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穎
[摘 要]晚明青樓女子馬湘蘭位列“秦淮八艷”,聲名卓著。以其愛蘭、畫蘭,流芳于世;其詩文才華名香一時,并能自編自導(dǎo)戲曲;其與王百谷的愛情更讓后人嘆為觀止!筆者欲從其結(jié)緣于蘭、才華橫溢以及其凄美的愛情等三個方面,論述其令人扼腕嘆息的一生。
[關(guān)鍵詞]馬湘蘭;才女;愛情
“秦淮八艷”之稱最早見于清蔣景祈撰、葉衍蘭繪的《秦淮八艷圖詠》,分別為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等八人做像傳。而馬湘蘭為“秦淮八艷”之首,生時才名大噪,絕善當(dāng)場,死后亦流芳于世,為人樂道。
馬湘蘭(1548—1604),金陵人,名守真,小字玄兒,又字月嬌,以善畫蘭號湘蘭子,而湘蘭之名獨著。她有同母姊妹四人,她排行第四,故又稱為馬四娘;生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卒于萬歷二十二年(1604),得年五十七歲。據(jù)與她相交最深的王穉登(百谷)所描述,湘蘭“高情逸韻,濯濯如春柳早鶯,吐辭流眄,巧伺人意,見之者無不人人自失也?!保?)她工詩書,善蘭竹,精歌舞,度曲作劇,風(fēng)流絕代。至今流傳的文藝作品除書畫之外,尚有詩、文、詞、散曲與傳奇?!恶R姬傳》載:“無論宮掖戚畹、王公貴人、邊城戍士、販夫廝養(yǎng)……無不知馬湘蘭者。湘蘭名益噪,諸姬心害之,及見馬姬高情逸韻……人人皆自顧弗若。姬聲華日盛,凡游閑子沓拖少年、走馬章臺街者,以不識馬姬為辱。”(2)并非貌若天仙的馬湘蘭,何以能獨擅當(dāng)場、名噪秦淮?
一、秦淮河畔一朵蘭——其臭如蘭
明嘉靖正德年間,金陵流傳一首民謠:“馬湘蘭,擅畫蘭;體如蘭,氣如蘭;品行高潔如幽蘭,秦淮河畔一朵蘭?!保?)馬湘蘭在秦淮河邊蓋了一座小樓,命名為“幽蘭館”,里面花石清幽,曲徑回廊,處處遍植蘭花。她愛蘭、畫蘭、知蘭!她畫蘭,出神入化,獨具一格;她養(yǎng)蘭,各色聚到,潔靈清雅;她詠蘭,情感所寄,物我合一;她的品格也因受蘭花的熏陶而質(zhì)潔,可以說其品如蘭,其質(zhì)如蘭,其情如蘭!
蘭以其清幽,竹以其虛靜被歷代文人贊譽為“君子”,可見湘蘭雖墮風(fēng)塵,但不失高潔。尤以畫蘭之精、畫蘭之專而名揚江南,因以自號“湘蘭子”?!稛o聲詩史》評其畫“蘭仿趙子固,竹法管夫人(管道異),俱能襲其余韻。其畫不惟為風(fēng)雅者所珍,且名聞海外,暹羅國使者亦知購其畫扇藏之?!保?)曹寅在其《楝亭集》中有《題馬湘蘭畫蘭長卷》三疊,其一中自注云:“畫蘭竹合作此卷,獨以十二叢見長?!保?)守真寫蘭不注重對蘭之外在形態(tài)的細(xì)致刻劃,而重在通過對蘭的描繪抒發(fā)內(nèi)心之逸氣。王穉登稱其“畫蘭最善得趙吳興文侍詔(文徵明)三昧。”(6)而守真筆下之蘭更是具有脫俗的飄逸之氣與野趣,這份灑脫清逸即可目為妓家對于文人畫的迎合與追慕,又可視為守真“幽蘭生空谷,無人自含芳。欲寄同心去,悠悠江路長?!?(7)的自喻的真實寫照。生活灑脫,曾“曉起理妝,玉釵墜地折,莞然曰:‘久不聞碎玉聲矣?!保?)由此其嫻雅自見。湘蘭豪俠高義,雖長于青樓,卻無絲毫市井之氣,無怪乎王穉登為其詩集作序盛贊道:“輕錢刀若土壤,居然翠袖之朱家;重然諾如丘山,不忝紅妝之季布?!保?)
據(jù)說馬湘蘭臨終前,她命仆人在她的座椅四周擺滿了含幽吐芳的蘭花。就這樣,馬湘蘭為王稚登付出了一生的真情,自己卻像一朵幽蘭,暗自飲泣,獨自吐芳。伊人雖早己香消玉隕,但她的那首《幽蘭曲》卻傳誦至今,“何處風(fēng)來氣似蘭,簾前小立耐春寒;囊空難向街頭買,自寫幽香紙上看。偶然拈筆寫幽姿,付與何人解護持?一到移根須自惜,出山難比在山時?!保?0)
如果把馬湘蘭對蘭的癡迷與其人生結(jié)合起來,從“知人論世”的角度來探析其與蘭花結(jié)緣的一生,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她以蘭花自比,而且蘭花及其精神滲透在其生命始末,雖身處煙花巷陌,但其對高潔人格的追求與自我塑造至死不滅。她以“湘蘭”作為自己的字號,她把蘭花畫到了一個高逸超俗的藝術(shù)境界,她不停地書寫關(guān)于蘭花的詩歌,并把自己的情感世界與空谷幽蘭合而為一,寧可孤芳自賞而不委曲求全的自我尊重、自我守護的生命歷程之中??芍^“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
二、腸斷蕭郎紙上句——才華橫溢
馬湘蘭多才多藝,通音律,擅歌舞,并能自編自導(dǎo)戲劇。曾撰有<湘蘭子集》詩二卷和《三生傳》劇本。平日里,馬湘蘭“教諸小鬟學(xué)梨園子弟,日供張燕客,揭鼓琵琶聲,與金縷紅牙聲相間”。(11)湘蘭“工筆札通文辭,擘箋題素,裁答如流?!娙缁ㄓ包c水,煙霏著樹,非無非有”。(12)在她的詩作中,我們可以領(lǐng)略到她的才情。她的詩歌中確實有許多是文人雅戲中的唱和應(yīng)酬之作,但你只要仔細(xì)品讀她的詩作,卻能發(fā)現(xiàn)其實在應(yīng)酬之余,她通過詩與畫的創(chuàng)作來寄托自己的心性與感情。據(jù)胡文楷編著的《歷代婦女著作考》,守真有《湘蘭子集》(《眾香詞》著錄),以及《三生傳》傳奇一部(《傳奇匯考》《曲錄》著錄)。(13)馬湘蘭的詩詞創(chuàng)作更多用女性細(xì)膩、真摯的筆觸,去描寫內(nèi)心的情緒,感懷身世。如《踏莎行·游絲》(14)
裊裊隨風(fēng),盈盈怯雨。浮蹤長日渾難主。卻看旖旎聚還分,最憐繚繞來兼去。無端不解尋歸處。碧天春晝?nèi)斡骑r,有時力困縈芳樹。
這首小詞寫柳絲,亦是在寫馬湘蘭自己。柳絲“弱比飛塵,輕同吹絮?!闭`墮紅塵的馬湘蘭作為一名妓女,身處于男權(quán)社會之中何嘗不是如此?“浮蹤難主”,“旖旎聚還分”,“不解尋歸處”,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訴說著馬湘蘭自身的飄零與不安,以及朝迎暮送的非正常生活。全詞情思婉轉(zhuǎn)細(xì)膩,充滿了無限的傷感與無奈。另一首詠物詩《鸚鵡》(15)亦是自喻之作:
永日看鸚鵡,金籠寄此生。翠翎工刷羽,朱咮善合聲。
籠間魂應(yīng)斷,吳音教乍成。雪衣吾惜汝,長此伴閨情。
鸚鵡被困金籠,終日里看鸚鵡的湘蘭不也是青樓里的一只囚鳥,用美麗的羽翼吸引著來往的金主,用婉轉(zhuǎn)的歌喉吟詠著風(fēng)月。
馬湘蘭另一些作品則是其孤獨無依、自怨自憐的真情流露。如:
陣陣殘花紅作雨,人在高樓,綠水料陽暮,新燕營巢導(dǎo)舊壘,湘煙剪破來時路,腸斷蕭郎紙上句!三月鶯花,撩亂無心緒,默默此情誰共語?暗香飄向羅裙去!《蝶戀花》
深院飄梧,高樓掛月,漫道雙星踐約,人間離合意難期,空對景,靜占靈鵲。還想停梭,此時相晤,可把別想訴卻,瑤階獨立自微吟,睹瘦影涼風(fēng)吹著?!儿o橋仙》
這兩首詞一點都不香艷,反倒是情真意切,凄惻低回。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顧影自憐的小女子在孤獨、傷感地企望一種不可得的精神慰藉,這顯然是詞人真實情感的自然外露。這也就是外人看來有俠氣、輕財重義、常??犊疂F扶困、熱情活躍、為人灑脫、機敏聰慧的馬湘蘭給別人帶來光和熱之后,她所獨自承擔(dān)而又難以訴說的孤獨、寂寞,而又真實自我。
三、付與何人解護持——生死情緣
身為秦淮青樓翹楚,馬湘蘭所交名士眾多,但卻一生鐘愛王穉登。馬湘蘭與王穉登的情緣始于一段英雄救美的佳話。相傳馬湘蘭曾被詬陷被捕,其友人百般營救無果,以至為其做好了送葬的準(zhǔn)備。危難之際,落拓士子王穉登居間調(diào)停,竟然救了湘蘭一命。歷經(jīng)生死劫難,驚魂方定,兩人情緣伊始。王穉登與馬湘蘭相談頗為投緣,深交之下,都嘆相見恨晚,此時馬湘蘭年僅24歲。此后,王穉登出入到“幽蘭館”,與馬湘蘭煮酒歡談,相攜賞蘭,十分愜意。
馬湘蘭曾為王穉登畫過一幅她最拿手的一葉蘭圖?!耙蝗~蘭”是馬湘蘭獨創(chuàng)的一種畫蘭法,僅以一抹斜葉,托著一朵蘭花,最能體現(xiàn)出蘭花清幽空靈的氣韻。畫上題七言絕句一首:“一葉幽蘭一箭花,孤單誰惜在天涯?自從寫入銀箋里,不怕風(fēng)寒雨又斜?!保?6)馬湘蘭借寫蘭花的幽寂無依來傾訴自己的心曲,并含蓄婉轉(zhuǎn)的表露出以身相許的心意。但王穉登婉拒了,他回復(fù)湘蘭道:“足下之意,非不綢繆。但老頭陀心如槁木,恐一念墮落累劫難修,不得不以慧劍割之?!保?7)在《馬姬傳》中,王穉登解釋說:“我乞一丸茅山道士藥,豈欲自得妹麗哉?脫人之厄而因以為利,去厄之者幾何?”救人并非為取回報。雖為知己,卻難為眷屬,馬湘蘭便將這份情感表達(dá)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之中。如:
賦得自君之出矣二首
自君之出矣,怕聽侍兒歌,歌入離人耳,青衫淚點多。
自君之出矣,不共舉瓊危,酒是消愁物,能消幾個時。
愴別
病骨淹長晝,王生曾見憐。時時對蘭竹,夜夜集詩篇。
寒雨三江信,秋風(fēng)一夜眠。深閨無個事,終日望歸船。(18)
這三首離人之詩,無不蘊含了馬湘蘭對王穉登的一片深情,讀來令人淚落,而其中“酒是消愁物,能消幾個時”更作為湘蘭詩作的名句為人稱道。
馬湘蘭還有另一幅《斷崖倒垂蘭》圖,上面題詩曰:“絕壁懸崖噴異香,垂液空惹路人忙;若非位置高千仞,難免朱門伴晚妝?!保?9)馬湘蘭怕王穉登把她看成是一個水性楊花并無真情的女子,所以以蘭花自比,特地作了這幅畫表明自己絕非路柳墻花,而似懸崖絕壁上的孤蘭,非凡夫俗子所能一睹芳澤。王穉登是何等聰明之人,他當(dāng)然明白馬湘蘭詩畫中的情義,然而他深慮自己無官無職,前途茫茫,很難給馬湘蘭帶來庇護和幸福,便故意裝作不解詩中之情懷,隨意收了畫,兩人仍以好友一樣密切交往,再也沒談過嫁娶之事。無奈王穉登的仕宦之路并不順利,幾番周折之后,最終他把家搬到了姑蘇。兩人雖未結(jié)為夫婦,但二人之間卻結(jié)下深厚真摯的感情,馬湘蘭每隔時日總要到姑蘇住上幾天,與王穉登暢敘心曲,在《謀野集》中有多封王穉登寫給馬湘蘭的書信。歲月蹉跎,光陰易逝,轉(zhuǎn)眼三十余年。
馬湘蘭逝前七年是在青燈古佛的陪伴下度過的,而其人生中最后一次絢麗華美的出場,亦是貢獻(xiàn)給了她唯一摯愛的王穉登。萬歷甲辰(1604年)秋日,王穉登七十大壽,或感自己時日無多,故催湘蘭前往一會。時年五十有七且有病在身的馬湘蘭買樓船、載嬋娟,幾乎傾盡所有,浩浩蕩蕩來到了王穉登居住的蘇州“飛絮園”,在此為他舉辦了祝壽宴會,宴會上,她重亮歌喉,為相戀三十余年的王穉登高歌一曲,王穉登老淚縱橫。“置酒為壽,絕纓投轄,履鳥繽紛滿四座,丙夜歌舞達(dá)旦。殘脂剩粉,香溢錦帆,徑水彌月煙”。(20)馬湘蘭在姑蘇盤桓了兩個月后,返回金陵。此時她已心力交瘁,油燈將枯。不久后,她便在“幽蘭館”中,似無遺憾地悄悄走完了她五十七歲的人生。王穉登為其作悼詩12首,并于湘蘭逝后一年(1605年)深情地創(chuàng)作了《馬姬傳》,以為紀(jì)念。
馬湘蘭與王穉登之間才子佳人的故事,還被文人譜為《白練裙》傳奇,成為一時之談資。此劇作者為鄭之文、吳兆,刻本無存,據(jù)傳蘇州市戲曲研究室存“畫蘭”一折手抄臺本,然未獲見,可見此劇當(dāng)時曾有昆曲演出。另據(jù)《群音類選》,馬湘蘭還創(chuàng)作過《三生傳》傳奇,該書輯錄了其佚曲,根據(jù)南京當(dāng)時的昆劇盛行的背景,《三生傳》傳奇也應(yīng)該是為昆曲而作的。
也許只有她臨死前為王穉登賀壽這個行動可以算是她一生中最激烈,也最充分的情感表達(dá):那就是干脆把整個生命也投進去了。其實正是這一舉動,使她的一生上演了一幕最后的輝煌,為自己畫上了一個悲劇的但卻是完整的句號。為了所愛的人而死,然而,她卻是孤寂地死在自己的小小寓所中。這種孤獨中艱難的自持,確實要令后人感慨不已。她的一生的確仿佛荒野幽谷中寂寞的蘭花一樣,只能在獨自芬芳中完成美麗而凄清的一生。她把蘭花當(dāng)作自己的象征不斷地畫寫題詠,通過她的蘭花世界為自己保存了一個高潔的精神空間,以引領(lǐng)著自己在庸常的浮世中維系住內(nèi)心的理想與信仰。雖然她一生孤獨如荒野中的幽蘭,但作為一個身份非常卑賤的青樓女子卻能夠守護自我精神與人格的統(tǒng)一,這是相當(dāng)難能可貴的。她一生雖然沒有太多的傳奇,但不論是她的藝術(shù)還是操行都能夠在市井生活中展現(xiàn)出不凡的精神品格,給后世留下了一個完整的“幽蘭”世界,守持著精神的超越。
注釋:
[1]王穉登《馬湘蘭傳》,秦淮寓客編《綠窗女史》卷十二《青樓部(上)·才名》,《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第2輯,天一出版社1985年版,第1頁。
[2]潘之恒《亙史鈔》,齊魯書社,1995年,第193一530頁。
[3]艾治平《藝妓史詩》,學(xué)林出版社,2006年,第503頁。
[4]姜紹書輯《無聲詩史》卷五.見于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藝林類(027)·明畫錄五種》,明文書局印行,第233頁。
[5]曹寅《諫亭詩鈔》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6]潘之恒《亙史鈔》,齊魯書社,1995年,第193一530頁。
[7]厲鵲輯《玉臺書史》,見于清·蟲天子輯.《香艷叢書》第五集卷一。
[8]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767頁。
[9]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767頁。
[10]馬春陽、董志涌、劉永龍編《秦淮八艷》,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第20頁。
[11]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766頁。
[12]潘之恒《亙史鈔,齊魯書社,1995年,第193—530頁。
[1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52頁。
[14]馬湘蘭詞《綺羅香·繡襪》、《踏莎行·游絲》引自饒宗頤初纂,張璋總纂《全明詞》第三冊,第1273頁。
[15]錢謙益《列朝詩集》,三聯(lián)書店,1989年,第665頁。
[16]馬春陽、董志涌、劉永龍編《秦淮八艷》,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第18頁。
[17]王穉登撰《答馬姬》,見于《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第一七五冊《王百谷集十九種三十九卷》
[18]錢謙益《列朝詩集》,三聯(lián)書店,1989年,第665頁。.
[19]馬春陽、董志涌、劉永龍編《秦淮八艷》,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第7頁。
[20]明·潘之恒《亙史鈔》,齊魯書社,1995年,第5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