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智 李方路 朱建平
(1.徐州精藝成食品有限公司,江蘇徐州221000;2.江南大學(xué)食品學(xué)院,江蘇無錫214122)
由多種添加劑組成的復(fù)合性預(yù)混料中,除了有20%~30%的載體外,剩下的70%~80%都是添加劑,例如1%復(fù)合預(yù)混料中包括維生素、微量元素、藥物、氨基酸、其他添加劑,在這些添加劑中,都有量大和量少之分;又如維生素預(yù)混料中,添加維生素時,通常維生素A和維生素E添加的量會比較多,而生物素添加量就比較少.當(dāng)我們利用傳統(tǒng)的加工方法生產(chǎn)時(各種添加劑成分一同添加),問題就出現(xiàn)了,我們把這些量大的和量少的添加劑一起與載體混合,量大的添加劑的一些細粉與也會鑲嵌在載體表面,從而降低了載體對量少添加劑的承載率,也就影響了微量成分的承載率,影響微量成分的混合與分級。因此,必須研究如何使載體更好發(fā)揮作用,以提高對微量成分的承載率,改善預(yù)混料質(zhì)量是十分必要的。
礱糠粉(無錫華諾威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硫酸鋅(無錫大江中盛飼料公司);硫酸銅(無錫大江中盛飼料公司);石粉(無錫大江中盛飼料公司);玉米芯粉(無錫大江中盛飼料公司)。
分光光度計(SPECTROPHOTOMETER);SLHY-001混合機(無錫市中亞良機廠);振動分級篩(上海嘉定糧油檢測儀器廠);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上海)];100/150目分級篩(上海嘉定糧油檢測儀器廠);油脂(金龍魚植物油)。
方案一:
載體1 500 g(礱糠,100目以上)+微量添加劑組分(甲基紫0.4 g+硫酸亞鐵4 g,150目以下)+常量添加劑組分200 g+其它大原料2 300 g,合計約4 000 g→混合10 min→樣品1-1→①測混合均勻度(甲基紫、硫酸亞鐵);②下落分級混勻度(甲基紫、硫酸亞鐵);③承載力試驗。
載體1 500 g(礱糠,100目以上)+微量添加劑組分(甲基紫0.4 g+硫酸亞鐵4 g,150目以下)+常量添加劑組分200 g+其它大原料2 300 g,合計約4 000 g→混合20 min→樣品1-2→①測混合均勻度(甲基紫、硫酸亞鐵);②下落分級混勻度(甲基紫、硫酸亞鐵);③承載力試驗。
方案二:
載體1 500 g(礱糠,100目以上)+微量添加劑組分(甲基紫0.4 g+硫酸亞鐵4 g,150目以下)→混合5 min→+常量添加劑組分200 g+其它大原料2 300 g,合計約4 000 g→混合10 min→樣品2-1→①測混合均勻度(甲基紫、硫酸亞鐵);②下落分級混勻度(甲基紫、硫酸亞鐵);③承載力試驗。
載體1 500 g(礱糠,100目以上)+微量添加劑組分(甲基紫0.4 g+硫酸亞鐵4 g,150目以下)→混合5 min→+常量添加劑組分200 g+其它大原料2 300 g,合計約4 000 g→混合20 min→樣品2-2→①測混合均勻度(甲基紫、硫酸亞鐵);②下落分級混勻度(甲基紫、硫酸亞鐵);③承載力試驗。
方案三:
載體1 500 g(礱糠,100目以上)+微量添加劑組分(甲基紫0.4 g+硫酸亞鐵4 g,150目以下)→混合5 min→噴油脂(4%)混合5 min→+常量添加劑組分200 g+其它大原料2 300 g,合計約4 000 g→混合10 min→樣品3-1→①測混合均勻度(甲基紫、硫酸亞鐵);②下落分級混勻度(甲基紫、硫酸亞鐵);③承載力試驗。
載體1 500 g(礱糠,100目以上)+微量添加劑組分(甲基紫0.4 g+硫酸亞鐵4 g,150目以下)→混合5 min→噴油脂(4%)混合5 min→+常量添加劑組分200 g+其它大原料2 300 g,合計約4 000 g→混合20 min→樣品3-2→①測混合均勻度(甲基紫、硫酸亞鐵);②下落分級混勻度(甲基紫、硫酸亞鐵);③承載力試驗。
載體+微量添加劑組分+常量添加劑組分+其它大原料→混合10 min/20 min→各取10個樣,每樣5 g,以甲基紫作為示蹤物的吸光度及數(shù)據(jù)處理,數(shù)據(jù)見表1、表2。
表1 混合10 min,甲基紫吸光度
表2 混合20 min,甲基紫吸光度
載體+微量添加劑組分+常量添加劑組分+其它大原料→混合10 min/20 min→各取10個樣,每樣5 g,以硫酸亞鐵作為示蹤物的吸光度及數(shù)據(jù)處理,數(shù)據(jù)見表3、表4。
表3 混合10 min,硫酸亞鐵吸光度
表4 混合20 min,硫酸亞鐵吸光度
分析:混合10 min較20 min混合均勻度差別不大。
載體+微量添加劑組分+常量添加劑組分+其它大原料→混合10 min/20 min→做下落分級試驗→各取10個樣,每樣5 g,分別以甲基紫、硫酸亞鐵作為示蹤物的吸光度及數(shù)據(jù)處理,數(shù)據(jù)見表5、表6。
表5 下落分級混合10 min,甲基紫/硫酸亞鐵吸光度
表6 下落分級混合20 min,甲基紫/硫酸亞鐵吸光度
分析:混合10 min較20 min下落分級較大。
載體+微量添加劑組分+常量添加劑組分+其它大原料→混合10 min/20 min→各取10個樣,每樣5 g,分別以甲基紫、硫酸亞鐵作為示蹤物的吸光度,計算E平→做承載力試驗→分別以甲基紫、硫酸亞鐵作為示蹤物的吸光度E上及數(shù)據(jù)處理,數(shù)據(jù)見表7。
表7 承載力試驗10 min/20 min,E平/E上/承載力
分析:混合20 min比混合10 min的載體承載力高。
載體+微量添加劑組分→混合5 min→+常量添加劑組分+其它大原料→混合10 min/20 min→各取10個樣,每樣5 g,以甲基紫作為示蹤物的吸光度及數(shù)據(jù)處理,數(shù)據(jù)見表8、表9。
表8 混合10 min,甲基紫吸光度
表9 混合20 min,甲基紫吸光度
載體+微量添加劑組分→混合5 min→+常量添加劑組分+其它大原料→混合10 min/20 min→各取10個樣,每樣5 g,以硫酸亞鐵作為示蹤物的吸光度及數(shù)據(jù)處理,數(shù)據(jù)如表10、表11。
表10 混合10 min,硫酸亞鐵吸光度
表11 混合20 min,硫酸亞鐵吸光度
分析:方案二較方案一混合均勻度沒有明顯的差異。
載體+微量添加劑組分→混合5 min→+常量添加劑組分+其它大原料→混合10 min/20 min→做下落分級試驗→各取10個樣,每樣5 g,分別以甲基紫、硫酸亞鐵作為示蹤物的吸光度及數(shù)據(jù)處理,數(shù)據(jù)見表12、表13。
表12 下落分級混合10 min,甲基紫/硫酸亞鐵吸光度
分析:方案二較方案一下落分級較小。
載體+微量添加劑組分→混合5 min→+常量添加劑組分+其它大原料→混合10 min/20 min→各取10個樣,每樣5 g,分別以甲基紫、硫酸亞鐵作為示蹤物的吸光度,計算E平→做承載力試驗→分別以甲基紫、硫酸亞鐵作為示蹤物的吸光度E上及數(shù)據(jù)處理,數(shù)據(jù)見表14。
表13 下落分級混合20 min,甲基紫/硫酸亞鐵吸光度
表14 承載力試驗10 min/20 min,E平/E上/承載力
分析:方案二較方案一承載力較高。
載體+微量添加劑組分→混合5 min→噴油脂(4%)混合5 min→+常量添加劑組分+其它大原料→混合10 min/20 min→各取10個樣,每樣5 g,以甲基紫作為示蹤物的吸光度及數(shù)據(jù)處理,數(shù)據(jù)見表15、表16。
表15 混合10 min,甲基紫吸光度
載體+微量添加劑組分→混合5 min→噴油脂(4%)混合5 min→+常量添加劑組分+其它大原料→混合10 min/20 min→各取10個樣,每樣5 g,以硫酸亞鐵作為示蹤物的吸光度及數(shù)據(jù)處理,數(shù)據(jù)見表17、表18。
表16 混合20 min,甲基紫吸光度
表17 混合10 min,硫酸亞鐵吸光度
表18 混合20 min,硫酸亞鐵吸光度
分析:方案三較方案一、方案二混合均勻度無明顯差異。
載體+微量添加劑組分→混合5 min→噴油脂(4%)混合5 min→+常量添加劑組分+其它大原料→混合10 min/20 min→做下落分級試驗→各取10個樣,每樣5 g,分別以甲基紫、硫酸亞鐵作為示蹤物的吸光度及數(shù)據(jù)處理,數(shù)據(jù)見表19、表20。
分析:方案三較方案一、方案二下落分級降低。
載體+微量添加劑組分→混合5 min→噴油脂(4%)混合5 min→+常量添加劑組分+其它大原料→混合10 min/20 min→各取10個樣,每樣5 g,分別以甲基紫、硫酸亞鐵作為示蹤物的吸光度,計算E平→做承載力試驗→分別以甲基紫、硫酸亞鐵作為示蹤物的吸光度E上及數(shù)據(jù)處理,數(shù)據(jù)見表21。
表19 下落分級混合10 min,甲基紫/硫酸亞鐵吸光度
表20 下落分級混合20 min,甲基紫/硫酸亞鐵吸光度
表21 承載力試驗10 min/20 min,E平/E上/承載力
分析:方案三較方案一、方案二承載力明顯提高。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見表22;圖分析見圖1、圖2。
本試驗主要是研究了不同混合方法對載體特性的影響,主要是采用混合均勻度、下落分級和承載力試驗的方法,通過前面的試驗過程和結(jié)果討論可以得出下面幾個結(jié)論:
表22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圖1 混合均勻度及下落分級CV
圖2 承載力
①用常規(guī)混合方法,大量成分中的微小顆粒鑲嵌在載體表面,影響了微量成分與載體混合,雖然飼料的混合均勻度無明顯差異,但下落分級較高,承載力較低。
②載體和微量組分先混合5 min,再加常量組分、大料混合的混合方法,可以使微量成分與載體充分混合,較常規(guī)混合方法混合均勻度無明顯變化,但下落分級明顯降低,承載力有所提高。
③載體和微量組分先混合5 min,再噴油5 min,再加常量組分、大料的混合方法,可以使微量成分與載體充分混合,噴油之后可防止微量成分脫落,混合均勻度無明顯差異,下落分級顯著降低,承載率明顯提高。
④總的來說,最佳的混合方法是載體和微量組分先混合5 min,再噴油5 min,再加常量組分、大料,可以使載體達到最好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