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正中
高考之后的吃法,當下可查。隋唐科舉那時,春風得意馬蹄疾的進士們又是如何宴請?這些人情世故、潛規(guī)則散落在《唐摭言》、《燕翼詒謀錄》等歷史隨筆中
中國人什么都離不開吃,凡吃又得找一個華麗的理由。
考試選才,古曰科舉,今稱高考。所考科目因時代不同而差異甚大。考完高中大宴,則亙古不變之例。
高考之后的吃法,當下可查。隋唐科舉那時,春風得意馬蹄疾的進士們又是如何宴請?這些人情世故、潛規(guī)則散落在《唐摭言》、《燕翼詒謀錄》等歷史隨筆中。
正值高考揭榜,翻翻這些舊黃歷,品品歷史的細微處,煞是有趣。
禁而不止的科舉宴
一說到宴請,當然就會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的反對鋪張浪費的“八項規(guī)定”。在唐朝會昌三年(公元843年),御史大夫李西筠就在皇帝面前提議禁止進士科舉慶賀宴,其理由并非反鋪張浪費,而是避免同門們以科舉之宴結(jié)黨為私。
此言不虛。當時的主考官就如當今微博上的大V,很有人氣和勢力。僅以一例為證。楊嗣復(fù)做為主考官,在寶歷元年(公元825年)、二年(公元826年)連放兩榜,他的父親楊於陵從洛陽來京,楊嗣復(fù)帶著生徒到潼關(guān)迎接,并且設(shè)大宴于新昌,楊於陵坐在正座,兒子領(lǐng)著生徒們小心翼翼坐在兩側(cè)。
李西筠還認為,進士大宴的重要場所曲江也因科舉宴搞得人滿為患,嚴重影響了辦公和旅游環(huán)境。
可這位李兄也低估了吃對中國人的誘惑,當他失勢后,這項規(guī)定立馬成了一張廢紙,同門生們該吃吃,該喝喝,該結(jié)黨還是結(jié)黨。街市依舊!
大宋皇帝為進士打牙祭出份錢下詔定額
相對而言大宋王朝就人性了很多,雖然在大宋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取消過進士們一筆名曰“小錄”的費用,但是宴費還是保留了。
唐宋的科舉宴費用由國家財政提供。李西筠當然不能以反鋪張浪費為名禁止科舉大宴,那么唐時的科舉宴由誰來贊助呢?肯定不是“羊毛出在狗身上”,還是出在羊身上——是由進士們湊的份子錢,每人大約一萬文,以盛唐時“斗米八錢”計算,大約8000斗大米的價格。如果這份錢不夠,那么就要通過抽簽讓進士們贊助,抽中者要出三十千文,大約24000斗大米。
這種出份子錢打牙祭的習慣持續(xù)到大宋,只是分攤的方式不再是先平攤,然后抽簽補不足,而是按考試成績排名分攤,排名靠前的出最多。這就出現(xiàn)了“或富而名次卑,所出無幾,或貧而名次高,至于假丐”的現(xiàn)象。
這個現(xiàn)象引起了皇帝的關(guān)注,大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春,宋神宗以下詔的方式規(guī)定了進士們期集時打牙祭的份錢數(shù)額:“賜進士及第錢三千緡(注:相當于3000兩白銀),諸科七百緡”。后來進士的這筆開支定為一千七百緡。
為一場科舉宴,皇帝專門下詔,這是史上奇觀。
科舉宴不在吃而在混圈子
唐朝的進士宴會五花八門,有大相識宴、次相識宴、小相識宴、聞喜宴、櫻桃宴、月燈宴、打球宴、牡丹宴、看佛牙宴等等。
其中“關(guān)宴”即各位進士告別京都前的大宴,類似于現(xiàn)在的畢業(yè)告別宴,當時又稱為“大宴”、“離筵”,最為隆重。
為什么這種進士們的集體宴會如此持久?看看現(xiàn)代社會各行各業(yè)都流行混圈子,你便明白了。
既然是同門生,就必須要一起在餐桌上一聚,否則就視為有異心、異志。如果有誰無故不參加,有如犯了天條,為官僚們所不恥。
偏偏有一位叫盧彖的進士在接近“關(guān)宴”時要回家省親,當同僚們在曲江大會時,他已經(jīng)返回了京城,卻沒有入席與同僚舉杯同歡,而是找了一名妓女偷偷地旁邊觀看,后被張羅大宴的“團司”發(fā)現(xiàn)。崔沆,后來官至宰相,當時主罰酒錢,得知此事后,給盧生下了一個評語:“紫陌尋春,便隔同年之面;青云得路,可知異日之心?!迸c同僚隔了面,不是一條心,這罪名夠大了吧!
你猜盧生后來混得如何?多少史學家考證的結(jié)論:事跡不詳。應(yīng)該是此后不為同僚所容,沒有混出一個名堂來,或者有點什么名堂,同僚們也因為當年“關(guān)宴”時他沒有合流而是與妓女獨歡,因此都不愿意為其著點筆墨,否則不可能史書無載了。損失慘重啊??磥硗艂兊拇笱?,如果不是特殊原因,真的不要拒絕,否則后果很嚴重。
一些寒門弟子參加了進士宴,極有可能成為豪門的乘龍快婿。曲江大會時,“公卿家傾城縱觀于此,有若中東床之選者,十八九鈿車珠鞍,櫛比而至?!边@也是科舉宴禁而不止的一個原因。
宴上馬屁還真夠響
進士宴,也是一場比詩宴。上面說到的楊嗣復(fù)帶領(lǐng)諸生迎接父親來京的大宴上有兩位重要的詩人在場,他們就是元稹和白居易。刑部侍郎楊汝士做了一首詩,讓元、白覽之失色,楊汝士回去后對弟子說,哼,今天我終于壓過了元、白。這首讓元、白二人失色的好詩到底如何?茲錄如下:
隔坐應(yīng)須賜御屏,盡將仙翰入高冥。文章舊價留鸞掖,桃李新陰在鯉庭。再歲生徒陳賀宴,一時良史盡傳馨。當年疏傅雖云盛,詎有茲誕醉醁醽!
若要我評論,讀完此詩后只聞到好響好響的馬屁——楊嗣復(fù)和他的門徒聞起來,好香!
舌尖科舉多不幸
舌尖上的科舉并非都是好事兒。
大唐貞元五年(公元789年),進士羅玠就在曲江大會的“關(guān)宴”上溺水而亡。后來但凡在畢業(yè)宴而亡的都稱為“報羅”。
會昌二年(公元842年),宜春出身寒門的盧肇和富二代黃頗一起赴京趕考,地方官在離亭設(shè)宴只送黃頗而忽略了盧肇,次年盧肇高中狀元而歸,這位狗眼看人低的地方官得知盧肇高中進士榜后后悔不已。
這盧肇也不是省油的燈,在一場看龍舟比賽時做詩解恚,“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銜得錦標歸。”
蕭穎士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及第。某日在某酒店獨飲,風雨大作,有紫衣老漢避雨于館,蕭生見其散冗,多有不敬。風停雨息,車馬卒至,老漢上馬呵殿而去。蕭生大驚,一打聽,原來此老漢是吏部王尚書。
得罪了組織豈可了得,這位恃才傲物的蕭生只好硬著頭皮赴王府請罪。王尚書也不客氣:“如果是我們的親戚,我當場就要教訓你一番?!?/p>
舌尖斗富時 王朝衰敗日
進士宴,也是斗富的好時候。上面那個吟得一首好詩的楊汝士做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時,他的公子楊如溫中了進士,營妓咸集。他又吟詩一首:“郎君得意及青春,蜀國將軍又不貧。一曲高歌綾一匹,兩頭娘子謝夫人?!弊x罷此詩,這位父子進士與當下的土包子、暴發(fā)戶又有何區(qū)別?
曹汾為忠武軍節(jié)度使時,他的兒子希幹中進士后的家宴花錢二十萬文。
更鋪張的是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劉鄴為鎮(zhèn)南節(jié)度使時次子覃及第,他每天給兒子在京城的進士宴的份子錢是銀一錠,劉覃所費則為數(shù)倍。他還單獨承擔了一場櫻桃宴,“時京國櫻桃初出,雖貴達未適口,而覃山積鋪席,復(fù)和以糖酪者,人享蠻畫一小盎,亦不啻數(shù)升。以至參御輩,靡不沾足?!?/p>
楊汝士、曹汾、劉鄴等節(jié)度使們?yōu)樽又信e設(shè)宴斗富之日,大唐也就走向了衰亡之時。劉覃的櫻桃宴三十年后,唐滅,中國又進入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