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湘瑜+馬力
2009年,馬力第一次接觸到國際夏令營,那是在瑞士蒙塔納夏令營所在地的1天參觀,馬力帶著7歲的兒子Pony一同體驗。當時有三件事觸動了她:蒙塔納坐落在阿爾卑斯山脈1500米處,所有營地建筑均面向雪山;這個家族經營的夏令營里,孩子們歡聲笑語;蒙塔納有50多個國家的孩子,這讓馬力覺得無法想象。
2009年時,即便在北京、深圳,一般也只有些國際學校會組織國際夏令營活動,“普通家庭”離國際夏令營很遙遠。這次短暫的參觀讓馬力埋下了興趣的種子,此后4年時間里,她實地體驗、考察了瑞士多家夏令營,21天與營員同吃同住同活動。而兒子Pony,也從2011年起連續(xù)3年參與國際夏令營。2014年,Pony去英國讀書,同學中竟有一位他已經認識的——2011年在蒙塔納夏令營的室友,來自俄羅斯。馬力認為,撇開語言、社交、處理問題能力的提升,夏令營還以一種“戲劇性的人生變化”讓孩子感知這個世界的豐富與不可思議。
夏令營起源于美國,被認為是“反城市化運動”的組成部分。1861年夏天,一位來自美國康乃迪克州的教師弗雷德里克·肯恩,率領學生進行了為期兩周的登山、健行、帆船、釣魚等戶外活動,以均衡孩童身心。肯恩認為,夏令營是透過一群訓練有素、專業(yè)熱忱、細心耐心的工作人員,精心架構出能培養(yǎng)孩子潛能的相關課程,讓孩子在自然環(huán)境中關心別人;在克服困境中建立自信;在團隊競賽中與人合作;在學習過程中積累能力。在夏令營中可以獲得的東西,絕對不是“把孩子們變成了公司的總裁,穿上晚禮服,端著香檳酒杯舉行模擬宴會,學習馬術和高爾夫球”可以替代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走進國際夏令營,馬力2009年第一次去蒙塔納時,夏令營里有個別幾個“不持中國護照”的中國人,2011年,這個夏令營中有20多個中國孩子。美國的1.2萬個夏令營中,每年有逾1000萬青少年和100萬成年人參加營地活動,中國娃比重也越來越高。但夏令營,早已不是19世紀“走進大自然”那么簡單。在出發(fā)參加一個夏令營之前,父母和孩子實在需要坐下來,好好了解下面這些信息。
了解夏令營各種款
歐美國際夏令營的一大特色是細分化。大體的分類包括綜合類和主題類的,綜合類有的偏重于活動、運動,像瑞士的蒙塔納,有的則強調語言學習,一天可能有半天的語言課。主題類的,在美國非常多。目前美國大約有1.2萬個夏令營,其中有7000多個住宿營和5000多個非住宿營,營地主題有體育、藝術、語言、野外生存、職業(yè)體驗、社區(qū)服務和特殊需求等類別,每一類別下面有數十種甚至上百種項目。而在歐洲,皇馬、利物浦等球隊還有足球夏令營。
此外,美國、英國等地還有一些“領導力提升”夏令營,但針對的是較大年紀的孩子。新加坡、香港等地,則有結合動物園、海洋公園設計的三五天的小小夏令營等。
現在舉辦夏令營的機構很多,新東方、環(huán)球雅思等語言培訓機構,會提供針對留學、語言學習等方面的國際夏令營;國際夏令營代理機構,也會與國外夏令營合作,招收營員;而像德邁國際等高端定制旅行機構,會與國外學校合作,提供高品質的歐洲夏令營選擇。這兩年一個新風向是,有些旅行專家也開辟了夏令營事業(yè),如帶孩子旅行的紅杏,就與人開發(fā)了專門針對戶外的國際、國內夏令營線路。選擇有信譽、有實力的代理機構很重要,他們往往更專業(yè)。
語言培訓機構的夏令營,不一定有很重的語言課比例。新東方的課程就分帶課程與不帶課程的兩種,甚至有專門的戶外拓展營。不帶課程的更接近旅行,一般是參觀、考察學校,為留學做準備。帶課程的則分英語課程和全真課程,全真課程是與當地孩子一起上課,包括數理化各方面課程,而且住在美國家庭,與當地人同吃同住,全程西式交流。這種營適合想去國外讀高中的孩子。
全真課程與戶外拓展是不錯的夏令營,因為其它英語課程夏令營,除了上課,其余時間孩子還是和一同參加夏令營的中國孩子在玩,而全真課程和戶外拓展,更能夠接觸國際生源,甚至國外家庭。但最忠于夏令營起源本意的戶外拓展營,因為“忽視”了語言課,推廣有難度,只有“思想相對先進”的父母能接受。
不管參加什么國際夏令營,最好提前4個月報名。建議給孩子一定選擇權,但新東方的經驗是,孩子往往會根據景點選線路,他們更把夏令營當旅行。
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需求做選擇
一般7、8歲后才能進入國際夏令營,個別小小營可讓5-6歲的孩子做短期體驗,還是日托班型。有些國際學校的summer school,規(guī)定入營年齡要在10歲以上,因為他們針對的是有語言學習提升需求的小學高學年學生和初中學生。像瑞士的卓士中學夏令營,也有針對10-15歲男女生的夏令營,除了高爾夫等運動外,也很強調英語和德語的學習。
無論參加哪一種夏令營,要了解的是孩子的需求。有小學升初中、高中國外讀書、留學等需求的,可考慮語言課程較多的營。內向膽小的孩子,盡量選擇營員數量少的。國際夏令營并非“預售目標式”活動,看孩子是否有收獲,應更多關注他們能否適應文化差異、在陌生環(huán)境中交到朋友、如何處理事情。而且,孩子的收獲,永遠超出你的期望和意料。
馬力建議父母要搞清楚三個問題:“你和孩子為什么想去一個國際夏令營?”“你準備花多少錢和時間?” “你的最低期望值是什么?”八九歲的孩子第一次去夏令營,可考慮語言課比例不那么重,興趣活動更多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了解、適應國際夏令營,跟著歐美孩子的節(jié)奏,玩得更high些。
美國日間營很發(fā)達,白天送孩子到夏令營,晚上接回家,父母可陪同前往,租個房子,順帶旅游。加拿大的夏令營有政府補貼,費用上更占優(yōu)勢。歐洲夏令營因許多國家地域小,周末就可跨國游,所得跨國文化感受更有吸引力。馬力說,在美國的夏令營,你會遇見“美利堅”,在英國,你會遇見“大不列顛”,在加拿大,往往是“華人圈子”,而在瑞士,你會看到“聯合國”。
夏令營貴不在硬件,在課程表和老師endprint
2009年到現在,蒙塔納的營費已經從6000瑞郎漲到了6600瑞郎。蘿實學院的夏令營,營費可以到10萬人民幣。但蘿實的孩子也不是住在別墅古堡,吃著山珍海味,營地的硬件,只能算是國際夏令營的中等水平。
國際夏令營,為什么這么貴?如果說一個成功的國際夏令營一定有它的經營秘笈,課程表一定是其一,是他們最值錢的“知識產權”。馬力考察過的某個國際夏令營,有專門的排課團隊,由資深老師構成,都是經驗豐富的專業(yè)人士,其中之一在夏令營已工作超過36年,他們需要為400名不同年齡組的學生,安排課程和三四十種活動。另一個國際營,課程表每日更新,孩子們可根據自己愛好選擇自由課程,每天可選的課程均不一樣。
國際夏令營的老師,也是營中最好的財富。Pony第一年的馬術老師來自瑞典,她的母親是專業(yè)賽馬騎手,而她從小就和母親一起參加比賽;2012年ISCM營地的攀巖老師Wilson來自香港,是在德國留學的生態(tài)科學博士,自己攀幾千米的高山,還去過南極,做公益事業(yè),也出過書。一些國際夏令營的輔導員們以及國內游學機構的領隊都很年輕,有的是在讀或剛畢業(yè)的大學生,他們來夏令營,也帶著很強的交朋友、學技能的心態(tài)。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年輕人更容易樹立榜樣。孩子們跟這些老師的交流,領會到的是另外一個天空的精彩,得到的也許會是關于將來自己的路的啟示。
蘿實學院的夏令營,營費可以到10萬人民幣。但蘿實的孩子也不是住在別墅古堡,吃著山珍海味,營地的硬件,只能算是國際夏令營的中等水平。
自信、社交、團隊合作,中國孩子的弱環(huán)節(jié)
在國際夏令營中,孩子們往往有許多自由時間,國外的孩子可能在玩,在運動、打球、蹦迪,他們認為自己是為了交朋友而來夏令營。
廈門新東方的李婷婷老師說,參加國際夏令營的孩子,最大的障礙在于“信心”。語言會影響到孩子的信心。她曾帶不同年齡的游學夏令營去美國,不管是小學生還是大學生,總有20%的營員,三個星期時間都不主動交流,哪怕是住在美國家庭當中。她認為,語言精通不那么重要,但英語好的孩子,心態(tài)往往是夏令營中最open的,這有助于他們的體驗。
增加自信的一個技巧是參與一些配套口語班,比如在去夏令營前,參加包括機場、酒店、問路、點餐等內容的語言課程。這種課程最大的意義不在于告訴孩子怎么說英文,而是讓他們感覺到,即便沒有領隊,他們也有應付的自信。
事實上,中國孩子在國際夏令營中最大的挑戰(zhàn),可能是社交與團隊合作。馬力2011年在蒙塔納遇到一個一句英語都不會的意大利女孩子,卻第一時間找到了朋友,她的朋友“兼職”給她當翻譯。在國際夏令營中,孩子們往往有許多自由時間,國外的孩子可能在玩,在運動、打球、蹦迪,他們認為自己是為了交朋友而來夏令營;中國的營員,習慣于被安排,空閑時間往往無所事事。
心態(tài)不open,對夏令營的適應性也更弱。針對這些問題,好的國際夏令營,都有盡快讓孩子尤其是最小組別的Junior適應的方式,有的專門安排他們住獨棟別墅,吃飯也是第一撥,課程和作息時間等都不同于大孩子。好的國際夏令營也很注重營員能夠與家長及時有效溝通,如果一個國際夏令營不鼓勵或者不在意為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提供各種方便(如每天在固定時間使用營地電話給家里打電話),那第一時間就要pass它。
如何讓孩子接受一個夏令營?
父母對待國際夏令營的問題,可能帶著很功利的期望值。但對國際夏令營say no 的,往往是孩子。因為孩子不愿接受一無所知的東西,不管這“玩意兒”看起來多么有趣。
2011年,蒙塔納的校長邀請Pony參加夏令營時,他的第一反應居然是那里太曬了,不想去。馬力當時很不理解,之后找準機會交流,Pony才說出實情:他說夏令營里好多運動他都不會,比如騎馬;有些球類,他都沒聽說過。馬力的先生便帶著Pony去體驗騎馬,他愛上了騎馬,對夏令營的排斥也順利消除。所以,送孩子去國際夏令營之前,最好讓他了解他要去的夏令營是什么樣,和他一起上網站、看照片、看視頻,讓他有認同度。也要在一段時間內,從語言、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活動項目上,針對性地浸染?;蛘?,帶他去體驗一些與國際夏令營相仿的環(huán)境。語言上,要讓他敢于開口。
另一種很好的營前課是旅行。孩子會在旅行的過程中,不斷與人交往、增強在陌生環(huán)境中的適應性。有條件的可以選擇境外旅行,但不是必修課。
評判一個夏令營是否有魅力,就看孩子是否愿意再回去。很多中國的父母,喜歡每年為孩子更換夏令營,這未必是好的。有的學生,連續(xù)4年從美國華盛頓到歐洲參加夏令營,還有連續(xù)9年都在一個夏令營的,像正規(guī)的學年制一樣,每年夏天在這里進步。Pony在2011年參加過第一次夏令營后,2012年他繼續(xù)選擇了蒙塔納,哪怕因為年齡,他還不能“升級”,第二年的課程、活動都是一樣的,他也愿意,因為在那里很開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