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忠 呂學成
(1.甘肅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蘭州礦產勘查院,甘肅蘭州 730046;2.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物化探總隊,陜西西安 710068)
洛壩鉛鋅礦床隆起構造控礦特征
杜志忠1呂學成2
(1.甘肅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蘭州礦產勘查院,甘肅蘭州 730046;2.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物化探總隊,陜西西安 710068)
該作者結合深部找礦實踐及地球物理測量成果,提出礦區(qū)存在重要的控礦隆起構造的觀點,通過分析總結隆起構造的控礦特征,指出了礦區(qū)外圍及其深邊部找礦有利地段,指導礦山企業(yè)深部找礦探礦工作。
洛壩鉛鋅礦床 隆起構造 深部找礦
Based on practice and geophysical survey results of the deep prospecting, mining area is the important ore-controlling arched structure is put forward, analysis summary ore-contro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arched structure, points out the favorable mining area peripheral and depth of prospecting and mining enterprises of deep ore prospecting work.
Luoba pb-zn deposit Arched structure Deep prospecting
甘肅徽縣洛壩鉛鋅礦床已經進入深部找礦探礦階段,筆者有幸參加了近兩年來的外圍及深邊部探礦工作,取得較好的找礦成果和新的地質認識。通過在洛壩鉛鋅礦區(qū)外圍采用可控源音頻大地測深的物探方法,成功找到埋深較大的隱伏鉛鋅礦體,認為洛壩鉛鋅礦床除受地層、巖性、巖相及背斜聯合控制外,洛壩鉛鋅礦乃至西成鉛鋅礦田還存在背形“隆起”構造,它對鉛鋅礦的進一步富集和改造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隆起構造是大規(guī)模巖漿上侵及強烈的區(qū)域變質變形作用下形成的較為寬緩的背形構造,它成礦作用過程中能夠聚集較多的成礦熱水,當上部發(fā)育有良好屏蔽層時,成礦熱水在屏蔽層之下形成新的環(huán)流體系,使礦體進一步改造和富集。
洛壩鉛鋅礦床在傳統意義上的成礦、控礦因素已經很明確,而且在尋找區(qū)域及淺部礦體效果明顯,而對于埋深較大的盲礦體的尋找則借助于物探等新技術和方法。可控源音頻大地測深(CSAMT)在礦區(qū)的成功應用,還揭示了礦區(qū)存在重要的控礦因素-隆起構造,若能較為準確的預測隆起構造就能成功找到礦體。
可控源音頻大地測深視電阻率對于地層、巖性界限劃分效果明顯,可清楚識別控礦隆起(背形)構造。低阻異常不能作為尋找本身電阻率低的鉛鋅礦體,高阻異常區(qū)推測為深部灰?guī)r的隆起區(qū),電性過渡帶用來劃分灰?guī)r與千枚巖的接觸帶,而洛壩鉛鋅礦床的賦礦空間就是灰?guī)r與千枚巖的接觸部位,其異常中心基本對應隆起中心。在洛壩礦區(qū)及外圍平面上預測有3個大隆起,分別是郭家山隆起,黑山隆起,東西坡隆起,預測2個次級大隆起,分別是文家山、蔡家河隆起,見圖1。
隆起帶橫向上沿地層走向呈舒緩的“S”形展布和隆起,與洛壩復式背斜軸向一致,并與其疊加。大隆起有等間距分布特征。目前發(fā)現的3個大隆起,形態(tài)“長圓形”,長軸在南北方向。洛壩復式背斜受隆起構造疊加影響,在軸向上呈舒緩波狀,長軸南北向隆起與之復合更有利于成礦,如黑山、郭家山及西坡隆起,長軸近東西向隆起與洛壩復式背斜軸向近一致的文家山、蔡家河隆起,成礦則次之。剖面上看,富礦體在灰?guī)r與千枚巖接觸帶附近隆起上的凹陷處、次級背斜褶皺的核部與兩翼是鉛鋅礦體形成的有利位置,是厚大鉛鋅礦的富集區(qū)段。灰?guī)r與千枚巖接觸帶的形態(tài)越復雜,成礦的地質條件越好,似“M型”或“W型”的接觸帶形態(tài)的變化處是厚大礦體賦存的空間,見圖2。
在現有勘探及開采礦區(qū)最富集的33-39線及23-27線的Ⅲ-2號礦體及其分支,產出部位正是黑山隆起地段,礦區(qū)東部外圍郭家山隆起段,在深部較深地段也控制到工業(yè)礦體,洛壩礦區(qū)探采活動也證實富礦地段及厚大礦體分布地段均與本次物探異常圈定的隆起相吻合,如37線→49線→51線→65線是隆起由中心向邊部逐漸過渡,其見礦程度由強逐漸變弱,說明隆起確實對礦體的控制作用。
總之,印支期的大規(guī)模、大面積巖漿上侵及強烈的區(qū)域變質變形作用,在洛壩礦區(qū)及其周邊形成規(guī)模不等、較為寬緩的背形“隆起”構造。隆起構造在成礦作用過程中上部千枚巖起到良好屏蔽作用,使改造熱水主要在千枚巖以下層間破碎帶、含礦硅質巖及生物灰?guī)r中活動,形成新的環(huán)流體系,對鉛鋅礦進一步富集改造起到重要的控礦作用。依據洛壩礦床的成礦規(guī)律,礦床不僅與地層、巖性、巖相密切相關,礦體產出在褶皺轉折端千枚巖與灰?guī)r的接觸帶附近,同時受深部隆起控制。鉛鋅礦體賦存在洛壩復式背斜疊加深部隆起區(qū),隆起越大成礦條件就越好,礦體賦存位置離不開隆起的核部及兩翼。受洛壩復式背斜疊加隆起構造控制,礦體分布在狹長的、埋深較深的區(qū)域內,從目前在礦區(qū)及外圍發(fā)現的礦體分布也印證了這一點。
通過綜合分析礦床成礦地質特征及控礦因素,尤其是深部隆起構造疊加對礦床的控制作用,認為礦床深部及外圍找礦潛力較大。
圖1 甘肅省徽縣洛壩鉛鋅礦床及其外圍物探推測隆起位置
圖2 CSAMT視電阻率異常及推斷斷面圖上的“M”型接觸帶
洛壩礦區(qū)外圍東、西兩端外圍深部找礦,就是找構造,找隆起。物探異常圈出的預測成礦區(qū)分布在礦區(qū)礦體延長的東西兩側,基本與隆起相對應,分別是郭家山、黑山及東西坡成礦預測區(qū),是今后尋找深部盲礦體的重要地段。
(1)郭家山預測區(qū)是洛壩礦區(qū)主礦帶的東延,CSAMT視電阻率測深異常斷面圖顯示測區(qū)次級褶皺構造發(fā)育,為在隆起構造中發(fā)育的直立-斜歪的中常緊閉褶皺,其核部與兩翼是鉛鋅礦體形成的有利位置。通過鉆孔驗證已經控制到具有工業(yè)價值的鉛鋅礦體,與物探異常完全吻合。目前正在進行較大規(guī)模的深部驗證和控制。
(2)黑山預測成礦區(qū)分布洛壩礦區(qū)的西側,大部分在礦區(qū)內,是礦區(qū)內推測最大黑山隆起發(fā)育地段,從物探CSAMT視電阻率異??v斷面圖可以看出,隆起中心與礦區(qū)23線-39線最富礦地段相對應。黑山隆起強烈,影響范圍廣,礦區(qū)西延地段是理想的找礦探礦空間。
(3)東西坡預測成礦區(qū)與東西坡隆起完全吻合,CSAMT視電阻率異常剖面顯示深部次級背斜構造發(fā)育,以平緩-開闊為主,這些次級背斜軸及兩翼的千枚巖與灰?guī)r的接觸帶是鉛鋅礦形成的有利位置。
(1)洛壩礦床最初發(fā)現和控制的地段是地表出露的背斜轉折端及其北傾的北翼礦體,探礦、采礦工程主要集中于背斜轉折端及其北翼。采礦過程中發(fā)現背斜南翼普遍存在礦體,如29線1120m-1160m中段鉛鋅礦體水平或南傾,1120m中段控制到的Ⅲ-2號礦體,賦存在靠近南翼的轉折端并且南傾,如在27線1020m中段控制的Ⅰ-6號礦體也是南傾。背斜南翼是今后深邊部找礦的重點區(qū)域。
(2)位于郭家山隆起與黑山隆起之間礦區(qū)南側的文家山一帶,是黑山大隆起的東南端,緊靠礦區(qū)主礦帶的南側,或為洛壩復式背斜的南翼,成礦條件極為有利,深部找礦潛力較大。
(3)礦區(qū)深邊部鉆探成果顯示,洛壩礦區(qū)主礦體的北部深部成礦條件變差,深部含礦層變得陡立或者翻轉。相反在礦區(qū)南部16,26,28線分布控制到深部礦體,發(fā)現礦化類型有在千枚巖層中的礦體和灰?guī)r與千枚巖接觸帶的礦體。礦區(qū)南部找到隱狀盲礦體可能性較大。
目前洛壩礦區(qū)大部分采礦工程在1000m標高及其附近,就1000m標高而言分布的大小礦體不下幾十條,多數呈多層迭置,向深部延伸均未得到控制。2013年礦山企業(yè)開展了深邊部探礦項目,主要是利用坑內鉆進行“探邊摸底”。從施工的坑內鉆控制情況看探礦效果較好,礦區(qū)1000m至800m標高空間具有較大的找礦空間。
[1]王集磊,何伯墀,李建中,等.中國秦嶺型鉛鋅礦床[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6.
[2]孫省利,高兆奎,魏曉輝,等.西成鉛鋅成礦帶泥盆系硅質巖地球化學特征與熱水沉積成礦[J].西北地質,2000,33(2).
[3]林兵.西秦嶺泥盆系層控礦帶成礦地球化學及其預測系統的建立[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3.
[4]李成鑫,陳少軍.洛壩鉛鋅礦床地質特征及深邊部找礦方向探討[J].甘肅冶金,200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