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桑加 多杰措
【摘要】目的:探討藏醫(yī)脈瀉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治療組采用藏醫(yī)脈瀉治療,對照組采用藏醫(yī)甘露藥浴治療。結果: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900%,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18%,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藏醫(yī)五味甘露藥浴結合脈瀉治療銀屑病療效顯著。
【關鍵詞】銀屑病;藏醫(yī)脈瀉;甘露藥浴
【中圖分類號】R29【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07-0004-01
Abstract:
Keywords: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因患部皮膚變厚而堅硬,甚者如牛領之皮樣,藏醫(yī)故名牛皮癬(瑯邪)。銀屑病的發(fā)生常為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外在因素激發(fā)內在因素而發(fā)病。所以治療銀屑病不能單一的只治療表面癥狀。筆者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采用藏醫(yī)脈瀉治療久治不愈的銀屑病患者,療效明顯,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80例銀屑病患者均來源于我院門診和住院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403歲;對照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齡22~61歲,平均年齡41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參照《四部醫(yī)典》[1]的診斷標準擬定:因患部皮膚變厚而堅硬,甚者如牛領之皮樣,故名牛皮癬(瑯邪)。其特征是出現大小不等的丘疹,紅斑,表面覆蓋著銀白色鱗屑,邊界清楚,好發(fā)于頭皮、四肢伸側及背部。男性多于女性。牛皮癬春冬季節(jié)容易復發(fā)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緩解。
13治療方法治療組:①脈瀉前準備:準備為脈瀉法實施的早晨9時飲用花椒、冬葵子湯以擴張脈道。中午12時將青蒿全草50g、酒曲50g加入溫水洗浴全身,并用酥油或植物油調合甘松根研粉,涂搽全身,下午6時飲加入冬葵葉、花椒、鹽的羊骨湯使疏通尿道,為正式施行脈瀉療法作好準備。②清道、引病:未正式施行脈瀉療法之前,服用清道劑(1次)有利于脈瀉迅速攻破病邪,清道劑服用后1小時服用引藥劑(總共服用2次,每次間隔2小時)將擴散和隱藏的病邪騷擾引發(fā)出來。③服用脈瀉藥:服用完引藥劑兩小時后服用7粒脈瀉藥(南佳鍶瀉,規(guī)格:0175g/粒,西藏索縣藏醫(yī)院院內制劑),然后每隔2小時服用脈瀉藥7粒(共2次),最后1次服用脈瀉藥5粒。共服4~6次。④催激:服用脈瀉藥后,尿路刺痛感時說明脈瀉藥發(fā)揮作用,此時及時飲用薄酒進行催激,將脈中之病邪驅入尿道排出體外。⑤結束、調理:根據脈瀉強度和患者的體質次日下午3點左右飲清淡的面糊糊或粥等流狀食物,保溫。對照組:藏藥藥浴洗浴治療(五味甘露浴所用藥物有:圓柏葉、黃花杜鵑葉各05kg,水柏枝、高山麻黃各1kg、白野蒿05kg):療程為1周,每日2次,每次8~12分鐘,水溫38~42℃。
14療效標準[2]痊愈:皮損完全消退或殘留色素減退或沉著斑;好轉:皮損消退75%以上;有效:皮損消退25%~75%;未愈:皮損消退<25%或增多。
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采用卡方檢驗進行率的比較,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900% ,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18%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表(例)
組別例數痊愈好轉有效未愈總有效率(%)治療組40211054900*對照組40138712700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不良反應藏醫(yī)脈瀉療法在治療過程中1例患者出現惡心、下腹疼痛;對照組患者1例出現心慌、頭暈不適癥狀,經及時處理后緩解,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藏藥浴改善皮膚膚色,即藏藥浴的第一層直接作用面,就是人體皮下的毛細血管。透過人體的天然孔竅,天然藏藥可以在熱能作用下,直接進入人體皮下組織發(fā)生作用。藥浴對改善皮下組織的活力,促進新陳代謝,凈化皮下毛細血管壁,都有直接的作用。通過這些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皮下細胞組織的活力,豐盈皮下組織的細胞液,從而達到保持皮膚水分、改善皮膚狀態(tài)的功效。
藏醫(yī)脈瀉療法是從尿道排出黃水或臟物質,以此起到治療作用。藏醫(yī)脈瀉治療銀屑病在藏醫(yī)銀屑病治療領域中是很獨特的,我院通過藏醫(yī)藥浴療法結合脈瀉療法治療銀屑病,經過近兩年的臨床觀察,發(fā)現其效果和方法優(yōu)于同類治療方法,具有止癢、潤膚效果好,皮損消退快、復發(fā)率低,治療便捷、治療周期短及無明顯不良反應等優(yōu)點。
參考文獻
[1]玉多.云登貢布編著.四部醫(yī)典[M].第2版.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654-656.
[2]藏醫(yī)學編輯委員會編譯工作小組.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藏醫(yī)學分卷本[M].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232.
(收稿日期:201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