經驗缺乏,加上知識有限,教學中僅靠文字敘述,很難使學生呈現(xiàn)直觀形象。因此要善于創(chuàng)設各種直觀情境,如以圖畫幻燈影視再現(xiàn)情境,通過音樂渲染氣氛等,強化知識與陶冶情感有機結合。例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課,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境,黑板上鑲蓍黑框,佩著白花的周總理遺像的感人場面。錄音機播放著低沉悲哀的課文,使學生在圖、物、聲的共同作用下,仿佛身臨其境,把學生引入一個特定的肅穆而悲哀的情景,心中激情自涌而生,從而達到孩子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體驗蘊含的情感。
蘇霍姆林斯基曾告誡:“請記住:每一個兒童都是帶著想好好學習的愿望來學習的。這種愿望像一顆耀眼的大星星,照亮著兒童所關切的操心的情感世界。他們無比信任的心情把這顆大星星交給——做教師的人。這顆大星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態(tài)度所熄滅。要是我們做的相互尊重的美妙和諧”由此可見,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全身心的培養(yǎng)自己對學生的情感基礎,使情感成為教和學的聯(lián)系紐帶,在生活和學習中入手,培養(yǎng)情感。
總之,情感教學是實現(xiàn)當前學生素質教育和全面發(fā)展的一條新途徑,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的情感和課本相結合,參與到語文教師中,得到思想的教育陶冶。提升語文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黃建國.淺論數(shù)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策略[J].數(shù)學教研,2008(2).
[2] 姚根紅.淺談數(shù)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教育,2004(5).
[3] 聞紀之.呼喚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中學教育,2000(6).
[4] 王小揚.談數(shù)學課堂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