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光永
(南京市寧海中學分校,江蘇南京 210036)
同課異構比“有效”
——以蘇科版“網(wǎng)絡改變生活”一課為例
☆井光永
(南京市寧海中學分校,江蘇南京210036)
在新課改理念下,有效教學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何為有效教學?我們不能將其簡單理解為“講的精彩、講的透徹”即為有效。我們的課堂若是教師以講理論、講操作為主的課堂,那么學生會出現(xiàn)不痛不癢的現(xiàn)象,談何有效。本文就同課異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分析研究。
有效教學;零散知識;線性化;情境化;關聯(lián)化
“同課異構”的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比較,在各級各類教研活動中越來越受重視,其基本內涵就是不同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教師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chǎn)生不同的教學效果。針對下面兩節(jié)同課異構案例(簡稱案例1、案例2)的聽課比較,筆者感受頗多,由此,對于同課異構教學的有效性作如下研究。
《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簡稱《綱要》)指出:“信息技術課程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資源、題材和范例組織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意識和能力?!?/p>
在新課改的理念下,一節(jié)好的課,不在于“講得是否精彩”、“講得是否到位”、“講得是否透徹”,我們的課堂如果是教師以講理論、講操作、講技能為主的課堂,那么學生會出現(xiàn)不痛不癢的現(xiàn)象。正所謂“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及,授人以漁方可解一生之需”。我們的教是為了不教,教學中讓學生掌握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網(wǎng)絡改變生活》是選自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初中八年級《信息技術》第二章“走進網(wǎng)絡世界”中第1節(jié)的教學內容。下面就案例中教師的“教”(即“授”)的過程作如下分析。
(一)案例 1
1.課前導入
師:我們生活在一個網(wǎng)絡世界,如果沒有QQ、微博、淘寶、百度等等網(wǎng)絡工具的話,你會怎么樣?
生:無法在線聊天,只能去實體店購物,看報紙獲取新聞等。
師:那么網(wǎng)絡到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變化呢?
2.傳授新知
此環(huán)節(jié),教師結合PPT呈現(xiàn)的圖片,設置了四個場景,分別對應教材上相應的知識點模塊。
場景一:如果沒有網(wǎng)絡提供信息,你可以從哪些地方獲取信息呢?獲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徑便利嗎?傳統(tǒng)獲取信息的方式有哪些?(師提問)
場景二:如果沒有淘寶等購物網(wǎng)站,你一般到哪里購物?購物的便利性和性價比怎么樣?傳統(tǒng)的購物方式有哪些?(師提問)
場景三:如果沒有QQ、電子郵件等通信工具,會對你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原有的通信方式是否能夠彌補沒有網(wǎng)絡帶來的問題?傳統(tǒng)通信的方式有哪些?(師提問)
場景四:如果沒有博客和微博,你能否快速共享自己的內心和觀點?其他方式是否能夠代替博客和微博的功能?向大眾表明心聲的傳統(tǒng)方式有哪些?(師提問)
3.課堂小結
網(wǎng)絡中的常規(guī)應用:(參考教材)
(二)案例 2
1.輕松引入——提出問題
師:每年11月的第4個星期四是感恩節(jié),為了感謝父母、學校和社會,咱們班要舉辦一次活動。假如班主任老師要求你作為活動的總策劃,你認為這個活動要從哪些方面著手準備?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你打算如何具體實施?
生1:要有活動安排、要購買活動所需物品。
生2:既然是感恩節(jié),為了感謝父母和學校等,我們需要邀請一些家長代表和學校領導參加活動。
2.聯(lián)系實際——剖析問題
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課前設計了一個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感恩節(jié)),然后圍繞此活動,通過以活動策劃、物品購買、嘉賓邀請、正式活動以及后期活動經(jīng)驗總結等形式為載體,引出教材中的各知識點。
(1)制定方案
師:無論是感恩節(jié),還是其它的一些大型活動,我們首先需要有一個活動策劃,需要制定方案對吧?那么這次活動的方案你會如何準備?
因特網(wǎng)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通過因特網(wǎng),我們可以足不出戶,盡觀天下事。用搜索引擎搜索網(wǎng)上是否有可供借鑒的方案,下載、學習、修改,形成符合班級要求的方案。(教師提示)
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搜索引擎都有哪些呢?
請大家選擇一種自己熟悉的搜索引擎,在搜索框中輸入關鍵字,會顯示很多結果,從中選擇自己需要的。(教師提示)
(2)準備道具
師:活動方案制定好后,活動中必然會用到道具,比如氣球、彩帶、食品、演出服裝等等,你將會如何準備?
馬云35歲時創(chuàng)立了阿里巴巴,39歲時創(chuàng)辦了淘寶網(wǎng),十年后的今天,網(wǎng)絡購物已經(jīng)非常普遍,電子商務網(wǎng)站層出不窮,除了淘寶之外,還有當當、亞馬遜、京東、蘇寧易購、1號店、易迅、新蛋等。(教師提示)
師:網(wǎng)絡購物的過程中,經(jīng)常要和賣家聯(lián)系,詢問商品的價格、質量等等,你會采用什么方式聯(lián)系賣家?
1998年,27歲的馬化騰創(chuàng)立了騰訊公司,QQ就是今天數(shù)億人在使用的即時通信工具?,F(xiàn)在,除了QQ之外,還有微信、易信、skype等各種即時通信工具。即便遠在大洋彼岸,我們也不需要支付昂貴的國際長途電話費了,只要有網(wǎng)絡,就可以通過這些軟件實時對講,視頻通話。(教師提示)
(3)邀請嘉賓
師:感恩節(jié)的目的就是感謝父母、學校,這樣的活動一定要邀請家長和老師們參加,你會采用何種方式邀請他們呢?
師:如果使用木材制作的紙張制作請柬,不夠環(huán)保,如果使用低碳環(huán)保的電子郵件發(fā)送電子請柬邀請家長,是不是更好?
1970年前后,世界上第一封電子郵件被成功發(fā)送。今天,這種價格低、速度快、較安全的通訊方式滿足了很多人的通信需求。電子郵件不僅可以發(fā)送文字,還可以發(fā)送圖片、聲音、視頻等各類文件。(教師提示)
師:電子郵件地址由幾部分組成,分別代表什么含義?
第一部分“USER”代表用戶信箱的賬號,對于同一個郵件接收服務器來說,這個賬號必須是唯一的;第二部分“@”是分隔符;第三部分是用戶信箱的郵件接收服務器域名。(教師強調)
師:常見的郵箱包括哪些?
(44)正式活動
師:活動舉辦過程中,能不能實時的、圖文并茂的介紹活動的進展情況?通過什么方式?
微博又稱為微博客,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信息分享、傳播、獲取的平臺。常見的微博平臺有國外的推特,國內的新浪、騰訊微博等。微博興起之前,網(wǎng)民們記錄生活、人生感悟的渠道通常是博客,比如:新浪博客、QQ空間等。(教師提示)
3.評價交流——總結問題
師:活動舉辦完,要把流程、花絮、經(jīng)驗等好好整理,為以后舉辦類似活動提供借鑒。既可以把這些內容發(fā)布到博客上,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個人圖書館,把整個活動的內容收藏起來。比如:360doc個人圖書館,就提供了收集、整理網(wǎng)絡上的文章、圖片和視頻;建立自己的圖書館,將好東西與人分享等功能。
4.課堂小結——回歸課本
在策劃感恩節(jié)的活動過程中,我們使用了多種網(wǎng)絡應用。(參考教材)
從以上兩個比照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在案例1中,教師對于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點并沒有進一步的組織和精加工,而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講”為主,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課堂提問采用直接的問答方法,目的性太明顯,學生對此沒有更深入的思考,只是根據(jù)已有的知識或經(jīng)驗做簡單、機械的回答。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該老師沒有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過于注重知識的講解,導致學生感到課堂的無趣,整堂課的效果欠佳。
在案例2中,教師借助學生們熟悉的“感恩節(jié)”活動,通過活動的策劃、物品的購買、邀請嘉賓、活動舉辦等環(huán)節(jié),將教材中的各個知識點串聯(lián)在一起,自始至終,學生能夠沿著一條主線,以任務驅動思考、學習。雖然案例1也清晰的講解了各個知識點,但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能力的提高方面來看,案例2明顯優(yōu)于案例1。
針對上述兩個案例,對于如何更好地處理教材中的零散知識或理論性較強的知識,使課堂教學更有效,筆者就聽課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一些想法,反思以下三點。
(一)零散知識要線性化
初中信息技術教材中的內容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操作型知識,另一類是理論型較強的知識即零散知識。對于操作類知識,我們通常采用基于電子作品創(chuàng)作的任務形式教學,有一定的目標性,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信息素養(yǎng)的形成。而對于理論性較強或者說零散化的知識,如果單純按照教材的模塊將知識分割成彼此聯(lián)系很少或者沒有任何聯(lián)系的零散部分,雖然學生單方面的接受容易,但在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對此,筆者認為,將教材中的零散知識線性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如案例2中教師通過“感恩節(jié)”活動的舉辦,將各零散知識點蘊含其中,該活動的舉辦分幾個步驟,其中層層引出相應的知識點。因此,無論采用主題活動還是任務驅動的教學形式,盡量將零散知識點進行串聯(lián)。由此來看,教師課前對于該類知識的備課需精心準備,并進行巧妙設計。
(二)課堂任務要情境化
在設計課堂任務的時候,除了考慮到任務的目的性、可操作性、難易程度等特點外,情境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特征。只有貼近學生學習實際和生活經(jīng)驗的任務才能激發(fā)學生持久的興趣,讓學生感到學習即是生活,生活也是學習。例如:上述兩個案例中雖然都給學生設定了問題,但是案例1中的問題是沒有語境的,而案例2的問題都是基于一定的生活情境,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個問題的提出正好結合了課本中相關的理論知識點,以此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獲得的不僅僅對于軟件或工具功能的簡單了解,更重要的是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問題設計要關聯(lián)化
眾所周知,我們的課堂教學,提問是一個有效甚至必備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因為通過提問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或已有的知識水平。筆者認為,課堂問題設計除了具有明確的目的、難度適中、針對性、引導性等特性外,還應具有相互關聯(lián)的特性,如圍繞一個任務或活動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問題與問題之間具有因果、并列或者其他的邏輯關系。例如:案例1中雖然有課堂提問,但問題之間都是孤立的,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而案例2中的提問層次分明、互相銜接且不斷推進,圍繞活動的開展,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用信息技術解決各種問題。由此來看,教師的“教”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思”,教師提問設計得巧妙,學生才能進行自主、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
由此來看,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不能僅僅停留在教“魚”的層面,而是要上升到“漁”的高度。
[1]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Z],2013.
[2]楊紅芳.殊途能否同歸——兩節(jié)同課異構案例引發(fā)的反思[J].中小學數(shù)學,2011,(11).
[編輯:昌曙平]
G434
A
1671-7503(2015)07-00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