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增延,丁華柱,陳國君
(1重慶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重慶 401122;2重慶筑能建材有限公司,重慶 400713)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建筑施工對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外加劑的制備和應用技術(shù)在建筑材料領(lǐng)域的發(fā)展也日益成熟[1]?,F(xiàn)代混凝土中外加劑的種類繁多,而且膠凝材料的組分及配比也各不相同,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外加劑與水泥之間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問題[2-4]。外加劑與水泥的適應性不好不但會降低外加劑的有效作用,增加外加劑的摻量,從而增加混凝土成本,而且可能會造成很多施工問題或工程事故。工程實踐和科學研究表明,外加劑和水泥只有“雙向適應”才能達到預期效果[5],這不僅要求外加劑適應水泥,也要求水泥調(diào)整礦物組成和細度等來適應外加劑。將石灰石粉作為混凝土摻合料,便會產(chǎn)生外加劑與石粉-水泥復合膠凝材料的適應性問題[6],如何協(xié)調(diào)好外加劑的種類與摻量和石粉摻量的關(guān)系成為解決外加劑與石粉-水泥復合膠凝材料的適應性的突破口。本文研究了外加劑與摻入石灰石粉的膠凝材料的適應性問題,以求為工程應用中解決外加劑與石粉-水泥復合膠凝材料的適應性提高依據(jù)。
1.1.1 水泥
試驗采用的水泥為拉法基瑞安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其化學成分如表1。
表1 水泥熟料的化學組成
1.1.2 石灰石粉
試驗采用比表面積為492m2/kg的石灰石粉,密度為2.56g/cm3。
1.1.3 粉煤灰、礦渣、硅灰
礦物摻合料選用粉煤灰、礦渣和硅灰分別與石灰石粉復摻,這三種礦物摻合料的化學成分如表2。
表2 各礦物摻合料的化學成分/%
1.1.4 高效減水劑
試驗采用三種高效減水劑:萘系高效減水劑、聚羧酸系高效減水劑和氨萘復合減水劑。生產(chǎn)廠家為重慶迪翔建材有限公司,減水率大于25%,推薦摻量為膠凝材料總量的1.6%~2.2%,最佳摻量為1.8%。
按照《水泥與減水劑相容性試驗方法》,試驗采用流動度法,以減水劑摻量飽和點、初始流動度和流動度的經(jīng)時損失來評價減水劑與膠凝材料的相容性。試驗步驟也按照標準上的試驗步驟進行,分別測定初始流動度和靜置60min后的凈漿流動度。
試驗配合比如下:
(1)不摻礦物摻合料的基準組(表3)
表3 基準組配合比
(2)單摻石粉組配合比(表4)
表4 單摻石粉配合比
(3)復摻組中采用粉煤灰、礦渣和硅灰分別與石粉復摻,粉煤灰和礦渣的摻量都為膠凝材料的30%,硅灰摻量為10%,石粉摻量都為10%。每組中減水劑的摻量以0.1%增加直到出現(xiàn)飽和點為止。
減水劑為萘系高效減水劑時,測得各試驗組在不同外加劑摻量時的初始流動度如表5。
表5 摻萘系高效減水劑時各組的初始流動度值(mm)
從表5得出各試驗組對應飽和點如表6所示。
表6 摻萘系高效減水劑時各組外加劑摻量飽和點
各飽和摻量時,凈漿初始流動度和靜置60min后流動度的經(jīng)時損失如圖1。
圖1 摻萘系高效減水劑時各組外加劑飽和點摻量時的流動度和經(jīng)時損失
結(jié)合表5、表6和圖1來看,摻萘系高效減水劑的條件下,基準組和單摻石粉這一組的飽和點相同,摻石粉組到飽和點時漿體初始流動度比基準組略小,但是摻石粉以后,經(jīng)時損失有所下降,60min后漿體的流動度比較接近。說明摻入石粉對膠凝體系的流動度影響不大,同時摻石粉對膠凝體系保持流動性有利。
復摻粉煤灰、礦渣、硅灰這三組,從減水劑摻量飽和點來看,飽和點較基準組和單摻石粉都有降低,并且復摻粉煤灰和礦渣兩組的初始流動度都較基準組有少量增加,而且流動度的經(jīng)時損失也不大。礦渣有最大的初始流動度,并且經(jīng)時損失也是最小,但是在外加劑摻量飽和點時,復摻礦渣的膠凝體系宏觀表現(xiàn)有少量泌水,因此適應性比較起來還是復摻粉煤灰較好。復摻硅灰這一組,雖然飽和點最小,但是由于硅灰細度太小,需水量大,因此,即使減水劑摻量到達飽和點,膠凝體系的流動度都不大,而且流動度的經(jīng)時損失也是最大的。故相比之下,復摻粉煤灰的適應性表現(xiàn)較好。
減水劑為聚羧酸系高效減水劑時,測得各試驗組外加劑不同摻量時的初始流動度如表7。
從表7得出各試驗組對應飽和點如表8所示。
各飽和摻量時,凈漿初始流動度和靜置60min后流動度的經(jīng)時損失如圖2。
結(jié)合表7、表8和圖2來看,單摻石粉的膠凝體系中,外加劑的摻量飽和點較基準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初始流動度較基準組也有不同程度的少量減小,而且流動度經(jīng)時損失相對基準組有明顯減低。說明摻石粉對于體系流動性的保持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表7 摻聚羧酸系高效減水劑時各組的初始流動度值(mm)
表8 摻聚羧酸系高效減水劑時各組外加劑摻量飽和點
圖2 摻聚羧酸系高效減水劑時各組外加劑飽和點摻量時的流動度和經(jīng)時損失
復摻粉煤灰、礦渣、硅灰這三組中,摻粉煤灰這組的飽和點較基準組低,和單摻石粉的相近,初始流動度也和單摻石粉的相近,經(jīng)時損失為零。摻礦渣這一組初始流動度是各組流動度中最大的,從圖2中可以看出,流動度經(jīng)時損失為負值,也就是流動度60min后沒有損失反而有所增長,那是因為在試驗測試的時候,其漿體宏觀表現(xiàn)泌水較嚴重,出現(xiàn)“趴底”現(xiàn)象,所以在靜置60min以后再重新攪拌均勻測得的流動度值便比初始流動度還大。復摻硅灰這一組的飽和點比較低,體系的流動度是各組中最小的,經(jīng)時損失也是最大的,因此復摻硅灰與石灰石粉的膠凝體系與聚羧酸的適應性表現(xiàn)也最差。
減水劑為氨萘復合減水劑時,測得各試驗組外加劑不同摻量時的初始流動度如表9。
表9 摻氨萘復合減水劑時各組的初始流動度值(mm)
從表9得出各試驗組對應飽和點如表10所示。
表10 摻氨萘復合減水劑時各組外加劑摻量飽和點
各飽和摻量時,凈漿初始流動度和靜置60min后流動度的經(jīng)時損失如圖3。
圖3 摻氨萘復合高效減水劑時各組外加劑飽和點摻量時的流動度和經(jīng)時損失
結(jié)合表9、表10和圖3來看,除了復摻硅灰這一組的初始流動度是最小的以外,基準組的初始流動度是各組中最小的,單摻石粉以后體系的初始流動度有所增長。復摻粉煤灰、礦渣、硅灰三組中,復摻粉煤灰與礦渣的飽和點都較小,且有較大的初始流動度和較小的流動度經(jīng)時損失,因此,復摻粉煤灰和礦渣都表現(xiàn)出適應性較好,只不過復摻礦渣的試驗中也同樣出現(xiàn)了在沒達到外加劑摻量飽和點時,漿體表現(xiàn)出少量的泌水,只有在飽和點時泌水較少。復摻硅灰同樣是各組中適應性表現(xiàn)最差的,不僅外加劑摻量飽和點最大,初始流動度值最小,而且流動度的經(jīng)時損失在飽和點時也是最大的。因此,摻氨萘復合減水劑的情況下,復摻粉煤灰與復摻礦渣的含石灰石粉的膠凝體系表現(xiàn)出的適應性都較好。
(1)萘系高效減水劑的穩(wěn)定性和保持流動度性較好,氨萘復合減水劑的效果和萘系高效減水劑接近。聚羧酸系高效減水劑摻量小且流動度大,但泌水現(xiàn)象嚴重,不易控制。
(2)復摻礦物摻合料時,萘系和氨萘復合高效減水劑與粉煤灰和礦渣的復摻適應性都較好。聚羧酸系高效減水劑適應性最好的為復摻粉煤灰,復摻礦渣有泌水現(xiàn)象。四種高效減水劑對于復摻硅灰的膠凝體系的適應性表現(xiàn)都不好。
[1]王克誠,沈玉龍.建筑砂漿復合外加劑的研制與應用[J].國外建材科技,2004(05):23-24.
[2]肖昱,董延昭,張全貴,等.不同種類及摻量混合材配制的水泥對外加劑適應性的影響 [J].混凝土世界,2014(09):60-63.
[3]殷大雷,王懷文.水泥與化學外加劑的適應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3(10):460-461.
[4]王宏,高飛,賀濤.混凝土與外加劑適應性分析[J].中國建材科技,2010(03):27-29.
[5]宋良瑞.混凝土外加劑與水泥雙向適應性分析[J].混凝土,2013(4):90-93.
[6]陳楊升,吳笑梅,樊粵明,等.石灰石粉對不同顆粒分布水泥的外加劑適應性改善作用的研究 [J].水泥,201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