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民(LI Tian-min),鄧 靜(DENG Jing),王化宇(WANG Hua-yu),宋寧寧(SONG Ning-ning),孫美嬌(SUN Mei-jiao)
(威海市立醫(yī)院,山東 威海 264200)
呼吸機相關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機械通氣患者常見的感染之一[1],其預防控制措施中明確要求呼吸機冷凝水應該及時傾倒[2-3],然而實際工作中發(fā)現(xiàn)冷凝水的管理情況不容樂觀。品管圈是指同一工作場所的個人,為解決問題,自發(fā)組成一個小團體,通過輕松愉快的現(xiàn)場管理及全員參與的方式,持續(xù)不斷的對工作現(xiàn)場進行改善與管理[4]。我科在冷凝水管理過程中,采用品管圈這一質(zhì)量管理工具,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具體報告如下。
1.1 品管圈方法
1.1.1 目標確定 在確定主題之后,根據(jù)相關文獻及科室實際情況,對對策實施之前的冷凝水管理情況進行記錄。在連續(xù)14 d內(nèi),選取5個不同的時段(9∶00~10∶00,11∶30~12∶30,16∶30~17∶30,19∶00~20∶00,7∶00~8∶00),所選取的時段依次反映的是白班、白班午餐時、小夜班、小夜班晚餐時、大夜班的冷凝水管理情況。隨機選取4臺正在使用的呼吸機(如不足4臺,以實際使用中的呼吸機臺數(shù)為準),對冷凝水的管理情況進行記錄,記錄內(nèi)容包括5個方面:(1)管路中液體是否合格(以管路中無明顯可見的隨患者呼吸移動的冷凝水為合格);(2)管路位置是否位于低處;(3)小壺中液體是否合格(以不超過小壺容積的1/5為合格);(4)小壺位置是否位于低處;(5)濕化罐內(nèi)液體是否合格(以標準線上下0.5 c m為合格)。合格率=合格次數(shù)/記錄總次數(shù)×100%。在連續(xù)7 d內(nèi),隨機選取3臺正在使用的呼吸機(如不足3臺,以實際使用中的呼吸機臺數(shù)為準),嚴格按照無菌技術原則采集冷凝水送檢,進行細菌培養(yǎng)。對策實施后,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以同樣的方法記錄冷凝水管理情況及進行細菌培養(yǎng)。
1.1.2 解析 全體圈員充分運用頭腦風暴法,在魚骨圖全面分析原因的基礎上,采用柏拉圖法進行主要原因分析,最終得出導致呼吸機冷凝水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為:(1)對冷凝水管理思想上不重視,責任心不足;(2)科室人員配備不足;(3)科室工作繁忙;(4)冷凝水生成過多、過快。
1.1.3 對策擬定及實施 針對上述呼吸機冷凝水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制定出下列對策并嚴格實施:(1)對科室護理人員進行呼吸機冷凝水管理的培訓;(2)黏貼“請及時傾倒冷凝水”的提示,在每次翻身及吸痰操作前拍打管路及傾倒冷凝水,操作后及時調(diào)整呼吸管路及小壺位置;(3)科室工作繁忙時段加派人員;(4)合理設置濕化罐溫度,使其既能滿足機體濕化的需要,又避免冷凝水生成過多、過快;(5)將冷凝水管理情況納入科室質(zhì)控,與績效工資掛鉤。
1.2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細菌培養(yǎng)結果的數(shù)據(jù)采用計數(shù)資料兩獨立樣本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冷凝水管理情況 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冷凝水管理的合格率為62.28%,實施后合格率為85.33%,活動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2.68,P<0.001)。不同監(jiān)測項目冷凝水管理合格率活動前后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見表1。
表1 品管圈活動前后各監(jiān)測項目冷凝水管理合格情況(臺數(shù),%)
2.2 不同監(jiān)測時段冷凝水管理情況 不同監(jiān)測時段冷凝水管理合格率活動前后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見表2。
表2 品管圈活動前后不同監(jiān)測時段冷凝水管理合格率(%)
2.3 冷凝水細菌培養(yǎng) 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冷凝水細菌培養(yǎng)中位數(shù)為200 CFU/mL,四分位間距為235 CFU/mL;實施后中位數(shù)為10 CFU/mL,四分位間距為130 CFU/mL,活動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Z=-2.22,P=0.03)。
機械通氣患者其濕化溫化功能喪失或部分喪失[5],呼吸道水分蒸發(fā)較正常狀態(tài)下顯著增加,呼吸道干燥導致纖毛運動減弱,主動排出肺內(nèi)的分泌物和異物能力下降,因此,機械通氣患者常規(guī)采用溫化濕化的方法。由于呼吸機管道內(nèi)外溫度差,水蒸汽常呈霧狀附于管壁上或形成冷凝水。水蒸汽的分子很小,直徑僅為0.00001 n m,不能攜帶病毒和細菌,而氣溶膠直徑為1~40 n m,可能攜帶病毒和細菌,冷凝水可能被患者呼出的氣溶膠污染[6],一旦冷凝水倒流入患者氣道內(nèi),極易導致患者肺部感染。
本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品管圈實施后冷凝水的管理情況和細菌含量明顯減少。丁燕娜等[7]研究指出,護理人員對冷凝水管理不重視,呼吸機在其他管理方面出現(xiàn)問題時,如管路脫落、患者呼吸過快或窒息等可以觸發(fā)報警,但是冷凝水管理出現(xiàn)問題時,如濕化罐內(nèi)液面過高或過低、管路中出現(xiàn)隨患者呼吸而移動的冷凝水時均無法觸發(fā)報警,這也可能是冷凝水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之一。研究[8]指出,濕化罐內(nèi)液體加入量應在上下水位線之間,并經(jīng)常補充消耗量。左澤蘭等[9]研究指出,呼吸機管路的位置應低于氣管導管,冷凝水小壺應處于整個管路的最低處。上述措施與我科制定的冷凝水管理措施基本一致,為便于對策的實施,將冷凝水管理與吸痰、翻身結合起來,因翻身、吸痰前后不可避免要對呼吸機管路進行調(diào)整,且通常1~2 h翻身1次,1~2 h基本可以清除呼吸機管路內(nèi)聚集的冷凝水。
通過本次品管圈活動,圈員按照自己制定的方法達到預期目標,圈員被尊重、被認可,激發(fā)了其工作積極性,管理不再以護士長和科主任為主,而是全員參與。
[1] Subramanian P,Choy KL,Gobal SV,et al.Impact of education on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t he intensive care unit[J].Singapore Med J,2013,54(5):281-284.
[2] 蔡衛(wèi)新,蘇丹.機械通氣管路中冷凝水的管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6):552-553.
[3] 陳倪,王璽,陳燕春,等.ICU感控小組責任制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效果[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3,12(3):193-195.
[4] Wang LR,Wang Y,Lou Y,et al.The role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in sustained improvement of medical quality[J].Springerplus,2013,2(1):141.
[5] 萬曉紅,黃青青,萬林駿,等.外科重癥監(jiān)護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病原學特點[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8,7(2):106-110.
[6] 李麗,邵雪晴,劉玉華,等.機械通氣患者濕化溫度設定對濕化效果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1):1009-1010.
[7] 丁燕娜,袁旭晶.持續(xù)質(zhì)量改進在降低呼吸機管路積水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2,11(1):70-71.
[8] 王保國,周建新.實用呼吸機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72-199.
[9] 左澤蘭,許峰.機械通氣時人工呼吸道清理策略[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18):1372-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