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訊
自《京都議定書》對發(fā)達國家明確具體的減排目標后,“碳額度”可以買賣成為事實。2014年全部開市后,7個試點碳市場均對社會投資者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開放,不僅國內(nèi)的投資機構、個人參與到了碳市場中,境外機構也開始了他們在中國碳市的交易。
深圳碳市場成交總量達到195萬噸,成交額為1.22億元,成交均價為60.21元/噸,最高價達到86元/噸,最低為30元/噸。作為運行時間最長的市場,深圳本年度價格波動有所放緩,市場更加平穩(wěn)。
上海市場成交總量為133萬噸,成交額為0.226億元,成交均價為49.9元/噸,最高達到45.4元/噸,最低為25元/噸;此外協(xié)議成交62萬噸。進入12月以來,上海市場成交量穩(wěn)定放大,市場活躍。
北京成交總量為106萬噸,成交額為0.628億元,成交均價為59.29元/噸,最高達到77元/噸,最低為48元/噸,協(xié)議成交103萬噸。年末,北京市場放低了機構投資者門檻,并對具有實力的個人投資者正式開放。
廣東全年成交總量為126萬噸,成交額為0.5619億噸,成交均價為44.28元/噸,最高達到77元/噸,最低為21元/噸。2014年下半年,廣東開始采用階梯底價方式拍賣,由于底價設置較2013年大為下調(diào),市場價格下行。
而天津則一共成交101萬噸,成交額為0.2048億元,成交均價為20.3元/噸,最高價達到50.1元/噸,最低價為17.0元/噸,履約期間,天津市場協(xié)議成交量上漲,共成交77萬噸。
湖北自4月開市以來成交總量為685萬噸,成交額為1.60億元,成交均價為23.4元/噸,最高價為26.59元/噸,最低價為22元/噸。市場交易活躍的湖北長期保持了良好的流動性,總成交量居各試點之首。
而重慶市場在開市后除首日外,暫未產(chǎn)生后續(xù)交易。目前共成交14.5萬噸,成交均價30.74元/噸,成交額為445.75萬。
此外,廣東繼續(xù)推進配額有償分配,湖北、深圳、上海市場也各自進行了不同規(guī)則的配額拍賣,開市后至今拍賣總量約1600萬噸,拍賣收入超過7.5億元。
所謂碳排放權,是指能源消費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包括可供的碳排放權和所需的碳排放權兩類。
比如某個用能單位,每年的碳排放限額為1萬噸,如果這個單位通過技術改造、減少污染排放,每年碳排放量為8千噸,那么多余的2千噸,就可以通過交易出售,而其它用能單位因為擴大生產(chǎn)需要,原定的碳排放限額不夠用,也可以通過交易購買,這樣,整個大區(qū)域的碳排放總量控制住了,又能鼓勵企業(yè)提高技術、節(jié)能減排。
2011年10月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印發(fā)《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準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兩年來,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的指導和支持下,深圳積極推動碳交易相關研究和實踐,努力探索建立適應中國國情且具有深圳特色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先后完成了制度設計、數(shù)據(jù)核查、配額分配、機構建設等工作。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全國七家試點省市中率先啟動交易。半年來,深圳碳市場運行穩(wěn)定,深圳在運用市場機制實現(xiàn)低碳發(fā)展方面擔負起探路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