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燕 黃國盛 畢 雷 黃培祿
(廣西欽州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欽州市 535099,E-mail:2360562081@qq.com)
呼吸暫停是早產兒尤其是極低出生體重兒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原發(fā)性早產兒呼吸暫停發(fā)生率為20% ~30%,其發(fā)生率和胎齡、出生體重成反比,胎齡越小體重越低發(fā)生率越高。胎齡34~35周的早產兒呼吸暫停發(fā)生率為7%,極低出生體重兒可達50%,出生體重<1 000 g的早產兒發(fā)生率為 84%[1]。呼吸暫停是指呼吸停止≥20 s,合并有心動過緩、明顯的低氧血癥或發(fā)紺。呼吸暫停發(fā)作時,患兒可出現(xiàn)青紫、肌張力低下、心率變慢、血氧飽和度下降、血壓降低,如不及時干預,可致腦缺氧損傷,甚至猝死。原發(fā)性呼吸暫停主要與早產兒中樞神經和呼吸系統(tǒng)發(fā)育未成熟有關。早產兒呼吸中樞的組織結構及神經元之間的聯(lián)系不完善,神經沖動傳出較弱,呼吸系統(tǒng)解剖結構發(fā)育未完善,肺泡通氣量、潮氣量較小,肺代償能力較差,肺牽張反射較弱,當呼吸負荷增加時,不能有效延長吸氣時間,因此易發(fā)生呼吸暫停。國內多年來主要應用氨茶堿和納洛酮治療早產兒呼吸暫停。本文旨在探討枸櫞酸咖啡因治療早產兒原發(fā)性呼吸暫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新生兒科住院的原發(fā)性呼吸暫停需使用呼吸興奮藥物治療的早產兒(胎齡28~34周)73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5例、對照組38例。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胎齡(29.6 ±1.5)周;體重(1.39 ±0.24)kg;首次用藥日齡(3.0 ±1.9)d,平均用藥時間為6.94 d。對照組男26 例,女12 例;胎齡(29.8 ±1.8)周;體重(1.42 ±0.19)kg;首次用藥日齡(3.2 ±2.1)d,平均用藥時間為 7.65 d。兩組患兒胎齡、性別、體重、首次用藥日齡、用藥時間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
1.2 納入標準 出生胎齡28~34周;符合原發(fā)呼吸暫停的診斷[2];呼吸停止20 s;合并有心動過緩、明顯的低氧血癥或發(fā)紺,每天發(fā)作≥3次;無正在治療中或未治療的除呼吸暫停以外的嚴重的疾病如顱內出血、先天性心臟病、敗血癥、呼吸窘迫綜合征、呼吸道感染、壞死性腸炎、貧血、電解質紊亂、低血糖等。
1.3 治療方法 觀察組應用枸櫞酸咖啡因注射液(意大利凱西制藥公司,批號13238),靜脈輸注,首劑20 mg/kg,30 min內輸注完;維持量5 mg/(kg·次),10 min內輸注完,間隔24 h輸注1次。對照組應用氨茶堿(河南潤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403262),靜脈輸注,首劑4 mg/(kg·次),維持量2 mg/(kg·次),15 min內輸注完,間隔12 h輸注1次。兩組分別應用3 d以上,無呼吸暫停后停用。兩組患兒均按早產兒治療常規(guī)給予輸注靜脈營養(yǎng)及胃腸道喂養(yǎng)。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斷標準 在用藥后第3天、第7天對比兩組療效。療效判斷標準[3]:用藥72 h后呼吸暫停每天發(fā)生次數(shù)較用藥前減少50% 以上或未復發(fā)為有效;用藥72 h后呼吸暫停無減少或加重為無效。自用藥開始至停藥后3 d觀察兩組有無不良反應?;純褐委? d內出現(xiàn)呼吸暫停以外的嚴重的疾病如顱內出血、敗血癥、呼吸窘迫綜合征、呼吸道感染、壞死性腸炎、貧血等則退出本研究。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用藥后第3天、第7天觀察組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用藥3天后觀察組無效3例,其中1例用藥第3天維持量加到10 mg/kg后有效;另2例患兒經加用經鼻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后用藥7天有效。對照組無效9例,其中6例加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有效,3例無效病例停用氨茶堿,改用常頻呼吸機治療有效。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2.2 不良反應 觀察組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尿多、體重不增、胃潴留或喂養(yǎng)不耐受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兩組血壓升高(收縮壓≥90 mmHg,平均壓≥65 mmHg)患兒,停藥2 d后血壓恢復正常;心率增快(心率>180次/min)主要出現(xiàn)在用藥后3 h內,持續(xù)數(shù)小時后自行降至正常。其余不良反應在停藥2~3 d后癥狀逐漸消失。兩組病例均無神經系統(tǒng)不良反應。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早產兒原發(fā)性呼吸暫停常發(fā)生于生后3~5 d,且有反復發(fā)作傾向,其發(fā)生機制目前尚不明確,可能與早產兒中樞神經和呼吸系統(tǒng)發(fā)育未成熟有關。胎齡越小中樞發(fā)育越不成熟,對CO2升高的反應敏感性越低,尤其低氧時化學感受器對CO2的刺激反應更低,易引起呼吸暫停。
目前甲基黃嘌呤類藥物仍然是治療早產兒原發(fā)性呼吸暫停的主要藥物,包括茶堿、咖啡因和氨茶堿。甲基黃嘌呤類是非選擇性腺苷受體拮抗劑,能增加化學感受器對CO2的敏感性,增加每分鐘通氣量,還能增加膈肌收縮力,減輕膈肌疲勞,并改善呼吸肌收縮力,增加心臟排出及改善氧合作用。枸櫞酸咖啡因對呼吸中樞的刺激作用比氨茶堿更強,療效比氨茶堿好,半衰期較長,不良反應較少,脂溶性高,透過血腦屏障快。早產兒咖啡因半衰期的延長使血藥濃度波動小,并允許24 h間隔用藥。基礎負荷劑量20 mg/kg,24 h 后給維持量,每次5 mg/kg,1 次/d,推薦靜脈滴注,給藥時間超過10 min;也可口服,吸收較好,0.5 h達到有效血藥濃度(5~20 μg/ml)??Х纫虻难獫{半衰期為100 h,相對于茶堿的30 h,咖啡因有更安全的治療范圍[4]。國外一項雙盲多中心研究證實枸櫞酸咖啡因治療早產兒原發(fā)性呼吸暫停的短期效果及安全性優(yōu)于其他黃嘌呤類藥物[5]。這項臨床研究的長期隨訪結果發(fā)現(xiàn)接受咖啡因治療的嬰兒在校正年齡為18~21月齡時,其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的發(fā)生率顯著降低,存活率得到提高,而且不伴有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異常,而且咖啡因組與安慰劑治療組的嬰兒相比,小兒腦癱和認知滯后的發(fā)生率降低,死亡、耳聾以及失明的發(fā)生率在兩組間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6]。國外近期有研究結果顯示,咖啡因能降低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發(fā)生率,并能顯著降低腦癱和認知發(fā)育延遲的發(fā)生,提示咖啡因可能在神經發(fā)育中起重要作用[7]。有學者在一項枸櫞酸咖啡因治療早產兒原發(fā)性呼吸暫停的研究中隨訪5年無殘存活率的結果顯示枸櫞酸咖啡因在早產兒中使用的安全性[8]。美國一項雙盲安慰劑對照短期研究顯示,枸櫞酸咖啡因首劑20 mg/kg,維持量5 mg/(kg·d),治療胎齡28~32周早產兒呼吸暫停安全有效[9]。系統(tǒng)評價顯示茶堿和咖啡因在開始治療的2~7 d內均能有效減輕呼吸暫停的發(fā)生。雖然兩種甲基黃嘌呤類藥物的功效相似,但接受枸櫞酸咖啡因治療的嬰兒患神經系統(tǒng)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腸疾病的情況較少。本文結果顯示,用藥后第3天、第7天觀察組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尿多、體重不增、胃潴留或喂養(yǎng)不耐受等各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枸櫞酸咖啡因在治療早產兒原發(fā)性呼吸暫停上療效較氨茶堿更好,不良反應更少、程度更輕。由于枸櫞酸咖啡因系進口藥品,該藥為專用于治療早產兒呼吸暫停,屬“孤兒”藥,國內無生產,國內應用的較少,近期尚無相關的研究報道。
咖啡因的有效血濃度與中毒劑量差距較大,對首劑無效的病例可加大維持量至10 mg/kg可提高療效,枸櫞酸咖啡因治療期間無需進行血藥濃度監(jiān)測。而使用氨茶堿則需血藥濃度監(jiān)測,國外枸櫞酸咖啡因已逐漸取代氨茶堿用于治療早產兒原發(fā)性呼吸暫停[10]。由于氨茶堿的有效血濃度與中毒濃度接近,副作用也較大,臨床應用受到限制,國內較多報道納洛酮聯(lián)合氨茶堿治療效果優(yōu)于單用氨茶堿[11-13]。但由于納洛酮半衰期短,目前無雙盲對照證據(jù)支持能單用于治療早產兒呼吸暫停。
[1] Moriette G,Lescure S,EI Ayoubi M,et al.Apnea of prematurity:what's new?[J].Arch Pediatr,2010,17(2):186-190.
[2] 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等.實用新生兒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245-247.
[3] Poets CF.Apnea of prematurity:What can observational studies tell us about pathophysiology?[J].Sleep Med,2010,11(7):701 -707.
[4] Davis PG,Schmidt B,Roberts RS,et al.Caffeine for Apnea of Prematurity trial:benefits may vary in subgroups[J].J Pediatr,2010,156(3):382 -387.
[5] Schmidt B,Roberts RS,Davis P,et al.Caffeine therapy for apnea of prematurity[J].N Engl J Med,2006,354(20):2 112-2 121.
[6] Schmidt B,Roberts RS,Davis P,et al.Long-term effects of caffeine therapy for apnea of prematurity[J].N Engl J Med,2007,357(19):1 893 -1 902.
[7] Gray PH,F(xiàn)lenady VJ,Charles BG,et al.Caffeine citrate for very preterm infants:Effects on development,temperament and behavior[J].J Paediatr Child Health,2011,47(4):167-172.
[8] Schmidt B,Anderson PJ,Doyle LW,et al.Survival without disability to age 5 years after neonatal caffeine therapy for apnea of prematurity[J].JAMA,2012,307(3):275 -282.
[9] Erenberg A,Leff RD,Haack DG,et al.Caffeine citr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apnea of prematurity:a 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J].Pharmacotherrapy,2000,20(6):644-652.
[10]陳 超.早產兒呼吸暫停的防治[J].小兒急救醫(yī)學,2003,10(4):204 -206.
[11]趙素香.納洛酮聯(lián)合氨茶堿治療早產兒原發(fā)性呼吸暫停[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14):1 104,1 106.
[12]吳正文,姚 毅,王嬌蘊.納洛酮聯(lián)合氨茶堿治療早產兒原發(fā)性呼吸暫停療效觀察[J].重慶醫(yī)學,2010,39(15):2 027-2 028.
[13]杜玉萍,岳小哲.納洛酮聯(lián)合氨茶堿治療早產兒原發(fā)性呼吸暫停74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6,21(8):62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