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社會階層分化與制度變遷的有偏性—基于制度供求的視角

2015-01-03 21:02:47河南師范大學新聯(lián)學院河南新鄉(xiāng)453000
商業(yè)經(jīng)濟研究 2015年24期
關鍵詞:強勢中央政府階層

■ 楊 萍(河南師范大學新聯(lián)學院 河南新鄉(xiāng) 453000)

引言

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社會階層的強弱分化趨勢日益明顯。張文顯(2006)認為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經(jīng)濟、文化、政治、心理等各方面處于弱勢地位的、規(guī)模龐大、結構復雜、分布廣泛的社會弱勢群體。目前,我國社會階層分化現(xiàn)象愈演愈烈,總體而言,日益分化為兩個實力對比懸殊的階層:強勢階層與弱勢階層。社會階層的強弱分化對我國政治、經(jīng)濟、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都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

隨著經(jīng)濟的持續(xù)增長,我國國民經(jīng)濟運行的各個層面涌現(xiàn)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如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產(chǎn)業(yè)結構不平衡、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城鄉(xiāng)收入差距拉大、“三農(nóng)”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社會“二元結構”長期持續(xù)、總需求結構不合理、國內(nèi)需求長期不足、總供給結構性失衡、經(jīng)濟增長的資源環(huán)境壓力增大等一系列問題,被部分學者稱為“中國式失衡”(李炳炎,2012)。國民經(jīng)濟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都在某個方面或某種程度上與某些無效或低效的制度有關。強勢階層偏向的制度就在某些方面或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無效或低效的制度,它是一系列具體的強勢階層偏向制度安排的總稱。強勢階層偏向的制度安排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國民經(jīng)濟高速增長過程中在制度層面出現(xiàn)的一個社會問題,它是一種有偏制度,又可以稱為非中性制度或者非正義的制度,它使社會資源向社會少數(shù)強勢階層集中分配,帶來種種社會問題。在我國改革開放中,城市偏向的制度安排就是非常典型的強勢階層偏向的制度。如林光彬(2004)研究的社會等級制度和城鄉(xiāng)分而治之的“一國兩策”制度,任太增(2007)分析的一種“逆向制度安排”,即是指城市偏向制度。盧現(xiàn)祥(2009)在研究我國制度安排的正義性時,所強調(diào)的“等級制度”、“非親貧制度”、“掠奪性制度”等,實質(zhì)上就是強勢階層偏向的制度安排。強勢階層偏向的制度安排是我國國民收入分配失衡、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失衡等一系列問題的主要成因。

社會階層分化和強勢階層偏向的制度變遷是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同時出現(xiàn)的兩種社會現(xiàn)象,那么,它們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內(nèi)在關聯(lián)?事實上,社會階層的強弱分化不但成為我國日益增多的社會沖突(如各類群體性事件)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國強勢階層制度安排和制度變遷的主要成因,甚至可以說,這是社會階層強弱分化的最主要的社會效應。制度變遷機制的研究有自我演化和理性構建兩個傳統(tǒng)(張廣根和張孝巖,2007),理性構建傳統(tǒng)人為制度是可以人為理性設計的,這個傳統(tǒng)中制度變遷的供給-需求分析,是研究社會階層分化對制度供求進而對制度變遷影響的較為恰當?shù)目蚣?。最后,由于制度變遷的供求分析框架更加適合于正式制度變遷的分析,因此,本文所說的制度均為正式制度,即憲法、法律、法規(guī)、條例和政府政策。而且,由于地方政府政策一般不得與中央政府政策相沖突,即使政策創(chuàng)新最后也應得到中央政府認可,因此,本文認為中央政府及相關機構為正式制度的唯一合法供給主體,但為了方便,我們統(tǒng)一簡稱為中央政府。

社會階層分化與制度需求多元化

強勢階層偏向的制度變遷是制度供給和制度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必須首先分別研究社會階層分化對制度供給和制度需求的影響,然后再將制度供給和需求結合起來研究階層分化對制度變遷的影響機制,以此最終說明制度變遷的強勢階層偏向。

在我國社會階層出現(xiàn)明顯分化之前,不論制度需求主體是誰,不同制度需求主體如工人階層、農(nóng)民階層、知識分子、領導干部等,在利益訴求、價值理念、理性水平和社會地位等方面相差不大。在利益訴求方面,基本上都以集體利益或社會利益為主要目標;在價值理念上,基本都以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價值觀為主;在理性水平上,普遍相關也不是十分劇烈;而在社會地位上,總體來講相差也不明顯。然而,隨著社會階層的強弱分化,制度需求主體也隨之分化了,不同制度需求主體在價值訴求、價值理念、理性水平及社會地位等社會方面的差異日益增加。

首先,政府作為制度主體逐漸分化為兩個主體: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作為制度需求主體的獨特之處體現(xiàn)在:是國家制度的唯一合法供給者;與具有獨立利益訴求的、作為制度需求主體之一的地方政府關系密切;掌握著最高國家公權力;擁有與其他制度需求主體相關但又截然不同的獨特利益訴求;其利益的實現(xiàn)必須借助其他制度主體。地方政府作為制度需求主體的獨特之處體現(xiàn)在:不具有供給制度的資格;與制度供給者關系最為密切;也掌握國家公權力;擁有與中央政府不同的利益訴求;地方政府利益與地方經(jīng)濟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

其次,非政府制度需求主體可以按照其利益訴求、價值理念、經(jīng)濟實力、政治實力、社會實力及社會地位的不同分為強勢制度需求主體和弱勢制度需求主體。強勢制度需求主體特點是:不具有制度供給資格;與地方政府甚至和中央政府關系密切,對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決策具有較大影響力;在制度需求主體中處于主動地位,在制度總需求的考量中處于支配地位;具有與弱勢制度需求主體不同的利益訴求和價值理念;具有較強的經(jīng)濟、政治、社會實力和較高的社會地位。弱勢制度需求主體的特點是:不具有制度供給資格;與地方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隔閡較大、聯(lián)系較疏,對地方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決策影響力較小;在制度需求主體中處于被動地位,在制度總需求的考量中處于被支配地位;具有與其他制度主體不同的利益訴求和價值理念;經(jīng)濟、政治、社會實力較弱,社會地位較低。

在以上制度需求主體中,中央政府勢力最強,其次是地方政府,然后是強勢階層,最后是弱勢群體,如此就形成了一個制度需求主體強弱序列。不過,不論制度需求主體勢力強弱,他們均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行事準則。攀綱(1993)認為“改革總是‘誘致性’的”,這里的“誘致”就是指個體被利益引誘所致的意思。制度需求主體由于社會階層的分化,不同的制度需求主體具有不同的利益訴求而使制度需求呈現(xiàn)多元化,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制度需求主體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由于不同制度需求主體勢力強弱不同,可以合理推測制度供給肯定是首先滿足最強勢制度需求主體的利益,然后依次是地方政府、強勢階層、弱勢群體。當強勢主體和弱勢主體在制度需求中的利益沖突時,犧牲的只能是相對弱勢主體的利益。當然,制度需求主體的分化只是強勢階層偏向的制度變遷形成的一個方面,還應該詳細了解社會階層分化對制度供給主體和制度供給的影響。

社會階層分化與制度供給的分化

中央政府是勢力最強的制度需求主體,但同時中央政府也是制度(正式規(guī)則)的唯一合法供給主體。我國社會階層是否出現(xiàn)強弱分化對中央政府的制度供給主體地位沒有什么影響,只是會對中央政府供給制度時的利益訴求有影響??紤]中央政府供給制度時的利益訴求,必須首先區(qū)分中央治國的利益、中央政府的利益和社會利益(國家利益)。

中央治國者如歷史的君主、國王、皇帝等,又如當代各國的最高領導者團體如總統(tǒng)、總理等。中央政府的行為是由中央治國者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的,但是中央政府的利益與中央治國者的利益并不完全相同。中央治國者的利益最他們的自身利益,比如自身的統(tǒng)治地位、政治權威、經(jīng)濟收益等。作為一個國家最高當政者(群體),在供給制度時,總是希望有利于自身統(tǒng)治的穩(wěn)定、政治權威的提高和經(jīng)濟收益的積累,但是這種追求很可能與該國的社會利益相違背。在當代社會由于一般形成了穩(wěn)定的政治制度,當中央治國者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損害社會利益時,可能會被其競爭對手替代。因而,最高當政者一般會約束在制度供給時對自身利益的追求。那么,什么是中央政府的利益呢?“政府也是一個具有經(jīng)濟理性的當事人,按照最小化政治成本、最大化政治收益的原則行事”(蔡,2003),他將這種政治收益和政治成本定義為政府的支持率和反對率,可將民眾對政府的支持或反對稱為政府的合法性(政府的合法性并不是說這個政府是不是為法律認可,而是指社會民眾是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支持當前政府,在有些文獻中又稱為政府的義理性、政府統(tǒng)治的合法性基礎等),這是政府的根本利益所在。政府的合法性即社會公眾對“政府的政治理念、制度與政策及其施政行為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同和支持”(黃健榮,2010)。國家會有興衰存亡,政府也有更迭替換,國家政府存亡更迭的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存合法性增減變化。因此,政府利益主要體現(xiàn)在政府的合法性上,政府合法性的增加和減少是政府最大的政治收益和政治成本。應該說,中央政府的利益即政府的合法性與社會利益是一致的。因為,如果中央政府的政策不能得到大多數(shù)社會成員的支持,該國家社會利益也將難以實現(xiàn)。

社會階層的分化,不但造成了制度需求主體利益的多元化,也造成了中央政府在供給制度時面臨著諸多利益訴求的權衡,如中央治國者的利益、政府的合法性、社會利益、地方政府利益、社會強勢階層利益和社會弱勢群體利益等。政府該如何供給制度?政府應該在多元利益重疊結構中保持政府中立,從而不偏不倚的供給制度,盡管政府利益、政府官員利益、公共利益可能并不一致,但政府在“自由制度創(chuàng)新中”(楊紹政,2011)應該保持中立態(tài)度。但是在社會階層出現(xiàn)明顯強勢分化之后,中央政府供給制度時要看哪個社會階層的利益的維護、實現(xiàn)和滿足能最大程度的增強的政府的合法性,這就會造成中央政府在供給制度時利益權衡的分化。也就是說,政府供給制度不能再向如以前社會階層沒有出現(xiàn)明顯分化時,只需要考慮社會利益或國家利益就完全可以推動制度變遷了。而是要考慮在維護中央政府存在義理性的前提下,當不同階層的利益出現(xiàn)沖突時,供給制度時需要實現(xiàn)哪個階層或集團的利益。由以上分析可見,階層分化對制度供給主體供給制度的主要影響,在于使制度供給主體在供給制度時,面臨著不同制度需求主體不同利益訴求的權衡,使制度所要實現(xiàn)的主體利益出現(xiàn)了不同的分化。明確了階層分化對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給的影響之后,可以將制度供求和需求結合起來綜合研究強勢階層偏向的制度變遷的機制。

制度供求的相互作用與制度變遷的有偏性

將制度需求和供給結合起來考察制度變遷的機制關鍵在于作為制度唯一合法供給主體的中央政府與制度需求主體的結盟。而階層分化對于制度需求供給相結合的影響,在于階層分化使得中央政府在供給制度時,選擇的結盟和合作對象發(fā)生了變化。在改革開放初期社會階層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強弱分化情況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制度需求主體,在利益訴求、價值理念、理性水平也沒有明顯分歧。中央政府供給制度要考慮社會利益和政府合法性,而其他制度需求主體雖然也追求自身利益,但各自的自身利益又基本上與社會利益一致,這樣,在制度供給主體與制度需求主體、不同制度需求主體利益基本一致的條件下,所有的制度主體自然采取了共同結盟的策略。在此背景下,我國由以政治為中心轉(zhuǎn)向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經(jīng)濟建設則選擇了非均衡發(fā)展戰(zhàn)略為主要戰(zhàn)略。非均衡發(fā)展戰(zhàn)略的特點是,在空間上東南沿海和城市優(yōu)先發(fā)展,在產(chǎn)業(yè)結構上工業(yè)尤其是重工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qū)先富起來。以實現(xiàn)非均衡發(fā)展戰(zhàn)略為主要目的,我國設計了一系列相關的制度安排,這樣的制度安排本身就具有強勢階層偏向的特征,不過它基本上是所有制度主體共同結盟和選擇的結果,而且,各個社會階層當時也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

不過,隨著非均衡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和國民經(jīng)濟的持續(xù)高速增長,非均衡發(fā)展戰(zhàn)略及其相適應一系列制度安排的有偏性越來越明顯,先富起來的社會群體逐步形成一個與后富群體在利益訴求、價值觀念、經(jīng)濟實力、政治實力、社會實力和社會地位等方面差異越來越明顯的階層,不同制度變遷主體在我國制度變遷上的利益訴求漸行漸遠。中央政府依然要維護社會利益和政府合法性,地方政府具有了自己獨特的利益訴求,先富起來的地區(qū)和群體成為社會強勢群體要追求自己的利益,而相對落后和貧富的地區(qū)和人群也有了與其它主體不同的利益訴求。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強勢階層、弱勢階層相互之間的合作就越來越難。政府的合法性主要體現(xiàn)在國民經(jīng)濟的持續(xù)增長和社會發(fā)展上面,但是國民經(jīng)濟的持續(xù)增長與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主要依靠的是社會強勢階層而不是弱勢階層。任太增(2011)指出,我國是一個將經(jīng)濟增長放在首位的、傳統(tǒng)的權威主義國家,這決定了我國政府有能力也只會選擇與企業(yè)部門、工業(yè)部門、城市部門等結盟,而這些部門相對于一般社會群體來說,是一種社會強勢階層;中央政府合法性體現(xiàn)在其制度和政策的順利執(zhí)行,但是其各項制度和政策的實施即其統(tǒng)治主要依靠的是強勢階層而不是弱勢階層。改革的進行一般損害的是已有制度下的既得利益集團,但是政府的政治支持卻主要來自這些既得利益集團,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既得利益集團多為社會強勢階層;地方政府在我國經(jīng)濟增長過程中采取與強勢階層結盟的態(tài)度。地方政府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我國制度變遷中與地方微觀利益主體緊密結合在一起。這些微觀利益主體多是強勢階層,因為只有強勢階層才能給地方政府帶來利益,而弱勢群體多會要求地方政府對其進行支付。

在社會階層分化的背景下,在制度供給主體與需求主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和強勢階層結盟,地方政府與強勢階層結盟,社會弱勢階層成為了一個被孤立的階層。在我國社會發(fā)展中,社會弱勢階層被排斥、被邊緣化甚至被“剝奪”。如此以來,制度變遷中的強勢階層偏向?qū)㈦y以避免,只不過面對這種情況,雖然弱勢階層已經(jīng)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由于理性水平、社會地位、綜合實力、政治影響力和利益表達機制的限制,僅靠他們自己,卻無法改變制度變遷對自身的不利狀況。

抑制制度變遷有偏性負面影響的建議

盡管制度變遷的有偏性本身對經(jīng)濟績效的影響是中性的,但它與社會強勢階層的生產(chǎn)性相結合,卻可能給社會經(jīng)濟績效帶來完全相反的影響。由于不能保證強勢階層的利益與社會利益的一致性,因此,強勢階層偏向的制度變遷并不必然帶來社會經(jīng)濟的長期增長。強制階層偏向的制度變遷的負面效應,在于正因為制度變遷是偏向他們的,制度變遷的結果也是有利他們的,因此,制度建立起來以后,強勢階層是新建制度的最大受益者,而強勢階層也逐漸的變成只有靠新建的制度才能獲取最大化的利益。這個時候,原來制度變遷或改革的推動者,現(xiàn)在逐漸演變成了制度變遷或改革的阻礙者,由于強勢階層占據(jù)著更多的社會資源,他們的這種行為往往能夠獲得成功,結果造成進一步的制度變遷和改革舉步維艱。因此,強勢階層偏向的制度變遷的最大負面效應,在于當出現(xiàn)進一步改革的需要時,這些既得利益者會大大增加新的改革的交易成本。另外,強勢階層偏向的制度變遷,在強勢階層利益與弱勢階層利益不一致時,制度變遷的結果可能將弱勢階層排斥在改革利益分配的主體之外,容易形成社會封閉和社會不公。

既然強勢階層偏向的制度變遷容易排斥社會弱勢階層,那么,是不是社會弱勢階層只能被孤立、邊緣化和排斥?在社會制度的變遷中有沒有一種內(nèi)在力量,對制度變遷的強勢階層偏向進行自我糾正,從而維護社會弱勢階層的利益?這種力量是存在的,原因有:一是社會強勢階層由于以追求自身利益為目標,這種利益會日益與社會利益相沖突,最終與中央政府追求的利益相沖突,當強勢階層的利益追求強烈威脅政府存在合法性時,如果中央政府力量足夠強大,將會采取措施遏制強勢階層的自利行為;二是地方政府雖然與強勢階層利益密切結合在一起,但是,強勢階層追求自身利益可能威脅到地方政府利益時,二者的結盟可能會出現(xiàn)問題。而且,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關系更為密切,當強勢階層威脅政府存在合法性時,二者的分裂將會更大;三是社會弱勢階層的弱勢地位并不是一成不變,盡管他們由于人數(shù)眾多、空間存在分散、理性水平較低等導致集體行動成本較高,但是,這種不利情況可能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有所改善,特別是當社會弱勢群體的生存受到威脅時,他們將成為社會變革的主要力量,從而對政府的合法性產(chǎn)生比強勢階層更大的影響,成為中央政府統(tǒng)治的依靠力量。但是,如果等待這種糾正力量自行發(fā)揮作用的話,社會情況可能惡化到難以挽回的地步。因此,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會弱勢群體可主動性地采取相應行動。

1.李強.“丁字型”社會結構與“結構緊張”.社會學研究,2005(2)

2.張文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法律機制.中國法學,2006(1)

3.李炳炎.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分享經(jīng)濟制度的探索.當代經(jīng)濟研究,2012(7)

4.林光彬.等級制度、市場經(jīng)濟與城鄉(xiāng)收入差距擴大.管理世界,2004(4)

5.任太增.制度逆向安排引致的城鄉(xiāng)收入差距及其調(diào)整.學習時報,2007-10-1(004)

6.盧現(xiàn)祥.論制度的正義性.江漢論壇,2009(8)

7.林孟清.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反思—兼論科學發(fā)展觀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nèi)在邏輯.馬克思主義研究,2005(3)

8.李培林.中國社會結構轉(zhuǎn)型與對資源配置方式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1995(1)

9.張廣根,張孝巖.制度變遷的理性設計和自我演化.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6)

10.攀剛.兩種改革成本與兩種改革方式.經(jīng)濟研究,1993(1)

11.蔡 .城鄉(xiāng)收入差距與制度變革的臨界點.中國社會科學,2003(5)

12.黃健榮.論現(xiàn)代政府的合法性遞減:成因、影響與對策.浙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

13.楊紹政.制度、制度效率與制度變遷.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14.任太增.政府主導、企業(yè)偏向與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基于三方博弈的分析.經(jīng)濟學家,2011(3)

猜你喜歡
強勢中央政府階層
當“非遺”遇上“新階層”
華人時刊(2022年15期)2022-10-27 09:05:00
江冬秀 賢惠也可以很強勢
海峽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 08:08:26
內(nèi)強外弱共撐美元指數(shù)延續(xù)強勢
中國外匯(2019年20期)2019-11-25 09:55:04
美國大學招生行賄丑聞凸顯其階層割裂
英語文摘(2019年7期)2019-09-23 02:23:24
中央政府將首次在澳門發(fā)行人民幣國債
大眾富裕階層如何理財
元明中央政府治藏宗教政策不同特點成因分析
西藏研究(2017年3期)2017-09-05 09:45:14
機器人強勢來襲
清朝中央政府的籌藏方略與西藏宗教事務管理基本經(jīng)驗
西藏研究(2016年3期)2016-06-13 05:37:44
"強勢媽"會給家庭帶來怎樣的毀滅
濉溪县| 灵宝市| 南涧| 肇州县| 长治县| 青龙| 江达县| 松溪县| 嘉黎县| 南平市| 巩留县| 邵东县| 和林格尔县| 忻州市| 资中县| 镇坪县| 大宁县| 四川省| 剑阁县| 清水县| 徐汇区| 朝阳县| 东宁县| 舟山市| 庐江县| 东辽县| 新竹县| 陕西省| 鹤峰县| 海门市| 科技| 德昌县| 舞阳县| 沁水县| 永州市| 政和县| 腾冲县| 故城县| 灌南县| 兴安县| 汶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