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放縱筆墨成一體

2014-11-27 17:11:32尹廣
廣州文藝 2014年8期
關鍵詞:米芾書法

尹廣 楚人,少充知青,旋從戎西北,飲馬大漠,起于新聞報道員,行于團、師、旅、軍區(qū)、省軍區(qū)政治機關,做吏區(qū)人武部政委、區(qū)委常委。后解甲粵穗,歷任區(qū)紀委主任、區(qū)文廣新局局長、區(qū)教育局黨委書記,現(xiàn)任區(qū)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三十余年,在中央、軍隊及省市級報刊發(fā)表報告文學、小說、詩歌、散文、雜文、獨幕話劇及文藝評論等數(shù)百萬字。報告文學《生活中的不等式》獲解放軍文藝優(yōu)秀獎、《星星知我心》獲國務院軍轉辦、中國轉業(yè)雜志特等獎,散文《閱讀真好》獲2012年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征文賽一等獎(由中國散文學會、中國散文寫作中心、華夏博學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舉辦),《自助餐》被中國小說學會入選《2013中國微型小說年選》,現(xiàn)為省市作協(xié)會員,區(qū)作協(xié)主席。

蘇華的書法作品極有個性,在成千上萬的作品中,一眼看去就知道哪件出自她之手。難怪黃永玉老先生曾言:當今書家,百花齊放,惟有蘇華,一枝獨秀。個性是天然的知識產(chǎn)權,不需要注冊,別人想冒牌想仿造想搶走亦如蜀道之難。嶺南書畫院院長曲斌認為,蘇華現(xiàn)象值得關注和研究,她柔弱的外表、文雅的性格,很難與她的大張大合的厚重遒勁的書法畫上等號。她修煉而成的蘇式書法,不但解決了字與紙的問題,也為中國書法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一種可能,實屬書法界耀眼的一朵奇葩。

當今書畫界乃至社會,對蘇華的書法藝術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誤解和曲讀:要么是因為她書畫雙優(yōu),且先成就繪畫,人們冠以畫家書法;要么說她沾了女人身份的光,寫出了一般男人難以揮就的縱橫氣派,人們投以好奇、新鮮的目光。甚至一些媒體至今仍樂此不疲地以她的成長、她的身份、她的家庭、她的生活作為噱頭吸引讀者的眼球,而對蘇華書法對當今中國書法的意義和它的學術價值,媒體近乎失聲,評論界也好像視而不見,這是不爭的事實。

我認為,中國書法要發(fā)揚光大,不僅需要書家辛勤耕耘,理論界和批評界也要掌燈給光,營造積極而健康的氛圍。當今中國書法的突出問題,是對書法藝術的學術問題的重視、研究、認識和遵循不夠,一批像蘇華等書法實踐者,在默默追求書法的純粹藝術性,作為有良知、有修養(yǎng)的評者,應大膽發(fā)聲,表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還純粹藝術以正能量。

一、蘇華的書法作品,首先在于勢的創(chuàng)新。唐代以后,人們在書法創(chuàng)作于理論研究中,自覺不自覺地走入了誤區(qū)——重形輕勢、重技輕勢。其實,有形必有勢,沒有勢的形,類似于平面媒體中的印刷字體。勢的概念打破了以字為單位的習慣創(chuàng)作方式,建立了以組、以行、以快,甚至以通篇為審視對象的大局觀念。書法的形式是一種意象,猶如詩歌藝術一樣,高度概括和抽象的文字要表達某種生命或精神意象。書法作品中,抽象后的橫豎撇捺點的結體最終所要表達的不僅僅是漢字,而是某種意象,具有生命意義的意象。蘇華的書法作品,氣勢磅礴、神氣十足,上下流動靠筆勢連貫,左右張力靠體勢的呼應。筆墨痕跡在這里只是一種外在形式,而勢的表現(xiàn)才是她的心聲。蘇華的作品,“組”的意識強烈,提高了作品的格調(diào)。她分組的手法自然而又具有高度的自覺性。一是使用空白調(diào)控“組”的大小,二是夸張線條造成“組”的節(jié)奏,三是運用墨色暗示的界限,四是追求勢的貫通,營造“組”的起伏。她在創(chuàng)作岳飛的《滿江紅》這幅巨幅書法(長12米,高1.5米)時振筆疾書、一氣呵成,最大的字有一米見方,營造了似鐵、如山、是石、成火的藝術境界,給人一種震撼心靈的力量。在勢的創(chuàng)新中,蘇華的筆勢與體勢都體現(xiàn)在方向、速度、力度及運動過程中。因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蘇華的書法作品中,洋溢著“浩氣”、“雄健”的藝術品質(zhì),體現(xiàn)著“大、奇、雄、質(zhì)”的精神。她的字越寫越大,畫案放不下,她就把宣紙貼在木板上,靠著墻壁豎起來寫:蘸滿墨汁的大筆,揮到紙上時,好像無須計算上面要寫多少個字,也像無須考慮哪個字要寫多大??傊?,縱橫馳騁,大寫意書法。

蘇華的行草和草書洋溢著火一般的激情,浪漫、豪放、大氣,有張而不張揚。她不僅把激情散發(fā)在筆墨點線中,而且把激情釋放在讀者整個視覺空間。她的感悟能力強,能以勢取勝,這種勢,就是她情感運動的呈現(xiàn)及運動關系所產(chǎn)生的視覺效果。一幅上乘的書法作品,都是形與勢的兼?zhèn)?,形,是空間關系、空間造型;勢,是時間節(jié)奏、連綿關系??臻g關系實際上帶有繪畫的效果,有繪畫的虛實、大小錯落的藝術處理,而時間的節(jié)奏,實際上帶有音樂性,讓人讀出旋律和節(jié)奏的音樂的大美書法。蘇華的大幅作品,對比關系內(nèi)容豐富,表現(xiàn)生動,以勢通篇,給人以氣勢飛動之感。比如行與行之間,有漲與枯、放與收、實與虛的對比;字與字之間,有大有小,正與敧、寬與窄、高與矮、胖與瘦的對比等,她把對比作為一種手段,呈現(xiàn)出來的卻是勢的審美效果:不屑于平庸的表現(xiàn)與泛常的理解,不拘泥于點畫形質(zhì)之微妙,以情統(tǒng)篇,以意生趣,以氣作魂,以勢解力,痛快淋漓于夭矯中寓沉厚,蒼莽中溢磅礴,樸實自然而質(zhì)樸中生奇變,體現(xiàn)出藝術家高曠的美學境界與深刻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理悟力。從蘇華書法在勢的創(chuàng)新實踐中,我們可以明白,書法技法不單單是寫字,出發(fā)點是造勢,和因勢利美。

二、蘇華的書法作品,筆法的骨感支撐大氣。唐代的孫過庭在《書譜》寫道:“一畫之間,變起伏于鋒杪;一點之內(nèi),殊衄挫于毫芒?!蓖ㄋ锥裕P法就是控制毛筆的運動,以寫出符合一定要求的點畫或線條的方法。完成后的蘇華作品是靜止的,但我們可以從她已經(jīng)完成的作品中想象到書寫時的運動變化。據(jù)她本人介紹,在造勢中,只能從筆法入手,借鑒和采取印印泥、折釵股、屋漏痕、筆拆紋,它們的痕跡渾厚、圓潤、含蓄、雋永,以這樣的線條為上乘。為了達到這種效果,用筆時,采取一定的手勢,必須有起、行、止,必須有快慢、有提按,有抑揚、有頓挫、有力度……整體看,筆筆相生,連成一氣;局部看,每段線條都有它獨立的欣賞價值。雖然自小就臨摹了柳公權、顏真卿、王羲之、歐陽詢等名家的碑帖,但從我的現(xiàn)場視角來看,她的書法風格與米芾相似,尤其是在筆法方面。米芾的用筆特點,主要是善于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捺筆的變化也很多,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對于較長的橫幅還有一筆三折。米芾的書法中帶有側傾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卻是為了增加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雖然蘇華崇敬懷素、黃庭堅、米芾等書法大家,但不滿足于多么像他們,她要尋找出屬于自己的一份天地,打造出自己的獨特氣韻。endprint

起筆的形式雖然豐富,但歸納起來無非兩種,一種是露鋒起筆,通過用筆使筆鋒順勢而入,其狀若切、若搭,尖而挺,線條粗而厚,把米芾的大張大合的行筆風格發(fā)揮到極致。為了實現(xiàn)露鋒的效果,蘇華有意識地使筆畫首位處留下明顯的筆痕,這樣做,為行草書體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觀念、物質(zhì)及技術上的裝備與條件,如果沒有露鋒的出現(xiàn),行草的連綿縈帶是不可思議的。

有起伏就會有收筆。收筆就書法形態(tài)來講和起筆是一致 ,與米芾的風格一樣,蘇華多用露鋒,很少用藏鋒。收筆則因露鋒藏鋒不同,有方圓之別,又分為實收、虛收和啟下而收。她多用實收,就是把起筆的那股勁一直保持到最后,使線條收得飽滿有彈性,她有時也用虛收,就是意念上的實收,把千鈞之力完成在空中,把氣韻留在了宣紙上,筆簡意深,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

一個完整的筆鋒由筆尖、筆肚、筆根三部分組成,蘇華在行筆時,以筆尖為主體、筆肚作為配合,必要時筆根進行點綴,她在完成線條時就會有一種圓渾的體感。因而,她的筆法變化貫穿于書法操作的一切細微處,字的形狀及文字排列擺在我們面前,不管它們怎樣變化,人們總可以根據(jù)所見到的的范本反復比較,一點點推進自己的認識。我們自覺不自覺地將蘇華的作品與米芾的大作作比較,發(fā)現(xiàn)米大師大作中存有線條較弱、協(xié)調(diào)性欠缺瑕疵。作為繼承者,蘇華在筆鋒上保持清醒頭腦,她認真研究上古大家的風格,他們的結體、用筆,尤其是一個個筆畫相同的字,從認識別人當中剖析自己,尋找一條屬于自己的筆法之道。她通過確立自己筆法的“骨力感”,大膽露鋒啟收運筆,擒縱有度,一筆數(shù)字,如春蠶吐絲,雖連綿不絕但提按自如,線條極富變化和張力,體現(xiàn)一種大、重、硬、活的力量美。她作品中所展示的大氣磅礴跌宕豪情的雄強之筆,并由形成的凝練、生澀、厚重、遒勁的格調(diào),無不流露出她在筆法使用上的大膽和自信。

三、蘇華的書法作品,勝在和諧對稱的結構。書法審美是人們對點畫線條、字體結構、通篇布局,尤其是三者之間相互關系的認識與反映。蘇華書法獨特之處,還在于她在結構上運籌帷幄、巧奪天工之魄力。她的結構美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字體的結構,另一個是通篇的結構。中國書法具有視覺藝術屬性,字體結構和通篇布局對于書法的意義,關鍵是黑白關系的處理。曲斌先生認為:“計白當黑”,“疏能跑馬,密不透風”等都是以黑為主體,對白的空間施行分割。分割出來的大小、疏密、粗細、長短、濃淡等形態(tài),形成各種對比關系。平衡是結構構成中的一個審美原則,點畫的搭配、字體的擺放是平衡的元素。它們自身的平衡與否,取決于字體的需要,取決于通篇的審美需要。從蘇華的作品中我們看出,這種平衡是有比較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書法元素隨機構成的,而不是要求每一個點畫或通篇都處于平衡狀態(tài),否則,就會陷于僵硬死板的泥坑。從正反兩方面的事例可以得知,影響平衡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力的較量,而力的較量來自于人的平衡感或人對秩序的要求,即如何運用哲學的觀點來創(chuàng)作書法作品。一般長短、一樣大小、一樣快慢,算作平等,書法中的平衡,實際上是視覺上的平衡。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運用對比較為容易,但難在如何處理好對比的關系。先說蘇華在字體結構的平衡,她對字體的大與小、長與短、正與斜等對比元素的設置是有分寸的,也是相當有靈性的,不是隨意地忽大忽小、忽正忽斜的。她是經(jīng)過自己心中充分醞釀,借助胸中的激情適度將對比夸張到了極致。她注重直線和斜線的運用,直線表現(xiàn)力量、穩(wěn)定、生氣、堅硬,斜線表現(xiàn)變化、突然、轉折,也會運用曲線,用以表現(xiàn)柔和、流暢、清婉和優(yōu)美。觀看她的字,一般上緊下松,暗示安定、平穩(wěn),左窄右寬,暗示陰陽和諧,均體現(xiàn)一個穩(wěn)。即使傾斜的點畫,也是斜而不倒,說明她找到了一種穩(wěn)的支撐點。再說她的通篇結構,也充滿著平衡的審美價值。單個字體的對稱平衡并不等于通篇的結構美。通篇結構美的產(chǎn)生要靠著各個字體的有機組合,但是,各個優(yōu)美字體組合后產(chǎn)生的關系不一定都美,因為組合本身也要受到美的檢驗。蘇華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運用中和與參差、對稱與攲側、重點與一般、節(jié)奏與韻律、滲透與層次、破格與留白等手段,創(chuàng)作出了“字字似明珠,篇篇養(yǎng)眼福”的書法佳作。

蘇華在書法結構上的重視與成功,讓我們對結構的意義有了更為清醒、明確的認識。其實,在清代,就有宋曹所著《書法約言》:“凡作書,要布置,要神采。布置本乎內(nèi)心,神采生于用筆,真書故爾,行體亦然?!^行者,即真書之少縱略,后簡易相間而行,如云行水流,秾纖間出,非真非草,離方遁圓,乃楷隸之捷也。務須結字小疏,映帶安雅,筯力老健,風骨灑落。字雖不連而氣候相通,墨縱有余而肥瘠相稱。徐行緩步,令有規(guī)矩;左顧右盼,無乖節(jié)目。運用不宜太遲,遲則滯重而少神;亦不宜太速,速則窘步而失勢。布置有度,起止靈便;體用不均,性情安托?”關于結構,還有王鐸的:“蓋字必先有成局于胸中”,“至臨寫之時,神氣揮灑而出,不主故常,無一定法,乃極勢耳?!边€有康有為的“逸少曰:‘作一字須數(shù)種意。故先貴存想,馳思造化古今之故,寓情深于豪放之間,象物于飛、潛、動、植、流、峙之奇……”這些先人大師的高見,在蘇華書法里得到淋漓的印證。在她看來,構思或“結構”,似乎與“自然”、“天真爛漫”、“桀驁不馴”、“縱橫馳騁”互相沖突,其實不然。矛盾也許永遠存在,但有解決的方法,她“變知識為習慣,變習慣為本能”,使自己在創(chuàng)作時進入無意識的狀態(tài)。

真正進入創(chuàng)作時要自由,但最成熟的書家也要注重布置、注重結構。這就會產(chǎn)生一種困難的平衡:理性遠遠監(jiān)視著創(chuàng)作,在那個感覺和揮運的中心,卻是自由的、不計后果的、放縱的狀態(tài)。大書家米芾作品狼藉一片,經(jīng)常有出乎人意的構成,但他對筆法的控制、對字結構的處理,從來不曾離開他曾經(jīng)接受過的嚴格訓練所監(jiān)控的范圍。蘇華遵循這種約束,從她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到作者對控制與放縱關系的把握。

四、蘇華的書法作品,在章法上尋門而入、破門而出。蘇華的書法路正,關鍵在取法。姜夔的《續(xù)書譜》開篇就說:“真行草之法,取法與篆、隸、章草。”許多書法大家先后有闡述。他們認為,章法的組合元素主要有兩個,一是由不同點畫組合的字,二是由各種形態(tài)組合的篇,都要有法定俗成、有根有據(jù),都將書法的取法問題擺在重要位置。書法取法高古,一般指魏晉之法、之韻味、之格調(diào)。米芾早就指出:“草書者,不入晉人格,輒徒成下品。張顛(癲)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懷素少加平淡,稍列天成,而時代壓之,不能高古,高閑而下,但可懸之酒肆,光尤可憎惡也。”歷史上,藝術境界高遠、能夠長遠流傳、供后人作為楷模取法的名家墨跡,稱為書法。啟功先生為《邵宗伯先生法書》一書題簽時,既改書法為法書,并解釋說,書法不如法書一詞為妥,因為“耘書者,可以為法之字也?!碧K華自知書法有法,正如她在《游弋墨海四十秩》一文中所言,對于書法,她心存敬畏,尊重傳統(tǒng),六七歲開始臨帖,十五歲入廣州美術學院附中學畫畫,十八歲考入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她都沒忘記學習書法,“此時,我涉及了各個朝代,各位畫家、書家,各種風格的作品分析他們的結體、用筆、章法及構成美感的因素,尤其是一個個筆畫相同的字……對于傳統(tǒng),打入去的同時,就時刻想著要怎樣打將出來。書法藝術,在唐代已完美了真草隸篆四體,并且筆法、結構、章法,法法俱全。而在更高的層面上,又形成了一套本民族的審美意識和哲學觀念。前代的大師、大師的作品,像一座座高山,矗立在我的面前。法,不能逾越,因為,沒有這法的規(guī)定,也就沒有書法這門藝術,正如雜技走鋼絲,否定了‘在鋼絲上走過的規(guī)定性,而在平地上,哪怕你能翻滾,本領再高,也很痛快,但已沒有任何意義?!睍ǖ慕?jīng)典碑帖,是古代書法大師創(chuàng)作的結晶,這些,對于蘇華來論,這已由主觀意志質(zhì)變?yōu)榭陀^存在。她的書法取法古代大師的經(jīng)典,然后對經(jīng)典進行認真地解剖,解剖中既著眼于大構架,更注重細枝末節(jié),如行書、行草、草書、隸書等字體橫豎、點捺撇等元素的各自特點和精彩之處。被她解剖、拆封的字體,她會作為一種信息儲備。創(chuàng)作中,她不是沿著前輩大師的經(jīng)典之路重復地走下去,而是在傳統(tǒng)的框架下,在柳公權、顏真卿、懷素、米芾的框架下,認真尋覓他們沒有走過的路,并把這沒有走過的路作為自己藝術追求的方向。在王羲之、黃庭堅、米芾熱的浪潮中,蘇華決定另辟蹊徑,創(chuàng)新自我個性的書法風格,這就是個性。個性總是在常人所不在意的平靜事物中發(fā)現(xiàn)事物的內(nèi)涵,創(chuàng)新總是在業(yè)內(nèi)人士不敢想象中破繭而出。在被專業(yè)人士普遍認為中國書法已達到頂峰,無創(chuàng)新之路可走的普世觀中,蘇華沒有炫豪言壯志,沒有拉扯改革創(chuàng)新的大旗,而是回到她那“一畝三分地”的私人工作室里,踐行著自己的“航天夢”。由于在作品中施加了個人的見解、個人的情感,古人的東西變成了印象,變成了意在筆先之“意”。創(chuàng)作時,她把柳公權的東西揉碎,把米芾的東西揉碎,再把揉碎的東西攪合成泥,并用這“泥”造形、造勢。其形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都串在蘇華飽滿的情感這根線上。所以,她龍飛鳳舞、縱橫馳騁的行草和草書作品,總能在刺激人們眼球的同時,找到它們出生的血型:橫的露鋒出自誰家?一個字為何能簡省、合并、轉換點畫等方法進行提煉?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回鋒轉筆?亂頭粗服出自何方?這般的折筆有依據(jù)嗎?允許有缺筆少畫的錯字嗎?她的這種有根源的引用借助,能讓人們在眼花繚亂中找到熟悉的道路,不像有些所謂的創(chuàng)新者,自己揮毫的字過后連自己也不認識了。endprint

蘇華師承古代書法,有著先重法度再重意志的遞進痕跡和轉折過程。她在遵循基本法度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從她的作品看,如果說形態(tài)尚有幾分米芾影子的話,那么,其內(nèi)涵早已是主體理念、思維的重新編排組合。書法的表現(xiàn)對象是精神,把點畫、結體與章法組成的精神,這才是創(chuàng)作。點畫、結體和章法的組合過程,絕不是不同記憶的拼湊,而是想象力的藝術組合。具體到蘇華書法創(chuàng)作,書法元素的組合,則是一個更新?lián)Q代的有機整體,元素和整體都是想象力的產(chǎn)物。在她的作品中,通過幾筆的徐疾、提按、復轉、頓挫,結合墨色的濃淡、枯潤,不僅字與字前后對應,線與線行云流水,使作品嚴謹有序,而且灑脫空靈的筆墨與傳統(tǒng)對立統(tǒng)一構成,承上啟下,上下貫通,一氣呵成,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時代審美取向。她的這種尊重傳統(tǒng)、敬畏法度的精神,在缺少日用書寫支撐的21世紀何以為繼?有五歲識字卻無六歲習帖的普遍性大背景下,不懂章法、不講章法的現(xiàn)象只會見怪不怪地如雨后春筍。

難能可貴的是,蘇華不僅書法成就斐然,她的繪畫造詣也令人肅然起敬。她的起家和主業(yè)是中國畫,主攻在花鳥畫。國畫與書法藝術品種雖不同,但作為藝術本質(zhì)來說是相同的。所有的藝術品種都存在形與意兩個方面?!靶巍笔撬囆g的外在形式,“意”是作者通過藝術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趣味、情調(diào)和內(nèi)涵。蘇華從事國畫創(chuàng)作已半個多世紀,對創(chuàng)作有豐富的經(jīng)驗體會。她的中國畫作品的品位反映出了她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追求,這些都會自覺不自覺地滲透到她的書法創(chuàng)作中。瀟灑豪放、大開大合的書法風格又影響著她的花鳥畫——以其墨彩濃重、暗香浮動的個人風貌彰顯著她對于花鳥畫的獨特理解。

著名藝術教育家馮遠指出,自然界的簡潔明快、意味雋永不失為靜寂高尚;彤云奔涌、電閃雷鳴未必不是一種駭世宏大。蘇華的書法富有正大氣象,見文人清氣于其間。如今的書法轟轟烈烈,好不熱鬧,亟需有藝術個性的書法珍品和書法大家產(chǎn)生。藝術和個性的探索促進了紛繁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但卻常常因太重風格而少了文化意蘊,因太急于創(chuàng)新而少了法度。因此,當代書法呈現(xiàn)文化的危機,少了蘇華這種以大道為上、正氣為上的氣象。藝術、技術和學術,缺失了高度、深度和難度為何高妙?缺失了標桿式的領軍人物,怎能引領?因而,注意和注重對蘇華這樣德藝雙馨藝術家的研究和探索,是我們當下進行的文化搶救工程,這對于澄清、選擇、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書法是一件十分迫切的大事。(配圖書法作品為蘇華近作)

責任編輯 朱繼紅endprint

猜你喜歡
米芾書法
宋 米芾 行書道祖帖
中國書法(2023年2期)2023-07-17 09:29:56
北宋·米芾《白帖》
老年教育(2022年10期)2022-12-26 14:02:56
書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書法欣賞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書法
娘子關(2022年1期)2022-03-02 08:18:42
書法
娘子關(2021年6期)2021-12-16 01:18:44
書法
娘子關(2021年5期)2021-10-20 03:16:06
書法
娘子關(2021年3期)2021-06-16 10:56:32
米芾學“字”的故事
石圣米芾的三個紀念地(上)
寶藏(2017年2期)2017-03-20 13:17:12
百色市| 垣曲县| 濉溪县| 云浮市| 江西省| 托克逊县| 阿勒泰市| 林口县| 息烽县| 青河县| 尚志市| 烟台市| 田东县| 平顶山市| 来凤县| 东乡县| 荣成市| 莒南县| 松阳县| 肥城市| 太仆寺旗| 永济市| 门源| 惠水县| 宜兴市| 白朗县| 宿迁市| 宜川县| 原平市| 莱阳市| 柞水县| 张北县| 鄯善县| 新营市| 化德县| 平和县| 新津县| 叙永县| 永城市| 通化县| 尚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