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 東
自然災害無時無處不在發(fā)生著,不斷給人類社會帶來危害。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fā)、泥石流、海嘯、臺風、洪水等突發(fā)性災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線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才能逐漸顯現(xiàn)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huán)境災害。我們必須多了解這些災害的發(fā)生、發(fā)展,才可能預防、減小它們所造成的危害。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救災重建。災難發(fā)生后,首要的是搶救幸存者,然后就要為他們提供應急的避難所或臨時住處。
平板難民房
這是由瑞典某家基金會和聯(lián)合國難民署合作開發(fā)的難民房,運送方便,裝配容易,使用期限為12 年。難民房的面積17. 5平方米,是標準救災帳篷的兩倍,可以舒適地睡下5個人。住房為輕鋼結(jié)構(gòu),組裝僅需4小時,其“墻體”是隔熱材料,隱藏在屋頂?shù)奶柲茈娮影澹軐Υ娴哪芰拷o吊燈等電器供電。屋頂能夠反射70%的太陽熱量,保證室內(nèi)在炎熱的天氣里白天涼爽,夜晚溫暖。
便攜式房屋
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設計的難民房有臥室、廚房、工作空間、儲存室和浴室,大約兩小時就可以安裝完畢。這種多用途的速建房屋使用簡單,攜帶方便,可以單一或雙重部署,尤其適合災后重建。腳插孔可以調(diào)節(jié),能將其安裝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由于應用模塊化的靈活設計,它可以進行擴建,除了應急救災之外,還適合作教室、辦公室,甚至板房等。
便攜式泡沫房屋
這款難民房由建筑藝術家西普拉諾·查斯和一家工作室合作開發(fā),它把輕質(zhì)塑料膜裝在一個鋁制框架上,長、寬、高均為2米,服裝、物件或其他材料都可插入塑料膜中起隔絕作用。房屋里水管、小廚房、洗衣和照明設備一應俱全。
手風琴式避難房
它由美國建筑設計師用聚丙烯材料制成,可以讓四口之家災后迅速安身,住上一個月。它能夠折疊成馬蹄或平面等多種形狀。將這種住房安裝好只需要幾分鐘,而且一個人就可以完成。屋脊和折疊的地方可以被用來收集雨水,基本滿足用戶對水的需求。
急救屋
這是日本一家公司開發(fā)的不銹鋼集裝箱產(chǎn)品。里面有雙層床、辦公桌、小廚房、微生物分解排泄物的廁所、淋浴設備和儲存物資的倉庫等,可供長期居住。它通過內(nèi)置充氣泵,可在4分半鐘的時間里使墻壁升高1倍,形成兩層結(jié)構(gòu)。4個液壓支柱能保持平衡,讓整體結(jié)構(gòu)屹立在起伏的地面上。在沒有外部資源補充的情況下,急救屋可以自給自足。通過屋頂和墻壁的太陽能電池發(fā)電,制水器從空氣中收集足夠的水蒸氣,每天生產(chǎn)出供兩個成年人使用的20升飲用水。急救屋不需要現(xiàn)場組裝,可以用卡車或直升機直接運送到需要的地區(qū)。另外,它像素化的外殼能夠發(fā)亮用作引導標示,向人們提供重要的緊急信息。
綠色地平線預制板房
這款板房用的是100%可再生或可回收材料,安裝起來非常簡單。它安裝有電氣和管道系統(tǒng),能夠利用太陽能光伏電池板和生物燃料發(fā)電機發(fā)電。在沒有外部支持時,避難所能夠維持一家四口一個星期的食品、電力和用水。板房下面安裝有輪子,可以被卡車拖著走。房屋質(zhì)地堅固,需要時能夠堆疊起來使用,組成一個社區(qū),共享電能和水等資源。
阿爾卑斯山移動避難所
由瑞士建筑師設計的太陽能移動避難所可用直升機運抵現(xiàn)場,安在架好的支墩上。它設計簡單,生活空間包括6個鋪位、1個浴室和1個休息室。巨大的窗戶能讓珍貴的太陽熱量進入。當太陽下山時,熱窗簾有助于熱量的保存。墻壁上安裝有太陽能電池板,為所有電器用具供電。在發(fā)生緊急情況時,生物乙醇能滿足取暖和做飯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