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勇
以月抒懷,古今相通?!对铝链砦业男摹贰睹髟虑Ю锛南嗨肌贰恫试谱吩隆贰对铝磷?,我也走》《十五的月亮》《月亮船》《花好月圓》《月光下的鳳尾竹》《透過開滿鮮花的月亮》《月朦朧鳥朦朧》等,這些歌曲廣為傳唱,耳熟能詳。但如果要問:古人和今人哪一個對月亮感觸更深?回答還是古人。應該說,鋼筋水泥的森林、都市喧囂的燈光、晝夜穿梭的車流、終日彌漫的塵埃、浮躁不安的內(nèi)心遮蔽了美麗的自然,拉遠了人們和月亮的距離。
月相變化,在古人看來是常識,在今天看來卻成了天文知識,也成為學生深入解讀古代詩歌作品的一道障礙。所以,有必要在這方面進行一些探討,從科學和文學兩個層面,對有關(guān)月亮的古代詩歌重新進行解讀。
一、整夜懸天的“滿月”
歌曰:“滿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這時地球不能遮擋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對著地球,人們能看到一輪明月,稱為滿月或望。滿月在傍晚太陽落山時的東方地平線上升起,子夜時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時從西方地平線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這期間的月亮,在空時間最長,日落而出,日出而落,夜半高懸于南中天。如,“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蘇軾的《前赤壁賦》),“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歐陽修的《生查子》),“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鴣啼” (劉禹錫的《踏歌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的《望月懷遠》),“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等。詩中的月亮都是滿月,黃昏日落后便在東方升起。
這期間的月亮,亮度最高,地表反射光強,視野開闊,畫面反差大,詩歌中的明月多指“滿月”。如,“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萬丈生白毫”(蘇軾的《和子由中秋見月》),可見其亮度之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的《靜夜思》),可見地面如霜般的發(fā)射光;“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的《出塞》),可見滿月的光下詩人視野的廣闊。
二、夜半而落的上弦月
歌曰:“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輪圓月面朝西?!鄙舷以录s正午時分出現(xiàn)在東方,由于有太陽存在,故而看不到。黃昏時,它運行到正南天空,子夜時分從西方落入地平線之下,僅上半晚可見。
月出中天,夜半西落,形狀為一大寫的D字,是上弦月最主要的特征。時至午夜,月亮西垂,夜深人靜,很多詩人借助月相表現(xiàn)時間。如,“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v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司空曙的《江村即事》),詩中“月落”時,人們“正堪眠”,即睡意正濃,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就是指上弦月,此乃用時間點月相。再如,“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的《楓橋夜泊》),時至午夜,本該酣眠,可詩人因科舉落第,對愁無眠,也是借月相言愁緒。
三、夜半而出的下弦月
歌曰:“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東下半夜?!边@時看到的月球東半邊亮呈半圓形,月面朝東,稱為下弦月。它在子夜時升起在東方地平線上,黎明前后,高懸于南方天空,太陽升起后就看不到了。實際上,到正午時分才從西方地平線落下,所以僅下半晚可見。
午夜月出,黎明隱沒于南中天,形狀為一大寫的反D字,是下弦月最主要的特征。下弦月的亮度僅為滿月的一半,但是它夜半而出,對比以前的無月場景,這突然增加的亮度,也會給環(huán)境帶來巨大的變化,這也是經(jīng)常觸發(fā)詩人靈感的原因。如,“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的《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夜半時分,月亮升起,離開枝頭,這猛然增加的光亮,驚醒了已經(jīng)入眠的喜鵲。“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王維的《鳥鳴澗》),月亮以動態(tài)的形式出現(xiàn),一個“驚”字打破了寧靜,在這夜靜春山空中,月的出現(xiàn),更加渲染了山的清幽與空寂。
四、古代詩人喜愛詠月抒懷的文化背景
從遠古到近代,月亮一直是人們身邊重要的自然景物,星斗襯托下的月亮,成為夜間景物的主體。人們與月相伴,伴月相思。很早民間就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月亮的傳說,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中國民間有賞月的傳統(tǒng)習俗,賞月賦詩唱和,更是文人雅士的交游活動之一。民間中秋賞月活動,肇始于魏晉,大盛于唐宋。至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
古代詩人還常常以月蘊涵時空的永恒,在他們的詩歌中,月亮這一意象成了亙古不變的象征和世事變遷的永恒見證。李白的《把酒問月》中有:“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边@幾句詩,將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讀來意味深長,蕩氣回腸。
在傳統(tǒng)文化中,月亮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類思想情感的載體,意蘊十分豐富。寧靜幽美,輕松自由,純潔無暇,自然美好,時空永恒,凄涼孤寂,悲歡離合,等等,都能通過月亮來表達。月亮的不同意蘊,形成不同的審美意境,烘托出詩人的不同情懷。只有了解月相變化的自然規(guī)律,結(jié)合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深入地進行文本解讀,才能真正讀懂作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