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星
甲午三春,竊聞武昌櫻花之盛,獨往觀之,不意無緣一睹,故此記之。
時維甲午三月中,負篋行笈荊楚道間。地接三湘,攬九省于通衢;位處古蠻,匯江漢于長流。仰屈子之文韻,慕竟陵之古風。物華爭輝,天寶寓于其中;人杰爭艷,地靈孕出其里。適值櫻花盛閣,久懷一窺之心,踽往珞珈觀圣。
山道曲蜿,古樹排巒,張有參天之勢,欲上九霄;行呈俯地之姿,以臨萬壑。藏形體于道中,享造物之菁華;隱心性于林間,接天地之靈氣。身形之勞,俱歸云外;焚心之憂,皆隨流水。龍柏掩映,紅梅遮羞。踏黃葉之趣,尋幽徑之興,盎然越于賞櫻。人醉其間,不知凡幾。
縱觀其中,舊芳已落,新芽又生。不見櫻花之繁映,但嗅粉桃充其間。寥寥桃梨之樹,奉諛人間。櫻花之態(tài)不常,落櫻之氣猶芳。俯拾落英,不名何物。
我奉時至,時不待我。嗟乎,天地之物不待人哉!天地之序,四季持維;盈虧之數,不為堯紂之變。七尺書生,一介布衣,有七年屆而立,望同去病之豪氣,希等子建之才情,竟繼往圣之學,冀成一家之言。白駒易逝,百年終老,無天地與共,有黃土之歸。勝地不常,韶華難再,嗚呼!乘此良時,當修身博雅,達存凌煙之志,不為白發(fā)之悲,當以此言與后學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