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報刊文說,中國文學“走出去”是一個宏偉的目標,只要扎扎實實地推進,就會有光明的前景。以前我們推出文化產(chǎn)品時有太多的功利目的,包括政治功利和經(jīng)濟功利。但如果我們的文化產(chǎn)品進入不了國外的主流市場,那對于消除國外對我們的偏見所起的作用就會很有限。中外文化交流目前主要缺乏深層次上的文化溝通,也就是說還沒有讓雙方在心理上達成一種默契。我們的文學“走出去”,不光是針對精英層次的,還要考慮到國外那些對中國文學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民眾。要認真地思考一下后者的文化需求以及他們的思想情感、價值觀念、審美趣味等。讓人家讀懂并理解我們文學作品的鮮活內(nèi)容,是消除溝通障礙和誤解偏見的最好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彼此間的“靈魂共舞”。
中國作家的主要寫作對象還是本土的讀者,直接翻譯成外文的話,當然會感覺話語不匹配。這時必須要有高品質(zhì)的翻譯能跟得上,可以讓國外讀者更容易接受,并從中發(fā)現(xiàn)中國文學新的東西。隨著全球化的進程,翻譯學已經(jīng)變成一門重要的獨立學問。以前從事文學翻譯的人本身就是一名作家,對于作品的風格把握很有講究。但現(xiàn)在翻譯水準并沒有提高多少,反而還有下降的趨勢,這也許跟我們社會整體的浮躁有關系。不能光指望個別漢學家,實際上更多還是要靠我們自己。翻譯要做到神形兼?zhèn)涞拇_很難,因此才更需要從譯好每個字詞做起。
中國文學“走出去”,是一項需要我們付出巨大耐心的工作,不要總是寄希望于短時間內(nèi)就見效,應該一點一滴地多做基礎性工作。過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再看,局面也許會完全不同。書要一本一本出,雜志要一期一期做,最終肯定是會有效果的。中國文學“走出去”之路不一定是一馬平川的高速路,也會遇到艱難而漫長的山間小徑,只要我們扎實邁好每一步,我們的文學之燈的光芒會漸漸地越來越亮,能夠照到的范圍也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