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廣業(yè)
蔡倫是偉大的造紙術發(fā)明者,《后漢書·宦者列傳》云:“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p>
在湖南郴州桂陽縣城西南有一口古井,稱蔡倫井,位于桂陽縣城蔡倫路與城南路交匯處,蒙泉賓館西側。蔡倫井呈正方形,每邊長約一米,上有石砌井臺,井旁有蔡倫盆。據清朝大儒王闿運撰寫的《同治桂陽直隸州志》記載:“州南門有蔡倫井,傳云倫故居也。其井深不可測,下有隧道,石甃曲折,旁多刻識?!薄芭远嗫套R”這幾個字讓人琢磨不透,究竟有多少刻識?刻了些什么?是什么年代何人所刻?關于蔡倫井更是眾說紛紜,是井?是故居?是幽壙?是冢穴?
蔡倫井真相到底如何?后世也曾做過一些探究。清咸豐年間,疏浚蔡倫井旁的城隍廟街時,曾掘地
一丈,顯露出磚墻石井,方整如新,宛若一層街衢;清同治時,為拓出蔡倫井道中的“刻識”,曾雇人抽水挖掘,但泉源難盡無結果;2001年,桂陽縣委宣傳部門邀請省工程地質勘查隊勘測,然而只挖掘了三米深時,由于地下水量大,無法探測。爾后改用了采點鉆孔技術勘測,每個孔達十余米,發(fā)現(xiàn)了大量宋磚、唐瓷和漢瓦,證明了地下有宋代以前的城池遺跡。
蔡倫井是蔡倫故居?
古制八家為井,井引申為人口聚居地,有鄉(xiāng)里、家宅的意思,因而有人認為蔡倫井是蔡倫故居。持這一說的主要證據是清代康熙年間的《蔡氏家譜》。《蔡氏家譜》記載說:“余始祖大漢受封龍亭侯諱倫,字敬仲,住桂陽城南。厥后子孫分散各省,支分派別,難以枚舉。其住城者,只守蔡倫井上一帶鋪基舊址紙槽而已。至雍正年間,又為豪衿尹相父子所奪。其世系相傳,歷有繕本原委備載,奈為郝家兵煨燼,斷簡殘編,莫為稽考?!弊V中說明蔡倫井是蔡氏祖居。原來老譜對蔡倫故居的一切情況記載詳細,但是在明末清初,李自成部將郝?lián)u旗攻占桂陽城,兵燹屠城,保存的蔡氏族譜毀于戰(zhàn)火。宋代的阮閱任郴州知州時就寫過一道《蔡倫宅》的詩,“竹簡韋編寫六經,不知何用搗枯藤。自從杵臼深藏后,采楮舂桑事已更”。說明宋代就已認定郴西(桂陽)有蔡倫宅。
蔡倫井是蔡倫冢穴?
井也可指古代王侯的墓穴。唐代韓愈《記宜城驛》:“驛東北有井,傳是昭王(楚昭王)井?!背诌@一說的主要是根據蔡倫井石壁上有模糊的石刻字跡,加上附近的蔡倫祠和臨街上書“蔡倫井”三字的蔡倫牌坊。有人判斷蔡倫井為蔡倫殞后,后世修的衣冠墓。桂陽的蔡倫牌坊,在“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時被拆毀。桂陽的蔡侯祠,就在蔡倫井百步內的史家山,盡管所建年代、規(guī)模,志書上語焉不詳,但其拆除的時間卻依然有人記得:1934年為阻擋紅軍西進,時任民國桂陽縣縣長的謝亮宇(衡陽人),執(zhí)行上峰的命令,拆除了桂陽的蔡侯祠,磚瓦石料全部用于修建碉堡。據說蔡倫祠中的石料中就有翁仲(原指匈奴的祭天神像,后成為古代上層社會墓葬及祭祀活動的代表物品),由此推測,蔡倫祠是建于蔡倫井前的祠,即后世所稱的“墓祠”。只可惜祠毀石碎,如今不復存在。
蔡倫井是蔡倫的幽壙?
王闿運在《同治桂陽直隸州志》中分析說:“造紙不必曲池。此恐是蔡侯舊冢。后漢黃門,勢顯力富,和熹垂廉,政在帷闥。疑敬仲生時,造此幽壙。及后飲藥,未必還葬。后人相傳,但云蔡倫井耳。”王闿運懷疑這是蔡倫生前造的幽壙,然而蔡倫因卷入宮廷斗爭死得突然,沒有歸葬故里。清朝同治年間,為探究竟,“遣井工轉斛涸泉,將拓其字。工入數(shù)十丈,言石砌可窮,而泉源難竭”。發(fā)現(xiàn)下面還有石砌的隧道,彎彎曲曲,北向下延,里面水很大。當時想“從上開通,礙于民居,竟不果入”。有人根據這次的“探究”行動,猜測是幽壙的“甬道”,這條“甬道”自南向北下延,彎彎曲曲,是由青石砌成,深不可測。
蔡倫井是蔡倫造紙臼?
井還可指像井的“臼”。據《同治桂陽直隸州志》記載的“蔡倫石盆刻字”條目說“不知時代,在州城西南蔡倫井,文曰:蔡倫置?!边@一說法因襲于康熙《桂陽州志·山川》中的 “蔡泉”條目:州治西,蔡倫造紙?zhí)帲拭?。有石盆,刻蔡倫置,可驗。這石盆是否真為蔡倫置?作用是什么?石盆刻是否還有輔助刻識?我們都無從印證。有人說,桂陽是“八寶之地”(專就金屬礦藏而言,包括金、銀、銅、鐵、錫、水晶、石炭),早在漢初,就設立了金官,東漢更迭為鐵官。據《東觀漢記》等史書記載:蔡倫還兼任了鑄造“尚方寶劍”的尚書令,是鑄劍和造弓弩的行家。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水,而桂陽又是泉城,古有四十八井不出城之說,這蔡倫井就是蔡倫的生活用水來源,井旁置有石臼,可能是造紙臼,也可能是井臼,還可能是蔡氏鑄劍用的淬火盆等。
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總有一天會解讀出蔡倫井中的刻識,會破解蔡倫井這一千古之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