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姜玉珍
結直腸息肉內(nèi)鏡下特點分析與臨床治療
張軍 姜玉珍
【摘要】目的 討論并分析結直腸息肉內(nèi)鏡下的特點與治療方法。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結直腸息肉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式分析兩組患者內(nèi)鏡下的特點和治療情況。結果 除了巨大息肉和息肉癌變之外,其余患者均順利完成治療,治療過程中未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結論 在處理息肉中采用結腸鏡檢查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關鍵詞】內(nèi)鏡;結腸鏡;結直腸息肉;臨床治療
作者單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醫(yī)院
結直腸癌是臨床上發(fā)生率比較高的一種惡性腫瘤,近幾年發(fā)病率上漲趨勢明顯;而絕大多數(shù)結直腸癌都源于非惡性病變,比如腺瘤性息肉[1],因此,早期的診斷和治療就顯得意義重大,基于此,我院將采用實例研究的方式,總結并分析結直腸息肉在內(nèi)鏡下的特點及有效治療方法,具體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1月期間收治的60例結直腸息肉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齡19~82歲;按照患者年齡的不同其分為中青年組(<60歲)和老年組(≥60歲),中青年組共24例(40.00%),老年組患者共計36例(60.00%),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P>0.0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方法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檢查前均對其進行充分的腸道和飲食清潔工作,完場該環(huán)節(jié)操作之后,采用OLYM-PUS CF 260/260 AL電子結腸鏡對患者進行全結腸檢查,檢查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息肉的數(shù)量和具體的部位[2],而且還要對息肉的表面特征進行一個大致的描述。等到患者的病理結果出來以后,根據(jù)患者息肉的形態(tài)、大小和數(shù)量,有針對性的選擇治療方法,一般情況下來說如果患者為>0.6 cm的有蒂息肉應對其行高頻電予套圈切除,直徑<0.6 cm的消息肉則可直接在結腸鏡直視的情況下使用活檢鉗灼除;如果患者為比較大的廣基息肉則可對其行APC灼除;如果為>2.5 cm的息肉則應考慮進行手術治療[3]。
1.3統(tǒng)計學方法
2.1兩組患者息肉病理類型結果對比
本組60例患者共檢出息肉86枚,腺瘤33枚,癌變15枚;其中老年組患者20枚(60.61%),中青年組患者13枚(39.39%);絨毛狀腺瘤明顯少于管狀腺瘤,兩組腺瘤及其分類情況比較,P <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息肉檢出率與癌變情況比較
本組60例結直腸息肉,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19~82歲,平均年齡(51.8±3.5)歲,其中中青年組39例,老年組21例。所有60例患者發(fā)生癌變的患者共計7例(老年組5例,中青年組2例),兩組患者在洗頭檢出率及癌變發(fā)生率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3息肉數(shù)目、形態(tài)、大小和癌變的關系
從本組患者息肉的數(shù)量來看,老年組多發(fā)的比例較高,中青年組的單發(fā)比例較高;其中兩組患者的息肉大多都為<1 cm的息肉,老年組共計10例,中青年組共計15例;除此之外,老年組患者還有4例2 cm及以上的息肉患者,而中青年組2 cm及以上的患者則只有3例,組間比較,老年組多于中青年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合統(tǒng)計資料來看,多發(fā)息肉發(fā)生惡變的情況要多余單發(fā)息肉,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次,關于息肉大小與癌變的關系則更為密切,本組老年患者共有5例發(fā)生癌變,其中4例2 cm及以上的息肉患者全部發(fā)生癌變,中青年組2例癌變中也有1例患者的息肉>2 cm。
結直腸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類腫瘤,其中絕大多數(shù)患結直腸癌均始于腺瘤,一般情況下這個進程在10年左右[4],換句話說如果患者在這期間得到了有效的診斷和科學的治療,中斷腺瘤到癌變的過程,也就不會發(fā)生結直腸癌,因此,早期腺瘤的診治,自然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
此外,臨床上將息肉分為非新生物性息肉和新生物性息肉。而我們所知的腺瘤性息肉則有非常大的癌變可能;結合研究來息肉與腸道的解剖部位和結直腸癌之間存在著很大的關聯(lián),有科學研究顯示為從左到右漸增的趨勢,然而我院的研究卻是以結腸息肉多發(fā)生于患者的左半結腸,這可能與我院患者人數(shù)相對較少有一定的關聯(lián)。
關于息肉的治療,臨床上使用比較多的方法為是在結腸鏡下行息肉摘除術,該種方法治療效果好且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可能性比較低,此外,對于息肉切除患者進行定期的隨訪,也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治療效果,一般情況下來說在患者摘除息肉的2年時間內(nèi),平均每3~4個月的時間就應該進行一次腸鏡隨訪,通過早期的科學檢查來降低癌變的發(fā)生率,是臨床上效果最好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姚宏偉. 結直腸息肉內(nèi)鏡和病理特點分析[J]. 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2,35(32):50-52.
[2] 張文明,沈俊,張召珍,等. 結直腸息肉內(nèi)鏡下特點及治療[J].中國癌癥雜志,2010,20(8):621-625.
[3] 王姜明,吳兵,金雪琴,等. 困難性結直腸息肉76例內(nèi)鏡治療分析[J]. 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4(3):417-418,431.
[4] 鄧德昌,方曉明,居海紅,等. 內(nèi)鏡黏膜切除術治療結直腸息肉2609例[J].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12):1301-1303.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Polyps Under Endoscopy
ZHANG Jun JIANG Yuzhen Siping Center People's Hospital in Jilin Province, Siping 136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colorectal polyps under endoscopy. Methods Selected 60 cases with colorectal polyps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a retrospective method fo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under endoscope. Results In addition to large polyps and malignant polyps, the rest of the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no severe complications happened during the treatment. Conclusion Use colonoscopy in treatment of polyp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
[Key words]Endoscopy, Colonoscope, Colorectal polyps, Clinical treatment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13.056
【文章編號】1674-9308(2015)13-0068-02
【文獻標識碼】B
【中圖分類號】R656.9