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平秀
摘 要:目的:觀察早期康復治療對促進重型顱腦損傷病患康復的干預價值。方法:選擇42例重型顱腦損傷病患為對象,22例行早期康復治療,為觀察組,20例行常規(guī)治療,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的ADL評分、FMA評分、NFD評分差異。結果:治療后,兩組的ADL評分、FMA評分、NFD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均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的ADL評分、FMA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NF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康復治療應用于重型顱腦損傷病患的臨床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運動神經功能,降低神經缺損程度,使患者得以全面康復。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 早期康復治療 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b)-0204-01
重型顱腦損傷多由于車禍、擊打、墜落等引發(fā),可造成意識障礙、運動障礙、認知與語言功能障礙、偏癱等嚴重癥狀,嚴重損害患者生活[1]。該院以早期康復療法為22例患者施治,觀察其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選入研究的42例患者,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間在該院治療,經CT檢查、MRI檢查,均為重型顱腦損傷。男24例,女18例,年齡13~67歲,平均年齡為(30.2±7.5)歲,病程為6~121 d,平均病程58 d。其中,車禍傷23例、打擊傷11例、高空墜落傷8例。腦內血腫、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腦挫裂傷、腦干出血各為6例、12例、15例、5例、4例。所有患者均不存在既往腦損傷癥或者其他顱內病變。根據(jù)數(shù)字表法,隨機將此42例患者分作兩組,觀察組22例,對照組20例,對比其性別、年齡、病程、受傷原因、損傷類型、損傷程度等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均接受包括手術、脫水、止血、消腫、消炎以及神經營養(yǎng)等在內的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患者在生命體征基本達到穩(wěn)定之后,另接受早期康復治療。早起康復治療如下:(1)昏迷階段: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擺好患側、健側的肢體,每2個小時幫助患者翻1次身,避免出現(xiàn)壓瘡或痙攣等癥狀。通過播放音樂、說話、味道、冷熱、粗糙、光滑等刺激,努力促進患者清醒。從近端大關節(jié)開始,依次向遠端小關節(jié)進行被動刺激,每日2~3次,每次約20 min[2]。以電療儀為患者受損部位進行刺激治療,刺激的劑量逐漸增加,確?;颊呖赡褪埽看渭s20 min[3]。(2)意識清醒階段:開展肌力訓練、關節(jié)活動度許梿、坐位平衡訓練、體位轉變訓練以及上下樓梯訓練,并逐步地將被動改為主動訓練。每天為患者實施1次ADL訓練,時間為30~50 min,指導患者家屬學習訓練方法,由家屬開展輔助訓練。對于存在語言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采用讀卡片、認圖形、重復單字等方法進行鍛煉。向患者講解該疾病的相關知識,并開展心理疏導治療,提高患者對治療的積極性。
1.3 療效評價標準
分別于治療開始前、治療完成后1個月,評定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ADL評定方法為改良Barthel MBI指數(shù);運動功能評定方法為FMA(Fugl-Meyer)評分法;神經功能缺失情況品定方法為NFD(neural function deficiency)評分法。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開展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表示形式為(±s),行t值法的相關性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x2值法的相關性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后,觀察組、對照組的ADL評分、FMA評分、NFD評分變化如表1所示。治療前,兩組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均于治療前有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ADL評分、FM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NF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 結語
早期康復療法在患者昏迷階段、早期蘇醒階段為患者進行肢體、運動功能、神經功能等訓練,致力于促進患者受損組織恢復健康,具有顯著療效。我院將行早期康復治療的22例患者與單純常規(guī)治療的20例患者相比,結果發(fā)現(xiàn),行早起康復治療的患者神經功能、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患者。因此,醫(yī)師為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開展早期康復治療極為必要。
參考文獻
[1] 陳華軒,范潤金,何家全,等.早期康復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影響[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2(23):59-60.
[2] 李蘭,徐慧蘭,劉躍暉.早期康復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干預效應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3(6):736-737.
[3] 張永剛,趙艷,王德生,等.72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中西醫(yī)康復治療[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10):68-69.endprint
摘 要:目的:觀察早期康復治療對促進重型顱腦損傷病患康復的干預價值。方法:選擇42例重型顱腦損傷病患為對象,22例行早期康復治療,為觀察組,20例行常規(guī)治療,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的ADL評分、FMA評分、NFD評分差異。結果:治療后,兩組的ADL評分、FMA評分、NFD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均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的ADL評分、FMA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NF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康復治療應用于重型顱腦損傷病患的臨床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運動神經功能,降低神經缺損程度,使患者得以全面康復。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 早期康復治療 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b)-0204-01
重型顱腦損傷多由于車禍、擊打、墜落等引發(fā),可造成意識障礙、運動障礙、認知與語言功能障礙、偏癱等嚴重癥狀,嚴重損害患者生活[1]。該院以早期康復療法為22例患者施治,觀察其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選入研究的42例患者,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間在該院治療,經CT檢查、MRI檢查,均為重型顱腦損傷。男24例,女18例,年齡13~67歲,平均年齡為(30.2±7.5)歲,病程為6~121 d,平均病程58 d。其中,車禍傷23例、打擊傷11例、高空墜落傷8例。腦內血腫、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腦挫裂傷、腦干出血各為6例、12例、15例、5例、4例。所有患者均不存在既往腦損傷癥或者其他顱內病變。根據(jù)數(shù)字表法,隨機將此42例患者分作兩組,觀察組22例,對照組20例,對比其性別、年齡、病程、受傷原因、損傷類型、損傷程度等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均接受包括手術、脫水、止血、消腫、消炎以及神經營養(yǎng)等在內的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患者在生命體征基本達到穩(wěn)定之后,另接受早期康復治療。早起康復治療如下:(1)昏迷階段: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擺好患側、健側的肢體,每2個小時幫助患者翻1次身,避免出現(xiàn)壓瘡或痙攣等癥狀。通過播放音樂、說話、味道、冷熱、粗糙、光滑等刺激,努力促進患者清醒。從近端大關節(jié)開始,依次向遠端小關節(jié)進行被動刺激,每日2~3次,每次約20 min[2]。以電療儀為患者受損部位進行刺激治療,刺激的劑量逐漸增加,確?;颊呖赡褪?,每次約20 min[3]。(2)意識清醒階段:開展肌力訓練、關節(jié)活動度許梿、坐位平衡訓練、體位轉變訓練以及上下樓梯訓練,并逐步地將被動改為主動訓練。每天為患者實施1次ADL訓練,時間為30~50 min,指導患者家屬學習訓練方法,由家屬開展輔助訓練。對于存在語言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采用讀卡片、認圖形、重復單字等方法進行鍛煉。向患者講解該疾病的相關知識,并開展心理疏導治療,提高患者對治療的積極性。
1.3 療效評價標準
分別于治療開始前、治療完成后1個月,評定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ADL評定方法為改良Barthel MBI指數(shù);運動功能評定方法為FMA(Fugl-Meyer)評分法;神經功能缺失情況品定方法為NFD(neural function deficiency)評分法。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開展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表示形式為(±s),行t值法的相關性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x2值法的相關性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后,觀察組、對照組的ADL評分、FMA評分、NFD評分變化如表1所示。治療前,兩組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均于治療前有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ADL評分、FM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NF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 結語
早期康復療法在患者昏迷階段、早期蘇醒階段為患者進行肢體、運動功能、神經功能等訓練,致力于促進患者受損組織恢復健康,具有顯著療效。我院將行早期康復治療的22例患者與單純常規(guī)治療的20例患者相比,結果發(fā)現(xiàn),行早起康復治療的患者神經功能、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患者。因此,醫(yī)師為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開展早期康復治療極為必要。
參考文獻
[1] 陳華軒,范潤金,何家全,等.早期康復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影響[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2(23):59-60.
[2] 李蘭,徐慧蘭,劉躍暉.早期康復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干預效應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3(6):736-737.
[3] 張永剛,趙艷,王德生,等.72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中西醫(yī)康復治療[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10):68-69.endprint
摘 要:目的:觀察早期康復治療對促進重型顱腦損傷病患康復的干預價值。方法:選擇42例重型顱腦損傷病患為對象,22例行早期康復治療,為觀察組,20例行常規(guī)治療,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的ADL評分、FMA評分、NFD評分差異。結果:治療后,兩組的ADL評分、FMA評分、NFD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均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的ADL評分、FMA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NF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康復治療應用于重型顱腦損傷病患的臨床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運動神經功能,降低神經缺損程度,使患者得以全面康復。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 早期康復治療 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b)-0204-01
重型顱腦損傷多由于車禍、擊打、墜落等引發(fā),可造成意識障礙、運動障礙、認知與語言功能障礙、偏癱等嚴重癥狀,嚴重損害患者生活[1]。該院以早期康復療法為22例患者施治,觀察其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選入研究的42例患者,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間在該院治療,經CT檢查、MRI檢查,均為重型顱腦損傷。男24例,女18例,年齡13~67歲,平均年齡為(30.2±7.5)歲,病程為6~121 d,平均病程58 d。其中,車禍傷23例、打擊傷11例、高空墜落傷8例。腦內血腫、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腦挫裂傷、腦干出血各為6例、12例、15例、5例、4例。所有患者均不存在既往腦損傷癥或者其他顱內病變。根據(jù)數(shù)字表法,隨機將此42例患者分作兩組,觀察組22例,對照組20例,對比其性別、年齡、病程、受傷原因、損傷類型、損傷程度等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均接受包括手術、脫水、止血、消腫、消炎以及神經營養(yǎng)等在內的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患者在生命體征基本達到穩(wěn)定之后,另接受早期康復治療。早起康復治療如下:(1)昏迷階段: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擺好患側、健側的肢體,每2個小時幫助患者翻1次身,避免出現(xiàn)壓瘡或痙攣等癥狀。通過播放音樂、說話、味道、冷熱、粗糙、光滑等刺激,努力促進患者清醒。從近端大關節(jié)開始,依次向遠端小關節(jié)進行被動刺激,每日2~3次,每次約20 min[2]。以電療儀為患者受損部位進行刺激治療,刺激的劑量逐漸增加,確?;颊呖赡褪?,每次約20 min[3]。(2)意識清醒階段:開展肌力訓練、關節(jié)活動度許梿、坐位平衡訓練、體位轉變訓練以及上下樓梯訓練,并逐步地將被動改為主動訓練。每天為患者實施1次ADL訓練,時間為30~50 min,指導患者家屬學習訓練方法,由家屬開展輔助訓練。對于存在語言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采用讀卡片、認圖形、重復單字等方法進行鍛煉。向患者講解該疾病的相關知識,并開展心理疏導治療,提高患者對治療的積極性。
1.3 療效評價標準
分別于治療開始前、治療完成后1個月,評定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ADL評定方法為改良Barthel MBI指數(shù);運動功能評定方法為FMA(Fugl-Meyer)評分法;神經功能缺失情況品定方法為NFD(neural function deficiency)評分法。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開展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表示形式為(±s),行t值法的相關性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x2值法的相關性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后,觀察組、對照組的ADL評分、FMA評分、NFD評分變化如表1所示。治療前,兩組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均于治療前有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ADL評分、FM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NF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 結語
早期康復療法在患者昏迷階段、早期蘇醒階段為患者進行肢體、運動功能、神經功能等訓練,致力于促進患者受損組織恢復健康,具有顯著療效。我院將行早期康復治療的22例患者與單純常規(guī)治療的20例患者相比,結果發(fā)現(xiàn),行早起康復治療的患者神經功能、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患者。因此,醫(yī)師為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開展早期康復治療極為必要。
參考文獻
[1] 陳華軒,范潤金,何家全,等.早期康復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影響[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2(23):59-60.
[2] 李蘭,徐慧蘭,劉躍暉.早期康復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干預效應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3(6):736-737.
[3] 張永剛,趙艷,王德生,等.72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中西醫(yī)康復治療[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10):68-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