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揚
最近,英國王室宣布,凱特王妃再度有喜,這個將要誕生的寶寶是繼喬治小王子之后,威廉王子王妃夫婦的第二個孩子。當年小喬治一出生,就把自己的叔叔哈里給擠下去了——因為他的到來,改變了英國王室的繼承順序,他成為排在爺爺查爾斯和父親威廉之后的王位第三繼承人,而原來的第三位繼承人哈里叔叔則順延至第四位。
那么,凱特肚里的這個孩子又將是第幾繼承人呢?他或她是否會像小喬治那樣,擠在叔叔前面,成為第四繼承人呢?萬一這是一位小公主,那她還會享有王位繼承權嗎?為什么剛出生的小喬治就能順理成章地把長輩的繼承順序給擠下來?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涉及到英國王位的繼承制度。
小公主也能擠掉叔叔
在英國,君主的王位繼承一直都是奉行“婚生長子繼承制”,所以,私生子是沒有資格當國王的。根據(jù)英國1701年頒布的《王位繼承法》,王位世代相襲,女兒同樣享有繼承權,但是必須得遵循基本原則,就是兒子優(yōu)先于女兒,長子優(yōu)先于次子。只有當國王沒有兒子、男性繼承人死亡或是放棄王位,而且也沒有其他合法的繼承人的時候,那么才可以由長女繼承王位,這時就會出現(xiàn)女王。例如,現(xiàn)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就是因為父親喬治六世沒有兒子,才以長女身份取得繼承資格的。
所以,根據(jù)長子繼承權的傳統(tǒng),長子的后代無論什么輩分,都要比次子的繼承順序優(yōu)先,這便是小喬治一出生,就比哈里叔叔的王位繼承順序要高的原因。而長子的女兒盡管在優(yōu)先權上不及自己的兄弟,但是卻也要高于自己的叔叔嬸嬸,在血脈上受到王室的尊重。
看來,即便現(xiàn)在凱特王妃肚里的孩子是一位公主,她照樣擁有王位繼承權;同時她也和小喬治一樣,能順利擠掉哈里叔叔,躋身為第四繼承人。相應地,哈里的繼承順序就要繼續(xù)往后延,而且凱特王妃將來要是再有孩子,孩子的繼承順序也都會排在哈里之前。如果哈里有一天能夠繼承王位,那就意味著在威廉王子去世時,他沒有任何孩子在世了。
此外,《王位繼承法》還規(guī)定,王位應該傳給與漢諾威選帝侯夫人索菲婭有血緣關系的后代,且繼承者不得是天主教徒,也不得與天主教徒通婚。還有,王位的繼承是由議會來確定的,而不是君主本人說了算。
第一順位未必就能坐王位
顯然,《王位繼承法》里的某些規(guī)定,帶有性別歧視和宗教歧視的嫌疑。這對于早已邁入現(xiàn)代的英國來說,肯定是不合時宜的。于是,就在威廉與凱特大婚之時,英國首相卡梅倫便推動議會修改了《王位繼承法》。
新法規(guī)定:君主的女兒和兒子享有平等的王位繼承權。以威廉王子為例,假如他的第一個孩子是位公主,第二個孩子是位王子,根據(jù)過去的《王位繼承法》,第二個孩子由于性別原因會比第一個孩子的繼承順序靠前。而根據(jù)修改的《王位繼承法》,假如威廉王子的第一個孩子是公主的話,那她就擁有優(yōu)先的王位繼承權,也即是第三位繼承人,不論后面出生的是弟弟還是妹妹。所以,威廉王子的第一個孩子小喬治成為第三位繼承人,并不是因為他是男性,而是因為他是第一個孩子。
而且,新法也取消了禁止君主與天主教徒結婚的規(guī)定,但仍要求君主本人是基督教新教徒。不過,事實上絕大多數(shù)有資格繼承王位的人都是新教徒,所以這個規(guī)定基本上沒什么作用,不過對于消除宗教歧視還是有象征意義的。
盡管王位的繼承順序在很大程度上受《王位繼承法》的影響,但是最終由誰來繼承王位,在如今的英國,還有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那就是民眾的支持率。
在選擇繼承人上,無論是王室還是議會,都會將民眾的意愿考慮在內。曾有民意調查顯示,約有64%的英國人希望伊麗莎白女王直接傳位給第二位繼承人威廉王子,因為昔日查爾斯王子與戴安娜王妃離婚,導致其民眾支持率大幅度降低。
可見,即使查爾斯王子目前是第一順位繼承人,也并不代表著他就能最后勝出,成為英國的國王,民意難違??!
想當女王要看國籍
有一點不得不承認,英國王位繼承是非常注重王室血統(tǒng)的。這也是歐洲其他國家王位繼承的一個顯著特點。
要知道,從古代到近代,歐洲許多國家王室之間的聯(lián)姻是很廣泛的,幾個國家的國王有可能來自同一個家族。所以,對于某國的一個王位,往往會有多個國家的王室成員具有繼承的資格。例如1688年,荷蘭執(zhí)政的威廉親王和妻子瑪麗就接管了英國的王位,因為他們是英王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和女兒,而且瑪麗原本也是最初的繼承人。此外,“英法百年”戰(zhàn)爭的起因,正是英國國王宣稱自己擁有法國王室血統(tǒng),并一度在法國加冕為王,兩國因此生隙。
由于宗教和習俗等因素,歐洲王室成員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那么便會造成其子嗣相對較少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什么歐洲王室女性擁有無可非議的王位繼承權的原因了。中國古代皇帝后宮嬪妃成群,子孫眾多,因此皇位傳男不傳女。與之對比,歐洲的女王真可稱得上是歐洲王位繼承上的一個特色了。
在歐洲,除了英國可以有女王之外,西班牙、葡萄牙、丹麥、荷蘭、瑞典、挪威等國都規(guī)定女性可以繼承王位。其中,瑞典和挪威都已立法規(guī)定,男女王室成員享有完全平等的王位繼承權。而在西班牙和荷蘭,女性的王位繼承順序還是得排在有相同血緣關系的男性后面,比如姐姐要排在弟弟后面。
北歐國家丹麥的情況有點特殊。盡管歷史上出現(xiàn)過兩位女王,但丹麥王位素有傳男不傳女的傳統(tǒng)。只不過后來在女權運動高漲的背景下,政府不得不修改王位繼承法,并最終確立了女性的王位繼承權。而這一事件的最后受益者就是現(xiàn)任的丹麥女王瑪格麗特,她以長女身份取代叔叔克努特親王成為王儲,并于1972年即位,因為瑪格麗特的父親斐特烈九世只有三個女兒,沒有兒子,所以曾指定弟弟為王位繼承人。沒想到繼承法改變,瑪格麗特成功登上王位。
但是,有些國家的女性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因為在這些國家女性繼承王位向來都是被禁止的,從沒有女王這一說。這樣的國家主要以傳統(tǒng)色彩較濃厚的法國、德國等為典型代表。例如,古代法蘭克王國(現(xiàn)代法、德、意三國的前身)的《薩利安法典》規(guī)定:婦女沒有繼承權。后來,這一規(guī)定又被法國國王腓力五世進一步確定,即使是在國王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的情況下,王位也只能由國王的其他男性親屬來繼承。正是因為英法兩國在女性繼承王位上有不同的理解,才有了英法百年戰(zhàn)爭的導火線。
此外,比利時、摩納哥、波蘭和匈牙利等國,同樣都規(guī)定只有男性才擁有王位繼承權,倒是波蘭和匈牙利有一個特例,在14世紀各出現(xiàn)了一位女王。
時至今日,對于是由男性還是女性來當國王,許多國家已不再較真,因為歐洲國家大多都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只是作為民族團結的象征而存在,沒有太多實際的權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