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高鵬程,1974年生于寧夏,漢族。1995年畢業(yè)分配至浙江象山。先后生活在象山半島南部漁港古鎮(zhèn)和當(dāng)?shù)氐男】h城里。業(yè)余寫詩和其他文字。著有詩集《海邊書》《風(fēng)暴眼》兩部,詩集《退潮》《縣城》即出。在《人民文學(xué)》《詩刊》《散文》等雜志發(fā)表組詩和隨筆。中國作協(xié)會員,第22屆青春詩會成員,魯院第21屆高研班學(xué)員。
詩觀:詩歌是我省察生活的一種方式,外視生活和內(nèi)省自身,通過詩歌建立起自己內(nèi)心體驗和外部世界的一種聯(lián)系。還有,詩歌就是光明磊落的隱私。換句話說,詩歌是對共同心靈感受的個體表達。光明磊落是詩歌的合法性合理性合情性。隱私是感受的深刻性和表達的獨特性,而它表達的目的就是尋找,就像一匹馬尋找它的騎手,一顆心尋找它的對手和親人。詩歌的確不是寫給大多數(shù)人看的,它寫給少數(shù)的甚至唯一的感應(yīng)者,但這個少數(shù)和唯一,也有可能是無限的。
我喜歡
我喜歡烏云遮蓋下露出小半個臉龐的月亮
我喜歡一支即將燃盡的香火
它們?yōu)閯e人的愿望而堅持
我喜歡被火車反復(fù)碾壓的枕木
懸浮在海上的橋
我喜歡這隱忍的愛,這從悲傷中涌出的歡樂
我喜歡一列被生活拋出軌道又掙扎著把自己
搬上正軌的火車
我喜歡即將拋錨、擱淺的船,倒出體內(nèi)的水銹
把一生的風(fēng)浪還給了大海
我喜歡一粒孤星和一盞漁火的對視
喜歡它們中間那些虛無的波浪
我喜歡即將熄滅的燈塔,天亮?xí)r,它說
現(xiàn)在,我要為自己再亮一小會兒
我喜歡羽翼豐滿的鳥飛走后剩下的空蕩蕩的
鳥巢
它的肋骨里灌滿了風(fēng)聲,它在風(fēng)雪中
走向了另一棵樹
我喜歡那個對面向我走來的人,
她憂戚的面容里帶著含淚的微笑:現(xiàn)在
我們都完整地屬于自己,讓我們再用彼此的
身體彼此抱著
暖一會兒
然后,相伴著隱身于微藍的晨曦
2013.11.2
親愛的失眠
勃拉姆斯的大提琴的確和鋸齒有著某種相同
的功用
在你身體里
一種疼能被另一種疼緩解
進入午夜,有時我會提前看幾遍新聞聯(lián)播
用來預(yù)防微博帶來的抑郁癥
仿佛一支煙的功夫
一盞紅燭就替更遠處的人
消費了大半個黑夜
一根琴絲就割去了心尖上最疼的部分
是的,我喜歡這個比喻,一支煙的功夫
一個人
就抽空了自己的肺腑
和肝膽
凌晨三點是一個吉祥的時辰
對于一個空心的人來說
一場臺風(fēng)和一場穿堂風(fēng)已經(jīng)沒有什么區(qū)別而在
天亮?xí)r分,它已經(jīng)成為披在我身上
一件御寒的披風(fēng)
橋
沒有什么比它更低。那些頭頂?shù)陌自粕n狗
那些川流的走卒販夫。那些凌晨離別而在暮
晚歸來的倦客
甚至他們
鞋底的塵土
甚至那些低到塵土里的螻蟻、蟲豸
甚至,那些低到塵土里開出又秘密死去的花
都遠去了。那些車馬。異地。往昔
那個被流水裹挾到更遠處的不歸人
但一座橋
依舊
躬下了身子
五百年風(fēng)吹
五百年日曬
五百年雨淋
它躬下身子
不度劫。不度世。不度生離之苦。
甚至不度自己
孤苦的倒影
它是阿難的肉身。
它只求她從橋上經(jīng)過。
2013.10.31
桂花落
桂花落了。
秋風(fēng)里,
小小的尸骨依舊鮮艷
這是肉體的廢墟,也是靈魂的遺址。
不像是愛。也不像是恨。
反倒像愛過,和恨過之后
剩下的東西。
秋風(fēng)里,有人撿拾落英,泡桂花茶,
試圖用沸騰的回憶
追回它的體香
和靈魂
也有人
在夢中的月亮里,
不知疲倦地砍伐著它不斷長出的枝丫
桂花落了,秋風(fēng)里,那個被香氣割傷的人
還將被香氣拯救
秋風(fēng)里,那個耽于美的人
還能夠被美毀滅幾次?
2012.10.22
坐上高鐵去烏鎮(zhèn)
坐上高鐵去烏鎮(zhèn),用最快的速度,去抵達
最慢的生活。
如果有可能,再乘一頂烏篷船
逆流而上
抵達它的漁火和驛站。
抵達吳越時代——
請允許我再次稱它為烏墩和青墩。
請允許我在古老的烏戍做一名
守衛(wèi)月色的士卒
我要牢牢守住這天下最好的月色直到
三生之后
我的愛人,帶著美來認領(lǐng)
請允許我再次向前進發(fā)
去觸摸六千年前骨器上的花紋
請允許我大聲讀出那些秘密的火光和詩句
請允許我
沉醉在一樽三白酒釀造的微醺里不知東方之
既白……
而夢境之外,一列火車
將在破曉的霜空里隆隆駛過
而它,只是我在睡不著的夜晚,用金屬的筆尖
劃出的兩道通往內(nèi)心的鐵軌
而烏鎮(zhèn),
只是我在紙上建造的一座烏有之鎮(zhèn)……
歸鄉(xiāng)辭
這流水,木橋,堊墻黑瓦
這是你的,也是我的
啊,我就是那個一生都在奔走,一生把異鄉(xiāng)
錯愛成故鄉(xiāng)的人
那么,烏鎮(zhèn),
你讓我回家吧
請讓我在一間褪去油漆的木格花窗下
安頓下來
讓我在“烏”字的里面搭一只巢
讓我做你檐下的一只雀鳥
用清晨的第一聲鳥鳴擦亮它黑色的屋檐
讓我慢慢把時光
腌制成你醬色的回味
在微雨的季節(jié),身披舊時的蓑衣,耘田,垂釣
閑看落花
啊,慢慢地,我就是你林梢的輕煙了,
就是你墻角的青苔
埠頭下,環(huán)抱小鎮(zhèn)的溪水了
我就是
一座烏有之鎮(zhèn)里的一個
名叫子虛的人了
東柵西柵
如果說,烏鎮(zhèn)是一副對聯(lián)。那么
東柵、西柵
就分別是它的上聯(lián)和下聯(lián)
那么,就讓我來讀讀它白底黑字的悠長歷史
它黛瓦堊墻環(huán)繞的流水的散漫
它一唱三嘆柔腸千轉(zhuǎn)的花鼓戲曲
讓我靠著漢字支撐的廊柱欄桿
喝菊花茶,就著墨色暈開的
無邊的荷塘月色吃梅花糕和姑嫂餅。
讓我走進這些漢字內(nèi)部的間架結(jié)構(gòu)
去逛逛林家鋪子和昭明太子的讀書臺
或者去大清郵局,
給百年之后的人寄一封用薛濤箋寫成的信件
累了,讓我在東柵的百床館里做長長的夢
做杜牧的夢李白的夢所有
中國人的夢
醒了,讓我在西柵的水上戲臺上
看千百年來的光陰粉墨登場,各領(lǐng)風(fēng)騷……
白天,讓我去鎮(zhèn)外躬耕
到夜晚,
就安坐下來,像古人一樣夜觀天象:
——你看,那一輪圓月
多么像是
鈐在這幅名叫日子的長聯(lián)落款處的一枚閑章
離 開
十月份的陽光開始變得黏稠。晚稻、玉米、野
菊花
這些金黃的事物,就要為冬天積攢下溫暖的
火焰。
夯土墻上
陳年的臘肉滴出油脂。
柿子紅了——亡人提著它們的燈籠
用約等于21克的靈魂。
這也是它們的村莊
沿著窄窄的巷道,依次是重檐、街角,逐漸消
失的青石板路
一些人就要返回,另一些人還在不斷趕來
古老的烏鎮(zhèn)處變不驚
蜂擁而至的游客啊
這里不是他們的故鄉(xiāng)
這里是他們一再要錯認的故鄉(xiāng)
而我,已不再屬于他們中的任何一個。
蛛·網(wǎng)
一
雨絲織了一夜。清晨
一張蛛網(wǎng),擋在了我晨練的山道上
一張沾滿露水的蛛網(wǎng),看上去晶瑩、透亮
仿佛夢里的那些煩憂,都已被它仔細過濾
而那些破損了的網(wǎng)線,證明它
昨夜經(jīng)歷的風(fēng)雨和掙扎
而當(dāng)我穿過,它注定要經(jīng)受再一次的破損
那么,過,還是不過?
一張沾滿露水的蛛網(wǎng)
讓我在夢境和現(xiàn)實之間進退維谷
二
夢是一張網(wǎng)。而有時候,生活
是更大的一張
而我們往往就是自投羅網(wǎng)的飛蟲
但有時候,我們也可能是
那只大腹便便的蜘蛛
帶著滿腹有毒的、原罪的汁液
像一枚圖章
鈐在殘損的夢境之后
像一個工匠
懸掛在黯淡的樹葉下面
在一場又一場宿雨之后,繼續(xù)修補殘損的生活 2013.06.13
流 年
親愛的,讓我們在此安居下來
門前種荷、屋后植柳
每個清晨,讓我采荷錢幾文,買萬頃湖光
做你流動的眼波
每個黃昏,讓我執(zhí)木筆一管,畫三分山色
做你雙頰的胭脂
讓我們春日尋花,秋日問柳
看遍野油菜掀起金色的狂瀾
看細葉若眉黛看歲月如飛刀
然后,
讓我們睡去,讓我們做夢:
夢風(fēng)花,夢雪月
讓我們在蒙霜的大地上再次醒來
“看寒樹煙中,盡烏戌六朝舊地”;
“看夕陽帆外,是吳興幾點遠山”。
看山川靜美看人間靜好
從此不再憂懼。
親愛的,讓我們緊緊依靠,像兩棵
合歡之木——
“風(fēng)吹動衣角,雪飛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