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迎,翟國棟,馬海青
摘要:在浠水晚稻田進行了紫云英與油菜混播不同配比的效應(yīng)研究,結(jié)果表明,80%紫云英與20%油菜混播鮮草產(chǎn)量顯著高于紫云英或油菜單播,也明顯或顯著高于其他混播比例。其混播氮、磷、鉀養(yǎng)分累積量最高,綠肥的C/N為27.20,最接近土壤微生物對C、N需求比例。
關(guān)鍵詞:紫云英與油菜混播;養(yǎng)分;產(chǎn)量;適宜比例
中圖分類號:S963.22+3.5;S565.4 ? ? ? 文獻標(biāo)識碼:A ? ? ?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23-5677-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23.015
紫云英是浠水縣傳統(tǒng)的稻田豆科綠肥,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重要的氮素來源[1]。紫云英種子資源短缺、價格高是制約其發(fā)展的主要問題之一,且紫云英C/N較低,不利于土壤氮素及有機質(zhì)的積累。油菜是我國傳統(tǒng)的十字花科綠肥,具有適應(yīng)范圍廣、種子易得、成本低、肥效高、利于有機質(zhì)積累等優(yōu)點,同時可活化土壤中的磷和鉀,其根系分泌物可刺激固氮菌固氮[2,3]。歷史經(jīng)驗及研究表明,混播是多種類發(fā)展綠肥、適當(dāng)解決種子不足、提高綠肥面積和產(chǎn)量、改善綠肥品質(zhì)和效果的重要措施[4-6]。適宜的混播比例是獲得良好混播效果的前提條件。為了探討稻田紫云英與油菜混播的可行性,并篩選適宜的混播配比,有針對性的解決浠水縣紫云英綠肥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 2010-2011年進行了紫云英與油菜混播的田間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田概況
試驗地點位于浠水縣洗馬鎮(zhèn)謝坳村3組,試驗田前茬作物為晚稻,耕層土壤有機質(zhì)25.60 g/kg,堿解氮132.00 mg/kg,速效磷8.47 mg/kg,速效鉀48.00 mg/kg,pH 5.15。
1.2 ?試驗材料
供試紫云英品種為弋江種,油菜品種為華雙5號。
1.3 ?試驗方法
試驗設(shè)6個處理,分別為100%紫云英、80%紫云英+20%油菜、60%紫云英+40%油菜、40%紫云英+60%油菜、20%紫云英+80%油菜、100%油菜,小區(qū)長8.0 m,寬2.5 m,面積20 m2,設(shè)3次重復(fù),隨機區(qū)組排列。
1.4 ?田間試驗布置與管理
土地翻耕耙平后于2010年10月18日劃分小區(qū),小區(qū)間開寬40 cm、深30 cm的排水溝。施45%的復(fù)混肥料(N∶P∶K=15∶15∶15)300 kg/hm2作基肥。2010年10月21日播種, 100%紫云英播種量均為22.5 kg/hm2, 100%油菜播種量為7.5 kg/hm2,其他紫云英與油菜混播處理按照試驗設(shè)計要求的比例將相應(yīng)重量的紫云英、油菜種子混勻,播種時與一定量細(xì)土混勻,均勻播于田間,四周用本地紫云英作保護區(qū)。2011年春季噴施70%可濕性托布津和50%多菌靈對水1 000倍液各1次,以防治菌核病或蚜蟲等病蟲害。
1.5 ?觀察記載項目和方法
1)關(guān)鍵生育期。記載紫云英和油菜的關(guān)鍵生育期,包括播期、出苗期、初花期、盛花期等。
2)產(chǎn)量和養(yǎng)分積累量。于盛花期測定紫云英與油菜鮮草產(chǎn)量及含水量,同時分別對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取樣,經(jīng)烘干、磨碎后測定其氮、磷、鉀、碳等養(yǎng)分含量,計算養(yǎng)分累積量。氮、磷含量采用流動注射分析儀測定,鉀含量采用火焰光度法測定,碳采用重鉻酸鉀容量法測定。
2 ?結(jié)果分析
2.1 ?不同混播比例對紫云英和油菜生育期的影響
由表1可知,無論紫云英、油菜單播還是混播,其生育期一致,紫云英與油菜混播不影響其生育進程。比較紫云英和油菜兩種作物的生育期,供試油菜品種出苗期比供試紫云英品種約早4 d,初花期和盛花期基本接近,油菜比紫云英開花早1~2 d。
2.2 ?紫云英和油菜不同混播比例對綠肥鮮草產(chǎn)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隨紫云英播種量減少及油菜播種量的增加,紫云英和油菜地上部分及整株總鮮草產(chǎn)量先增后降。與單播相比,混播顯著提高綠肥鮮草產(chǎn)量,單播油菜綠肥鮮草產(chǎn)量顯著高于單播紫云英。其中,80%紫云英+20%油菜和60%紫云英+40%油菜整株鮮草產(chǎn)量較高,分別為25.51 t/hm2和25.18 t/hm2,較單播紫云英分別提高35.55%、33.79%,較單播油菜分別提高9.77%、8.35%。
2.3 ?紫云英與油菜不同混播配比對綠肥養(yǎng)分積累量的影響
隨紫云英播種量的減少及油菜播種量的增加,紫云英和油菜地上部分及整株氮、磷、鉀積累量先增后降,地下部分氮、磷、鉀積累量不斷增加(表3、表4、表5)。紫云英和油菜整株碳積累量則隨紫云英播種量減少及油菜播種量的增加不斷增加(表6)。
混播與單播紫云英相比,綠肥氮積累量有增有減,磷、鉀、碳積累量顯著提高,且100%紫云英和80%紫云英+20%油菜整株氮積累量較高,分別為54.1 kg/hm2和58.2 kg/hm2;80%紫云英+20%油菜和60%紫云英+40%油菜磷、鉀積累量較高,整株磷積累量分別達14.7 kg/hm2和12.4 kg/hm2,整株鉀積累量較高,分別為78.7 kg/hm2和73.3 kg/hm2;40%紫云英+60%油菜、20%紫云英+80%油菜和100%油菜整株碳積累量較高,分別為1 725.6 kg/hm2、1 733.1 kg/hm2和1 769.9 kg/hm2(表3、表4、表5、表6)。
單播紫云英氮積累量顯著高于單播油菜,二者磷積累量差別不大,單播紫云英鉀和碳的積累量顯著低于單播油菜。
2.4 ?紫云英與油菜不同混播配比對綠肥C/N的影響
由表7可知,單播紫云英、單播油菜C/N分別為15.72和51.08,混播處理綠肥C/N較單播紫云英提高,較單播油菜降低,且隨紫云英播種量減少及油菜播種量增加C/N增大。其中80%紫云英+20%油菜整株C/N為27.20,最接近土壤微生物對C、N的需求比例,而單播紫云英C/N偏低,隨著油菜播種量增加,C/N明顯增高。
3 ?小結(jié)
本試驗條件下,80%紫云英與20%油菜混播整株鮮草產(chǎn)量顯著高于紫云英或油菜單播,也明顯或顯著高于其他混播比例。
80%紫云英與20%油菜混播氮、磷、鉀養(yǎng)分積累量最高。其中氮積累量明顯高于單播紫云英,顯著高于油菜單播或油菜與紫云英其他混播比例;該比例混播的磷累積量顯著高于紫云英或油菜單播及其他混播比例;該比例混播的鉀積累量顯著高于紫云英單播,同時也高于油菜單播或油菜、紫云英其他比例混播。
80%紫云英+20%油菜混播綠肥的C/N為27.20,最接近土壤微生物對C、N需求比例[7],而單播紫云英C/N偏低,隨著油菜播種量增加,C/N明顯增高。
參考文獻:
[1] 焦 ?彬,顧榮申,張學(xué)上,等.中國綠肥[M].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0.
[2] 高明珠,孫振亞,呂良鴻.油菜綠肥的作用[J].新疆農(nóng)墾科技,1985(1):18-20.
[3] 王丹英,彭 ?建,徐春梅,等.油菜作綠肥還田的培肥效應(yīng)及對水稻生長的影響[J].中國水稻科學(xué),2011,26(1):85-91.
[4] 陸炳章,周春霖.豆科與非豆科作物綠肥混播技術(shù)[J].土壤肥料,1986(7):33-36.
[5] 王家琴,王仕玥,陸家環(huán),等.非豆科綠肥與豆科綠肥混播對綠肥鮮草生長的影響[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0(12):250-253.
[6] 趙忠榮.綠肥混播的好處及技術(shù)要點[J].江西農(nóng)業(yè)科技,2002(6):14-15.
[7] 耿富卿,茍劍瑜,何 ?楷.不同碳氮比對有機肥發(fā)酵過程中微生物數(shù)量的影響[J].作物研究,2013,27(S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