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穎華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以加強語文課程與生活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學生作為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一員,他們接觸最多的就是生活世界,語文學習更是和生活息息相通。實現(xiàn)語文課程生活化的關鍵,要求教師要用生活化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并將這種理念轉(zhuǎn)化為自覺的教學行為。
一、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把握語文與生活的交融
教材源于生活,生活是教學的源頭,語文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發(fā)掘生活的源頭,開溝挖渠,引到課堂這塊土地上來,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lián)系實際。
1.課堂爭論,探究生活
“爭論”的基礎是不同觀點之間的交鋒,是對生活的反思與探究,它必然引發(fā)學生獨立思考,深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課堂上,學生爭論往往是靈感的突然迸發(fā),是智慧火花的瞬間一現(xiàn)。有些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常與一般的學生不同,表面上看起來似乎近于荒唐,但認真琢磨,他們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
上《草船借箭》一課時,有一個學生突然提出:“我覺得課題上的‘借字用得不恰當,應該是‘騙字”。他的話音剛落,課堂上便熱鬧起來。我抓住契機引導學生仔細讀課文,并組織討論。一個學生說:“我覺得用‘借箭是可以的。船射滿箭后,諸葛亮吩咐軍士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我們平時借了他人東西后總會說些感謝的話,諸葛亮正是這樣在‘借箭后對曹操表示感謝的。”另一個學生說:“我不同意這個說法。這不是感謝,而是嘲諷。嘲諷曹操上當了,白白送了十萬多支箭?!庇钟幸晃粚W生說:“我覺得課題中用‘借箭二字,意義深遠。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諸葛亮得到這十萬多支箭,在日后交戰(zhàn)時他會如數(shù)歸還給曹操的?!?/p>
實踐證明,課堂教學中的爭論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探索問題的積極性,是培養(yǎng)學生反思生活、探究生活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2.課外延伸,觀察生活
讓生活當好課堂導入的向?qū)?。每學期的第一堂課,我都不急著進入教材學習,而是和同學一起回味生活的精彩與樂趣。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與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他們學起來覺得枯燥無味,那么作為課堂的導入,當好每一堂課的向?qū)е苯雨P系到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而興趣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
3.情境表演,再現(xiàn)生活
有的課文本身就很適合分角色朗讀,那一定不要錯過這個契機;有的課文距離學生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師教學時應借助于情景的創(chuàng)設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注意,從而使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
如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皇帝、大臣和小孩的不同表現(xiàn),加深對人物品質(zhì)的理解,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能的舞臺: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人物不同心理的把握,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在我精心編排的小品劇面前,學生們思維涌動,積極投入,形象的表演、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采訪將三個鮮明的藝術形象活靈活現(xiàn)地再現(xiàn)出來,學生們感悟到了皇帝的昏庸腐朽、不務正業(yè),大臣們的虛偽,小孩的天真無邪、無私無畏。
二、在生活中孕育語文教學,彰顯語文雋永的活力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學習之中時時處處皆學問。讓學生不囿于課堂教學的范圍,到社會的“大觀園”中去走一走,變有限為無限。因此,我們應當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
1.讓豐富的學校生活充實語文
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這座舞臺上發(fā)生的一些故事,讓同學們有事可寫,有情可抒。如我們學校主辦的“感恩心語”文學社,是學生生活的搖籃,是語文教學的又一塊陣地。從《感恩心語》的小天地中,我們可以窺見學生生活的大世界,如“校園寫真” “少年腳步” “成長足印”等欄目無不記錄著學生們七彩生活的點點滴滴。由此可見,生活中處處有文章,處處有語文。
2.讓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延伸語文
《新課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nèi)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學生由學校走向社會,走向生活,拓展過程可以由多種形式實現(xiàn)。
我們的家鄉(xiāng)人杰地靈,國家4A級風景名勝“冠豸山”的風景讓許多文人墨客不斷吟唱。民間的語言資源就像家鄉(xiāng)的石門湖水源源不斷,我們要切實恰當?shù)亍澳脕怼保屵@些天然教材擁抱語文教學。我校開展了“我為冠豸山作廣告”的活動,讓學生搜集一些風景名勝的廣告語,體會到廣告語的特點和形式,然后把了解到的冠豸山的內(nèi)容再次進行感受,讓學生自編廣告語,吸引游客到冠豸山旅游和投資。只要多留心,你就會發(fā)現(xiàn)校外的教學資源十分豐富,教師只要悉心引導,就可以讓豐富的社會生活擁抱語文教學。
挖掘教材中生活因素,利用生活中語言資源,讓教學與生活牽手,讓生活與教學相融合,語文教學才能越做越好?!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語文教學只有扎根生活這一片沃土,有生活的源頭活水,才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源遠流長。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