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虹,程薇,史德芳,范秀芝,薛淑靜,周康
摘要:采用纖維素酶(A)和中性蛋白酶(B)復(fù)合酶系水解香菇柄,確定香菇(Lentinus edodes)柄中風(fēng)味成分最佳溶出條件。以可溶性蛋白質(zhì)溶出率和氨基酸釋放率為評價指標,分別考察酶A水解時料液比、pH、添加量、酶解溫度及酶解時間和酶B水解時pH、添加量、酶解溫度和酶解時間對提取率的影響;以游離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多糖的溶出率和酶解液感官品質(zhì)為評價指標,比較了熱水浸提法、纖維素酶單酶解法、復(fù)合酶解法3種方法的優(yōu)劣。結(jié)果表明,最適酶解工藝條件為先以0.2%食用菌水解酶A,料液比(m∶V)為1∶6,pH 4.5,溫度55 ℃的條件酶解2 h,在此條件下可溶性蛋白質(zhì)溶出率為4.12%,然后在酶解液中加入0.15% 酶B,于pH 6.5,溫度50 ℃酶解6 h,在此條件下總氨基酸釋放率為2.16%;復(fù)合酶法水解香菇柄所得游離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多糖含量、感官評分分別為2.16%、1.57%、7.25%、82分,均優(yōu)于另外2種方法。
關(guān)鍵詞:香菇Lentinus edodes)柄;纖維素酶;中性蛋白酶;復(fù)合水解
中圖分類號:S646.1+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23-5823-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23.051
香菇(Lentinuus edodes)屬擔(dān)子菌綱、傘菌目、口蘑科、香菇屬,是繼雙孢菇之后的世界第二大食用菌,在民間素有“山珍”之稱。中國香菇出口貿(mào)易量近10年逐步上升,居世界第一位[1]。香菇柄約占香菇干重的20%~30%[2],因粗韌難嚼,吞咽困難,為了保證香菇的質(zhì)量和滿足出口要求,必須將其除去。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湖北省,香菇加工中每年產(chǎn)生2萬t左右的菇柄,絕大部分都被廢棄,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
香菇柄中含有大量的營養(yǎng)活性成分,其中以香菇多糖和膳食纖維最為突出[3-5]。前期本課題組以香菇柄膳食纖維和活性多糖為目標,進行了深入研究[6-9]。實際上,香菇柄中風(fēng)味成分的含量也十分豐富,由于纖維類物質(zhì)的包裹,菇柄的風(fēng)味成分很難釋放,其鮮香味遠不如香菇菇蓋濃郁醇厚。本研究擬應(yīng)用生物酶解技術(shù),使菇柄風(fēng)味成分高效釋放,以期為利用菇柄開發(fā)菌類調(diào)味品提供理論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香菇柄:由湖北裕國菇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食用菌水解酶,由酶A(纖維素酶)和酶B(中性蛋白酶)組成,南寧龐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纖維素酶,上海東風(fēng)生化技術(shù)有限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1.2 ?儀器設(shè)備
電熱恒溫水浴鍋(DZKW-D-2型,北京市永光明醫(yī)療儀器廠);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T6新世紀型,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公司);旋轉(zhuǎn)蒸發(fā)儀(RE-52型,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循環(huán)水式真空泵[SHZ-D(Ш)型,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zé)任公司];植物粉碎機(LG-500A型,瑞安百信藥機械廠);低速自動平衡離心機(DT5-4B型,北京時代北利離心機有限公司);SW-CJ-1FD型超凈工作臺(蘇州凈化設(shè)備廠);自動精密酸度計(pHS-3C型,上海雷磁分析儀器廠)。
1.3 ?試驗方法
1.3.1 ?復(fù)合酶解工藝工藝流程 ?香菇柄→粉碎→加水混合→調(diào)pH→加熱→加入酶A保溫酶解→再次調(diào)pH→加入酶B保溫酶解→滅酶→過濾→低溫減壓濃縮→冷藏備用[10]。
酶A酶解試驗:加入食用菌水解酶酶A進行酶解試驗,以樣品的可溶性蛋白質(zhì)含量為指標,分別考察料液比、pH、酶A添加量、酶解溫度和酶解時間對酶解的影響。
酶B酶解試驗:取酶A酶解處理后的樣品,加入酶B進行酶解試驗,以樣品的氨基酸含量為指標,考察pH、酶B添加量、酶解溫度和酶解時間對酶解的影響。
1.3.2 ?纖維素酶單酶法酶解工藝 ?工藝條件參照文獻[11],即:加酶量0.5%、酶解時間2 h、料液比1∶25(m∶V,下同)、pH 6.0、酶解溫度50 ℃。
1.3.3 ?熱水浸提法工藝 ?工藝條件參照文獻[12],即:料液比1∶30、浸提溫度70 ℃、浸提時間2 h,提取2次。
1.3.4 ?不同工藝香菇柄中活性成分釋放率的比較 ? 對熱水浸提法、纖維素酶單酶法、復(fù)合酶解法3種方法釋放香菇柄中游離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多糖的效果進行比較。
感官評分:選取9個經(jīng)過嚴格培訓(xùn)的評定員組成感官鑒定小組,對不同工藝得到的酶解液的色澤外觀和風(fēng)味進行綜合評價??偡譂M分為100,色澤外觀、風(fēng)味的評分根據(jù)各項指標所占比例(20%、80%)的不同,計算最終得分,評分標準如表1所示。
1.4 ?測定方法
可溶性蛋白質(zhì)含量測定采用考馬斯亮藍法;游離氨基酸含量測定參照GB/T5009.124—2003 的方法;呈味核苷酸測定參照SB/T 10484—2008的方法;粗多糖含量測定參照NY/T 1676—2008的方法。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酶A酶解工藝優(yōu)化
2.1.1 ?料液比對可溶性蛋白質(zhì)溶出率的影響 ?取一定量香菇柄粗粉,分別按料液比1∶3、1∶6、1∶12、1∶24加水,加入酶A,用量(以底物的質(zhì)量計算,下同)0.20%,在pH為4.5的條件下恒溫55 ℃水解2 h。由圖1可知,可溶性蛋白質(zhì)溶出率隨著料液比的倍數(shù)增加而升高,當料液比高于1∶6時,可溶性蛋白質(zhì)溶出率增長趨緩,繼續(xù)提高料液比,可溶性蛋白質(zhì)的溶出率仍有升高,但提高的量不明顯;若料液比過低則提取不徹底,而料液比過高,則降低了提取液的固形物含量,濃縮成本較大,不利于以后的分離。因此,確定料液比為1∶6。
2.1.2 ?pH對可溶性蛋白質(zhì)溶出率的影響 ?取一定量香菇柄粗粉,按料液比1∶6加水,酶A用量0.20%,在不同pH (3.5、4.5、5.5、6.5)條件下恒溫55 ℃水解2 h,結(jié)果見圖2。由圖2可知,可溶性蛋白質(zhì)溶出率隨著pH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pH 在4.5時可溶性蛋白質(zhì)的溶出率最高,可能的原因是每種酶都有一個最適pH,當在此條件下反應(yīng)時,酶的活性最高,反應(yīng)條件與其偏離的越遠,酶的活性越低,從pH作用的范圍來看,酶A這種纖維素酶最適pH為4.5。
2.1.3 ?酶A添加量對可溶性蛋白質(zhì)溶出率的影響
取一定量香菇柄粗粉,按料液比1∶6加水,選擇不同酶A添加量(0.05%、0.10%、0.15%、0.20%、0.25%),在pH為4.5條件下保溫55 ℃水解2 h,結(jié)果見圖3。從圖3可以看出,可溶性蛋白質(zhì)溶出率隨著加酶量的增加而升高,當酶添加量達到0.2%后,再增加酶用量,可溶性蛋白質(zhì)溶出率增加緩慢,這可能是由于在低酶濃度的情況下,底物能夠完全與酶結(jié)合,從而破壞細胞壁,使其內(nèi)容物釋放,但在較高酶濃度情況下,底物不能對酶達到飽和,從而使一部分酶分子無法發(fā)揮效用。此外,從經(jīng)濟效益出發(fā),酶添加量不宜過高,因此取0.20%為宜。
2.1.4 ?酶解溫度對可溶性蛋白質(zhì)溶出率的影響 ?取一定量香菇柄粗粉,按料液比1∶6加水,酶A添加量0.20%,pH 4.5條件下,選擇在不同溫度(40、45、50、55、60 ℃)水解2 h,結(jié)果見圖4。每種酶都有一個最適溫度,當在此條件下反應(yīng)時,酶的活性最高,反應(yīng)條件與其偏離的越遠,酶的活性越低。由圖4可知,在較低溫度范圍內(nèi),隨著溫度的上升酶活性也隨之提高,可溶性蛋白質(zhì)的溶出增多,在55 ℃左右達到最高,隨著溫度繼續(xù)上升將使酶的穩(wěn)定性下降,部分酶蛋白分子開始失活。因此,選擇酶解溫度為55 ℃適宜。
2.1.5 ?酶解時間對可溶性蛋白質(zhì)溶出率的影響 ?取一定量菇柄粗粉,按料液比1∶6加水,酶A用量0.20%,pH 4.5,溫度55 ℃,選擇在不同時間(0.5、1.0、1.5、2.0、2.5 h)內(nèi)進行酶解,結(jié)果見圖5。由圖5可知,隨著酶解時間的延長,可溶性蛋白質(zhì)溶出率逐漸增加,當酶解時間超過2.0 h后,可溶性蛋白質(zhì)溶出率增加趨緩,可能是在較短的反應(yīng)時間內(nèi),酶分子快速破壞細胞壁,使細胞內(nèi)容物釋放,隨著時間的延長,細胞壁已經(jīng)被完全破壞,內(nèi)容物已充分溶解,使得可溶性蛋白質(zhì)溶出率升高趨勢變緩,因此,酶解時間確定為2.0 h。
由以上分析可知,食用菌水解酶酶A的酶解工藝條件為料液比1∶6,酶A添加量0.20%,最適pH 4.5,溫度55 ℃,酶解2.0 h,在此條件下可溶性蛋白溶出率為4.12%。
2.2 ?酶B酶解條件
2.2.1 ?pH對氨基酸釋放率的影響 ?取酶A酶解處理后的樣品,選取不同pH (3.5、4.5、5.5、6.5、7.5),酶B添加量0.1%,溫度50 ℃,酶解4 h,結(jié)果見圖6。氨基酸的釋放率隨著pH的升高而增加,至6.5左右達到最高,隨后出現(xiàn)下降,由反應(yīng)結(jié)果可知,該酶的pH作用范圍為6~7,因此選擇pH為6.5。
2.2.2 ?酶B添加量對氨基酸釋放率的影響 ?取酶A酶解處理后的樣品,選取不同的酶B添加量(0.05%、0.10%、0.15%、0.20%),pH 6.5,溫度50 ℃,酶解4 h,結(jié)果見圖7。由圖7可知,隨著酶添加量的增加,氨基酸釋放率上升,達到0.15%后,繼續(xù)提高添加量氨基酸釋放率上升平緩。綜合考慮成本等因素,選擇酶B添加量為0.15%。
2.2.3 ?酶解溫度對氨基酸釋放率的影響 ?取酶A酶解處理后的樣品,選取在不同溫度(30、40、50、60 ℃)下,酶B添加量為0.1%,pH 6.5,酶解4 h,結(jié)果見圖8。由圖8 可以看出,溫度對氨基酸釋放率影響較大。隨著溫度的升高,氨基酸釋放率先增加后降低,溫度低于30 ℃或高于60 ℃均不利于水解,最適溫度為50 ℃。
2.2.4 ?酶解時間對氨基酸釋放率的影響 ?取酶A酶解處理后的樣品,選取不同處理時間(2、4、6、8 h),酶B添加量為0.1%,溫度50 ℃,pH 6.5,結(jié)果見圖9。由圖 9 可知,隨著酶解時間的延長,氨基酸的釋放率也隨之增加,當酶解時間超過6 h 后,氨基酸釋放率的增幅趨于平緩,可能是在較短反應(yīng)時間內(nèi),酶分子快速破壞蛋白質(zhì)分子,使其快速轉(zhuǎn)化為氨基酸,隨著時間的延長,蛋白質(zhì)分子大部分被水解成了多肽和氨基酸,使得氨基酸釋放率升高趨勢變緩,考慮到實際生產(chǎn)情況,揮發(fā)性物質(zhì)因水解時間過長損失較大, 對產(chǎn)品的滋味和氣味不利,酶解作用6 h 較為適宜。
由以上分析可知,香菇菇柄經(jīng)過酶A處理后,酶B進行酶解的最適工藝條件為pH 6.5,酶B添加量 0.15%,溫度50 ℃,酶解6 h。此條件下,總氨基酸釋放率為2.16%。
2.3 ?不同工藝的比較試驗
對熱水浸提法、纖維素酶酶解法、復(fù)合酶法3種方法釋放香菇柄中呈味物質(zhì)的效果進行了比較,結(jié)果見圖10。由圖10可知,游離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和多糖的釋放效果由高到低依次為復(fù)合酶法、纖維素酶單酶法和熱水浸提法。復(fù)合酶法的氨基酸釋放率較熱水浸提法有大幅提高,復(fù)合酶的使用比單獨加入纖維素酶效果更好,因為有蛋白酶參與作用,使胞內(nèi)溶出的蛋白質(zhì)加快分解,酶解液中氨基態(tài)氮含量得以顯著提高,酶解液風(fēng)味得到很大改善。復(fù)合酶法同時也大幅提高了多糖的溶出率,可能與纖維素酶的破壁作用有關(guān)。
2.4 ?酶解液感官判定分析
3種方法制備香菇柄酶解液感官評定結(jié)果如圖11所示。從圖11可看出,復(fù)合酶酶解液的感官效果最好,評定分數(shù)達到82分,其次是纖維素酶解液,而熱水浸提液感官效果較差;感官評價結(jié)果與圖10呈味物質(zhì)比較結(jié)果吻合。
綜合分析可知,利用復(fù)合酶中不同酶的作用特點進行分步酶解可以達到較好的酶解效果,復(fù)合酶法是3種釋放香菇柄中風(fēng)味成分綜合效果最好的方法。
3 ?討論
通過優(yōu)化,得到香菇柄復(fù)合酶解的工藝條件為料液比1∶6,酶A添加量0.20%,最適pH 4.5,溫度55 ℃,酶解2.0 h,然后調(diào)pH至6.5,加入酶B 0.15%,溫度50 ℃,酶解6 h。此條件下,總氨基酸釋放率為2.16%,呈味核苷酸釋放率為1.57 %,多糖溶出率為7.25%;較熱水浸提法和纖維素酶單酶法均有大幅提高。復(fù)合酶通過搭配使用,不僅可以提高酶解液中氨基酸等呈味物質(zhì)的含量,而且改善了產(chǎn)品的感官風(fēng)味,突出蛋白水解物的特征味[13],且易與其他呈味成分配伍,賦予食品多層次、圓潤味的特點[14]。香菇柄酶解之后仍有大量殘渣產(chǎn)生,尚需尋求另一種香菇柄高效破壁技術(shù)與之協(xié)同使用。
參考文獻:
[1] 朱麗云,吳俊清,吳麗櫻,等.堿提香菇柄膳食纖維的功能性分析[J].中國食品學(xué)報,2013,13(4):219-224.
[2] 史徳芳,周 ?明,郭 ?鵬,等.氣流和機械碾軋超微粉碎香菇柄的效果比較[J].農(nóng)業(yè)工程學(xué)報,2012,28(8):280-286.
[3] CHEN H L, JU Y, LI JJ, 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Lentinus edode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for disease preven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2,50: 214-218.
[4] ZHANG Y Y, LI S, WANG X H, et al. advances in lentinan: Isolation, structure, chain conformation and bioactivities[J]. Food Hydrocolloids,2011,25(2):196-206.
[5] ZHOU L D, ZHANG Q H, ZHANG Y, et al. The shiitake mushroom-derived immuno-stimulant lentinan protects against murine malaria blood-stage infection by evoking adaptive immune-responses[J].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2009,9(4):455-462.
[6] 高 ?虹,史德芳,何建軍,等.超微粉碎對香菇柄功能成分和特性的影響[J].食品科學(xué),2010,31(5):40-43.
[7] 史德芳,高 ?虹,周 ?明,等.香菇柄多糖的微波輔助提取及其活性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10,31(2):10-14.
[8] 史德芳,高 ?虹,周 ?明,等.超微粉碎處理對香菇柄中多糖溶出率的影響[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09,48(7):1730-1732.
[9] 高 ?虹,高章奎,史德芳,等.菌多糖纖維素及其制備方法[P].中國家專利:CN 200810237412,2012-04-11.
[10] 李 ?波,宋江良,趙 ?森,等.酶法提取香菇多糖工藝研究[J].食品科學(xué),2007,28(9):274-277.
[11] 吳關(guān)威,李 ?敏,黃 ?文,等.纖維素酶法提取香菇柄中呈昧核苷酸工藝研究[J]. 中國調(diào)味品,2010,12(35):41-43.
[12] 吳關(guān)威.香菇柄中滋味成分釋放研究及香菇精的研制[D].武漢: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10.
[13] 秦 ?楠,郝 ?林.酶法香菇抽提物的營養(yǎng)及功能成分分析[J].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2007(4):80-82.
[14] YAMAGUCHI S. The synergist taste effect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and disodium 5-inosine[J]. Food Science,1967,32(12):473-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