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賢健
林伯渠既是中華民國的開國功臣,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鄧小平曾代表中共中央評價他說:“他的一生,是職業(yè)革命家戰(zhàn)斗的一生。他經(jīng)歷了資產(chǎn)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無產(chǎn)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三個歷史階段。在每個革命的歷史階段,他都是徹底的革命派,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标愐阗澴u他“革命一生無愧怍,路線正確是英雄”。林伯渠走向革命道路,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卓越的領導人,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他的三次關鍵性選擇。
加入同盟會,走向革命道路
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清光緒十二年二月十五日)出生于湖南省安福縣(今臨澧縣)涼水井。林家先人曾幾代為官或獲有“功名”,到林伯渠這代時已是“名門望族”、“書香門第”。林伯渠的父親林鴻儀是位知識分子既諳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又研習過天文、地理、數(shù)學、礦學等西學,在當?shù)仡H具名望。林鴻儀懷著“雛鳳清于老鳳聲”的期望,為兒子編輯了一套課本即《勵志文選》、《勵志詩選》、《勵志詞選》和《勵志曲選》。從1894年春天開始,林鴻儀即按著課文教林伯渠課讀。1895年,林伯渠正式入父親創(chuàng)辦的私塾讀書,不久隨父到安??h城道水書院就讀。1899年春,林鴻儀接受澧州的聘請,到欽山寺舉辦新式學堂。林伯渠與其堂兄林修梅由道水書院轉到欽山寺學館。林伯渠非常感激幼時父親對他的這種教育,他在《六十自壽》中曾寫道:“六十年匆匆地越過了生命的途程,回首往事,兒時聆受庭訓的情景,仿佛還在眼前?!?/p>
因為讀書多,思想也日趨成熟,特別是讀了父親書架上那本鄭關應的《盛世危言》之后,林伯渠覺得振興國家,首先得重視國民教育?!皣遗d亡,匹夫有責?!绷植⒅境蔀閲业慕逃瞬?,以知識來喚醒國人。1902年,林伯渠考入湖南常德公立西路師范學堂。西路師范是湘西的最高學府,課程有經(jīng)書、諸子、歷史、地理、教育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倫理學、心理學、博物學、化學、物理、日文、英文、體操和音樂等。當時在西路師范的進步學生中公開、半公開或秘密地流傳的進步書刊,主要有鄭觀應的《盛世危言》、康有為的《新學偽經(jīng)考》和《孔子改制考》、嚴復譯的《天演論》,以及《新民叢報》、《國民日日報》等,甚至還有陳天華的《猛回頭》、《警世鐘》以及鄒容的《革命軍》。這些書籍使林伯渠迅速地趨向于當時正在興起的革命潮流,“我在湖南西路師范讀書時,即獲讀《新民叢報》,加以唐才常漢口起義等影響,矇混的仇滿和富國強兵的思想,當時是很強烈的?!?/p>
1903年冬,西路師范舉行選拔留日學生考試,林伯渠以第一名被錄取。1904年春天,林伯渠告別家人、父老和師友,由長沙乘船前往日本。林伯渠抵東京后進入東京弘文學院湖南師范班,學習科目有日語、修身、教育學、數(shù)學、理化、史地等。當時中國留日學生在東京創(chuàng)辦有好幾種雜志,如《新民叢報》、《湖北學生界》、《浙江潮》、《江蘇》和湖南留學生出版的《游學譯編》月刊等,另外還有盧梭、孟德斯鳩、斯賓塞以及福澤諭吉等人關于政治、經(jīng)濟、社會、法律、哲學、歷史等方面的著作,這些都是林伯渠的課外讀物?!傲魧W東京時,憂時憂國之思,無時或忘。看到日本維新后自強不息的苦干精神,深痛清廷的腐敗與國運的危急,自己覺得對挽救國家危機應盡一部分責任。當時梁啟超辦的《新民叢報》風行一時,他倡導的維新立憲學說,及對國內現(xiàn)狀尖銳的批評,這些再加上從日譯的歐美書報那里知道的關于民主政體的概念,確立了我的革命思想。但還是從民族的愛國主義出發(fā),階級意識依然是模糊的,甚至以為只要推翻滿清建立共和,就可以全部解決中國問題?!?/p>
1905年孫中山由歐洲回到東京,與黃興、宋教仁等秘密商議將興中會、華興會和光復會聯(lián)合起來。8月13日下午,東京中國留日學生和華僑在麴町區(qū)駿河臺召開歡迎孫中山大會,林伯渠和弘文學院的中國學生滿懷激情地參加了這次大會。聽了孫中山的演講,林伯渠心中豁然開朗,一下子就解決了長期以來許多蒙混不清的問題。8月20日,中國同盟會在東京赤坂區(qū)靈南坂日本國會議員阪本金彌的別莊舉行成立大會。會議正式通過同盟會章程,公舉孫中山為總理,黃興任執(zhí)行部庶務(相當于副總理),宋教仁任司法部檢事長。林伯渠原和黃興、宋教仁熟識,二人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同盟會。這是林伯渠一生事業(yè)的重要起點,也是他做出的第一個關鍵性選擇,改變了他原來設想的教育救國之路,從此踏上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征途。
“整理黨務案”后,離開國民黨中央
1914年7月,孫中山在東京改組國民黨為中華革命黨,以圖恢復同盟會的革命精神。當時規(guī)定,凡參加中華革命黨的黨員,都要打手印,宣誓效忠于孫中山,許多老黨員對此表示反對(如黃興)。廖仲愷和林修梅、林伯渠等少數(shù)同志為了革命能夠進行下去,不拘小節(jié),毅然打手印,追隨孫中山。孫中山對林氏兄弟的忠心耿耿,極為感動,曾對人說:“林氏兄弟一文一武,將來必大有所為。”從此對林伯渠、林修梅異常器重。
1921年1月,林伯渠經(jīng)李大釗、陳獨秀的介紹,加入了上海的共產(chǎn)主義小組。如果說中國年青一代的知識分子轉變?yōu)轳R克思主義者,主要是從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提高政治覺悟開始的,那么,林伯渠轉變?yōu)楣伯a(chǎn)主義戰(zhàn)士,就不僅是讀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還有他多年的革命實踐和艱辛閱歷。1923年1月,林伯渠被任命為國民黨中央總務部副部長。6月,中共三大通過決議確定共產(chǎn)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參加國民黨的方針。由于林伯渠既是國民黨中央總務部副部長,又是中共上海黨組織的國民運動委員會成員,當時上海、江蘇、浙江、湖南等地的許多共產(chǎn)黨員與社會主義青年團員參加國民黨,都直接或間接地同他有關。不僅國內,當時中國旅歐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的周恩來、鄧小平、李富春、蔡暢等八十多人加入國民黨,也都同林伯渠的活動分不開。1923年底,林伯渠到廣州擔任《革命評論社》主任,為起草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宣言,在國共兩黨和蘇聯(lián)顧問鮑羅廷之間進行磋商和斡旋。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林伯渠出席大會并被選為國民黨中央侯補執(zhí)行委員、農民部長。2月被國民黨中央派往漢口建立主持國民黨漢口執(zhí)行部。1924年底,馮玉祥發(fā)動政變,電邀孫中山北上,林伯渠又隨孫中山北上抵達北京。1925年3月20日,孫中山因患肝癌不幸逝世,林伯渠極其悲痛。34年后,在紀念孫中山的詩中他還寫道:“淚盡鐵獅子,匆匆卅四年?!?
1925年在將大元帥府改為國民政府時決定成立監(jiān)察院和懲吏院,林伯渠等5人被推舉為監(jiān)察委員。8月廖仲愷遇刺后,林伯渠出任國民黨中執(zhí)委和中央常委,直接參加國民黨中央的領導工作。不久國民黨中央又決定以汪精衛(wèi)、譚平山和林伯渠兼理中央秘書處的工作。國民黨二大及二屆一中全會上林伯渠被推選為中常委、農民部長、財務審查委員會主席、政治委員會成員等職,是國民黨的重要領導人。二大后,林伯渠發(fā)動和領導了農民運動。他提出建立農民運動委員會,出任主席(毛澤東是委員之一),決定擴大農講所,聘請毛澤東為第六屆農講所所長,編輯出版有關農運的刊物與書籍,督促各省建立農民部,確定增加農運經(jīng)費,有力地推動了當時農民運動的發(fā)展。
1926年5月,中國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通過蔣介石提出的排斥共產(chǎn)黨的《整理黨務決議案》,內容包括共產(chǎn)黨員不得擔任國民黨中央各部部長;國民黨員不得加入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黨須將加入國民黨的共產(chǎn)黨員名單交國民黨中央主席保存等。該決議案通過后,林伯渠面臨著艱難的選擇,一邊是他自1905年以來為之而努力奮斗了十多年的民主主義革命事業(yè),另一邊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面對權力和地位的誘惑,林伯渠展示了他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毅然放棄了國民黨內的高官厚祿,辭去農民部長、中央財務委員、國民政府監(jiān)察委員等職務,離開國民黨中央,前往第六軍從事政治工作。
“七一五”后,選擇中國共產(chǎn)黨
1926年7月初,廣東國民政府正式發(fā)出北伐宣言和出征動員令,國民革命軍一、二、三、六各軍隨即大舉入湘。林伯渠隨第六軍出征參加北伐。蔣介石進入南昌不久,挑起關于遷都及召開三中全會的時間地點的爭論,其實質是要與武漢國民黨左派(包括一些共產(chǎn)黨人在內)爭奪黨權、政權及軍權。國民黨中央不顧蔣介石的阻擾,于1927年3月10在漢口召開了二屆三中全會,會議確立了中央常務委員會、政治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的集體領導制度。林伯渠被選為政治委員會委員,推舉為“設立特別黨部”問題的審查委員,不久又被推舉為軍委秘書長。但是,隨著國民黨三中全會的召開和北伐戰(zhàn)爭向長沙下游發(fā)展,蔣介石的反革命活動也越來越猖獗,進行了一系列反革命活動。在反對蔣介石陰謀叛變的斗爭中,林伯渠直接參與了武漢方面打算逮捕蔣介石的謀劃,并親往南京與程潛進行接洽。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公開舉行反革命政變。消息傳到武漢后,武漢國民政府決定舉行“第二次北伐”。然而,1927年6月下旬,武漢形勢急轉直下。唐生智自河南回到武漢后日益反動,汪精衛(wèi)集團開始醞釀“分共”,鄧演達秘密出走,中共中央完全陷入混亂狀態(tài)。在此情況下,武漢國民政府雖然做出東征決定,但此時的武漢政府與南京政府已無本質區(qū)別。林伯渠也不愿為這些軍閥政客互相爭奪賣力,他便以“腦病觸發(fā)”,向國民黨軍委主席團提出“請假休養(yǎng)”。7月15日,汪精衛(wèi)反革命集團,背著兼有國民黨黨籍的共產(chǎn)黨員召開“分共會議”,宣布同共產(chǎn)黨決裂,公開叛變革命。
在這嚴重的歷史轉折關頭,林伯渠再次表現(xiàn)出革命者的本色。據(jù)吳玉章回憶,那天晚上他與林伯渠在林的寓所等侯“分共會議”的消息,直到深夜12時彭澤民來,把開會的情況告訴他們之后才離去。這時,他同林伯渠都清楚地意識到即將向他們襲來的是什么,但卻絲毫沒有動搖他們的革命信念。當時,林伯渠的一位老友曾勸他登報宣布脫離共產(chǎn)黨,并表示愿意保護他。但林伯渠“不經(jīng)思索就毅然地拒絕了”,并且聲明“要干就干到底,決不后悔,也不會計較將來個人的命運”,顯示了他堅定的革命立場和臨危不懼的革命精神。面對生與死的考驗,林伯渠再次展示出其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毅然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
“七一五”過后,林伯渠安排妻子帶著子女返回上海,而他自己則留下來準備參加更艱苦的戰(zhàn)斗。隨后,他離開武漢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被選為革命委員會委員,兼財政委員會主席,肩負起為部隊籌款的重任。由于蔣介石誣稱林伯渠是“寧案罪魁”、“國際要犯”,懸賞緝捕,林伯渠被迫前往蘇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