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主創(chuàng)團隊
導 演:白 羽
總 攝 影: 白 羽
攝 影:呂中華、王玨、朱邵嶺
攝影助理:許少輝、孔令鵬
剪 輯:李 偉、陳 艷
導演助理:陳博梅、孫悅涵
青海省玉樹州治多縣,這里地處三江源源頭。隨處可見飄動的經(jīng)幡,瑪尼石堆,星星點點的羊群和牦牛。19年前,梅索一家從改查草原遷徙到縣城附近,他們承包了吉尕小學的牛羊,梅索和恰吉夫婦無法支撐這個家庭,面臨痛苦的抉擇。在父母勸說下,大姐才仁求吉、大哥東周才文、二姐東周文毛先后放棄上學機會,老四尕松卓瑪幸運地走進學校。 2012年,盼望已久的時刻終于到來,尕松卓瑪不負眾望,考上青海民族大學。老淚橫秋的恰吉,感慨萬千的梅索,以及激動不已的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
2013年盛夏,大學生尕松卓瑪回到久別的草原。妹妹代吉求卓、弟弟尕松多吉都在吉尕小學上學。國家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和免除學雜費的政策,讓梅索這樣的家庭受益匪淺,他們再沒有學雜費的困擾。大姐才仁求吉帶著遺憾已經(jīng)在幾年前出嫁,二姐東周文毛在一次放牧途中遭到雷擊留下終身殘疾,大哥東周才文即將告別單身成家立業(yè)。 哥哥姐姐用犧牲自己的前途為代價成全了弟弟妹妹的求學夢想。梅索和恰吉心里一直有解不開情結(jié),痛苦與惆悵,內(nèi)疚與悔恨……2013年夏天,大兒子東周才文結(jié)婚了。
梅索形象大氣,性格沉穩(wěn),表露出善良和慈祥,眼睛、鼻子和嘴巴、耳朵都十分周正,沒有任何瑕疵。他年過60歲,皺紋早已經(jīng)爬滿臉四周。 飽經(jīng)風霜的他并沒有隱藏性格,一切都像巖石一樣裸露臉上,可以瞧見,高原紫外線已經(jīng)把他皮膚無情地灼傷,但是仍然沒有灼傷心靈。他的勤勞和忍辱負重,他的寬厚和堅忍不拔,都從他眼神里閃現(xiàn)出來,無形當中產(chǎn)生一種難能可貴的人格魅力。
老四尕松卓瑪在家庭里可能是一個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人物,也是比較幸運的人,從她開始,也就是說,她是家族里第一個正兒八經(jīng)進學校讀書的人,上面哥哥姐姐,為了大家,做出犧牲,才能換來她和下面弟弟妹妹一起走進學堂。從她開始,幸運大門打開,輟學不再,上學意味著將來可能找到工作,可能成為國家干部,可能掙工資來養(yǎng)家糊口,無形當中,她是梅索家第一個希望,她也不負眾望,考上青海民族大學。尕松卓瑪:“我知道我是最幸運的,我很感謝哥哥和兩個姐姐為我付出這么多,也很感謝父母為我想這么周到。人一旦沒有了知識,別人就會瞧不起,社會也會拋棄你。要好好學習,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會全力以赴報答哥哥姐姐。我學會了做人,學會了感恩,我將用我全部的積蓄來供養(yǎng)他們的恩典?!崩狭笞浚澳暌匀h第一名的成績考上縣民族中學,她的學習成績很好,她有可能成為家里第二位上大學的孩子。
吉尕小學現(xiàn)在有草場一萬畝左右,梅索這里有牛六七十頭,羊二百多只,他們天不亮就起床開始忙活,一直到天黑以后。一般情況是女的擠奶子,有三四十頭母牛,還要把牛糞堆起來晾曬。梅索:“八九點鐘左右,就把羊牛趕到山上去,一天跟著牛羊轉(zhuǎn),為啥呢,有狼?!睎|周才文趕牛,才仁求吉趕羊,她出嫁后,妹妹東周文毛接班。夏天,牛奶擠下來,要做成酥油和奶酪。 東周文毛也和父親一樣,總戴一個線帽子。她比哥哥還能笑,笑得沒有聲音,笑得臉上變形,笑得有些怪模怪樣。她和姐姐、哥哥一起,把上學機會留給弟弟妹妹,犧牲自己一生,而且為此付出非常慘重代價。談到那場雷擊,梅索還心有余悸,他說:“雷劈下來,把她眼睛燒掉了,現(xiàn)在眼睛不正常,經(jīng)常流淚。一群羊打死了,四五十只羊,打掉一片。她情緒反正不太穩(wěn)定,比其他人肯定情緒有點兒波動,高興的時候她有點兒高興,傷心的時候也過度傷心,就是這樣?!?/p>
恰吉說:“假如沒有政策,其他孩子跟老大、老二、老三一樣,我們沒辦法交這些學費讓他們讀書。假如沒有政策,孩子初三以后上高中,學費就要支出的多,傾家蕩產(chǎn)都上不起學,交通又不便。假如沒有這個政策,兩個外地上學的,學費一付,家境相當困難,根本談不上老四、老五、老六、老七上學,他們肯定放牧。”恰吉接著說:“4個小孩兒現(xiàn)在都上學,對我們沒有啥負擔,最大負擔就是前面3個孩兒沒能上學,心理負擔,精神負擔,內(nèi)疚的很,尤其是看到跟同齡人一塊,人家都參加工作,再加上同齡人瀟瀟灑灑的,像老三,她被雷劈掉以后,你看不太正常,心理有負擔,好像一輩子欠了孩兒的。老大也說過,跟老二老三一樣,我們家的人都愛好學校氛圍,家家都有一個學習氛圍文化氛圍,我們家的話都喜歡,現(xiàn)在這些小孩兒成績也比較好。反正老大挺聰明的,比我還聰明,比我還能干,體現(xiàn)在平時干活各方面。她出嫁時候,我說以后要生活好,家庭要和睦。另外就是說一些痛心事兒,讓她沒上成學,這是母親一個責任,沒完成這個愿望?!?/p>
白羽,制片人,導演,著名攝像師,中國紀錄片學術(shù)委員會會員,北京金盛德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藝術(shù)總監(jiān),中國旅游與經(jīng)濟電視臺記者(香港)。他的作品曾榮獲太原市新聞一等獎,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教育部特等獎、一等獎,中華慈善新聞獎,國務院新聞辦和中央電視臺頒發(fā)的“金橋獎”最佳攝像獎,中國十大紀錄片獎,電視劇“飛天獎”,西班牙馬拉加電影電視節(jié)特別貢獻獎,榮獲四川“金熊貓”入圍獎,廣西民族志影展入圍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