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北京市水利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十一五”期間,北京市人均用水量為207立方米,但是同期人均水資源量僅147立方米,形成巨大缺口。如果北京市人口突破3000萬人、5000萬人,人均水資源量將繼續(xù)下降,水資源問題如何解決?必須從供水安全和生態(tài)安全角度,未雨綢繆,有更充分、更穩(wěn)妥的水源儲備。
目前北京市水資源供需平衡主要依靠超采地下水、境外調水、再生水利用維持脆弱平衡。北京市現(xiàn)狀總用水36億立方米,其中本地地下水應急水源地供水和超采地下水5億立方米,河北應急水源供水3億立方米。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后,可為北京市供水10.5億立方米,但是如果扣除替代上述應急水源地供水量和超采量,增加水量十分有限,這意味著水資源的支撐力十分有限。
北京市1.6萬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圍產生的天然資源十分有限,作為特大型城市,作為國家首都,為保障供水安全和生態(tài)安全,應立足外調水。根據(jù)國家調水戰(zhàn)略部署,南水北調工程分東線、中線、西線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連接,構成我國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2050年的調水總規(guī)模為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西線170億立方米。而北京市僅納入中線供水范圍,2014年向北京分水12億立方米,入京水量10.5億立方米。而且作為事關首都國計民生的戰(zhàn)略性基礎設施,僅此一條外部調水生命線,顯然存在氣候風險、工程風險和反恐風險??v觀北京市城市規(guī)模發(fā)展態(tài)勢和水資源衰減趨勢,應按照國家要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主動適應,開辟新的調水通道,爭取更多的外調水指標,構建多水源保障體系,加大水資源安全系數(shù),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
經對南水北調東線實地考察,東線水源水質改善良好,水量充足,目前正在加緊編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后續(xù)工程規(guī)劃》,論證二期、三期工程合并建設,供水范圍擴大至江蘇、安徽、山東、河北、天津,但沒有北京市。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較之中線工程的優(yōu)勢是水量充足,劣勢是沿線水質污染較重。根據(jù)對東線工程實地考察,隨著治污力度加大,東線水源水質越來越好,目標水質為地表水Ⅲ類,江蘇境內控制斷面水質達標率在70%以上。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自長江下游江蘇江都泵站引水,通過13級泵站提水北送,全長1467公里,設計年抽江水量87.7億立方米,抽江規(guī)模500m3/S,過黃河50m3/S,供水范圍涉及江蘇、安徽、山東三省的71個縣(市、區(qū)),直接受益人口約1億人。
隨著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通水,后續(xù)工程規(guī)劃已經展開。計劃三期工程多年平均增供水量達90.7億立方米,其中供河北10億立方米,天津10億立方米。按此規(guī)劃,天津外部調水包括引灤、引黃、南水北調東線、中線,臨海還有海水淡化水源。相比之下,北京市在外調水的水權指標僅有10億立方米,水資源保障力度差距巨大。
建議北京市政府抓住機遇,盡快組織研究,積極參與南水北調東線后續(xù)工程規(guī)劃,積極向國家爭取南水北調東線調水指標,解決北京市水資源緊缺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