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雙江鎮(zhèn)芋頭村是個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的小山村, 101歲高齡的老壽星楊遠紳老人就住在侗寨里。
1913年2月,楊遠紳老人出生在雙江鎮(zhèn)一個貧窮的農(nóng)民家庭,不到15歲就來到芋頭村做童養(yǎng)媳。正式成親后生了8個孩子,4男4女,日子過得非常艱辛。丈夫體弱多病,她便用羸弱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將幾個子女撫養(yǎng)成人。如今她年逾百歲,仍然面色紅潤、腦子清晰、腰不彎、背不駝、腿腳靈便,血壓、血糖都正?!,F(xiàn)在,老人還能在自家門前擺攤做生意。她有哪些獨特的養(yǎng)生經(jīng)呢?
人閑即老,做生意防病
由于芋頭村侗寨保存完好,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游客來此參觀,游客絡(luò)繹不絕。侗家山上盛產(chǎn)茶葉、蕨菜、竹筍等作物。楊遠紳老人便在自家門前擺了一個小攤,將自己加工的茶葉、蕨菜、竹筍賣給外地游客。只要天氣好,她都會準時“出攤”。需要新鮮的茶葉、蕨菜、竹筍等原料時,老人就背著竹簍步行一兩公里到山上去采摘。
兒子、兒媳覺得母親年紀大了,想讓她安享晚年,別擺攤做小生意了。但楊遠紳老人不答應(yīng),她說自己做小生意不是圖掙錢,就是喜歡將侗家山寨的土特產(chǎn)賣到外地去,讓外地人知道通道有一個侗家山寨。并且老人認為:自己天天做小生意,身體才不會得病,才不會得老年癡呆。老人說:“人閑即老。”不管歲數(shù)多大,只要還能下地行走,就要多運動。老人居住的房屋到擺小攤的地方有18級臺階,她每次都不要人攙扶,一天要上下120多級臺階。
每天坐在小攤前做小生意,和前來買東西的游客討價還價,成了楊遠紳老人的精神寄托,也成了她健康長壽的動力。她耳不聾,眼不花,制作茶葉、蕨菜連眼鏡都不用戴。她坐在自家門前做小生意,成了芋頭侗寨的一道風景線。
氣大傷人,不計較
“氣大傷人”是楊遠紳老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生活中,老人就養(yǎng)成了“遇事不動怒,能容且容過,過眼即煙云”的待人處事的好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不僅讓她贏得了好人緣,也給她帶來了好心情。
楊遠紳老人的二兒子說,從小母親就教育我們,一定要走正道,不管和誰打交道,要一不怕吃虧、二不占便宜。生活中,老人也是這么做的,對人對事特別寬厚。他回憶說,家里揭不開鍋的時候,母親不得不跟親戚或鄰居借錢、借糧食,等還的時候,都會帶著禮物登門道謝或多還一些。老人從不對子女亂發(fā)脾氣,對后輩更是疼愛不已,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鄰居們都夸她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太太。
生活規(guī)律,注意休息
楊遠紳老人的生活習慣也很好,起居非常有規(guī)律,每天早上6點左右起床,晚上8點準時睡覺。每天早晨起床后,她便到寨子里走一圈,呼吸新鮮空氣?;丶液蟊阒譁蕚涑鰯偟氖?。老人一日三餐都很準時,且從不挑食。也許是早年生活艱苦的原因,楊遠紳老人一生最愛吃的都是紅薯和南瓜。吃飯就是一碗,很少吃零食,平日非常節(jié)儉。老人吃飯時喜歡放點醋,一年四季不離水果,也喜歡吃肉,但從不多吃,每次只吃兩三片。老人膳食結(jié)構(gòu)很合理,早餐一般不重樣。
另外,老人還有一個特殊的生活習慣,就是每餐后都要睡20分鐘,即使是吃過早飯后,她也要小憩一會兒。楊遠紳老人的二兒子介紹說:“母親還很少吃藥,一般的小毛病通常都用食療解決。如果是感冒,她就會喝一碗酸蘿卜湯,里面加些鹽、生姜、山楂,然后睡上一覺,第二天基本就好了?!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