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康
《詩經(jīng)》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詩句,可見“琴”在西周時就已在中國民間廣為流行。不僅如此,居“文人四藝”之首的“琴”,自古就是附庸風雅的代名詞,晉嵇康在《琴賦》中說:“眾器之中,琴德最優(yōu)?!惫徘俑哐诺钠肺皇顾谙惹貢r期就成為了文人士大夫的專屬,春秋時期甚至形成了“士無故不撤琴瑟”的繁榮局面。那時人們認為“琴”可以培養(yǎng)人們優(yōu)異的品德,提升人們的君子修養(yǎng)。
早期古琴可分五弦、七弦、十弦,隋唐之后古琴才開始以今人熟悉的七弦琴為主。如今傳世的最好古琴大多為唐代古琴,這一時期大量珍貴的琴和琴譜的誕生也為后世的古琴收藏做出了重要貢獻。唐時期古琴傳入東亞諸國,并為這些國家所汲取和傳承。近代以來古琴又隨華人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2003年,古琴作為一種民族樂器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一曲名為《畫卷》的古琴演奏再次人們展示了古琴的魅力,成為西方人心目中中國文化的象征。
在藝術品市場大潮的推動下,古琴近年逐漸走進拍賣場,成為藏家追捧的焦點。然而在眾多收藏門類中,古琴卻難以躋身主流。這有兩個原因:第一,古琴的存世數(shù)量稀少,而那些著錄清晰、流傳至今的歷史名琴更加稀少。其次古琴的收藏群體大多為演奏家或者愛好者,與傳統(tǒng)書畫、瓷器等收藏品相比可謂九牛一毛。說白了,古琴過于風雅。
但小眾的特點并未影響古琴在收藏者心中的地位,極度的稀缺性和文化價值使古琴收藏極為復雜卻獨具收藏品位。古琴在經(jīng)歷了2000多年的歷史動蕩后,如今能夠被完整保存下來的已寥若晨星,加上古琴的誕生發(fā)展史基本可以看做一部微縮版的華夏文明史,喜歡歷史文化的收藏者可以作為一種收藏冷門探索嘗試。
名家古琴升值潛力巨大
目前真正具有收藏意義的古琴存世量極其稀少,古琴的木質(zhì)材料和長期緊繃的琴弦使其無法如金銀器一般長久保存,所以能夠留傳至今又能保持較好音色的古琴極其珍貴。目前為止,從先秦到民國時期的存世古琴不會超過2000張,其中先秦的古琴幾乎絕跡,有幸留存的也多為出土文物,早已無法演奏。
在中國嘉德2003年春拍會上,一張?zhí)瞥熬畔霏h(huán)佩”琴,以346萬元成交,創(chuàng)造了當時中國古琴拍賣的世界紀錄。同年11月,王世襄所藏唐代“大圣遺音”琴以891萬元成交??梢哉f2003年是古琴收藏的一個分水嶺。古琴開始從曲高和寡的藏品,漸漸步入了大眾視野。隨后,古琴的價格從十萬、百萬、千萬級別跨入億元門檻,不斷刷新成交紀錄。
2010年,一張北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帝御銘的“松石間意”琴以1.37億元天價成交,首次突破古琴億元大關。到了2011年,古琴拍賣市場持續(xù)升溫,古琴拍賣價格繼續(xù)攀升。曾在2003年以891萬元創(chuàng)下古琴拍賣紀錄的唐“大圣遺音”伏羲式琴,在中國嘉德春拍會上以1.15億元成交,成為目前拍賣市場第二件過億的樂器。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高價位的古琴一般具備以下兩個特點:首先是年代相對較早,一般多為唐宋時代,源于其不易保存而且存量稀少;其次是具有極強的文化內(nèi)涵,主要是其傳承中包涵了諸如宋徽宗、乾隆等具有特定象征意義的內(nèi)容,極大地增加了其附加值。從長遠來看,具備這兩個特征的古琴非常少,如果再有出現(xiàn),必將創(chuàng)造新的價格紀錄。整體上來看,古琴屬于漆木范疇,存世量相對瓷器、玉器等少得多,品相好流傳有序的更是千中一二,加之收藏者對其內(nèi)涵理解的深入,其拍賣價格相信會有一個更大的增長。
由于古琴的收藏極為復雜,需要收藏者具有極高的人文綜合素養(yǎng),從雅文化的角度,古琴通常是收藏家們的終極追求,其賞玩境界非一朝一夕可以達到。不過對普通收藏者而言,古琴收藏也有一些入門級標準。
曾制作了2008年奧運會上那張師曠式古琴的著名制琴師王鵬說,原則上年代越久、保存越完善的古琴越具有收藏價值。古琴按年代大概可以分為四檔,唐代以前保存完善且制做精良的古琴幾乎絕跡。而唐、宋、元琴和明代皇家宗室制琴為目前古琴市場精品,留世鳳毛麟角,一旦在市場露面,必定會受到藏家追捧,其價格也是動輒數(shù)百萬元、數(shù)千萬元人民幣。而明代文人制琴多為中端品種,雖尚有一定數(shù)量留存,但市場價格也已不菲。至于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古琴因品質(zhì)遠遜、存世較多,其市場價位也相對較低。
作為普通收藏愛好者,不妨從新制的名家古琴入手,既穩(wěn)妥保險,又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間。因為評定一張古琴的價值,要參考多方面因素,不一定年代越久越好,材質(zhì)、工藝、品相、年代、式樣以及流傳情況等都影響著一張古琴的價值。
古琴琴式的年代特征
古琴有十四個普通的琴式:仲尼式、伏羲式、列子式、連珠式、靈機式、落霞式、伶官式、蕉葉式、神農(nóng)式、響泉式、鳳勢式、師曠式、亞額式、鶴鳴秋月式。其中我們熟知的九霄環(huán)佩就屬于伏羲式 。
唐琴:雍容華貴的古琴臻品
唐琴風格上傳承了大唐文化的博大華貴:漆色華麗,形體寬闊圓潤。唐琴形制以伏羲式居多,給人以雄偉強壯的感覺。在現(xiàn)存的古琴中,唐琴存世量最少,故宮博物院曾有過統(tǒng)計,全世界收藏的唐琴僅18張,中國藏17張,這些琴多藏于博物館,私人藏家很少擁有。
宋琴:樸素簡潔的含蓄美
宋琴造型多以仲尼式為主,以樸素規(guī)范、簡約實用為美。宋代社會經(jīng)濟繁榮,推動了漆藝的普及與發(fā)展。當時的古琴的時代特點就是通體一色漆琴。宋琴漆胎較為細膩,其色質(zhì)溫潤,表現(xiàn)出一種含蓄美。現(xiàn)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雪夜鐘”、“海風清暉”,中國藝術研究院收藏的“鳴鳳”、“清雷”琴等都為宋琴的傳世珍品。
元琴:過渡期的粗壯勁健
元琴在古琴史上屬于過渡時期,其形制基本上繼承了宋琴的風格特征。但元代古琴的制作還是多少留下了一些時代特點,如琴的頸部一般較短、較粗壯,腰部內(nèi)收較小,總體造型風格敦實勁健。
明琴:樣式多元
明代古琴因受到統(tǒng)治階層的重視得到長足的發(fā)展。上自皇室大夫,下至文人平民,皆出現(xiàn)過很多著名琴家。明宗室的寧王、益王、潞王都親自參與設計琴形,新增了飛瀑連珠式、劉伯溫式、列子式等許多式樣,這也是明朝琴文化發(fā)展的主要成就之一。
清琴:簡練質(zhì)樸
清初的古琴雖承襲了明代傳統(tǒng),形制保持簡練、質(zhì)樸的特征,但無論質(zhì)量還是數(shù)量,都大不如前。特別是乾隆、嘉慶之后,由于社會奢靡之風盛行,古琴亦追求纖巧悖謬,幾乎無一精品流傳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