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梅
摘 要:《新課程標準》確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標,它倡導教學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讓每個學生都成長起來。以往的教學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中實施以教師為中心的角色,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地位都得不到體現(xiàn)。而只有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才能促進學生的素質發(fā)展,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主體性;地位;素質教育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與學生平等互動的課堂教學已成為每一位教師追求的理想境界,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灌輸式”、“獨白式”的語文課堂現(xiàn)象也將逐漸消失。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主動起來,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學生放在語文學習的主體位置,必須從主體意識上喚起他們的覺醒,從主體精神上解放他們。
1.語文教學必須營造主體發(fā)展的環(huán)境。
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愉悅心境形成、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消除“尊嚴式”或“真理式”的師者形象,打破陳規(guī),讓學生敢于懷疑,敢于辯爭。教育者不僅僅視學生為接受啟蒙的對象,還應視他們?yōu)椤叭恕?,一個具有真正意義的“主體”。不管這個學生是“絕頂聰明”還是“非常不濟”。我們在教學中總是怕學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殊不知,正因為我們過于追求知識的終極結果,往往忽視學生作為主體的思維探索過程。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就喪失了學習的信心。事實上,語文教學有其本質的特點:對事物的感悟因人而異,對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響。而且,一個人的思維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就已經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而不必像理科的習題那樣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上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認識,并且鼓勵學生的自我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
2.在設問、提問上落實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設問要特別注意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要轉變觀念,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參與意識、興趣和激情。要設問時,要按照滿足差異,拓展思維,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的原則。變“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為“從課文中你得到了什么”;變“這段話的精彩、重點句子在哪里”為“你喜歡的句子有哪些”。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又促使了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思考、自主體驗,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善于設問,更重要的是改變“學生被動聽講”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把課堂提問的主動權由教師一方移交至學生一方,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成為語文教學的主體。
3.在教學觀念上落實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在語文教學中要凸現(xiàn)學生主體意識,教師就必須把學生看成是和自己一樣具有認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把知識獲取、能力培養(yǎng)的優(yōu)先權、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以下三點:要發(fā)揚教學民主,師生密切配合,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互助,把尊重和信任學生作為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要讓學生自由地交流學習的體會,包括自己是如何思考、探
索的過程,要讓學生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提供表達的機會,交流的空間;要讓學生感到有事可做,而不是“看客”,讓他們感到采用什么樣的方法,要運用哪些已學知識才能解決問題的壓力,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最有積極性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從而收到良好效果。
4.在課堂用語上落實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課堂教學中,為了銜接前后教學環(huán)節(jié),評價學生學習情況,調節(jié)課堂氣氛,教師往往有一套課堂用語。這些用語,表面上看,對落實教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能力作用不大,實則不然,運用恰當,它可以很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素質教育要求的落實。如上課時如果認為學生的回答非常獨特或與教師的思路相吻合‘,就可以這么說:“老師為你鼓掌,你們同意他的看法嗎?”這樣既鼓舞了回答者的積極性,又照顧到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意愿,使他們還有機會發(fā)表意見,思維從而得以發(fā)散。如果學生思維受阻時,不妨這樣說:“跟你周圍的同學討論、商量一下。”這樣就能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同時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協(xié)助探索的本領。有時學生回答錯誤或者不夠全面時,這時可以這樣說:“你離標準答案已經很近了,你能再想想嗎?”這樣的課堂用語,既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委婉地否定了他的答案,又激起了學生思索的興趣。課堂用語,雖屬細節(jié),但不可小覷,它對培養(yǎng)學生興趣,落實主體地位也是很有成效的。
5.在教學方法上落實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俗話說:“教必有法,教無定法”。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應視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最重要的應該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教學中采用的總體模式是:主體參與,分層指導,及時反饋,激勵評價。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學會“站在書上看書”。授課時讀書、交流、講述交替進行。在“讀書”時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在“交流”時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在“講述”時,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講述后對學生進行分層練習。每個層次都由指定的學生進行檢查指導,并及時反饋每一位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老師根據(jù)反饋情況,及時給與學生提醒、鼓勵、督促、查漏補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