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潤萍
益氣復脈注射液治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
張潤萍
目的 觀察益氣復脈注射液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 將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均給予強心、利尿、擴血管等綜合治療,觀察組加用益氣復脈注射液5.2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脈輸注,每日1次,14 d為1個療程,治療14 d后觀察其臨床療效。結(jié)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水平低于對照組,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高于對照組,6 min步行距離(6MWT)觀察組較對照組增加,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益氣復脈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NT-proBNP水平,增加6 min步行距離,不僅可改善心功能,且可提高活動耐量。
慢性心力衰竭;益氣復脈注射液;N末端腦鈉肽前體;左室射血分數(shù);6 min步行距離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心血管疾病的終末期表現(xiàn)和最主要的死因,隨著年齡的增加,心力衰竭的患病率迅速增加,7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上升至10%以上,4年內(nèi)死亡率達50%[1]。CHF屬中醫(yī)“痰飲”“心悸”“喘證”范疇,氣陰兩虛是臨床常見證型。益氣復脈注射液具有益氣養(yǎng)陰的作用。本研究察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益氣復脈注射液后對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6 min步行距離(6MWT)的影響。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科收住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0例,美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Ⅳ級,具有心悸、氣短、乏力、動則汗出、肢體水腫、活動耐力下降等癥狀,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齡65歲~85歲(70.0歲±5.6歲);病程1年~15年;NYHA心功能Ⅱ級26例,Ⅲ級20例,Ⅳ級14例。排除標準:慢性腎功能不全(血肌酐≥133 μmol/L)、肺心病、嚴重心肌病和心臟瓣膜病。根據(jù)入院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心功能分級、活動耐力及病程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按照慢性心力衰竭治療指南,給予休息、限鹽、限水、強心、利尿、擴血管治療,并給予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依那普利片10 mg,每日1次或2次,美托洛爾(倍他樂克)每日25 mg~50 mg。觀察組加用益氣復脈注射液(天津天士力藥業(yè)有限公司)5.2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脈輸注,每日1次,14 d為1個療程,結(jié)束后行療效評定。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的心功能分級改善情況,并測定治療前后的NT-proBNP、LVEF、6 min步行距離。化學發(fā)光法定量測定NT-proBNP;心臟彩色超聲儀測定LVEF;采用6 min步行試驗評估運動耐量:應用重復測試方案[2]:測定初始測試時進行2次適應性6MWT,以便受試者熟悉試驗過程(2次試驗間隔不小于1 h)。在適應性測試之后再進行2次,共4次。若4次步行距離的差異在10%以內(nèi),則以4次步行距離的均值作為6MWT的結(jié)果,若差異大于10%,則需增加1次測試,取其平均值。
1.4 療效評定標準 按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治療后療效分為4個等級,顯效:心功能改善2級;有效:心功能改善1級;無效:心功能無改善;惡化:心功能減退1級,前兩項之和計算總有效率。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30例,顯效15例,有效10例,無效3例,惡化2例,總有效率83.3%;對照組30例,顯效12例,有效9例,無效5例,惡化4例,總有效率7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NT-proBNP、LVEF、6MWT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T-proBNP、LVEF、6MWT比較(x±s)
2.3 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前后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沒有異常改變,在治療過程中均未發(fā)生不良事件。
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結(jié)構或功能性疾病導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功能受損而引起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包括動脈系統(tǒng)供血不足合并靜脈系統(tǒng)淤血。心力衰竭是多種心臟疾病的終末狀態(tài)及最終死亡原因,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和高血壓、冠心病等常見心血管病增多,年齡≥65歲的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多,老年心力衰竭患者2年死亡率高達27%~33%。
心力衰竭發(fā)生時有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機制的參與,B型腦鈉肽(BNP)是心臟系統(tǒng)合成的一種循環(huán)激素,主要在心室合成,當室壁張力增大,心肌受到牽拉時,儲存的pro-BNP釋放,并分解為無活性的氨基末端BNP前體NT-proBNP和有生物活性的BNP,因NT-proBNP半衰期長、血液中含量高,檢測相對容易,故目前為常用的心力衰竭診斷指標之一,在心力衰竭的診斷、疾病嚴重程度評估及治療的監(jiān)測中有重要的臨床意義。LVEF能準確地體現(xiàn)心臟的收縮功能,它代表了心臟的泵功能,是判斷左室收縮功能的可靠指標。6 min步行試驗是一種簡單、有效、客觀評價運動耐量的指標。
慢性心力衰竭屬中醫(yī)“心悸”“胸痹”“痰飲”等范疇,氣陰兩虛是臨床常見證型,治則為益氣養(yǎng)陰法。益氣復脈注射液主要由人參、麥冬、五味子組成。人參補元氣、五味子斂心氣、麥冬養(yǎng)陰生津。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人參可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減少心肌損傷[3];麥冬可穩(wěn)定心肌細胞膜,具有正性肌力作用[4];五味子加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微循環(huán),有利于糾正心力衰竭時的病理異常[5]。益氣復脈注射液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療效確切,可提高患者的左室內(nèi)壓,使心輸出量增加,冠脈血流增加,心率減慢,心肌耗氧量降低[6]。中醫(yī)中藥通過其特有的優(yōu)勢,彌補西醫(yī)治療的不足,在心力衰竭的近遠期治療上發(fā)揮了其獨到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經(jīng)過治療,觀察組及對照組患者心功能均有所改善,LVEF升高,BNP下降,6 min步行距離延長,觀察組療效較對照組更為明顯,提示益氣復脈注射液可明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抑制心臟重塑,提高運動耐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1] 陳灝珠,鐘南山,陸再英.內(nèi)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166-174.
[2]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心血管藥物對策專題組.心血管藥物臨床試驗評價方法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8,26(6):405-413.
[3] 黃燁,白汝芬,王宗仁.人參對心血管系統(tǒng)作用對實驗藥理學研究新進展[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26(16):1533-1535.
[4] Aubier M,Murciano D,Viires N,et al.Effects of digoxin on diaphragmatic strength gener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active pulmonary disease during acute respiration failure[J].Am Rev Resir Dis,1987,135:554.
[5] 徐立宏.益氣復脈膠囊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療作用的觀察[J].臨床醫(yī)學,2009,22(11):2418-2419.
[6] 吳海娟.益氣復脈注射液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3):396-397.
(本文編輯 郭懷印)
山西中醫(yī)學院附屬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太原 030024),E-mail:syzrp06@163.com
R541.6 R289.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14.022
1672-1349(2015)14-1647-02
201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