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揚桂
國葬是以國家名義為逝者舉行的葬禮。在我國,事實上的國葬,自古一直沿襲至今,而法定“國葬”則是民國的特產(chǎn)。
1916年11月8日,33歲的蔡鍔病逝于日本,舉國悲痛。孫中山抱病撰寫挽聯(lián):“平生慷慨班都護,萬里間關(guān)馬伏波”,給予蔡鍔極高的評價。為了表彰蔡鍔締造共和的功勛,11月10日,湖南省省長譚延闿致電各省,倡議為蔡鍔舉行國葬:“此公義旗首拔,艱險備嘗,締造共和,厥功最偉?!瓏易纺钤獎祝詰n予國葬……”12日,梁啟超等人致電馮國璋及西南各省,贊成賜予國葬。19日,時任民國大總統(tǒng)黎元洪復電,表示將為蔡鍔舉行國葬。
12月18日,民國國會通過了我國史上第一部《國葬法》,對享受國葬者的資格、國葬經(jīng)費、儀式等做了具體規(guī)定。黎元洪于22日依法下令國葬蔡鍔和黃興,派專人來湘協(xié)理后事,明令孫中山、唐紹儀、李烈鈞、蔡元培等為主喪人。湖南省議會撥付16萬元為營葬經(jīng)費,成立國葬籌備處,對出殯規(guī)模、經(jīng)過路線、碼頭選擇、船只調(diào)配做了周密的安排。為了使靈柩順利抵達長沙岳麓山墓地,組織人員拓寬上山道路,發(fā)布“出殯通告”,規(guī)定出殯日:1.各居民店鋪住室一律下半旗;2.各居民停止嫁娶;3.各戲團停演戲?。?.各經(jīng)過街道禁止車轎通行;5.各酒館停止宴會;6.各妓戶禁止弦歌。
1917年4月12日為蔡鍔出殯日。這天,大雨滂沱,但送葬隊伍仍有千人以上。中華民國正、副大總統(tǒng),參議院、陸軍部、海軍部、內(nèi)務部、教育部、財政部、司法部、農(nóng)商部、外交部、交通部、粵漢鐵路局,憲法研究會、中國大學(原國民大學,孫中山創(chuàng)辦)等單位,廣東、廣西、陜西、山西、云南、貴州、四川、福建、湖北、吉林、熱河等省,以及蔡鍔家鄉(xiāng)邵陽都派代表送葬。國民黨元老譚人鳳、劉揆一等以私人身份參加葬禮。
上午9時,在鞭炮和哀樂聲中,出殯隊伍組成28個隊列起行,走在前邊的為軍樂隊、軍隊和警隊,依次為150余校組成的學生隊、花圈、命令、遺物、遺像隊伍,接著是工界、農(nóng)界、商界、報界、學界、政界、軍界、各團體、外賓、各省代表組成的隊伍,然后是蔡公靈柩及親友、遺族隊伍,最后為軍隊殿后護衛(wèi)。
行至岳麓山下,譚延闿率送葬隊伍冒雨徒步護靈上山。下午2時,靈柩運抵墓地,由譚延闿領(lǐng)首,舉行隆重的下葬禮儀。禮畢,在17聲葬炮和哀樂鞭炮聲中,蔡鍔靈柩徐徐降入墓內(nèi),入土為安。
在長沙為蔡鍔舉行國葬的同時,京師由內(nèi)務部擇地設位致祭,通知各官署、團體派人參加。并由禮俗司擬定致祭方案:規(guī)定遙祭在先農(nóng)壇舉行;在壇內(nèi)設事務所,由禮俗司辦理一切事宜;設位處支搭彩花祭臺1座、彩牌樓2座;屆時由內(nèi)務總長主祭,由部具祭文兩道;各官署所派致祭官員,文職者著大禮服或乙種常服,軍警者著軍警大禮服或軍警常服。內(nèi)務部還電告各省軍政長官,舉行蔡鍔國葬時,各省省會也應由行政長官派人設位致祭。如云南于4月12日在昆明兩湖會館設奠;規(guī)定軍界少校以上,政界科長以上,學界校長以上,隨同致祭。唐繼堯親臨主祭并獻祭文。蔡、唐長期共事,情誼深厚,祭文沉痛之情躍然紙上:“天不欲興中國,何以生公?天茍欲興中國,何以死公?……堯之與公,同心同德,如車有輪,如鳥有翼。今成孤掌,欲鳴不得。……非公無壽,乃國無福。四萬萬眾,同聲一哭?!?/p>
3天后,比蔡鍔早病逝8天的黃興,以同樣形式及規(guī)模,國葬于岳麓山。
史稱“民國之有國葬,實自松坡始”。蔡鍔不僅是中華民國國葬的第一人,甚至可以說《國葬法》是當時特地為他和黃興度身定制的國家法典。
從蔡鍔起,至1949年,共有27人享受了中華民國的國葬殊榮。其中湖南6人,即蔡鍔、黃興、李仲麟、林修梅、譚延闿、覃振。其次為廣東、浙江和四川各4人,安徽、河北及云南,各2人,福建、山東和湖北各1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