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岱未
摘 要: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文獻中保存了許多有關設計造物的思想史資料。例如《劉子》提出的“施用用宜”的實用主義設計思想;《文心雕龍》中提出的“窺意運斤”的具體設計觀點。這些帶有鮮明時代烙印的思想與觀點,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設計思想理論。
關鍵詞:魏晉南北朝;設計思想;宜;用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k239; J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4)07-0034-02
Analysis of Design Ideas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WU?Dai-wei
(Graduate?School?of?Chinese?National?Academy?of?Arts,?Beijing?100027,China)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Wei and Jin Dynasties preserved a lot of history of thought material about ancient design. Wen Xin Diao Long and Liu Zi contain a lot of pragmatism ideas. These distinctive brand of the times thoughts and ideas greatly enriched the Chinese ancient design theory.
Key words :Wei and Jin Dynasties; ancient design ideas; appropriate; pragmatism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最黑暗、社會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郁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①。魏晉時期的設計不再像漢代那樣古拙、渾樸并呈現(xiàn)出一種大一統(tǒng)的氣魄,也鮮見漢代讖緯神學影響下的神秘、流動風格。魏晉南北朝時期在中國古代設計的發(fā)展史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轉折期,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這一時期出現(xiàn)的新的特征深刻的影響著以后的設計。魏晉南北朝時期同時亦是中國古典美學“審美自覺”的開始。那么這一時期造物設計的風格特點究竟是什么樣的呢?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造物設計從風格上來講與之前有著重大的改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造物設計受到玄學清談的影響,在審美上表現(xiàn)出人們更多的關注人自身的美。民族的融合與頻繁的交流以及佛教的傳入也為這一時期的設計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與宗教色彩。在功能上,這一時期的設計因戰(zhàn)事頻繁與生活艱辛,器物的設計講究實用,注重功效。以雞頭壺為例,灌注時盤口的作用相當于漏斗,長頸為了保持液體的穩(wěn)定性,雞頭嘴方便斟注。這些造型因素無不是實用性的考慮。
影響一個時代設計風格轉變的諸多因素中,設計思想的影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里格爾在《風格問題》中提出了“藝術意志”理論,強調設計藝術是一種心智的精神性活動,批評森珀的被動性反映理論,認為設計藝術的風格發(fā)展是服從技術材料的多樣性要求,又是創(chuàng)造性的一種選擇②。里格爾對于森珀的理論的批評,實際上也是對于森珀理論的一種補充。這也是藝術設計風格受到人主觀思想、主觀意志所影響的有力說明。
從總體上來說,中國古代設計思想,歷來是“重道抑器”的,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設計思想從大體上卻體現(xiàn)出一種“道”與“器”并舉的局面。體現(xiàn)在當時的器物上就是實用器物較多。
一、魏晉南北朝設計的功能觀
(一)窺意運斤——魏晉設計的造物觀
關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造物觀點,春秋時期《考工記》中“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其四者然后可以為良”的樸素的造物觀在魏晉時期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說:“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勞而無獲?!雹圻@句話濃縮了當時人們對于自然界的認識,也折射出古代在設計與造物中的一種辯證關系,即人們對于自然規(guī)律的尊崇。人類造物必須符合自然規(guī)律,因材施宜。量地利說明自然物的存在因應著地氣之利,因地制宜。這一思想明確的提出了一種注重內在統(tǒng)一、順應大局、與自然融合的設計思想。一個好的設計在充分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同時,設計師盡可能的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也是十分重要的體現(xiàn)在具體的設計中就如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獨照之匠指的是有獨特感受的工匠。因為技巧之道,難以言表,只能自己領會,所以稱之為獨照?!敖铩奔锤?。根據腦中的意象運用斧子。有學者認為劉勰在這里揭示了作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藝術思維活動的基本過程和規(guī)律。獨具匠心的藝術家用物質手段將設計藝術意象轉化為具體的造物設計。這就是設計造物的過程。而在具體的造物設計過程中,工匠需要從宏觀上對于要設計的對象進行把握,因材施用?!秳⒆印みm才篇》中說:“良匠善能運斤,故無棄材。”④這是一種“技近乎道”的狀態(tài)。
(二)施用有宜——魏晉設計的物用觀
《劉子》為北齊文學家劉晝所作,劉晝在《劉子·適才篇》中提出了造物設計“用”與“宜”兩個范疇之間的關系。他認為美是相對的,從形式上看造物設計有丑有美,但是從功能來衡量必須符合“宜”這一標準。“物有美惡,施用用宜;美不常珍,惡不終棄”。⑤劉晝認為符合功能第一原則的器物才稱之為“宜”。這一實用思想體現(xiàn)在魏晉南北朝的瓷器造型上。魏晉時期是瓷器的時代,瓷器以其堅固、實用、溫潤的特征,很快博得貴族的青睞,迅速的代替了漢代的銅器和漆器,成為生活日用必備品。以浙江為代表的青瓷,在器形上種類已經日益豐富,造型多種多樣。主要品種有瓶、壺、尊、碗、盤、杯、燈、盒、盤、薰、魂瓶、虎子等。它們在最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劉晝所說的“宜”這一標準。其中的水注、唾壺、虎子既與魏晉賢士清淡的生活方式有關,又體現(xiàn)出很高實用性。endprint
二、魏晉南北朝設計的造型觀
(一)以形寫神——魏晉設計的形神觀
形神問題是魏晉時期藝術設計的一個重要的問題。藝術設計的主要任務是造型即利用一定的材料使用一定的工具和技術為一定目的而創(chuàng)制的結構。設計在一定意義上是作為藝術的造型設計而存在和被感知的,即是一種“形式賦予”的活動。⑥魏晉南北朝的器物造型中有著形神兼?zhèn)涞纳铣酥?。魏晉時期形神觀念不僅僅是文人士大夫清淡的養(yǎng)生理論,還因為闡發(fā)“形神”觀念的玄學在意識形態(tài)中的突出地位,對整個社會心里發(fā)生著重要的影響,從而對設計產生著潛移默化的陶染。人們在設計中不僅注意形態(tài)的刻畫,更注重對器物神韻的表現(xiàn)。這是魏晉時期設計藝術在器物造型中的一個明顯特點。正所謂“四體妍蚩,本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碧幱趯嵱媚浚藗冊谧畛醯脑煳镞^程中,首先關注的是器物的形制問題,這應該是對于形的最初關照。后來人們開始將具體的形上升為觀念的形從而引發(fā)對于形神的認識。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工匠在創(chuàng)作活動中實踐著“以形寫神,傳神寫照”的創(chuàng)作本質。魏晉時期藝術設計形神兼?zhèn)涞奶攸c可能與顧愷之、謝赫等人參與設計活動有關。顧愷之、謝赫,早年擅長設計,謝赫所作服飾、化妝設計,時人爭相仿效,流行一時。⑦
(二)自然會秒——魏晉設計的自然觀
魏晉是真正發(fā)現(xiàn)自然美的時代。自然美進入士人階層的生活中,他們對山川草木進行直接的審美觀照,山川草木真正作為獨立的對象進入人們的視野。魏晉人在生活上于人格上的自然主義和個性主義,解脫了漢代儒教統(tǒng)治下的禮法束縛。①這固然體現(xiàn)在造物設計中,魏晉時代的百工將這種對于大自然的審美觀照融入到了器物中創(chuàng)作中?!褒堷P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夫豈外飾,蓋自然耳”⑧這句出自《文心雕龍·原道篇》。這句話可以認為是魏晉時期一個深刻的造物原則和審美標準。劉勰的這段論述,主要說明文學創(chuàng)作要來源于自然,其不主張矯揉造作,華而不實。這恰巧與英國工藝美術運動領導者威廉莫里斯的理論有相近之處。各個門類藝術之間在創(chuàng)作方法上有許多的共同之處。自然的觀點對于藝術設計來說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劉勰在《文心雕龍·隱秀篇》中也有類似的表述。“故自然會秒,譬卉木之耀英華; 潤色取美,譬繒帛之染朱綠?!雹徇@種“自然會妙”的思想觀點對當今設計不無啟迪。自然是啟發(fā)設計師設計靈感的最好材料,自然物象是構建設計形式最重要的資源。沒有自然中的野草,魯班可能不會得到靈感從而設計出我國傳統(tǒng)的鋸子。沒有自然中鳥巢的形狀,不了解鳥類的生活習性,后人是很難設計出北京奧運會國家體育場“鳥巢”。自然中幾乎暗藏著視覺形式的所有要素。設計師們經常借鑒自然中的事務的結構來解決問題或僅僅來形成他們的秩序感?!靶滤囆g”運動法國著名設計師薩穆爾·賓提出“回到自然去”的口號,并把這一理念徹底的貫穿在他的設計之中?!白匀辉O計”是20世紀興起的重要設計理論,而這一理論早在南北朝時期劉勰就在《文心雕龍》中提及。
三、芙蓉出水——魏晉設計的審美觀
魏晉時期是“美”自覺的時代,美學思潮往往受到哲學思潮的影響,一種新的哲學的提出往往會影響一種新的審美方式的產生和發(fā)展。魏晉玄學作為一種形而上的哲學對于魏晉時期人們的思想意識,文化藝術,美學理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魏晉玄學是以老莊哲學為基礎,以道家思想為主題,糅合儒家思想的一種哲學體系。中國古代藝術一直將老莊的自然樸素之美作為理想美的典范。“是以衣錦褧衣,惡文太章;賁象窮白,貴乎反本……,正采耀乎朱藍,間色屏于紅紫,乃可謂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雹赓S為《周易》中一卦?!百S者,飾也?!辟S本來是斑紋華彩,絢爛的美。白賁,則是絢爛又復歸于平淡。所以說白賁的美是一種“絢爛之極,歸于平淡”“大音希聲”“飾極反素”的美。是一種更高的審美境界,是一種揚棄的境界。這正符合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崇尚自然,復歸平淡的審美追求。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越窯青瓷的勃興,正是符合了這種不加裝飾,力求其本質美的審美觀而產生的。劉勰的這句話還體現(xiàn)出藝術的形式和內容相互依存的關系。裝飾離不開功能,符合功能需要的裝飾才是合理的裝飾,才達到“文質彬彬”的境界。
結語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文獻中蘊含著豐富和深厚的設計思想與觀念。以上僅擇其一小部分簡要分析,其在內容與思想上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作為歷史文獻,它包含與記錄了來自特定歷史時代有關設計和造物的認識、思想、觀念,可以理解為那個時代人們對設計和造物的一種普遍共識,這是在一定的設計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不可否認,在設計思想領域,魏晉南北朝時期關于設計思想的論述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設計思想理論并用它特有的方式指導著設計實踐。
注釋:
① 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09.
② 李立新.中國設計藝術史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19.③ 賈思勰.齊民要術[M].北京:中華書局,2007:45.
④ 劉晝.劉子·適才篇[M].北京:中華書局,2007:79.
⑤ 傅亞庶.劉子[M].北京:中華書局,1998:189.
⑥ 李硯祖.造物之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55.⑦ 俞劍華.中國畫論類編[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
⑧ 王志彬.文心雕龍譯注·原道第一[M].北京:中華書局,2012.⑨王志彬.文心雕龍譯注·隱秀四十[M].北京:中華書局,2012.⑩劉勰.文心雕龍情采篇[M].北京:中華書局,2012.
參考文獻:
[1] 杭間.中國工藝美學思想史[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94.
[2] 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0.
[3] 李硯祖. 設計的智慧——中國古代設計思想史論綱[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8,(4).
[4] 鄒其昌.簡論中國設計思想史研究的意義、對象及其歷程[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1,(8).[5] 郭廉夫,毛建亨.中國設計理論輯要[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