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濱海新區(qū)文廣局、天津源來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天津濱海新區(qū)美協(xié)共同主辦的線相——中國畫名家全國巡回展第二站,于2014年7月18日上午十點于天津大港美術館開幕,展覽通過呈現(xiàn)老圃、李學偉、馬致春、徐光聚、趙麗娜五位藝術家的作品,從不同的角度詮釋“線相”這個課題,正本清源,追溯中國古老造型藝術的源頭,尋找中國繪畫藝術的母體,系統(tǒng)、深入、細致入微地梳理、研究它們的發(fā)生、發(fā)展和逐漸成熟的整個過程。展覽將持續(xù)至7月26日。
展覽時間:7月18日—7月26日
展覽地點:天津大港美術館
第五屆1912新星星藝術節(jié)啟動
活動時間:6月20日
活動地點:上海貝軒大公館
創(chuàng)建于2010年的中國第一個青年藝術家選拔平臺新星星藝術節(jié)已經(jīng)走到了第五年。6月20日,“第五屆1912新星星藝術節(jié)”新聞發(fā)布會在上海貝軒大公館舉行。藝術節(jié)發(fā)起者、創(chuàng)辦人曾瓊、第四屆新星星藝術節(jié)獲獎者張增增、評委代表馬琳、張健君等人先后發(fā)言。本屆藝術節(jié)增加了國際性評委,加強了評選的多角度和觀念的多元化,并邀請了國內(nèi)年輕一代藝術評論家參與,更加關注80后、90后藝術家的成長及中國當代藝術的未來趨勢。此外,“美國當代藝術家邀請展”將在藝術節(jié)展覽期間同時展出,通過以紐約為主的處于當代藝術發(fā)展前沿的藝術家作品和中國青年藝術家作品的同臺展出,思考和討論藝術思想和創(chuàng)作方式的差異性,為青年藝術家創(chuàng)造學習和交流的機會。
“尋蹤者”陳思源
展覽時間:7月5日—7月31日
展覽地點:北京繪通當代畫廊
近日繪通當代畫廊舉辦《尋蹤者——陳思源個展》,策展人為畫家兼批評家楊大偉,學術主持邀請二位同是詩人、批評家、藝術家三重身份的孫磊和王艾。展覽共展出陳思源2012年至2014年期間的創(chuàng)作作品,是此前創(chuàng)作“內(nèi)象”系列之后的以“尋蹤”為線索的整體風格展示。
陳思源是一個“尋蹤者”,在揭示可能的物像或者形象時卻產(chǎn)生顛覆的愿望,意愿還未出發(fā),保持溫暖的距離,便有掩埋這種意愿的沖動,對付這一過程的矛盾性實際上是通過撫平彎曲的情感弧面得以平衡。這就是為什么陳思源的畫面看起來交疊縱橫,在突兀中尋找至高的境地的原因。因此,尋找平衡,尋蹤極限之境,在內(nèi)部打開非自然的光、空間,通過時間的維度,是陳思源假定了一種抽象情境,演繹其中結構的沖突,淋漓盡致地表達特殊經(jīng)驗中四散奔逃的“象”,才是一個藝術家對他內(nèi)在絕對真實追尋的惟一途徑。不難看出,陳思源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有匿名的愿望存在,這種深沉的愿望原本是為了迫切地抵達彼岸,然而最終被自我挽留在此地。而這一切,均是藝術家內(nèi)心敏感觸須的反影,這些反影,是作為藝術家的“我”給自己制造可以參與尋蹤的鏡像,無論是綠意盎然的景色還是面目全非的形象,全身心的投入保證一個純粹的種子能蓬勃成長為一棵縱橫交錯的樹,就像陳思源《有容》系列那樣。
僑福當代藝術收藏
展覽時間:6月29日-9月23日
展覽地點:北京芳草地展覽館
6月29日至9月23日,“僑福芳草地歡迎您——僑福當代藝術收藏Ⅰ”在芳草地展覽館舉辦。本次活動作為“僑福系列收藏展”的第一場,呈現(xiàn)了僑福集團主席黃建華先生浩如繁星的當代藝術收藏品中的一小部分,其中包括劉煒、毛栗子、繆曉春、王廣義、王魯炎、岳敏君、曾梵志、張曉剛等藝術家的作品,幾乎涵蓋了從繪畫到行為的所有當代藝術類型,更有藝術家楊韜“將工作室搬入展廳”的特殊環(huán)節(jié)。
專攻建筑設計,黃建華踐行“收而不藏”的理念,把其藏品創(chuàng)造性地融入他打造的商業(yè)空間與生活空間中,這種開放性的藝術展示形式,讓公眾得以零距離“體驗”和“分享”藝術之美。如他所言:“把藝術品放在公共空間,讓它成為公眾的藝術品?!?/p>
圣埃蒂安現(xiàn)當代美術館聚焦王魯炎大型個展
展覽時間:6月13日—10月13日
展覽地點:法國圣埃蒂安現(xiàn)當代美術館
6月13日,王魯炎在法國圣埃蒂安現(xiàn)當代美術館舉辦了他的大型個人展覽——《王魯炎》,展期為時3個月。
圣埃蒂安現(xiàn)當代美術館坐落在法國工業(yè)城市圣埃蒂安,是法國第二大公共美術館,被藝術界普遍視為注重學術性的美術館。該美術館展覽面積5000平方米,擁有6萬多件美術史級別的館藏作品。其中包括現(xiàn)當代著名藝術家的很多作品。這里曾經(jīng)舉辦過很多世界頂級藝術家的展覽,其中包括安東尼·葛姆雷、米開朗基羅·匹斯多雷托、讓·法布爾、奧蘭、喬治·巴薩里茨、吉爾伯特和喬治、詹尼斯·庫內(nèi)里斯等國際藝術家。
王魯炎在該美術館主廳放置了他的裝置作品——正反裝彈雙向發(fā)射的《W雙向自動手槍》,與《W雙向自動手槍》正反槍口對應墻面的兩個槍靶,以及《對稱的暴力》和《W六方腕表》均為墻面巨型草圖性壁畫。壁畫上的輔助線、運算數(shù)字、錯線和修改痕跡清晰可見,且在展覽結束后會被白色涂料所覆蓋,使其從顯性轉變成為一種“隱性的存在”。美術館狹長的副廳地面鋪滿了鋼板,在鋼板上擺滿了他著名的觀念雕塑——同一時刻既前行又后行的《行走者》。藝術家讓觀眾置身于“行走者”的界面上,從而取消了雕塑的“底座”概念,觀眾在作品中穿行,其身影被折射到用鏡面不銹鋼材料制作的“行走者”身上,成為悖論行進作品的一部分。整個展覽沒有出現(xiàn)任何色彩,形態(tài)極為簡潔,作品觀念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緊密統(tǒng)一,以盡可能少的語言負載了盡可能多的內(nèi)含,其“思想的視覺”震撼與啟發(fā)性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潛移默化”蒼鑫個展
展覽時間:7月19日-8月30日
展覽地點:上海徐匯區(qū)武康路376號獅語畫廊
7月19日“潛移默化”蒼鑫個展在獅語畫廊開幕,暗生命(雕塑)一暗意識(丙烯繪畫)一零態(tài)思維(碳)的三者之間互為表里、上下關聯(lián)形成一個生態(tài)能量場域的視覺思考。“暗生命”:宇宙是個具有智性與自我完善的整體,它孕育一切能量體的發(fā)生、成長、衰落的循環(huán)往復,從沒間斷過,生命只是其無限能量循環(huán)中的環(huán)節(jié),我是以主觀幻想出的生命體,對這種宇宙規(guī)則運行的表達?!鞍狄庾R”存在于“負空間”中,而“負空間”存在于人類感知之外的存在,它們承載了“暗意識”大量的信息與能量?!鞍滴镔|”構成了宇宙的主要組成部分,它是不被人感知的存在體,我以為“意識”與“精神”在宇宙虛空中無所不在,而構成這種“意識”與“精神”的能量體的存在形式是生命存在的源頭,這種“暗意識”是以精微的形式而存在,潛移默化地在影響著生命體生成方式。
更·抽象
展覽時間:7月20日-年08月20日
展覽地點:北京力利記藝術
7月20日“更·抽象”在北京力利記藝術空間開幕,在力利記藝術會有這樣一個有待你拾階而上,靜心慢步來觀、澄心虛懷去品的抽象繪畫群展——陳文驥、遲群、譚平、梁銓、王川、王光樂,或同道,或友人,或師生,六個似是而非的繪畫實踐個案,彼此之間同樣也有著一些或形散神聚,或高山流水、或草蛇灰線的關聯(lián)。這個展覽的起點就是想讓喜歡或不喜歡,看不懂和看不太懂抽象繪畫的你我,可以各持己見地來正視這六位藝術家抽象繪畫實踐選擇的各自由來:或經(jīng)驗,或形式,或觀念。正是他們秉持著關于如何抽象,何為抽象,為何抽象的異見和獨立,才讓我們看到了更·抽象的可能。
各從其類
展覽時間:6月28日-7月26日
展覽地點:香港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解碼杜雨青的作品有幾個關健詞:錯位時間、虛擬空間、個人心理與現(xiàn)實并置,在碎片化事件場景中企圖營造一種對瞬間直實存在的把握。首先:景觀人物在自造時空中被設定為案例主角,依照自我假設的元素推理出即成事實:“人在現(xiàn)時的層面中,被不確定的能量、游離的意識、不可知的事件層層包裹,從而產(chǎn)生了碎片記憶呈現(xiàn)”。其次,獨特的個人體驗決定了時空觀場景設置與人物關系,暗喻了生命過程是一出若有其實的舞臺擺設,其中的人和事都在進行一種秘密使命,而這種使命決定了杜雨青對生存意義的追問:“被吞噬的肢體”、“吞刀之人”、“查看靶子的人”、“游戲的孩童”等等,構成了每個角色產(chǎn)生意義的解讀可能性。
“浮世華光”—徐曉燕繪畫及她的時代
展覽時間:7月19日—9月6日
展覽地點:北京中間美術館
7月19日《浮世華光——徐曉燕繪畫及她的時代》展覽在北京中間美術館開幕。此展將呈現(xiàn)徐曉燕女士生前近六十余幅油畫作品。徐曉燕“大望京”系列作品,讓我們重新思考人和資本對土地和自然的攫取。她對草場地等“邊緣地帶”系列的繪畫,使我們直面那些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遭遺棄、扭曲的情景,讓我們被現(xiàn)實深深地刺痛。她所創(chuàng)作的“大地肌膚”系列,展現(xiàn)了大地沉重地呻吟。“輝煌”系列,表現(xiàn)了在浪漫、燦爛的余暉中,一片片充盈著生機的玉米地,驕傲地面對毀滅,恰似奏響的安魂曲,來慰藉這個時代所有不安的心靈。
中央美術學院2014屆畢業(yè)生優(yōu)秀作品展
展覽時間:6月27日至7月26日
展覽地點: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千里之行——中央美術學院2014屆畢業(yè)生優(yōu)秀作品展”是繼2009年以來央美開展的第六屆大型作品展,持續(xù)時間近兩個月。今年參展畢業(yè)生共計140名,本科一、二等獎87人,研究生優(yōu)秀獎的53人,其中包括人文學院參展論文18篇(本科9篇,研究生9篇)。此次參展的作品經(jīng)過了嚴格的學術把關與評議,其高規(guī)格、高品質的展覽內(nèi)容和形式,不僅成為央美的一張精美名片,也成為公眾了解國際化學術、藝術視野的窗口。
勞斯萊斯攜手元·空間“通往私人藝術館之路”
展覽時間:7月19日—9月6日
展覽地點:北京中間美術館
勞斯萊斯藝術活動于2014年7月4日在北京的元·空間推出了主題為“通往私人藝術館之路”的藝術論壇。
本次論壇探討了中國私人藝術館的興起,以及它們作為藝術教育的中心,在積累藝術史,為未來的藝術保護奠定基礎的同時,在當下的文化語境中所擔當?shù)闹陵P重要、不可或缺的責任。
勞斯萊斯通過這一活動與世界各地的頂尖當代藝術家合作,并與地位顯赫的藝術部門合作,主導本次中國私人藝術館的論壇活動。
歐洲主要藝術捐贈人Patrizia Sandretto Re Rebaudengo女士是Sandretto Re Rebaudengo基金會和意大利都靈藝術館的創(chuàng)辦人,并支持年輕藝術家和一項蓬勃發(fā)展的藝術教育項目。
元·空間執(zhí)行主席李詩也介紹了她與藝術家曾梵志在北京創(chuàng)建這座活躍非營利藝術館的個人經(jīng)歷。元·空間通過講座和參觀活動,促進對藝術及其歷史的理解和欣賞。
勞斯萊斯藝術活動2014年將通過深入的藝術合作在中國繼續(xù)展開,包括即將于十月份公布的一項盛大活動。
在國際上開展的活動包括與英國藝術家Isaac Julien和奧地利藝術家Erwin Wurm合作舉辦的論壇,與巴西藝術家Regina Silveira的合作,以及時裝設計師Karl Lagerfeld拍攝的勞斯萊斯汽車照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