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哲
臨床護理
小兒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手術治療護理體會
馬哲
目的 探討小兒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手術治療的護理方法,以提高護理質量。方法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患兒62例(77足),根據患兒年齡、足部畸形和先期矯形效果來選擇手術方式,護理方法采用術前宣教、舒適護理、環(huán)境、飲食、石膏護理和出院指導為主。結果 62例患兒進行ICFSG評分為:優(yōu)62足,良11足,中4足,差0足,優(yōu)良率為94.8%。結論 綜合護理在小兒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手術中具有重要作用。
足畸形/護理; 足畸形/治療; 手術; 兒童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兒科常見先天畸形,嚴重影響患兒足部形體和功能,發(fā)病率為1%[1],男∶女約為2∶1,且單側多見。臨床表現為前足內收、跟骨內翻、脛骨內旋、踝關節(jié)馬蹄位等,這些癥狀可單獨存在,也可同時合并其他畸形。早期(6個月以內)治療多以手法干預治療為主,如手法矯正、石膏固定、佩戴足外展矯形支具矯正[2],跟腱緊張者行跟腱滑動延長術。本院對手術治療的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患兒進行綜合護理,取得較好療效,現將護理經驗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0-01/2013-12遼寧省殘疾人康復中心外科共收治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患兒62例,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齡6~12歲,平均(9.3±3.7)歲;左足22例,右足25例,雙足15例。按ICFSG評分標準對77足進行評分,優(yōu)0足,良0足,中23足,差54足。
1.2 手術方法 根據患兒年齡、足部畸形和先期矯形效果來選擇手術方式,如經皮跟腱切斷、跟腱延長或加跖筋膜松懈、足后內外側軟組織松懈、長腿管型石膏外固定術。
1.3 護理
1.3.1 術前護理 (1)術前宣教:首先做好患兒及家屬思想工作,對術后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做好宣教。尊重患兒,保持微笑面孔,親切的目光和柔和的聲音,鼓勵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邀請醫(yī)師向患兒及家屬對手術方案進行詳細講解,消除恐懼心理,且能增強其信心。(2)舒適護理:盡量和患兒進行溝通,和患兒做好朋友,一起做游戲,如唱歌、講故事、看圖畫書,消除患兒的恐懼感和陌生感,使其可以積極配合治療。舒適護理由Kolcaba于1995年提出,是將舒適護理與整體護理兩者結合,舒適護理應作為整體護理追求的目的[3]。(3)營養(yǎng)護理:給予患兒營養(yǎng)豐富、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飲食,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對手術的耐受性。(4)環(huán)境護理:患兒入院時對于醫(yī)院的環(huán)境感到陌生,更加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此時可適當改變病室的周圍環(huán)境,如粉色的墻壁,彩色的圖畫,綠色的植物,飼養(yǎng)幾條色彩斑斕的小魚,都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為臨床治療創(chuàng)造條件。
1.3.2 術后護理 (1)體位:密切觀察患兒血壓、脈搏、呼吸、心率等生命體征情況。未完全清醒患兒平臥位,肩部墊高,頭偏向一側,防治嘔吐、窒息發(fā)生。抬高術肢30°~40°,同時烤燈照射促進血液循環(huán)。(2)疼痛護理:由于受心理狀態(tài)影響,故疼痛閾值降低,遵醫(yī)囑可在清醒6 h后給予曲馬多0.25 g口服鎮(zhèn)痛,如疼痛難忍,可遵醫(yī)囑予杜冷丁肌內注射。(3)功能鍛煉指導:術后24 h輕柔按摩患兒的術肢四頭肌并行髖關節(jié)被動屈伸運動,每次15 min,每日2次。術后1周牽拉患兒雙手,由仰臥位變平臥位,抬高臀部,督促患兒足趾運動,每次20 min,每日2~3次。
1.3.3 石膏護理 (1)在上石膏初期24 h之內,石膏未干,這時移動患兒一定要小心,應用掌心扶托,勿用手指托,否則石膏容易受壓凹陷變形,導致內面凸起指痕,造成石膏壓瘡[4]。為保持石膏原形,石膏下可放置軟枕,同時周圍保持通風,可促進石膏凝固。(2)石膏固定后應密切觀察肢體遠端血運情況,正常情況下,外露足趾應色澤正常,皮溫適中,如果局部皮膚腫脹發(fā)紫或蒼白發(fā)涼,說明血液運行障礙,嚴重者可導致肢體壞死,肢體壞死是馬蹄內翻足治療的最嚴重并發(fā)癥,故經常巡視至關重要,如發(fā)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向醫(yī)生匯報,盡早處理。(3)石膏管型固定后,要防治壓瘡的產生,在足踝關節(jié)突出的地方可放置軟棉墊做保護,定期觀察石膏管型內有無異味,局部有無破潰。石膏的邊緣及時進行修復,防治摩擦皮膚,同時對周圍皮膚要定期按摩,保證血循環(huán)通暢。保持石膏完整性,對于患兒較為困難,國內學者采用在石膏表面裹上一層聚氨酯繃帶,效果滿意[5]。(4)拆除石膏后護理:石膏拆除后家長協(xié)助患兒做足背伸、外展、外旋活動,每次10~15 min,每日4次以上,使軟組織充分伸展,足后內側皮膚充分擴張,恢復關節(jié)功能。
1.3.5 出院指導 3周后石膏拆除,穿矯形鞋,最初半年內每月復查1次,無復發(fā)傾向可3個月復查1次,按ICFSG評分標準堅持復查2年以上。
62例患兒術后隨訪時間為0.5~4年,進行ICFSG評分為:優(yōu)62足,良11足,中4足,差0足,優(yōu)良率為94.8%。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也稱為特發(fā)性馬蹄內翻足。目前認為,其病因是遺傳和環(huán)境兩組因素共同作用。對其治療原則性共識即:如能早期適當處理,大多數可獲得較好的畸形矯治;如不治療,將終生殘疾,影響生活和工作[6]。大多數學者認為,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最初首選治療應該是非手術治療,而非手術治療不成功或未能完全矯正畸形,可考慮手術治療。本文62例患兒中47例患兒是因為非手術矯正效果不理想,而15例患兒未進行過任何治療。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患兒治療需要長期不懈的堅持,術前護理能保證患兒心理、生理方面接受手術治療,提高患兒的依從性及家長的認可。術后護理為患兒鞏固手術效果和患兒康復提供有力保障,尤其石膏護理是護理工作中的最重要部分,是手術的后續(xù)治療部分。作為護理人員,工作時要有耐心、精心、細心,與家長充分溝通,了解患兒的脾氣秉性,幫助患兒盡快消除心理恐懼感,積極接收治療。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通過家長的積極配合,有針對性的宣教和指導,長期的功能鍛煉,均可取得滿意臨床效果。
[1] 李漢娟.矯形夾板固定治療小兒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護理[J].護理研究,2005,19(18):1638-1639.
[2] DimeglioI A,Bonnet F,Mazeau P,et al.Orthopaedic treatment and passive motion machine:consequences for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clubfoot [J].J Pediatr Orthop B,1996,5(3):173-180.
[3] 時秋英.舒適護理在老年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9):1810-1811.
[4] 佘亞雄.小兒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262.
[5] 劉鳳,黃干秀,夏燕,等.改良Ponseti方法治療先天性僵硬型馬蹄內翻足患兒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7):607-608.
[6] 趙黎.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治療理念的轉變[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06,20(18):42-45.
(本文編輯:張小冬)
110015 沈陽,遼寧省殘疾人康復中心外科 作者簡介:馬哲(1973-),女,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小兒外科疾病的臨床護理研究。
10.3969/j.issn.1674-3865.2015.02.037
R682.6
B
1674-3865(2015)02-0191-02
201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