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嶺
散文詩詩點營造舉例
張慶嶺
好的散文詩創(chuàng)作,是有難度的創(chuàng)作,而要創(chuàng)作一章精美的散文詩,難度就更大。這里的難度,就在于尋找詩點,制造詩點,讓大量富有獨創(chuàng)性的詩點,折射出金光閃爍的詩意美。
本文僅就此意,略陳拙見。
采用從形到魂深入事物本質的方法,去發(fā)現(xiàn)、去挖掘、去營造詩素充沛的詩點,便是散文詩創(chuàng)作的一種常用手法。下面,讓我再次就司舜發(fā)表在《散文詩作家》總第三期上的《遺落的谷?!芬徽律⑽脑?,試作分析。
遺落的谷粒,留宿在田壟,它的心還是熱的,還在釋放著芳香。
它微小,只是浩瀚的陽光中的微不足道的一滴,并不影響我們的滿倉喜悅。
但它是如此的重,風吹不動它。一聲鳥語,加深了它的心愿。
我彎下腰去,我發(fā)現(xiàn)塵土根本就蓋不住它的憧憬。
我準備拾起它的時候,你肯定不知道,它有多么安靜。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是一章非常精美的散文詩。它精美就精美在它的高超的藝術性與其深刻的思想性完美地融合上,而這一完美的融合,又是通過縝密觀察、深刻思考,從形到魂不斷深入事物的本質,去發(fā)現(xiàn)、去挖掘、去營造諸個詩點,表現(xiàn)出來的。
秋天,站在廣袤的大野上,面對一粒遺落在田壟的小小谷粒,誰能看見什么?誰能發(fā)現(xiàn)什么?誰又能說些什么?詩人,只有我們的詩人,他看見了,他發(fā)現(xiàn)了,他懷著崇敬的心情說:“它的心還是熱的,還在釋放著芳香”,“它微小”,它“只是浩瀚陽光中的微不足道的一滴”,它“并不影響我們的滿倉喜悅”,“但它是如此的重,風吹不動它。一聲鳥語,加深了它的心愿”……這些準確的表述,幾乎達到了三兩個詞就能構成一個詩素、每一句都能形成一個詩點的高詩意密度境界。
而最后兩句,更是絕妙:它不僅撞擊著我們的眼球,尤其震撼著我們的心靈——“我彎下腰去,我發(fā)現(xiàn)塵土根本蓋不住它的憧憬”。是啊,一粒真正的谷粒,絕不甘于“遺落”,它要跟上豐收的步伐,它要融入季節(jié)前進的洪流。然而,它并不浮躁,并不因為被遺落而焦灼不安。當“我準備拾起它的時候,你肯定不知道,它有多么安靜”。多么灑脫,多么超然物外!一個偉大的靈魂,就這樣在詩人的筆下誕生了。詩章就是這樣,由淺入深,由形象到意象,再入“魂象”,一步一步深入事物的本質,最后臻成滿篇的詩意美。
傳統(tǒng)思維的方式,是詩與散文詩創(chuàng)作的“大敵”,那些才思橫溢的詩人,總是運用逆向思維的方式,不斷開拓著詩章創(chuàng)作的新空間。于是,詩點的營造,也就自然成了逆向思維方式縱橫馳騁的廣闊天地。現(xiàn)在,讓我們以大衛(wèi)發(fā)表在2007年第三期《揚子江》詩刊上的一章散文詩為例,探討這個問題。
一滴水,伸長了脖子,就變成了河。擴了擴胸,就變成了海。再做幾個俯臥撐,波濤就澎湃了,洶涌了。一滴水站直了身子,就是噴泉。
長了翅膀,就變成了雨。一滴水,在草尖上,叫露,在額頭上,叫汗,在眼角,叫淚……把一滴又一滴的水,組織起來,集合起來,并用土壩來約束它,紀律它,水庫就形成了,給它微風,就有了波浪,給它颶風,就有了驚濤。
一滴水,有著很強的可塑性,這有些像未成年的孩子。給它加上紅,就是動脈里的血,給它加上藍,就是個頭最小的海,給它加上黑,就是墨汁——這是一種可寫求愛信,也可寫絕交書的墨汁。
對于一個人來說,最早接觸的一滴水,是母親的乳汁。身體孱弱的嬰兒,小嘴吮吸著母親的乳頭,一滴水,到底哺育了多少個嗷嗷待哺的生靈?
…………
種子如果與一滴水攀上親戚,田野就綠了。那些水稻、大豆、高粱,在幽幽星光里,作挺拔狀、青翠狀、成熟狀。滿眼的深邃與遼闊。月光,伸出它的纖纖細手,把一滴水洗呀洗的,直至洗成一堆碎碎的銀子——這是一堆可以兌換蟬鳴、蛙唱的銀子,這是一堆可以把蟬鳴與蛙唱揉合成“清新、寧靜”的銀子。
在迷蒙月光下,我要說服一滴水嫁給紅臉膛的高粱,再把壇子洗凈,這是另一種形式的洞房,再摻入濃稠的時間,酒,就這樣釀成了。
一滴水,一旦變成了酒,它就能從你的胸膛里像搬組合家具一樣地,搬出熾熱與剛烈、俠骨與柔情、赤心與真誠……
一滴水,即使睡著了,也是一顆守望大地的眼睛,它的清澈,它的晶瑩、它的透明,誰忍心傷害呢?
善待一滴水吧……
哦,這是一章怎樣奇異的詩篇??!細細讀之,我們會為它的明白如話而又字字珠璣而驚嘆,會為詩人的奇妙遐思與馳騁萬里的構想而拍案,更會為它美妙絕倫的詩意大美而叫絕。大家不是在呼喚大散文詩嗎?我以為這就是!
而這一切,皆出于成功運用逆向思維深入淺出地營造詩點的結果。
首先,步步詩點,處處詩情??v讀全詩,你會發(fā)現(xiàn),整篇詩章幾乎營造出了近百個詩點。一滴水“伸
長了脖子,就變成了河”“擴了擴胸,就變成了?!薄白鰩讉€俯臥撐,波濤就澎湃了”“站直了身子,就是噴泉”“長了翅膀,就變成了雨”“在草上,叫露”“在額頭上,叫汗”“在眼角,叫淚”……多么生動,多么形象,多么奇特,多么貼切,而又多么真實,夸張的真實,藝術的真實,大詩意的真實,比真實更真實的真實,讓讀者聯(lián)想萬千、思緒萬千的真實,只有詩人才有的“真實”啊!
其次,絕妙的“反傳統(tǒng)”,帶來絕妙的詩點營造,以形成絕妙的詩意。此點,“種子”一節(jié)寫得最棒。詩人不說用“一滴水”去澆田,那樣太傳統(tǒng),太俗,而是說“種子如果與一滴水攀上了親戚”,于是,詩點立馬就萬里奔騰,詩意即刻便風起云涌了——“那些水稻、大豆、高粱,在幽幽星光里,作挺拔狀、青翠狀、成熟狀”“月光,伸出她的纖纖細手,把一滴水洗呀洗的,直至洗成一堆碎碎的銀子”,而這又是怎樣的銀子呢?詩人繼續(xù)“反傳統(tǒng)”,徹底反傳統(tǒng),詩人說,那是“一堆可以兌換蟬鳴、蛙唱的銀子”,那是“一堆可以把蟬鳴與蛙唱揉合成‘清新、寧靜’的銀子”。在這里,逆向思維方式的成功運用,將詩人的創(chuàng)作技法,推向了藝術的高峰。
最后,張弛適度,不溫不火,恰到好處。這是本章散文詩運用逆向思維,營造詩點的又一大特色。例如寫“酒”的那兩節(jié),“在迷蒙月光下,我要說服一滴水嫁給紅臉膛的高粱”,在這里,一滴水又變成了一位“新娘”,令人神往的是,必須“把壇子洗凈”,因為“壇子”是“一滴水”與“紅臉膛高粱”這一對新人的“另一種形式的洞房”。奇妙而傳統(tǒng),傳統(tǒng)而奇妙,既在傳統(tǒng)里反傳統(tǒng),且又那么熨帖,張弛適度,令人信服。至于“再摻入濃稠的時間”,“酒,就這樣釀成了”——兀起一個詩點,則更令人驚嘆。而寫一滴水,“一旦變成了酒”之后的那一節(jié),就尤其讓我們拍案叫絕——它“能從你的胸膛里像搬組合家具一樣地,搬出熾熱與剛烈、俠骨與柔情、赤心與真誠……”這樣恰到好處的濃濃詩意,哪一個讀了,不嘆為觀止?
下面是我發(fā)表在2009年《詩潮》雜志第三期上的一章散文詩《聽話音》,可就此點略作分析。詩曰:
小孫子至少掉了兩顆門牙,有幾個字從那里偷偷溜出去,至今
不知去了哪里。
聽話音,母親真的老了,連嗓音都拄上了拐杖,上半句小心翼翼地扶住下半句,差一點
讓我的心
跌倒。
聽話音,他這次賠大了,一百萬打幾個雷,閃幾道閃,隨著雨嘩嘩下到地上,小溪一樣
說流走就流走了。
聽話音,她只剩下了愛,被一串又一串的否定詞遮掩著,幸福只晃動了幾下,就再也
不見了身影。
聽話音,你還在夢中,你的話找不到你的嘴,你的腳找不到你的路。
貪玩兒的夢,被心氣神兒拽住
一時還回不了
家。
閱讀本章散文詩,可以就斷章式散文詩詩點營造藝術,至少尋得以下幾個方面的借鑒。
其一,在同一個組章內各個斷章中的詩點營造,必須緊緊圍繞著同一個主旨,以各個不同的藝術形式次第展開。顯而易見,本章的主旨是“話音”,于是各個斷章便從自己的選材特征出發(fā),在“話音”總意境的統(tǒng)領下,開始了獨具特色的“詩點大戰(zhàn)”。第一節(jié),以“小孫子至少掉了兩顆門牙”為突破口,生動形象地說“有幾個字從那里偷偷溜出去,至今不知去了哪里”。詩點兀立,詩意充沛。第二節(jié),又以“母親真的老了”來說事兒,人老了“話音”自然也老了,于是就有了那出人意料的“詩點”的生動營造。而第三、第四、第五節(jié),更是按照本節(jié)“主人翁”的特點,抓詩素,樹詩點,讓一章詩意盎然的散文詩,閃靚臻成。
其二,充分運用“現(xiàn)代主義”手法來營造詩點??梢缘诙?jié)、第四節(jié)為例。老了的母親“連嗓音都拄上了拐杖,上半句小心翼翼地扶住下半句,差一點/讓
我的心/跌倒”。現(xiàn)代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的法則之一,就是“不按常規(guī)出牌”,抓素材特點,而又擯棄其“外部形態(tài)”,以造成讀者視覺上的最大反差,進而產生“陌生感”“新鮮質”,從而形成“審美”。這里的“素材特點”,就是老人說話時,聲音的“顫抖”,只是“現(xiàn)代主義”不這么說而已。第五節(jié),就更“玄”了,但,也只不過是拐了個彎兒——“聽話音,她只剩下了愛,被一串又一串的否定詞遮掩著,幸福只晃動了幾下,就再也/不見了身影。”現(xiàn)實生活中,只有“愛”是不行的,只有愛,也就沒有了愛,幸福自然跑得無蹤無影。以現(xiàn)象(詩人叫感覺)呈現(xiàn)事物本質,恰恰是“現(xiàn)代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的成功妙用。
其三,以最明白的“話”,呈現(xiàn)最深刻的“義”。那“話”,就是詩點,那“義”,就是詩意,這就是皇河客散文詩的最大特點?!堵犜捯簟返拿恳痪湓娋涠际前锥职椎拇蟀自?,但,這些大白話里卻藏著不盡的詩意與詩藝,而其堅實的思想性、藝術性,更是不動聲色地借此傳達出來。這才是當代散文詩創(chuàng)作的主流方向,這才是我們學習、研究的目標,因為,它比起那些“玄而又玄”和“毫無詩意”的東西,不知要強多少倍。
在當代散文詩創(chuàng)作中,運用象征手法臻成的散文詩,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這一古老的創(chuàng)作手法,仍然以強大的生命力,鮮活在廣大詩人的筆下。因此,探討一下象征性散文詩詩點營造的技巧,是十分有益的。
讓我們通過下面的一章散文詩來探討這個問題。
沒有誰知道,草對鐮刀懷有多么深的仇恨,小小的臉兒終日恨得發(fā)青。
廣大的青草奮勇而起,端起一腔腔綠色的血潑向刀鋒,試圖撲滅那一線慘白的寒光。大片大片的草倒下去,鐮刀取得了暫時的勝利。
然而,每到靜寂的深夜,就會聽到一陣又一陣猛烈的喊殺聲,從地平線那邊清晰地傳送過來。
大地上,風聲鶴唳。一隊隊青草抬著一彎殘月——這模擬的鐮刀的尸體,丟進晨曦的烈焰中噼噼啪啪地焚燒。
(原載《散文》月刊)
第一,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高度吻合的整體詩點性奠定了整體詩意成功的基礎。
大家知道,象征的意義,并不在于象征物的本身,而在于被象征物所傳達出的深刻指代。詩人從象征物那里施展著自己的創(chuàng)作才華,而讀者讀出的則是被象征物所折射出的社會、生活、人生的豐富含義。顯然,當這種折射,越非具指,越抽象,越寬泛時,它的詩意就越濃烈,美學意義就越大。
作為本章散文詩象征物的“草與鐮刀”,就是一對這樣折射著濃烈詩意的象征物。找不出它們所指的是誰?是什么?它們只是一對“冤家”,一對“矛盾”,甚至是這個世界上的一切冤家,一切矛盾。于是整體詩點,成就了一切。
第二,為讓象征物與被象征物從形體到靈魂上高度一致,以形成充沛的詩意,各個詩點的塑造,必須符合“貼切、靈動、深刻”的原則。
“沒有誰知道,草對鐮刀懷有多么深的仇恨,小小的臉兒終日恨得發(fā)青”,說臉兒終日恨得發(fā)青,多么貼切!“廣大的青草奮勇而起,端起一腔腔綠色的血潑向刀鋒”,其詩意的靈動、形象與深刻,簡直爐火純青。“大地上,風聲鶴唳。一隊隊青草抬著一彎殘月——這模擬的鐮刀的尸體,丟進晨曦的烈焰中噼噼啪啪地焚燒”,無論斗爭怎樣慘烈,然而,廣大的青草到底還是勝利了,它們終于在心中埋葬了鐮刀……這些詩點為我們表達出的深刻詩意,實在令人驚嘆不已。
第三,讓詩點在推動詩意的發(fā)展中做到足斤足兩驚人魂魄。
當我們把本章散文詩看成一篇象征性的詩意小小說時,你就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眾多詩點,恰巧就是這篇“小小說”的“象征點”“詩意點”與高峰迭起的“高潮點”——你看那內心的“仇恨”;那“試圖撲滅那一線慘白的寒光”的勇敢;那“一陣又一陣猛烈的喊殺聲”以及最后一段那極其形象的“抬”與“丟”兩個動詞詩素的橫天一擲……便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