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廣明+朱詩琦
11月30日凌晨,一代棋圣吳清源因身體狀況突然惡化,不幸離世。吳清源的一生充滿著矛盾因素,跨越整個20世紀使他充滿傳奇色彩:少年渡日深造,與木谷實共同開創(chuàng)“新布石”(新布局);與日本秀哉名人對抗,布下石破天驚的“星·三三·天元”之局;在《讀賣新聞》主辦的十番升降棋賽中,屢屢擊敗日本一流高手,被譽為“昭和棋圣”。
他裹挾于中日和戰(zhàn)的歷史洪流中,不由自主;行走于中日文化之間,被視為“文化的邊際人”。黑與白,勝與負,沖淡與激烈,單純與復雜,宗教與俗世……當然還有戰(zhàn)爭與和平,中國與日本,身為其中,吳清源是個奇人,也是棋人。
一生的棋局:從出發(fā)到百年,皆是“棋子”
高速列車從新宿站出發(fā),一小時許,就到了小田原站。距離車站不遠的市內(nèi)一隅,有一座不起眼的老人院,吳清源坐在輪椅上來到會客廳時,過道中的桌椅要挪開才能通過。
這是2012年8月的一天,記者前往日本采訪98歲的吳清源,他穿著長袖襯衣,身形瘦削,助手牛力力女士往棋盤一顆顆擺上黑白棋子。老人坐在輪椅上,埋首,上身幾乎覆蓋住棋盤,一動不動,直到幾十顆棋子落下,才用手指指點幾粒棋子,囁嚅著評說。
“他要能看清楚他能下得非常好,”牛力力說。自從1984年70歲時從現(xiàn)役棋手正式引退后,截至2014年6月12日,記者再次見到百歲生日的吳清源,吳清源從未間斷對圍棋的研究,沒有一天不在思考圍棋。
“只要看到棋盤,眼中馬上有了亮光”?!獏乔逶吹囊簧荚谄寰掷铩?/p>
1920 年代初的北京政局動蕩,軍閥爭權(quán)奪利,但并未影響到國人下棋的熱情。北洋政府平政院的一個下級官員吳毅與兒子吳清源(時名吳泉)就是其中的熱忱者。
當時的北京政府國務總理段祺瑞嗜棋,雇請顧水如、汪云峰等高手到家中下棋,棋士們往往能獲得不錯的酬勞。11歲的吳清源來到段府下的第一盤,就把一位高手打敗。有一天,段祺瑞跟吳清源下了一局。幾天后北京的《晨報》報道,“大敗,憤然拂袖而起,進入內(nèi)室……”
天才少年的大名終于傳到了在北京的日本人圈子里。輾轉(zhuǎn)之后,1926年的一天,吳清源來到了北京“大和俱樂部”下棋。1927年,日本棋院五段井上孝平來到北京,總共4局棋,吳清源都以絕對優(yōu)勢中盤取勝。有人將吳清源與井上對局的棋譜寄給了日本著名棋士瀨越憲作七段,瀨越看了用“愕然”來形容心情。
瀨越給日本駐中國公使芳澤謙吉寫信,請芳澤勸說吳家同意吳清源來日。
當時吳家對來日本一事顧慮重重。在吳清源赴日這年,中日關(guān)系日趨緊張。日軍在中國制造了濟南慘案和皇姑屯事件,這是日本全面侵略東北和中國的前兆。日本棋界堅持對棋藝天才的招募,1928年10月18日,吳清源和母親、大哥坐上了大阪商船“長安丸”號,從天津塘沽港出發(fā),最終于27日到達東京。
民族與信仰:一個人內(nèi)心苦澀的河在流
14歲的吳清源來日初期一切順利。第一盤正式對局,他就贏了筱原正美四段,筱原是當時日本棋院段位賽的冠軍。
接下來,吳清源的戰(zhàn)績讓很多人瞠目結(jié)舌:1930年,39盤對局,31勝6敗2和;1932年,50盤對局,44勝5敗1和,勝率達到近90%;1934年,剛滿20歲的吳清源升到了六段。
升入五段之后,吳清源執(zhí)白增多,開始打出三三或星的布局,一手占據(jù)角地,盡快向邊展開。以小目定式為傳統(tǒng)的日本棋界卻受到巨大震動。
新布局在社會上得以廣泛傳播,是在安永一寫的《圍棋革命——新布局法》一書問世之后。
1933 年,正當新布局的旋風席卷整個圍棋界之時,讀賣新聞社制定了“日本圍棋選手權(quán)戰(zhàn)”的計劃。各新聞報刊都以醒目標題大肆宣揚了新布局的創(chuàng)始人吳清源與傳統(tǒng)權(quán)威秀哉名人對局,賦予新舊門派之爭、中日對決等多重意義。
對局時,日本正好策劃和挑起了所謂“滿洲事件”,日中關(guān)系日趨危險,讓這盤棋籠罩上一層“日中對抗”的火藥味。最終,秀哉勝了二目。
1939年9月,吳清源和木谷實這對一時無兩的年輕棋士在建長寺的禪房中開始了著名的“鐮倉十局”,這一戰(zhàn)前后連綿3年之久,最后木谷被壓低一級而結(jié)束。
吳的勝利使他從此四面受敵,欲罷不能。其后15年間,他連接再下了9趟“十番棋”,迎戰(zhàn)了日本棋界所有一流強手——包括藤澤庫之助(朋齋)、巖本薰、橋本宇太郎、坂田榮男、高川格等。
升降十番棋前后持續(xù)了17年時間。1956年,至高川失敗后,已經(jīng)沒有棋士可以成為吳清源的對手了?!罢押推迨ァ钡牡匚挥纱说於?。
雖然在日本的名聲大盛,但無可避免,民族歷史和戰(zhàn)爭的背景伴隨著吳清源。2007年6月,由田壯壯導演、作家阿城操刀劇本的電影《吳清源》在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首映。
田壯壯用“一個人內(nèi)心苦澀的河在流淌”形容他的一生。
“抗戰(zhàn)八年,他很委屈求生地在日本,因為他回國就要失去圍棋,而圍棋又是他惟一的依托。他讓步地、選擇地入了日本籍,但他是否對此很快樂地接受,我沒有去問他,但我從資料中可以知道他并不快樂。”田壯壯說。
吳清源在《中的精神——吳清源自傳》 中講述,他一生追逐的就是真理和圍棋兩件事。但真理是個很難說清的東西,吳清源的棋友在中國當兵,他擔心棋友殺人,許多屬圍棋迷的日軍寫信給他時,總是回信請他們“別虐待中國人”。吳清源希望內(nèi)心能過一種平靜的生活?;靵y和壓力下,無助的吳清源選擇了宗教。
到日本學棋剛站穩(wěn)腳跟,吳清源就加入了紅教。紅教起源于中國,教義是“靈魂相互和諧、合作、和平共處”,“不語政治,世界無國境”。后來吳清源加入了日本專門騙人錢財?shù)男敖探M織璽宇教,其執(zhí)著程度讓人不可思議。在日本政府取締這一組織的過程中,吳清源還曾進行過抵抗。
黑白世界的逐鹿廝殺,國族之間的情感撕扯,吳清源是圣俗正邪的角力,天才與怪誕的兩極?!拔抑幌氚涯莻€時代的一種相對可以參考的信息給你,我不想評價他是否偉大和神奇,他有懦弱和躲避,也有他的力量和不屈不撓的東西,只能說他是個很豐富的人?!碧飰褖颜f。endprint
亂世人的入世與隱世:歸根到底,他只是一名棋手
金庸曾說他最佩服的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吳清源?!?/p>
阿城曾有作品《棋王》書寫文革中的“棋瘋子”,忘卻所有饑餓、苦難、亂世和名利,一心下棋。拋開政治、民族、信仰、性格、黑白曲直,吳清源本質(zhì)上更像一個“棋呆子”。
吳清源成名后基本沒有為了錢下指導棋,哪怕是在3個孩子出生后經(jīng)濟比較緊張的時候,“他覺得是在浪費時間?!?/p>
芮乃偉九段是吳清源的弟子。有一年富士通杯賽的前兩天,江鑄久、芮乃偉夫婦為了趕上吳清源的研究會,先行乘早班飛機飛抵日本。研究會大約進行了一半,夫妻倆才氣喘吁吁地趕到。芮乃偉說:“老師好!”吳清源抬起頭來看了一眼,卻道:“你是誰呀?”在大家的哄笑聲中吳清源如夢方醒:“哦,是乃偉!”
吳清源從小就顯示出過人的專注力。導師瀨越在他的回憶錄《圍棋一路》中說,“世人只簡單把他看作天才,而我卻對他了解頗多。而吳清源的世界里只有圍棋……我家的私人醫(yī)生波多野每月要來出診數(shù)次。有一天,波多野醫(yī)生對我說,不管他什么時候去,總看見吳先生不是坐在棋盤前擺弄圍棋,就是在看經(jīng)書。”
在弟子、家人眼中,吳清源是一個生活特別單純簡樸的人,“給他做飯,一年365天吃一樣的,他也不會反對”,很多衣服領(lǐng)都破了還在穿。對什么東西貴什么便宜這樣的生活瑣事從來無感,極少與人爭論,也沒有主動與人交際溝通的愿望。
孔子與老子的學說,吳清源終生研讀。編劇鄒靜之曾經(jīng)問過吳清源,當時您在最巔峰的時候被車撞了,您怎么看這事?吳清源說,人在很多事情上都是一個機緣的問題,被撞了就是一個機緣,這不知道是怎么安排的,你不能下棋了,但你能做別的。
“吳老有特別可憐的地方,也有特別可愛的地方。特別純粹,一顆清清亮亮的心?!薄镀逋酢分袨榱讼缕?,王一生四處流竄,甚至被小偷利用,成為別人偷竊的工具茫然而不自知。故事末尾,王一生獨自大戰(zhàn)十人得勝,卻對比賽資格和冠軍不屑一顧,更對規(guī)矩不屑一顧。
“為棋不如為生”,為棋是養(yǎng)性,而吳清源只有這清涼的性子卻始終不知、也沒有人生,他只是一個棋人。
江崎誠致是與吳清源交往數(shù)十年的日本作家,也是《吳清源傳》的作者,他在《昭和的棋》中寫道,“清源從來也不是以贏棋為目的。他的信仰完全只是基于自己本心的持續(xù)的流露。這是一種無欲無求的狀態(tài)。于是,平常心生了出來。他的棋失著很少。這一切絕對不僅僅是堅忍不拔的民族性使然,更多的是拜無欲的平常心所賜。”
(文據(jù)《南方人物周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