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
回顧近七年來的廣東高考命題,選句翻譯是必考點。題型一直沒有變化,均為主觀題樣式。相對于客觀選擇題,這種命題形式更容易考查考生的實際文言閱讀水平。2012年之前賦分均為2題6分,2012年因整體題型有所變動,改為3題10分。這二年又回歸為2題,但賦分增加至7分。從具體的評分分點設置來看,明顯側(cè)重重點實詞的準確解讀,還有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同時也兼顧到虛詞考查。2012年起廣東高考文言版塊的命題進行了比較頻繁的新題型的嘗試。2012年將斷句考查由主觀題改為客觀選擇題,2013年則增設文意概括主觀題,2014年又對虛詞考查題由原來的同詞異義和用法異同識判變更為選詞填空的命題樣式。明顯可以看出命題人想努力讓這個多年一成不變的命題版塊顯現(xiàn)出活力,反過來有效促進中學生更為扎實地學好文言。相信這種努力不會到此為止。但作為對考生文言閱讀能力的綜合考核最為有效的手段,選句翻譯是不會被命題人所拋棄的,而且在整個文言版塊的考查中占比絕不會少。因此,充分重視這一考點,務實復習,積極備考是為上策。
二、2015年備考策略
策略1. 研究樣題,明晰考點
明晰考什么,熟悉怎么考,這是我們備考的前提與基礎(chǔ)?!靶挠锌季V,備考不慌”。考試大綱是命題的總則,也是我們復習備考的總綱。我們不需要像老師一樣仔細研究考綱,但扼要地了解還是必要的。2014年的考試大綱對文言部分的考查表述如下:理解(B級)①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②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④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分析綜合(C級)⑤篩選文中的信息;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實際上,無論命題樣式如何變化,考查的能力層級就是理解與分析綜合這二個,考點也就是這七個。明確了目標,復習時自然知道訓練什么,怎么訓練,也就容易事半功倍。
試做近年的高考題,是熟知考試題型、明晰怎么考的最為直接最為有效的辦法。試做考題,要更多地關(guān)注命題的樣式,每個題的考點,而不是只關(guān)注正誤,只關(guān)注得分的多少。這樣備考的方向會更為清晰。
策略2. 回歸課本,夯實基礎(chǔ)
一般來說,由于考試選文均出自課外,考生在備考復習時往往都不太重視回歸課本,認為那純屬浪費時間。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考試選文雖然是課外的,但選句翻譯的許多得分點其實都源自于課內(nèi)。比如2014年譯句1“何為故道此?”屬疑問句賓語前置,“何為”即“為何”,粵教版必修2《赤壁賦》中即有類似句式“何為其然也”。2013年譯句2“汝何人,敢名之”中的“名”是名詞動用,粵教版必修5《游褒禪山記》中“其后名之曰褒禪”中的“名”即與之類似。2012年譯句3“已病風痹,未竟其施”中的“竟”譯為“完成、實現(xiàn)”, 該義項在粵教版高中必修4《與妻書》“不能竟書而欲擱筆”一句中出現(xiàn)過。2011年譯句2“洵奇男子也”中的“洵”是副詞,譯為“誠然, 確實”,該義項在粵教版必修l《詩經(jīng)·靜女》“洵美且異”中出現(xiàn)過。所以說,文言復習備考切不可無視課本的存在,特別是基礎(chǔ)相對薄弱的同學,一定要在備考的起始階段扎扎實實的回歸課本,回歸經(jīng)典篇目,熟讀、識記文言知識點,特別是重要實詞,包括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還有特殊句式,重要虛詞等,這是我們整個文言備考的基石。
策略3. 知識歸倉,構(gòu)建網(wǎng)絡
按照考點,逐點進行知識歸倉,以期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實詞包括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虛詞就是要把考綱所列的18個逐一進行整理;還有考綱所列的四類特殊句式(省略、判斷、倒裝、被動)。針對這些考點逐點疏理,形成條理,這樣可以構(gòu)建較為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
策略4. 一練多用,勤于積累
復習備考,實戰(zhàn)訓練必不可少。但訓練也并非多多益善。如果只是滿足于做題,參照答案評分,其實收益并不明顯。應當適度控制訓練的量,同時舍得投入時間到評分后的回讀、修校、積累。爭取一練多用實為上上策。具體來說,也就是一份練習完整的訓練流程應該是:限時閱讀做題——參照細則評分——核校訂正評估失分點——重讀文本再疏理積累知識點。特別是最后的積累一環(huán),一定要自覺落實,方能使訓練效益最大化。在長達10個月的備考中,平時的訓練,加上各種類型的???、聯(lián)考,我們必然會接觸到相當數(shù)量的文言篇目,如果我們能在完成正常的做——評——改這樣的訓練環(huán)節(jié)后,仍能堅持文言實、虛詞、特殊句式等基礎(chǔ)知識的有效積累,就能不斷夯實我們的文言閱讀根基,從而有效提升我們的文言解讀能力。遇到的陌生詞匯少了,文言解讀起來自然也就容易了。
例如,作為備考實訓,假設我們選用了2014廣東高考文言閱讀,那首先是把它作為訓練材料,限時解答完題目之后,參照答案準確評分,核校訂正答案。之后我們還要把它作為閱讀積累材料。參照譯文,再次回讀疏理選文,整理歸結(jié)文言知識點。比如重要實詞積累:曉之(“曉”屬詞類活用),求知揚州(“知”屬一詞多義)等;比如用法相對較多的重要虛詞積累:而、以等;比如特殊句式整理:何為故道此(賓前),此所謂駁也(判斷),甲知能為己直(省略)等。倘能有練必集,堅持日久,文言根基自然厚實,應考也就有了實在的保障。
策略5. 規(guī)范訓練,追求有效
眾所周知,文言翻譯需遵循“信、達、雅”的三原則。實際上備考時更注重“信、達”,其中“信”最為重要,作為考核評分的最得要指標,準確總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我們在備考訓練時翻譯要務求精準。嚴禁隨意轉(zhuǎn)述、隨意補充、隨意舍棄原句的詞語,特別是實詞。仍以2014年的廣東考題為例,所選譯句②:“甲知能為己直,乃敢告。蓋殺人者,富人陳氏也?!睉g為:“王甲知道(劉敞)能夠為自己申冤,才敢說出真相,殺人兇手是富人陳氏?!薄紙鲈u分細則中明確規(guī)定答對省略成分“劉敞”給1分,答對大意給2分。許多考生由于規(guī)范意識不足,未能補出省略成分而造成丟分。這也成為本題得分率明顯偏低的重要原因。也恰恰暴露出譯句規(guī)范意識不足絕非個例。備考時理應引起足夠重視。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認真有序開展復習,步步為營,穩(wěn)扎穩(wěn)打,勤于動手,善于思考,就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績來。
(作者單位:廣州市第六中學)
責任編校 彭 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