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春庭(永豐縣農業(yè)局)
2013年,永豐縣按照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要求,在坑田鎮(zhèn)上田村建立了1000畝綠色大米生產基地示范區(qū),雙季均產達906kg/畝,純收入達1324元/畝。現(xiàn)將其病蟲害防控技術總結如下:
1.選用高產抗病品種。 早稻品種有湘豐優(yōu)402、潭兩優(yōu)83、株兩優(yōu)606、株兩優(yōu)312等;晚稻品種有五豐優(yōu)T025、H優(yōu)518、豐源優(yōu)2297、榮優(yōu)華占等。
2.進行稻田耕漚滅螟、滅卵及種子消毒。 在水稻移栽前,全面實行耕漚冬閑田和收割后的早稻田;在浸種時,用浸種靈或強氯精浸種消毒。
3.開展“一斤石灰一斤糧”增產行動。 石灰施用一般采用5年1個輪回的方法進行,即前3年畝施用量按逐年遞減的方式每年施用1次(每畝用量早稻30~50kg或晚稻25~30kg),第4年和第5年停止施用。
1.用足種、育壯秧,保證大田基本苗。 提倡“多用一斤種,增收百斤糧”行動,即早稻用雜交種子2kg,晚稻用雜交種子1.5kg。并在播種時全部使用旱育保姆拌種劑拌種,其用量早稻的藥、谷比為1∶6,晚稻的藥、谷比為1∶4。早稻每畝大田拋434孔秧盤50~55片,2.0~2.2萬穴;晚稻每畝大田拋434孔秧盤45~50片,1.8~2.0萬穴。
2.科學施肥,防早衰,保證營養(yǎng)需要。 在施肥措施上,實行“前氮后移”,施肥量根據(jù)土壤質地和肥力水平進行,一般氮、磷、鉀比為1∶0.5∶1。氮素肥每畝施10~15kg,施用時按基肥、分蘗肥、穗肥比為5∶3∶2進行;磷肥作基肥翻入土中;鉀肥施用時按面肥、拔節(jié)肥比為1∶1進行。齊穗后,畝用100g磷酸二氫鉀,加噴施寶10ml或氨基酸90g等葉面肥,兌水50kg噴霧,每隔5~7天噴1次,連噴2~3次,增加粒重和結實率。
3.勤管水、曬好田,保葉促根穩(wěn)健生長。 水稻管水總原則是做到淺水分蘗、適時曬田、薄水幼穗分化與抽穗、干干濕濕壯籽。返青期:田面保持2~3cm水層;分蘗前期:移栽后20天內保持淺水濕潤交替。當群體總莖蘗數(shù)達到目標穗數(shù)苗的80%左右(一般早稻是5月20日左右,晚稻8月20日左右)開始斷水分次曬田,使群體高峰苗控制在穗數(shù)的1.1~1.3倍,曬田標準是:重曬腳踩不陷入,田間開小裂;輕曬腳踩剛陷入。禾好、泥田、肥田重曬,反之輕曬。后期干濕交替灌漿至成熟期,收獲前一周斷水。
1.稻鴨共育技術。 在水稻分蘗盛期每畝田放養(yǎng)15日齡鴨子12~15只,在破口前進行收鴨,可有效減輕紋枯病、稻飛虱、雜草等為害。
2.燈光誘殺法。 每30~50畝稻田安裝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35盞,在4月中旬~l0月上旬安裝到田,以誘殺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害蟲。二晚收獲后,將殺蟲燈收回室內集中保管。
3.保護利用天敵。 可充分利用田埂種豆保護蜘蛛、青蛙等天敵以蟲治蟲。
4.提倡使用生物藥劑。 如用井岡霉素防治紋枯病、稻曲病;用枯草芽孢桿菌或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用農用鏈霉素防治細菌性條斑病;用蘇云金桿菌、阿維菌素、白僵菌等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生物農藥施用時要比化學農藥提前2~3天,應避免高溫。
5.科學配合化學防治。 當生物農藥對病蟲害防治不及時,應配合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路化學藥劑嚴控病蟲危害。如螟蟲用三唑磷、氟蟲腈;稻縱卷葉螟用毒死蜱;稻飛虱用吡蚜酮、噻嗪酮;稻瘟病用三環(huán)唑、稻瘟靈;紋枯病、稻曲病用苯醚·甲環(huán)唑。噴施時可按需添加氮酮、有機硅等增效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