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麗,楊 漠,王曉平
(1.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體育健康與藝術教育部,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醫(yī)學院體育部,河北 承德 067000)
心理韌性(Resilience)也稱“心理彈性”,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熱點課題。它是指人在面對生活中的重大壓力事件或挫折、逆境時的良好適應能力[1]。對于大學生來講,心理韌性這種積極的心理品質,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主觀幸福感緊密相關[2],對大學生應對學業(yè)和生活中的壓力、適應學校生活,都具有積極意義,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維度[3]。
心理韌性是一種動態(tài)的發(fā)展能力,可以通過培養(yǎng)獲得改善。具體包括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理素質,創(chuàng)設良好家庭環(huán)境,營造積極學校文化的校園氛圍,構建完善的社會支持體系[4]。而學校則主要可以通過營造積極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和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理素質來改善學生的心理韌性。在對學生積極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中,體育鍛煉無疑是一種非常良好的方式。
現代社會,體育運動的健身健心功能已經得到大眾的廣泛認可。已有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可以通過釋放緊張情緒緩解學生的壓力,通過同學們之間的互動改善人際關系、增強團隊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5]。也有研究者們以中學生為被試研究了身體鍛煉對心理韌性的影響,發(fā)現體育運動有助于中學生心理韌性的培養(yǎng)[6]。在對大學生的研究中也發(fā)現,健身運動對心理韌性有一定的正向預測作用[7]。
大學體育課程是培養(yǎng)大學生體能素質以及健身運動愛好最直接的方式,對提高大學生自信、創(chuàng)新和個人精神面貌都有重要作用[8]。那么,體育課程會不會對大學生的心理韌性有一些影響,能不能通過建議學生選修不同體育訓練項目課程的方式來對大學生的心理韌性進行培養(yǎng)呢?本研究將就上述問題進行探討,揭示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學校體育課程項目的設置和學生選課方向提供一些借鑒指導。
承德地區(qū)某高校的學生251名,其中男生136名,女生115名,年齡范圍17~23歲,平均年齡19.98歲;分到四個體育課程項目組中,其中選修籃球80人(男36人,女44人)、足球46人(男24人,女22人)、現代舞79人(男44人,女35人)、太極拳46人(男32人,女14人)。
1.2.1 體育活動等級量表
用該量表測量學生在體育課外日常生活中的運動量,該量表由日本心理學者橋本公雄制定,梁德清等人修訂,從鍛煉強度、每次鍛煉持續(xù)時間和鍛煉頻率來考察鍛煉量,鍛煉量得分=強度×(時間-1)×頻率,其重測信度為0.82[9]。研究中根據研究目的對量表略做了修改。
1.2.2 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
該量表由胡月琴和甘怡群共同編制,共27個項目,由目標專注、情緒控制、人際協助、家庭支持和積極認知四個維度構成。量表采用五點計分,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其中有12個項目反向計分。分數越高說明心理韌性越高,重測信度為0.83[10]。
在體育課程開始后的第十周,選取籃球、足球、現代舞、太極拳四個項目的學生,在體育課上進行施測,教師宣讀指導語,讓學生認真作答,時間限制在20 min內,測驗結束后回收量表。
采用spss16.0對數據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參加不同體育項目課程大學生的心理韌性差異,統(tǒng)計結果如表1。
表1 選修不同體育項目課程大學生心理韌性的方差分析
由表1可知,不同體育項目課程學生在心理韌性以及心理韌性的目標專注、積極認知、家庭支持、人際協助維度上差異顯著,在心理韌性的情緒控制維度差異不顯著。事后檢驗多重比較中發(fā)現,在心理韌性上,選修籃球、足球、現代舞的學生平均得分顯著高于太極拳項目(p<0.01);在心理韌性目標專注維度上,選修籃球和現代舞項目的學生平均得分顯著高于太極拳項目(p<0.05);在心理韌性積極認知、家庭支持(p<0.01)和人際協助(p<0.05)維度上,選修籃球、足球、現代舞項目的學生評價得分顯著高于太極項目。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考察選修對抗性項目和非對抗性項目課程的大學生心理韌性的差異,統(tǒng)計結果如表2。
由表2可知,選修對抗性項目學生在心理韌性以及心理韌性的目標專注、積極認知、家庭支持各維度得分要顯著大于非對抗性項目,在心理韌性情緒控制、人際協助維度得分差異不顯著。
表2 對抗與非對抗項目對心理韌性影響的t檢驗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考察課余鍛煉量對大學生心理韌性影響的差異,統(tǒng)計結果表明,不同課余鍛煉量的學生在心理韌性(F(2,250)=7.763,p=0.000)、目標專注維度(F(2,250)=7.709,p=0.001)、家庭支持維度(F(2,250)=6.991,p=0.001)上差異顯著,其他維度上差異不顯著。多重比較發(fā)現,在心理韌性上,中等鍛煉量的學生心理韌性顯著優(yōu)于小鍛煉量學生(MD=0.19,p=0.002),大鍛煉量的學生心理韌性顯著優(yōu)于小鍛煉量學生(MD=0.25,p=0.003);在目標專注維度上,中等鍛煉量的學生目標專注得分顯著優(yōu)于小鍛煉量學生(MD=0.28,p=0.002),大鍛煉量學生心理韌性得分顯著優(yōu)于小鍛煉量學生(MD=0.34,p=0.005);在家庭支持維度上,中等鍛煉量學生得分顯著優(yōu)于小鍛煉量學生(MD=0.26,p=0.002),大鍛煉量學生心理韌性得分顯著優(yōu)于小鍛煉量學生(MD=0.27,p=0.015)。在以上維度上,大鍛煉量學生得分要略高于中等鍛煉量,但差異不顯著。
分析選修不同體育項目課程的大學生的心理韌性,發(fā)現選修籃球、足球、現代舞項目的學生心理韌性明顯優(yōu)于選修太極拳項目的學生?;@球與現代舞項目節(jié)奏較快,新意刺激較多,可能需要學生更多更專注的注意力,而太極拳項目相對節(jié)奏較慢,新意刺激較少,學生在未領悟其真諦的情況下較易走神,可能因此造成了目標專注上的差異;此外籃球、足球屬于團體對抗類項目,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要付出較多意志努力,需要較多的團隊配合和隊與隊之間的競爭,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抗壓抗搓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人際互動都具有積極意義。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韌性,建議學校多開設一些對團體抗性體育項目的課程。不同的課余運動量在心理韌性及其目標專注維度上差異顯著,平時運動較多的同學目標感更明確清晰,心理韌性也更好,該結果與前人研究較為一致[7],因此建議大學生在課余時間要多多進行鍛煉。
由于本研究中沒有進行前后測對比,并不能因此得出不同體育課程項目對心理韌性影響的因果結論,這是本研究的局限性之一,建議在以后研究中加入前測,以便研究結論更具推廣性。
1)選修不同體育項目課程的學生在心理韌性以及心理韌性的目標專注、積極認知、家庭支持、人際協助維度上差異顯著,在情緒控制維度上差異不顯著。選修籃球、足球、現代舞項目學生的心理韌性要遠遠優(yōu)于選修太極拳項目的學生。
2)選修對抗性項目學生在心理韌性以及心理韌性的目標專注、積極認知、家庭支持各維度得分要顯著優(yōu)于非對抗性項目,在心理韌性情緒控制、人際協助維度得分差異不顯著。
3)不同課余鍛煉量的學生在心理韌性及其目標專注和家庭支持維度上差異顯著,其他維度上差異不顯著。課余鍛煉量較大的學生心理韌性最好,及其目標專注、家庭支持維度得分最高。
[1]Masten A S.Ordinarymagic:resilience processes in development.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
[2]曹科巖.大學生心理彈性域心理健康的關系[J].教育評論,2013,(03):78-80.
[3]魏真.心理韌性——大學生教育的重要維度[J].河南社會科學,2011,19(04):161-163.
[4]韋慧.大學生的心理韌性及其培養(yǎng)策略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0,(16):72-73.
[5]殷恒嬋,盧敏,王新利,陳雁飛.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7,27(5):41-56.
[6]歐陽翠云.體育鍛煉與中學生心理彈性的關系研究[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
[7]海柳娟.大學生健身運動、心理韌性與幸福感關系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碩士論文,2012.
[8]張建軍,付蘭花,劉飛.體育文化在高校校園文化中的傳承和建設中的作用[J].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15(4):48 -49,58.
[9]臧振力.人學生體育鍛煉對身體自我和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
[10]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的編制和效度驗證[J].心埋學報,2008,40(8):90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