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冕 (星海音樂學(xué)院2012級研究生 510006)
評古典音樂難以普及的幾點原因
唐 冕 (星海音樂學(xué)院2012級研究生 510006)
古典音樂在中國為何推廣如此艱難?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它涉及文化層面、社會層面等諸多原因。在這篇文章中,筆者作為親歷者,以廣州星海音樂廳為例,進行某些音樂活動的觀察,然后與國外的某些音樂廳進行同類對比。最后,分別從票價與樂團公益活動兩個角度,說明古典音樂在中國難以推廣的其中一些原因。
古典音樂;門票;推廣
2010年十月,郎朗與廣州交響樂團的演奏在星海音樂廳舉行,票價分別是80、180、380、580和880元,VIP座位,則是1280元。對于我,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月收入只是千把塊錢,能接受的,也只是80和180價格。但遺憾的是,這些最便宜的票早已售馨,正猶豫間,380的票也沒有了。580元?相當(dāng)于我當(dāng)時在國企每月工資的三分之一左右了。無奈,攤開手,下次吧。
不知其他樂迷是否也有同感?為了聽一場心儀已久的音樂會,而往往被高昂的門票拒之門外?值得一提的是,郎朗的音樂會并不是滿場的。那些相對貴的票往往賣不出去,就直接拿去送給領(lǐng)導(dǎo)了。許多的音樂會都是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些不懂得欣賞音樂禮儀的人,卻在音樂組曲樂章間頻頻鼓掌(西方音樂禮儀規(guī)定,為保證對表演者的尊重,禁止樂章間鼓掌)。
我有些在美國留學(xué)的朋友,經(jīng)常去欣賞音樂會,讓我羨慕不已。他告訴我,在紐約卡內(nèi)基音樂廳,當(dāng)代世界最著名小提琴家之一——安妮·穆特和美國的匹茲堡交響樂團的合作,最貴也只是100美元。在美國擁有最悠久歷史的紐約愛樂樂團,通常票價只是30美元左右,有時更是20美元左右。這樣的票價如果折合成人民幣,按當(dāng)時匯率1:6.6來算,大概是200元,票價和國內(nèi)的180元差不多,但如果和美國普通工薪階層收入相比,所占的比例就非常少了。美國一個普通工薪階層的收入大概是年收入5萬-10萬美元,算上最少的5萬,平均每月4000美元多一點。粗略估算一下,平均他們能欣賞一場高質(zhì)量的音樂會的費用占他們薪水的0.5%--0.75%;而我們呢,則是4%---33%(票價可接受范圍內(nèi))。而且,必須要說明的是,最貴的紐約愛樂的演出是100美元左右,占普通工薪階層只是2.5%。這個比例很能說明問題,非常能反映出廣大古典樂迷的矛盾心態(tài):盡管很喜歡那場音樂會的演出,但我們,畢竟還要為生活而奔波、拼命。
但請不要懷疑我們樂迷對音樂的追求。我不會忘記,我為了一場韓國鋼琴家白建宇的貝多芬奏鳴曲專場而節(jié)衣縮食了近三個月之久。當(dāng)我在星海音樂廳的室內(nèi)樂聽到一場完美的演出的時候,我激動不已,甚至有些熱淚盈眶。白建宇的最精彩之處,在于他彈奏的貝多芬具有震撼人心的穿透力,此時,貝多芬孤獨而悲壯的形象被他的音符一點點地連接起來,慢慢地延伸,就像素描大師精巧而細膩的筆觸,完美無暇。我為他的精彩演出而感動的同時,也深深為自己的付出而感動。我相信很多的古典樂迷,節(jié)衣縮食,不僅僅為了一場音樂會的門票,或許還為了一張精美的正版CD,或許為了能上一堂昂貴的鋼琴課或者小提琴課……在當(dāng)今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下,被房子、車子壓得透不過氣的我們,這樣的付出,是極具熱情而且需要勇氣的。
曾經(jīng),廣州交響樂團為了推廣古典音樂,也做了一些古典音樂性質(zhì)的普及。大概在2007年,免費推出了10期推廣古典音樂的活動。那時候廣州交響樂團請了留洋回來的年輕指揮楊洋,全體樂團成員也基本到位,為推廣古典音樂,犧牲了周六日的休息時間。那次我印象很深,楊洋首先介紹的是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巴洛克音樂時期的樂團規(guī)模不大,他留下了若干人,還特地在指揮臺中間擺了一臺羽管鍵琴(巴洛克時期是沒有鋼琴的,只有羽管鍵琴或碶錘鍵琴),撤下了指揮(巴洛克時代是沒有正式指揮的),親自擔(dān)任羽管鍵琴手,為我們演奏了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意大利作曲家維瓦爾第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春》。很明顯,他們?yōu)楸M量還原和向我們展示當(dāng)時的樂團規(guī)模和場景而非常努力。他們也是盡量挑選了一些大家較熟悉的曲目,比如演奏了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當(dāng)然,在推廣期間,還有一些比較有趣的事情。在演奏完莫扎特的《g小調(diào)第四十交響曲》的一個完整片段和主題時,指揮楊洋向觀眾們提了一個問題:“你們是不是覺得這個曲調(diào)很熟悉呢?”
很多人在下面回答:“是!”
楊洋繼續(xù)問:“那么,你們知道是什么曲子嗎?”
我心想,不就莫扎特的交響曲嘛。但沒人回答。這是,楊洋幽默了一下,“這不就是S`H`E的《不想長大》么?”
這時很多人都笑了起來。哈哈,我也想到了。我第一次聽到S`H`E的《不想長大》的主題,很不屑,這不就是莫扎特的交響曲么?還有楊丞琳的《慶祝》的主題曲調(diào)也是和英國浪漫派時期作家愛德華·埃爾加(Edward·Elgar)的《愛的禮贊》是一樣的。
還有更好玩的事情。在介紹一個一個樂器組時,他都叫每組樂器作示范性的演奏。印象最深的就是大提琴組。你知道那些大提琴在演奏什么嗎?是任天堂游戲《魂斗羅》在第二關(guān)的闖關(guān)游戲音樂!我當(dāng)時簡直哭笑不得,那些大提琴手們還樂此不疲,而且那些大提琴低沉而干脆的聲音模仿戰(zhàn)斗的情景,還真的特別地像。
印象真的很深。雖然我了解古典音樂已經(jīng)很長時間,也有不少的積累,但是,我還是非常喜歡這一類型的音樂推廣活動。但很可惜,自從那一次以后,再沒有看見廣州交響樂團有類似的活動了。我知道,紐約愛樂樂團,在每逢每年的夏季都有免費的社區(qū)演出,在紐約中央公園也有免費的演出,而且為了古典音樂更好地走進民眾,他們也設(shè)置了為了老人和小孩的折扣票,還有多種價格的演出票、套票等。這讓很多想了解古典音樂的人們,不會因為票價太高,而被拒絕于古典音樂的大門之外。
然而,我們自己的推廣工作呢?
有時我想,如果我是一個學(xué)美術(shù)的人,那將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因為就在二沙島星海音樂廳旁邊的廣東美術(shù)館,每次的大型繪畫或雕塑等的藝術(shù)展覽門票只需要15元。
[1]曾遂今著.《音樂社會學(xué)概論》.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3.
[2](英)馬丁著,柯?lián)P譯.《音樂與社會學(xué)觀察》.中央音樂學(xué)院出版社,2011.
[3]邵祖亮著.《音樂欣賞入門》.花城出版社,2009.
[4](英)約翰·布羅斯著,任曉寅譯.《古典音樂:目擊者文化之南》.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