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玉
在報紙上看到一個以撿垃圾為生的老人,在冬天里瑟瑟發(fā)抖,在橋下搭個窩棚勉強過冬。與別人不同的是,他每晚睡覺前都會看兩小時的書,還不忘寫寫字。附近的人說他是個“文化人”,他自己說,讀書讓自己感覺到充實。他靠撿垃圾每個月能有400多元的收入,就這點錢,他還省吃儉用買了一些書,看過的書他當寶貝一樣藏著,可攢了一麻袋的書還是被盜賊偷去當垃圾給賣掉了。他心疼不已,他以后就把書藏到自己的枕頭下。
談起新年的愿望,他說了三個:一是希望自己不要生病,二是希望天氣快點暖和起來,第三個愿望是每天都能有書讀。
聽著讓人心酸,這低得不能再低的愿望,你們許過嗎?
路過一個工地,幾個民工吃完飯,聚在一起打牌,每個人面前堆著一堆面值很小的角幣。
“要是每月給我們發(fā)兩倍的工資,打牌就不是現(xiàn)在這樣縮頭縮尾了。”
“是啊是啊,那就妥妥的了。”
在東北,人們愛說“妥了”,那是一種心靈滿足后的肯定。就是給生命放了一張舒適的床,生命跟著熨帖了。知足是一種境界,口袋里只有5元錢,妥了,那就吃4元錢的“大餐”——一大碗熱氣騰騰的炸醬面。剩下的一元給蹲在墻角瑟瑟發(fā)抖的小乞丐;沒錢坐車去上班,妥了,那就騎自行車或者跑著去,正好這個年齡該減肥了。
人的心永遠想去山那邊看上一眼,并非為了明白,也非為了征服。
聽著那幾個民工暢快的笑聲,我想這何嘗不是一種生活的境界,簡簡單單的向往,踏實而天真,溫暖著社會里你死我活的殘酷。
我曾經(jīng)聽過一個人和一個智障患者的對話: 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當皇帝。 當皇帝為了什么啊? 穿龍袍。 還有呢? 吃餡餅! 乍一聽,這大概是天底下最奢侈的愿望了,可是聽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愿還是最低的,因為在他的智慧里,當一個皇帝的好處就是可以穿龍袍,吃餡餅。
人世間有多少愿望,在旁人看來觸手可及,可于他們卻是奢侈的。比如一個貧困山區(qū)的孩子,他的愿望是在假期多編幾個土籃賣掉,有了學費就可以繼續(xù)上學了:比如一個拾荒的老人,他的愿望是明天早上可以第一個去占領(lǐng)那個富人區(qū)的垃圾箱;比如一個乞丐,他的愿望是今夜不要下雨,因為窩棚蓋被風刮掉了;比如一個流浪漢,他的愿望是冬天再遲一天來,縮在墻根兒再多取一天陽光的暖……
當年,有記者問及侯寶林為什么要說相聲時,他說,最主要原因是“餓”。這個愿望根本沒有諸如當大師之類那么高遠,他的愿望就是每天都能讓家人吃飽飯;蘇軾寫過“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睙o災(zāi)無難,便是他對孩子的愿望;安德烈問他的母親龍應(yīng)臺:“如果將來我成為一個普通的人,你會失望嗎?”龍應(yīng)臺告訴她的兒子:“對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迸笥言谛履甓绦爬镎f:“不祝愿我飛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飛得不那么累。”……這些很低很低的愿里,藏著很深很深的愛。
忽然想起自己一個個簡樸的生日和一張張親人的臉,那很低很低的愿的蛋糕里,不是一樣插著很飽滿的蠟燭嗎?
當有人問及一位成功人士,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說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好好地休息一天,睡個好覺,盡情陪孩子玩游戲……這些愿望在我們看來都是極其普通的,甚至是非常容易實現(xiàn)的,可是當這位名人說出來的時候,卻讓我們深深震撼。原來,愿景不分大小、高低,都是從心底出發(fā)的最真實的想法,最美好的希冀。反觀自己,當我們還擁有實現(xiàn)這些愿望的能力的時候,我們可曾珍惜過?即便是低到塵埃里的愿,那也是一份最美好的祝福和希望。
(摘自《作文與考試》2013年第24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