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亮
(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航電所,陜西西安710089)
ARJ21-700飛機是我國自主設計生產(chǎn)并需要申請美國FAA適航證的新一代民用支線客機,其適航試飛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該型號的命運。由于我國民機的防冰系統(tǒng)適航驗證技術目前還沒有形成體系標準,不但國內(nèi)可供借鑒的型號試飛資料有限,而且還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對該型號的合格審定試飛借鑒意義不大。例如:1997年Y7-200A飛機雖然完成了最大連續(xù)條件下的結冰演示,但并沒有對防冰系統(tǒng)進行充分的試驗驗證,只是完成了演示實驗,也沒有對防冰系統(tǒng)的關鍵參數(shù)進行測試,能否給出CCAR25部附錄C包線內(nèi)的系統(tǒng)結論還有待商榷[1]。
在《ARJ21-700飛機型號合格審定基礎》920GD008中明確提出,ARJ21-700飛機防冰系統(tǒng)的符合性驗證條款為CCAR25-R3-§25.1419。如何表明對于CCAR25部條款的符合性便成為課題組必須思考的問題。總的來說,就是解決該型飛機選用什么構型狀態(tài),以什么速度,在什么氣象條件下,飛行多長時間,測試改裝如何保障,試驗結果是否有效等問題。
通過對CCAR25.1419條款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最終目標:飛機必須具備附錄C確定的連續(xù)和間斷最大結冰狀態(tài)下安全運行的能力。
(2)方法原則:必須測定自然結冰試驗時的結冰氣象參數(shù);必須測定防護表面溫度及防冰系統(tǒng)運行參數(shù);必須確認飛機在各種運行形態(tài)下防冰的可靠性。
咨詢通告AC25.1419-1及AC20-73是FAA針對FAR25.1419條款建議的符合性方法和手段。經(jīng)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至少應該進行最大連續(xù)條件下的自然結冰試驗;
(2)對于無法找到最大間斷結冰條件的情況,可以通過分析或?qū)Ρ认惹暗念愃葡到y(tǒng)給出結論;
(3)應該考核發(fā)出結冰告警信號時打開機翼防冰系統(tǒng)后防冰表面的溫度特性;
(4)應該考核發(fā)出結冰告警信號后延遲打開機翼防冰系統(tǒng)后防冰表面的溫度特性,并注意可能發(fā)生的觀察冰脫落情況;
(5)應該考核飛機待機、巡航、爬升、下降、進場等不同飛行階段,由于機翼迎風區(qū)域不同、速度不同而導致的防冰表面的溫度特性。
暴露于結冰氣象中的時間長度是基于CCAR-25部附錄C中結冰云層的范圍,以及飛機的最小待機速度確定的。CCAR-25部附錄C給出了進行自然結冰飛行試驗的結冰氣象要求。
(1)連續(xù)最大結冰條件。選取液態(tài)水含量無因次系數(shù)為1時對應的云層水平范圍17.4 nmile,海拔高度范圍為0~22 000 ft(6 706 m)。假設在該高度范圍內(nèi)飛機最小待機速度為160 kn,所以在無風條件下以160 kn的速度穿越17.4 nmile的時間為6.5 min。
(2)間斷最大結冰條件。選取液態(tài)水含量無因次系數(shù)為1時對應的云層水平范圍2.6 nmile,海拔高度范圍4 000~22 000 ft(1 219~6 706 m),假設在最低高度4 000 ft(1 219 m)時的飛機最小待機速度為169 kn,所以在無風條件下以169 kn的速度穿越2.6 nmile的時間為55 s。
(3)由于自然結冰氣象的復雜性和多變性,結冰限制包線(液態(tài)水含量LWC與體積平均直徑MVD)中同時增加了4條典型的LWC-MVD曲線。自然結冰飛行試驗時由于結冰云層內(nèi)部云層物理參數(shù)的不均勻,導致試驗進行過程中氣象狀態(tài)與附錄C中的4條典型的LWC-MVD曲線不重合,經(jīng)常偏離。這就要求必須判斷結冰氣象是否滿足附錄C要求,具體方法如下:
①通過實際測得的大氣總溫,在LWC-MVD圖中插值計算得到該溫度的LWC-MVD曲線;
②通過實際測得的 MVD,在該溫度對應的LWC-MVD曲線上得到LWC理論值;
③對比LWC實測值與理論值,當比值小于某值時,認為該試驗無效;當比值大于某值時,認為該氣象條件不可接受,應終止試驗。
機翼熱氣防冰系統(tǒng)[2]CFD仿真計算使用目前流行的Fluent流體計算軟件[3]完成。主要內(nèi)容包括:使用模型軟件的前期準備(建模及網(wǎng)格生成工作),外部流動參數(shù)及模型設置,水收集系數(shù)計算[4],無粘流計算,外部熱載荷計算,熱氣防冰系統(tǒng)引氣參數(shù)設置,防冰腔內(nèi)熱氣流動與換熱初始計算,熱氣防冰系統(tǒng)表面溫度計算[5]等。
對機翼沿氣流方向從翼根到翼尖均勻截取了11個剖面,計算了1 m,3 m,6 m和9 m處共4個剖面不同飛行階段時防冰系統(tǒng)自然結冰試驗結果。具體計算初始條件如表1所示,CFD計算結果如圖1所示。
表1 計算初始條件Table 1 Calculated the initial conditions
從圖1(a)可以看出:同一翼型剖面上,駐點(s/c=0)位置及其附近單位面積的水收集量(β)最大,沿氣流方向從駐點沿上下表面向后單位面積水收集量逐漸變小;不同翼型剖面上,沿翼展方向,駐點位置附近單位面積的水收集量從翼根到翼稍逐漸增大,這說明最早出現(xiàn)積冰的部位位于翼稍附近。從圖1(b)可以看出:不同翼型剖面上,駐點位置及其附近單位面積的防冰熱載荷最大,沿氣流方向從駐點沿上下表面向后單位面積防冰熱載荷逐漸變小;在機翼的整個翼展上,防冰熱載荷在機翼中段最大,在翼梢位置次之,在翼根位置最小。從圖1(c)可以看出,同一翼型剖面上,同一駐點位置單位面積的防冰熱載荷從大到小依次為:巡航過程、下降過程、爬升過程、待機過程、進場過程。從圖1(d)可以看出,巡航構型下(MVD=15,LWC=0.8)自然結冰試飛過程中防冰防護區(qū)域表面溫度最低為283.4 K(10.3℃),最高為368.5 K(95.4℃),滿足防護區(qū)域表面溫度大于1.7℃、小于120℃的溫度要求。
圖1 CFD計算結果Fig.1 Calculated results of CFD
在制定ARJ21-700飛機機翼防冰系統(tǒng)自然結冰試飛方案中,得到如下啟示:
(1)由于ARJ21-700并不存在可以進行類比的且已經(jīng)拿到適航證的類似型號民用飛機,所以間斷最大結冰條件下的自然結冰試驗也應該進行,以演示該氣象條件下的系統(tǒng)性能。
(2)根據(jù)咨詢通告的內(nèi)容,試飛考核的狀態(tài)至少應該包括:最大連續(xù)結冰條件下結冰告警后打開和延遲打開機翼防冰系統(tǒng);最大連續(xù)結冰條件下發(fā)動機慢車狀態(tài)打開機翼防冰系統(tǒng);最大間斷結冰條件下結冰告警后打開機翼防冰系統(tǒng)。
(3)根據(jù)CFD計算結果,試飛考核的飛行階段順序為:巡航過程→下降過程→爬升過程→起飛過程→待機過程→進場過程。
(4)通過對于 CCAR25部附錄 C的分析,對ARJ21-700飛機進行機翼防冰系統(tǒng)自然結冰試飛的時間確定如下:
①間斷最大結冰條件:選取液態(tài)水含量無因次系數(shù)為1時對應的云層水平范圍2.6 nmile,海拔高度范圍4 000~22 000 ft(1 219~6 706 m),根據(jù)ARJ21-700飛機的性能報告,得出在該高度范圍內(nèi)最小待機速度為176 kn,故無風條件下以176 kn速度穿越2.6 nmile的時間為54 s。
②連續(xù)最大結冰條件:選取液態(tài)水含量無因次系數(shù)為1時對應的云層水平范圍17.4 nmile,海拔高度范圍為0~22 000 ft(6 706 m),根據(jù)ARJ21-700飛機的性能報告,得出在該高度范圍內(nèi)最小待機速度為176 kn,所以在無風條件下以176 kn速度穿越17.4 nmile的時間為5.9 min。
表2給出了ARJ21-700飛機進行機翼防冰系統(tǒng)試飛的試驗狀態(tài)點。
表2 試飛選取的狀態(tài)點Table 2 Selected flight test points
由于機翼防冰系統(tǒng)自然結冰試飛屬于一類風險科目,需要在試飛前制定完善的應對預案。經(jīng)過查閱國外防冰系統(tǒng)適航試驗的相關資料,并咨詢國外同行后,得到如下結論:
(1)試驗有效判據(jù):當LWC實測值與理論值的比值大于等于0.7時,認為試驗有效;
(2)終止試驗判據(jù):當LWC實測值與理論值的比值大于1.5時,應該終止試驗;
(3)機翼防護區(qū)域監(jiān)控部位按重要性排序依次為:縫翼中部、縫翼翼尖、縫翼翼根、縫翼根部順氣流下游流場情況。
2012年3月19日,ARJ21-700飛機104架機在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進行了最大連續(xù)結冰條件下機翼防冰系統(tǒng)的飛行試驗,共飛行了1個架次共2.5 h。試驗結果和模型計算結果如圖2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到,無論是特定剖面還是沿翼展方向,表面溫度分布趨勢的試驗值與計算值都符合很好。
圖2 試驗結果和CFD計算結果對比Fig.2 Comparison between CFD and flight test
從計算結果和試驗值的對比看,利用防冰系統(tǒng)仿真分析模型軟件進行防冰系統(tǒng)表面溫度的計算,特別是機翼下表面,計算結果和試驗結果之間存在誤差。其原因很可能是計算模型沒有考慮下表面作動筒引起的紊流效應,對下表面對流換熱系數(shù)預估偏低,導致溫度計算偏高。外部對流換熱系數(shù)計算模型采用的是附面層積分方法,并分為層流、紊流、過渡區(qū)來分別計算,所以計算模型本身存在一定的近似計算,且層流到紊流的轉(zhuǎn)變位置至今很難用數(shù)值方法來界定[6]。目前通用的計算模型都是進行近似簡化,有可能由于作動筒紊流效應的影響導致了其層流、紊流、過渡區(qū)的分布發(fā)生了變化,所以需要對現(xiàn)有近似方法采取一定的更改,使之更能反映真實的物理過程。
本文通過對CCAR25-R3及相關咨詢通告條款的分析,給出了進行ARJ21-700飛機機翼防冰系統(tǒng)合格審定試飛的初步方案。結合CFD方法對飛行試驗過程仿真計算,實時演示了飛行試驗過程,細化并最終制定出科學的飛行試驗方法。通過飛行試驗驗證了試飛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同時又驗證了CFD仿真計算方法的正確性,為后續(xù)我國運輸類飛機機翼防冰系統(tǒng)的試飛提供了技術和方法參考。
[1] 中國民用航空局.CCAR-25-R3 運輸類飛機適航標準[S].北京:中國民用航空局,1985.
[2] 裘燮綱,韓鳳華.飛機防冰系統(tǒng)[M].北京:航空專業(yè)教材編審組,1985.
[3] 王福軍.計算流體動力學分析——CFD軟件原理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54-60.
[4] 周志宏,李鳳蔚,李廣寧.基于兩相流歐拉方法的翼型結冰數(shù)值模擬[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0,28(1):138-142.
[5] 陳維建,張大林.飛機機翼結冰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J].航空動力學報,2005,20(5):1010-1017.
[6] Guilherme Silva,Otavio Silvares,Euryale Zerbini.Simulation of an airfoil electro-thermal anti-ice system operating in running wet regime[R].AIAA-2005-1374,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