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疆塔城地區(qū)額敏縣東北部、中哈兩國邊境處的巴依木札,是雄偉的塔爾巴哈臺山和烏爾喀夏山之間的一道山谷、一條古道。源于烏爾喀夏山的水源在此分流。北流的察汗鄂博河畔是現(xiàn)今位于哈薩克斯坦境內(nèi)、歷史悠久的察汗鄂博市場;南流的巴依木扎河是也迷里河(額敏河)上游,其下游座落著著名的元代也迷里古城(今額敏縣城南)。
由于位置極其靠北,即使在地圖上,也要盡量往上看,才能找到它。打開號稱無所不包的互聯(lián)網(wǎng),關(guān)于巴依木札的資料顯示是無。
原生態(tài)的巴依木札
今天的巴依木札,一派原生態(tài)的景像。
草叢中的灌木活脫脫地舒展枝條,追逐著夏日的陽光;簇擁的野花盡情綻放,裝扮著自己的家園。云雀在曠野中翻轉(zhuǎn)鳴叫,把天簌之音隨意揮灑;野蜜蜂在花朵間來回游蕩,打不定主意該先采哪朵才好……
依著岡巒體勢、丘陵平臺,各種野生植物親密無間地依偎在巴依木札的胸前,色彩斑駁、層次分明而又渾然一體,就像牧人肩上用各色羊毛織成的披毯。
藍天白云下,放眼迷彩的五色草甸,頓覺時空轉(zhuǎn)換,心里莫名空蕩蕩地沒了著落,周身被一種說不清楚卻又真真切切的感覺籠罩,思緒不知飛向何方。耳邊隱隱傳來草原信使的飛馬蹄聲,眼前依稀仿佛大汗西征的獵獵旌旗……
一道掠影劃過,下意識抬頭仰望,飄飛的草原金鷹才又將搖動的心神拽回了生天。
草原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
著名學者勒內(nèi)·格魯塞在其《草原帝國》一書中寫道:“從中國東北邊境到布達佩斯之間,沿歐亞大陸中部的北方伸展的一個遼闊地帶。這是草原地帶。西伯利亞森林從其北緣穿過”
“現(xiàn)在已知最早的歐亞之路是北方的草原之路”。
這條草原之路東起大興安嶺,向西穿過蒙古草原,經(jīng)烏里雅蘇臺、科布多、阿爾泰,到達塔爾巴哈臺(今塔城)。往西南,經(jīng)巴爾魯克、博爾塔拉到達伊犁,再往西就是中亞乃至歐洲了。
巴依木札,是這條草原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
這并非是人為的選擇,而是地形山勢、水草條件決定的。當時的主要運輸工具是馬牛和駱駝,地勢相對平緩的河谷既便于通行,也提供了較好的水草條件?!岸醪笔沁^往行人用石塊壘起來的“敖包”。察汗鄂博市場是專門用于商品交易的場所,相當于今天的交易中心。
大約1225年,成吉思汗的三兒子、后來登臨大汗之位的窩闊臺汗,選擇在巴依木札之南的也迷里河畔筑起汗城,既是得水草之利,更是出于政治、經(jīng)濟、軍事的多重考慮,扼守交通咽喉、占據(jù)有利地形。蒙古汗國史上的許多大事都與也迷里有關(guān)聯(lián),也就不奇怪了。
當年熱鬧的時候,巴依木札山口來往奔波著不同種族、各種膚色、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成吉思汗的征戰(zhàn)大軍中并非清一色的蒙古“巴圖魯”,草原上各個部落的人都是其組成部分。嘉賓·柏朗和魯布魯克是基督教皇英諾森四世派往蒙古帝國首都和林的傳教士,目的是說服窩闊臺汗之子貴由大汗皈依基督教。山西人常德受貴由大汗指派出使伊兒汗國。還有如馬可·波羅一般的游歷者。更多的是一隊隊來往于歐亞大陸的國際商隊,按照“物以稀為貴”的價值規(guī)律和等價交換的貿(mào)易原則,穿棱行進在這條被稱之為石器之路、彩陶之路、青銅之路、絲綢之路、鐵器之路和文化之路上。沒準當年北京市面上來自西方的奇珍異寶,也是從這里運過去的呢。
今日的巴依木札
進入二十世紀以后,工業(yè)文明帶來了新的交通工具和新的交通干線。
巴依木札古道,廢棄了。時至今日,已變成了一段塵封的歷史。
但有人活動的地方,就會有文化,就會有傳承。
面對空空如也的巴依木札,人們會問:這些文化去哪兒了呢?為什么看似蕩然無存、了無痕跡了呢?是散落塔爾巴哈臺群山,無處尋蹤了,還是融入額敏河,流向遠方了呢?
通常,文化要借助一定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更多的時候,文化是無形的,是融入血脈的精神內(nèi)涵,是歷史演化的遺傳基因。塔爾巴哈臺文化的諸多特點,僅僅從平面的角度去理解,不善于挖掘其歷史淵源中的文化密碼,就會感到缺少底氣和根基,許多事說不清楚。因為文化本身就是一種歷史現(xiàn)象。巴依木札作為塔爾巴哈臺歷史演變的一個縮影,是塔爾巴哈臺文化的脈絡(luò)源頭,也是其淵源的縱向演變。曾經(jīng)的那些歷史、文化、韻味,已如涓涓細流滲進了塔爾巴哈臺的底蘊,雖然無形,卻無處不在。
草原的特點是遼闊、悠遠、無聲。
無數(shù)的傳奇因沒有文字記載而散落在歷史的長河中,盡管它們曾經(jīng)存在過,甚至輝煌過。正如流星劃過,天空寂然。但誰能否認流星的存在呢?
在時間的旅途上,在萬物生息中,巴依木札復(fù)歸于自然和樸素,像一顆閃耀的流星一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驚艷蓋世的巴依木札草原美女石像依然帶著一往如初的神秘笑容,在她的眼里,這只不過是短暫的一瞬;深不可測的無底湖處變不驚,一言不發(fā),準備著容納更多的故事呢。
歷史,總在輪轉(zhuǎn)換位中延續(xù)。
巍巍塔爾巴哈臺,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滄桑巴依木札,依然故我,狀若深眠。
“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訊息傳來,巴依木札,蘇醒了。
山下的種種籌策,忙忙碌碌,巴依木札盡收眼底。
雖然無言,卻充滿自信。
因為,這只是——
光輝的再現(xiàn),榮譽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