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時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新興經濟體研究所/中國拉丁美洲研究所,北京 100732)
最近一二十年,新興經濟體取得的經濟業(yè)績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更為令人欣慰的是,新興經濟體的發(fā)展前景十分美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特別顧問朱民在2011年6月出版的《金融與發(fā)展》雜志中作出了這樣的預測:“如果新興經濟體能保持目前的增長態(tài)勢,20年后全世界的產值將翻一番多,即從目前的78萬億美元擴大到176萬億美元。在新增加的98萬億美元中,新興經濟體占61萬億美元,而發(fā)達經濟體僅為37萬億美元?!雹費in Zhu,“Emerging Challenges,”Finance & Development,June 2011,Vol.48,No.2.
但是,新興經濟體也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zhàn),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應對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如何維系可持續(xù)發(fā)展,如何應對嚴重的社會問題,如何改善收入分配,如何應對“中等收入陷阱”,如何應對日益嚴重的腐敗等問題。
新興經濟體的快速發(fā)展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但世界經濟形勢的任何變化同樣會對新興經濟體產生反作用。
進入21世紀后,美國經濟形勢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似乎在減弱。尤其在美國經濟萎靡不振時,世界經濟似乎仍然能夠保持較高的增長率。無怪乎國際社會曾一度十分青睞“脫鉤” (decouple,decoupling)這一似是而非的概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07年4月發(fā)表的《世界經濟展望》第四章甚至使用了這樣的標題:“與火車脫鉤:世界經濟的溢出效應與周期?!痹搱蟾嬷赋觯霸谶^去的一年,人們在激烈地辯論美國經濟的減速會對其他國家產生什么影響。投資者和決策者的擔憂與歷史有關,因為美國的衰退通常會伴隨著全球增長的下降。這樣的經歷可用這一句話加以概括:‘如果美國打噴嚏,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就會感冒。’……但是,迄今為止,美國經濟的放慢對世界上大多數(shù)其他國家的影響不足掛齒,只有其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是例外”。該報告還寫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執(zhí)行董事會在2007年3月26日討論了美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執(zhí)行董事會認為,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美國經濟增速的放緩產生的溢出效應是有限的,因此世界經濟的未來可能會與美國經濟脫鉤。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美國經濟增速的放緩起因于美國房地產部門的萎縮,因此對美國進口的影響不大。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April 2007,p.121,p.193.
應該指出的是,“脫鉤”的含義多種多樣。除上述世界經濟走勢與美國經濟走勢呈現(xiàn)的“不同步”(desynchronization)以外,還有人將其含義拓展到股票市場和商業(yè)周期,認為華爾街的熊市并沒有影響其他國家的行情和商業(yè)周期。還有人則直截了當?shù)貙⑿屡d經濟體與美國經濟的不同表現(xiàn)視為“脫鉤”,認為兩者的經濟增長率不再呈現(xiàn)出同步的走勢。例如,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人員認為,“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形勢不再受制于發(fā)達國家經濟增長率的起伏,不再受到全球性沖擊的影響。這樣一種‘脫鉤’的概念近來很流行”。②Eswar Prasad and M.Ayhan Kose,“Financial Markets and Emerging Economies:The Decoupling Debate Is Back!”June 2009.http:∥www.brookings.edu/research/articles/2009/06/emerging-markets-prasa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學家認為,在全球化時代,不同國家經濟增長趨勢的變化意味著,新興經濟體的增長似乎與發(fā)達國家的增長趨勢分離 (或脫鉤)了,發(fā)達國家的GDP、工業(yè)和服務業(yè)的增長產生的影響在減弱,而新興經濟體的影響則大幅度上升。由此可見,北方國家與南方國家之間的關系的性質已從依附演變?yōu)槎鄬哟蔚南嗷ヒ栏?。?ig?dem Ak1n and M.Ayhan Kose,“Changing Nature of North-South Linkages:Stylized Facts and Explanations,”IMF Working Paper,December 2007.世界銀行的經濟學家也指出,“1990年代,當世界經濟感冒時,新興經濟體就會罹患肺炎;而在2008年,當七國集團罹患肺炎時,新興經濟體僅僅得了感冒”。④Eduardo Levy Yeyati and Tomas Williams,“Emerging Economies in the 2000s:Real Decoupling and Financial Recoupling,”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5961,F(xiàn)ebruary 2012.
令人遺憾的是,當美國次貸危機演變?yōu)閲H金融危機后,新興經濟體無一例外地受到了這一“金融海嘯”的沖擊,盡管這一沖擊的力度比預期的小。通過實施大規(guī)模的刺激計劃,新興經濟體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xiàn)了復蘇。然而,最近一兩年,受世界市場上初級產品價格周期性變化、美國經濟疲軟和歐洲債務危機等因素的不利影響,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呈現(xiàn)出明顯的減速,國際上對新興經濟體未來增長前景的憂慮時有所聞。英國《經濟學家》雜志 (2013年7月27日)的一篇題為“新興經濟體的大減速”的文章寫道:“當短跑冠軍無法跑出最佳速度時,他應該花時間考慮一下什么原因:是暫時的狀態(tài)不佳還是失去了昔日的優(yōu)勢。這一道理同樣適用于21世紀世界經濟的短跑冠軍新興經濟體。在過去的十年中,新興經濟體經濟的快速增長帶來了全球的繁榮,并在金融危機中帶領世界經濟繼續(xù)向前。然而,現(xiàn)在的新興經濟體卻大減速了?!雹荨癊merging economies:The Great Deceleration,”Economist,July 27,2013.
且不論“脫鉤”論是否正確,可以肯定的是,外部環(huán)境對新興經濟體的影響不容低估。一方面,在全球化時代,國與國之間的經貿關系日益密切,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與世隔絕”;另一方面,雖然新興經濟體的相對實力在上升,但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達國家。因此,新興經濟體既要積極參與全球化,又要大力開發(fā)國內市場;既要繼續(xù)加深與發(fā)達國家的經貿關系,又要努力減少對出口貿易的過度依賴。由此可見,正確處理這些關系,有效地應對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始終是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
為了正確而有效地應對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無疑是最重要的當務之急。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過程中,新興經濟體必須扭轉原有經濟增長方式的“路徑依賴”,使生產要素的分配、投入、組合和使用的方式向更為自主的方向發(fā)展。⑥應該指出的是,不同新興經濟體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點不盡相同。例如,巴西等國高度依賴初級產品出口,因此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點應該是大力發(fā)展工業(yè)制成品出口。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點應該是努力擴大內需和提升出口產品的附加值。正如英國《金融時報》(2013年7月15日)的一篇文章所說的那樣,新興經濟體如要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取得進一步的發(fā)展,必須改變目前的經濟模式,作出一些痛苦的決定。能夠采取這些措施的國家將繼續(xù)繁榮,反之則只能將過去的黃金時代當作記憶。⑦http:∥www.ft.com/intl/cms/s/0/5f67af5a-e3d0-11e2-91a3-00144feabdc0.html#axzz2bGR5FESN.
在幾乎所有新興經濟體,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趨勢日益明顯??諝?、水和土壤的質量可謂每況愈下,對許多人的體質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根據庫茲涅茨環(huán)境曲線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隨著收入的增加,生態(tài)環(huán)境面臨的壓力會減少 (見圖1)。這與以下因素有關:一是技術進步會減少經濟增長對能源及其他自然資源的需求;二是民眾的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會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三是三次產業(yè)的組成會發(fā)生有利于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①例如,第三產業(yè)的擴大及第一產業(yè)和第二產業(yè)的縮小是有利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
圖1 環(huán)境庫茲涅茲曲線
但是,這一理論上的假設并不意味著新興經濟體可以無視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嚴重性,更不應該高枕無憂地等待收入水平的提高。換言之,“先污染后治理”的觀念是極其錯誤的,堅決不能在經濟發(fā)展上升到新的發(fā)展階段后再去重視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
有人估計,人均收入達到20000美元后,水污染問題會開始得到解決。②http:∥carnegieendowment.org/ieb/2012/03/01/choking-on-growth/9znj.而在許多新興經濟體,目前的人均收入大大低于20000美元。這意味著,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在人均收入達到20000美元時,這些新興經濟體的水污染問題將變得如此嚴重,以至于不能用任何措施加以解決。
而且,根治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是一個緩慢而成本高昂的進程。據估計,在中國,為解決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遺留的工業(yè)污染,每年用于治理這一污染的費用可能會相當于GDP的2% ~4%。③http:∥carnegieendowment.org/ieb/2012/03/01/choking-on-growth/9znj.由此可見,在治理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染的過程中,聽之任之、觀望和等待等消極態(tài)度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在幾乎所有新興經濟體,農業(yè)仍然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農業(yè)生產率的提高固然可減少土地的使用,但是,如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寄托在農業(yè)生產率的提高之上,可能會出現(xiàn)農業(yè)生產率未見提高而生態(tài)環(huán)境早已陷入災難的可怕局面。
總之,為了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新興經濟體必須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要高度重視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條件,要實現(xiàn)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絕不能再走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掠奪自然資源、追求短期效益的老路,要徹底拋棄重經濟增長而輕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發(fā)展理念。第二,要徹底杜絕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幾乎所有新興經濟體都有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法律,但受地方保護主義和腐敗等因素的影響,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的情況司空見慣。第三,要制定有利于推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政策。新興經濟體的市場體系日臻完善,但是政府仍然有必要發(fā)揮積極作用,在價格、稅收、信貸、貿易、土地和政府采購等領域構建一個有利于推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政策體系。①20世紀七八十年代,巴西政府通過提供稅收優(yōu)惠等措施,鼓勵人們在亞馬遜河流域砍伐樹木,修筑道路,開辟牧場或建立定居點,從而使該地區(qū)的雨林大幅度減少,對巴西乃至整個南美洲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這樣的顧此失彼的政策顯然是不利于推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
新興經濟體在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也面臨著多方面嚴重的社會問題。令人憂慮的是,在一些新興經濟體,社會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可能會成為影響政局穩(wěn)定的“催化劑”。
毋庸置疑,沒有一個國家是沒有社會問題的。但在不同的國家,社會問題的根源不盡相同,社會問題的嚴重性也有差異。新興經濟體的社會問題既受制于經濟發(fā)展水平,也取決于收入分配狀況;既與政府的發(fā)展理念有關,也與社會發(fā)展政策密切相連。
經濟發(fā)展對社會發(fā)展進程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在收入分配政策不變的條件下,較快的經濟發(fā)展能創(chuàng)造較多的財富,從而使更多的窮人受益。同樣重要的是,較快的經濟增長率能創(chuàng)造較多的就業(yè)機會,也使政府能獲得更多的財政收入,用于加快社會發(fā)展。反之,萎靡不振的經濟則會加重貧困問題。②例如,2009年2月世界銀行發(fā)表的題為《全球經濟危機:從貧困角度評估脆弱性》的研究報告指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使幾乎所有發(fā)展中國家“面臨更大的貧困風險”。根據該機構的測算,這一危機使許多發(fā)展中國家的貧困人口大幅度增加,兒童死亡率進一步上升,從而加大了實現(xiàn)“千年目標”的難度。
經濟增長 (效率)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政府在追求這一目標時,也應該兼顧社會發(fā)展 (公平)。一方面,體現(xiàn)公平與否的生產關系現(xiàn)狀取決于體現(xiàn)效率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另一方面,生產關系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生產力。因此,公平與效率是相輔相成的。效率是實現(xiàn)公平的動力和必要條件,但公平的缺失必然會使效率失去其意義,從而延緩社會發(fā)展。但是,長期以來,新興經濟體的政府似乎更為重視效率,較少顧及公平。這一“先增長后分配”的理念使社會發(fā)展屈從于經濟增長,最終導致社會問題越來越嚴重。
維系社會穩(wěn)定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強化社會凝聚力。社會凝聚力是指社會的各個成員在社會中的歸屬感以及對社會發(fā)展目標的認同感。在影響社會凝聚力的各個因素中,社會容納度的高低尤為重要。社會容納度包含了全社會每一個成員在政治參與、財富分配、就業(yè)、教育和醫(yī)療等領域中的地位。在大多數(shù)新興經濟體,受收入水平的影響,有些人在上述領域中的地位不高,甚至不能被社會容納。
社會政策是政府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緩解社會矛盾和加快社會發(fā)展而確立的行為準則和法規(guī)的總和,因而反映了政府解決社會問題的愿望、決心和思路。新興經濟體的政府制定的社會政策涉及社會保障、社會救濟、醫(yī)療衛(wèi)生、教育、扶貧、就業(yè)、工資和稅收等領域。這與發(fā)達國家并無二致。有些新興經濟體的政府甚至通過頒布法律或法規(guī)來確保社會政策的穩(wěn)定性。但是,在實施上述社會政策的過程中,新興經濟體常常面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難題:一是政府的財力不夠,因此許多政策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虎頭蛇尾”的現(xiàn)象。二是不能使各種社會政策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從而形成了“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的局面。三是經常受到利益集團的掣肘。處于社會“金字塔”頂端的公務員總是能從各種社會政策中獲得最多的利益,而弱勢群體雖能受益,但受益較少。四是主管社會政策的政府部門的專業(yè)化水平不高,管理能力不強,從而使社會政策的成效得不到提高。這種情況在地方政府尤為普遍。五是迷信市場的力量,認為市場機制能在社會保障、醫(yī)療衛(wèi)生、勞動力市場和稅收等領域替代政府的作用。
與社會問題息息相關的是民生問題。雖然許多新興經濟體能使經濟保持較高的增長率,但民生問題卻長期得不到解決。從教育到醫(yī)療,從養(yǎng)老到住房,甚至從交通到溫飽,新興經濟體面臨的挑戰(zhàn)極為嚴峻。根據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2013年人類發(fā)展報告》,大多數(shù)新興經濟體的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不盡人意。如表1所示,只有韓國和阿根廷的排名在前50名以內,印度在該報告所列的180多個國家中位于第136位。
表1 2012年部分新興經濟體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排名
改善民生的首要條件是確保經濟得到較快的發(fā)展。只有經濟發(fā)展了,政府才能獲得足夠的財力,在民生領域投入更多的資金。很難想象在一個經濟得不到快速發(fā)展的國家,民生問題能得到滿意的解決。
為了解決民生問題,新興經濟體的政府應該充分認識到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如孫中山所言,“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便是?!雹佟秾O中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802頁。民生問題的解決有利于推動經濟發(fā)展,有利于改善國家的形象,有利于強化社會穩(wěn)定。②2013年6月1日,巴西圣保羅市等地的公交車票漲價0.2雷亞爾 (約合0.1美元或0.6元人民幣)。6日,一個名為“免費通行運動”的組織利用社交媒體“一呼百應”的強大功能,在圣保羅市發(fā)起了反對公交車票漲價的反政府示威。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圣保羅市抗議活動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并向全國各地蔓延。迄今為止,全國各地已有約200萬人參與了不同規(guī)模的反政府游行。示威者向羅塞夫政府提出的要求很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希望改善交通堵塞、建造更多的醫(yī)院和學校以及增加社會福利。真可謂一箭多雕!
在幾乎每一個新興經濟體,快速的經濟發(fā)展都造就了大量富翁。在國際上的多種財富排行榜中,來自新興經濟體的富翁越來越多。如在《福布斯》的“2013年世界億萬富翁排行榜”中,前50位中共有11人來自新興經濟體,雄踞榜首的是來自墨西哥的卡洛斯·斯利姆。③http:∥www.forbes.com/billionaires/list/.事實上,斯利姆曾多年居于世界首富的寶座。
誠然,在每一個新興經濟體,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但是,食不果腹和衣不蔽體的窮人為數(shù)不少。毋庸置疑,貧富懸殊和收入分配不公仍然是新興經濟體面臨的極為嚴重的問題之一。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收入分配是絕對公平的。適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促進競爭,因而是有利于提高效率的。但目前許多新興經濟體的貧富懸殊和收入分配已大大超過所謂“國際警戒線”(見表2)。
表2 部分新興經濟體的收入分配
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新興經濟體的貧富懸殊和收入分配不公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城鄉(xiāng)差別大。在新興經濟體,農村居民的收入顯然大大低于城鎮(zhèn)居民。這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政府在農村的投入少于在城市的投入,農村居民在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等領域受到明顯的歧視,城鄉(xiāng)勞動力市場處于人為的分割狀態(tài),農產品價格受到政府的控制,城市反哺農村的機制乏力。
在生母的強制認領的問題上,存在以下兩類立法:(1)肯定主義的立法。在法國,如果母親沒有進行任意認領,子女且只有子女可以提起強制認領之訴。子女必須證明,“自己為被聲稱為母親的婦女所分娩”。不過,如果母親在分娩時要求認領請求必須獲得她的許可并使自己身份得到保密,則不能對其提起訴訟。?(2)否定主義的立法。法律意義上的母子關系基于出生依法自動發(fā)生。
第二,受教育機會不平等。教育對收入分配的影響很大。首先,教育有助于窮人在社會階梯上向上攀升,從而使其獲得脫貧或致富的機會。其次,教育有利于勞動者獲得更多的就業(yè)機會,減少進入非正規(guī)部門的可能性。再次,教育能提高勞動力素質,從而使勞動者獲得更高的工資收入。①在新興經濟體,工資收入是普通勞動者的主要收入來源。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導致勞動者掌握的技能不同,其工資收入有明顯的差距。例如,具有一技之長的工人或管理人員總是比那些文化水平低、技能水平低的體力勞動者獲得較高的工資。
但在許多新興經濟體,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不盡人意。這主要表現(xiàn)在受教育機會不平等。在高收入階層的成員爭先恐后地將其子女送往發(fā)達國家求學時,低收入階層的兒童卻無法完成義務教育。此外,在一些落后地區(qū),教室、教師和教材等資源嚴重缺乏的狀況長期得不到改變。
第三,稅收政策的作用不明顯。稅收歷來被視作較為有效的傳統(tǒng)收入分配工具。它屬于社會再生產總過程中的分配范疇,是社會再生產統(tǒng)一體中分配環(huán)節(jié)上的一種不可缺少的分配形式。大多數(shù)新興經濟體的稅收結構是以間接稅為主。相比之下,財產稅所占比重則十分有限。這充分說明,它們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占人口大多數(shù)的廣大勞動群眾,而非來自富人階層。②有些稅收負擔是可以轉嫁的,即納稅人能在經濟活動中將其轉移到他人身上。而稅收負擔最終由誰來承擔,則取決于包括收入分配政策在內的具體的社會價值關系。根據稅收是否在形式上具有轉嫁的可能性這一特點,稅收的種類可分為直接稅和間接稅兩種。前者是指稅負不能轉移的稅種 (如所得稅和財產稅等),后者是指稅負能轉移的稅種 (如銷售稅、消費稅和關稅等)。雖然間接稅比較容易征收,但常常具有累退的性質,這就使低收入者處于較為不利的地位。此外,在絕大多數(shù)新興經濟體,稅收征集體系不完善,稅收道德水平較低,稅收文化較差,因此富人的偷稅漏稅現(xiàn)象十分嚴重。
毫無疑問,新興經濟體的貧富懸殊和收入分配不公加劇了社會問題的嚴重性,侵蝕了政局穩(wěn)定,影響了國內市場的擴大,甚至還損害了改革的社會基礎。因此,每一個新興經濟體的政府都為縮小貧富懸殊和改善收入分配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并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在新興經濟體縮小貧富懸殊和改善收入分配的成功經驗中,最值得推崇的可能是“有條件現(xiàn)金轉移支付”(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s)項目。該項目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名稱,在巴西叫作“家庭補貼”(Bolsa Família),在墨西哥叫作“機會” (Oportunidades),在印度尼西亞叫作“社會安全網”(Jaring Pengamanan Sosial)。③http:∥web.worldbank.org/wbsite/external/topics/extsocialprotection/extsafetynetsandtransfers/0,contentMDK:22055402~pagePK:148956 ~piPK:216618 ~theSitePK:282761,00.html.英國《經濟學家》雜志認為,巴西的“家庭補貼”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有條件現(xiàn)金轉移支付”項目。④“Happy Families:An Anti-poverty Scheme Invented in Latin America is Winning Converts Worldwide,”Economist,F(xiàn)ebruary 7,2008.根據這一項目,人均月收入不足120雷亞爾 (約合69美元)的家庭,每月可獲得不超過95雷亞爾的現(xiàn)金補貼,條件是必須送子女上學,并定期接受政府提供的免費醫(yī)療免疫服務。巴西前總統(tǒng)盧拉認為,“家庭補貼”項目能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就近期而言,政府的現(xiàn)金補貼可使貧困家庭的生活得到改善;就長期而言,讓子女受教育和擁有健康的身體非常有利于提高巴西的人力資源質量。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銀行提出的概念。其含義是,一個國家在躋身于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后,會陷入這樣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它的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會受到影響;但其產業(yè)結構不是以科技創(chuàng)新為基礎。因此,這樣的國家既不能與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競爭,也無法與發(fā)達國家競爭。⑤由此可見,“中等收入陷阱”不是指中等收入國家在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道路上或現(xiàn)代化道路上遇到的一切問題,也不是指其不能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的根源及其后果,更不是指其人均GDP低于世界銀行確定的高收入經濟體與中等收入經濟體的分界線 (2010年為12196美元,2011年為12276美元)。
不少新興經濟體早已進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因此,如何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或跳出這一陷阱,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
日本學者大野健一 (Kenichi Ohno)認為,中等收入陷阱是第二階段與第三階段之間的“玻璃天花板”。第一階段是外資引導下的簡單的制造業(yè);在第二階段,支持性工業(yè) (supporting industries)開始發(fā)展,并通過從國外直接購買或引進外國直接投資等形式獲得技術;①“支持性工業(yè)”通常是指生產中間產品的工業(yè),因此它需要一定的技術和機械。在第三階段,國內企業(yè)掌握了生產高質量產品所需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第四階段的特點是創(chuàng)新和產品設計。②Kenichi Ohno,“Avoiding the Middle Income Trap:Renovating Industrial Policy Formulation in Vietnam,”ASEAN Economic Bulletin,Vol.26,No.1,April 2009,pp.25-43.
美國學者愛娃·帕斯 (Eva Paus)認為,一方面,一個中等收入國家在生產一般性出口產品時無法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另一方面,這個國家尚未建立起能夠生產技能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商品和勞務的能力。因此,“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是無法向更高的知識密集型產業(yè)發(fā)展。她指出,經濟發(fā)展是經濟和社會變革的進程。在這一進程中,生產結構不斷地向增加值更高的生產活動進化。換言之,中等收入國家總是面臨這樣一種挑戰(zhàn):如何從大宗商品生產向知識密集型生產活動過渡。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勞動力成本也在顯著上升。經濟增長對勞動力成本的推動力是不可抗拒的。安永 (Ernst&Young)在2012年9月發(fā)表的一個研究報告認為,2007年初以來,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已增長了一倍多。③Ernst& Young,Growing beyond China's Productivity Imperative,September 12,2012.而國內的一些經濟學家早在若干年前就指出,“劉易斯拐點”已降臨中國。④蔡昉: “迎接‘劉易斯拐點’充分發(fā)掘人口紅利”, 《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0年第9期,http:∥theory.people.com.cn/GB/12794480.html
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中國的勞動力不再無限供給。其結果是,一些跨國公司開始將其生產轉移到勞動力成本低于中國的國家。英國《金融時報》(2013年1月8日)的一篇題為“柬埔寨得益于中國工資上升”的文章指出,柬埔寨工人的月薪為110美元至130美元,而中國工人的月薪則高達400美元。⑤Rahul Jacob, “Cambodia Benefits from Rising China Wages,” Financial Times, January 8,2013. http:∥www.ft.com/cms/s/0/00344fe6-4355-11e2-a68c-00144feabdc0.html#axzz2I42Ck100.美國《華爾街日報》(2012年9月24日)的一篇題為“中國工資水平上漲使墨西哥受益”的文章說,中國的平均工資從2000年的每小時0.6美元上漲到了目前的每小時2.5美元,因此,很多產品在墨西哥生產的成本可能已經低于在中國生產的成本。⑥David Luhnow and Bob Davis,“For Mexico,an Edge on China,”The Wall Street Journal,September 16,2012.
據報道,阿迪達斯在華的10家代工廠已被終止合同。業(yè)內人士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有關。以銅陵東隆的阿迪達斯代工廠為例,2007年,約2000名工人的人均月薪為1100元,至2012年已上升到2000元。成本的快速增加必然減少阿迪達斯的利潤。⑦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cjpl/20120907/1003531.shtml
應該指出的是,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使中國面臨著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即國際競爭優(yōu)勢的逐步喪失伴隨著產業(yè)結構的低級化。但是,中國最終是否真的會跌入這一陷阱,還取決于一系列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否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令人欣慰的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明確地把經濟結構戰(zhàn)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科技進步和創(chuàng)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重要支撐。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也指出,必須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推進經濟結構戰(zhàn)略性調整,以改善需求結構、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促進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推進城鎮(zhèn)化為重點,著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
2010年9月13日,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在北京參加中國與世界銀行合作30周年座談會上說:“中國已開始在研究產生新的增長源的各種方式,尤其是通過城市化、人力資本形成、創(chuàng)新政策等,避免落入這個陷阱。中國從中低收入經濟轉向高收入社會的經驗,可供其他中等收入經濟體借鑒?!雹鄅ttp:∥news.xinhuanet.com/2010-09/13/c_13492852.htm
腐敗是一個全球性的“通病”,發(fā)達國家有之,新興經濟體亦有之。但在透明國際的腐敗指數(shù)排行榜中,進入前50名的新興經濟體極少。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新興經濟體的腐敗問題是非常嚴重的。
腐敗不是快速經濟發(fā)展的必然后果,但快速發(fā)展的經濟確實為腐敗提供了更多的“尋租”機會。在大多數(shù)新興經濟體,從產品的推銷到經營權的獲取,從建筑工程的招標到銀行信貸的發(fā)放,從房地產市場到股票市場,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腐敗。更為可悲的是,一些新興經濟體的國家領導人和政府高官就是腐敗分子,理應公正的公檢法體系也受到了腐敗的侵蝕。①2011年1月1日迪爾瑪·羅塞夫就任巴西總統(tǒng)后僅10個多月,就有5位部長因腐敗行為曝光而辭職。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2013年7月16日的一篇文章認為,在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進入其總理任期的最后一年時,他可能希望自己會因為創(chuàng)造每年增長8.5%的印度經濟奇跡而被載入史冊。然而,在一系列丑聞后,批評人士稱,他將被世人銘記為印度最腐敗政府的統(tǒng)治者。②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1442?full=y.在南非,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當政后,有些黨員立即要求“政治上翻身,經濟上也要跟著翻身”?!澳戏侵浮甭吕笆謸摹八麄兿竦谝淮巫哌M糖果店的孩子,一旦觸及政府資金就再也不肯撒手”。③http:∥fanfu.people.com.cn/n/2013/0730/c64371-22381485.html
新興經濟體腐敗問題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權力得不到有效的約束。世界銀行在1997年出版的《世界發(fā)展報告》寫道:“國家擁有進行高壓統(tǒng)治的壟斷權。這一壟斷既使其獲得了一種對經濟活動進行有效干預的權力,也使其擁有一種進行隨意干預的權力。這樣一種權力與只有政府才能掌握而公眾無法獲得的信息結合在一起,就為公共部門的官員或他們的親朋好友通過犧牲公共利益來獲取自己的私利提供了良機,尋租和腐敗的機會很多?!雹躓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1997,p.99.此外,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新興經濟體在反腐敗領域的法制建設欠完善,有法不依和執(zhí)法不嚴的情況司空見慣,從而為腐敗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
除上述內因以外,新興經濟體腐敗問題的根源還與外因有關。新興經濟體充滿了商機,因而吸引了大量外資企業(yè)。在新興經濟體市場上,外資企業(yè)既要與東道國企業(yè)競爭,也要與其他外資企業(yè)競爭。為了占領東道國更大的市場規(guī)模,有些外資企業(yè)努力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不斷改善服務質量,而有些外資企業(yè)則訴諸腐敗手段。例如,沃爾瑪為獲得在墨西哥的經營許可證和擴大市場規(guī)模,曾向東道國的有關人員行賄數(shù)2.3億美元。⑤http:∥www.arkansasbusiness.com/article/92905/wal-mart-spends-230-million-on-mexican-briberyinvestigation?page=all.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為達到打開藥品銷售渠道、提高藥品售價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向政府部門官員、醫(yī)藥行業(yè)協(xié)會、基金會、醫(yī)院和醫(yī)生等行賄。
在一些新興經濟體,因為腐敗現(xiàn)象無處不在,所以人們對腐敗的容忍度較高。容忍度越高,從事腐敗活動的人就越肆無忌憚;反之,腐敗分子會在“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氛圍中有所收斂。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在《實現(xiàn)拉美公民的民主》(2004年)一書中指出,2002年的一次民意調查表明,在回答“只要能使問題得到解決,為一定程度的政府腐敗付出代價是值得的”這個問題時,12%的受訪者認為“非常同意”,29.9%表達了“同意”,不同意的人占35.6%,非常不同意的占22.6%。換言之,非常同意和同意的人占將近42%,反對腐敗的人僅占58%。一篇介紹阿根廷腐敗的文章寫道:“在阿根廷,誰都厭惡腐敗,但是誰都離不開腐敗。當交通警察要對你罰款時,沒有一個人不會立即給他一點小錢 (coima)?!边@就是拉美的“腐敗文化”(la cultura de la corrupción)。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秘魯作家巴爾加斯·略薩說過,如要用一個詞來描述拉美的特點,那么這個詞就是“腐敗”。
腐敗問題的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腐敗既玷污了新興經濟體的國家形象,也打擊了投資者的積極性;既疏遠了執(zhí)政黨與選民的關系,也加重了社會的不和諧;既削弱了社會公德,也影響了民眾的經濟利益。
新興經濟體在過去一二十年取得的經濟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新興經濟體在經濟上的崛起改變了世界格局,提升了發(fā)展中國家的實力,有利于聯(lián)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的實現(xiàn)。此外,新興經濟體的發(fā)展前景是美好的。2012年皮尤的一項預測表明,新興經濟體的公民對未來的看法比發(fā)達國家的公民對未來的看法更加樂觀。①轉引自http:∥yaleglobal.yale.edu/content/emerging-economies-rich-and-confident.普華永道在2012年所作的一項調查表明,50%的總部設在發(fā)達國家的跨國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認為,新興經濟體對其公司的未來更重要,68%的總部設在新興經濟體的跨國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認為,新興經濟體對其公司的未來更重要。②PWC,“15th Annual Global CEO Survey.”2012 http:∥www.pwc.com/gx/en/ceo-survey/pdf/15th-global-ceosurvey-executive-summary.pdf.
但是,新興經濟體不應該夜郎自大。為了維系其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重要地位,新興經濟體必須戒驕戒躁,勇于面對一切挑戰(zhàn)。它們既要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應對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又要大力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強化經濟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既要應對嚴重的社會問題,努力改善收入分配;又要提防“中等收入陷阱”,并認真對待日益嚴重的腐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